A | A | A

第51章 乡声传美名:寒门贵子的谦逊底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最新章节随便看!

1978年3月1日,惊蛰刚过,石头沟的山桃花冒出了的花苞,田埂上的冻土开始解冻,踩上去软乎乎的。林致远正帮父亲修整农具,准备春耕,忽然听到村口传来一阵喧闹——不是平日里村民劳作归来的闲谈,而是带着几分急切和好奇的议论声。

“听说了吗?石头沟的林致远,考上省城的师范学院了!”

“全县才考上十几个大学生,咱莽山县西部深山里就出了一个,还是最穷的石头沟!”

“我家娃要是有他一半出息,我做梦都能笑醒!”

林致远首起身,朝村口望去,只见几个外村模样的人正围着老支书,手里拎着布包,眼神里满是急切。老支书看到林致远,笑着朝他招手:“远娃,过来看看,这些是邻村的乡亲,特意来打听你学习的事,想让你给家里娃指点指点。”

林致远放下手里的锄头,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有些不好意思地走过去。来的是隔壁李家坳和王家坪的村民,共五个人,有三个是带着孩子来的,最大的孩子十二三岁,最小的才十岁,都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林致远,像是在看什么“稀罕物”。

“你就是林致远?”李家坳的王大叔率先开口,手里的布包往林致远面前递了递,“这是俺家腌的腊肉,不值钱,你别嫌弃,就是想请你给俺家娃说说,你是咋考上大学的?俺们村娃也想读书,可就是不知道咋学。”

林致远赶紧摆手,把布包推了回去:“大叔,您太客气了,腊肉您拿回去给娃吃。我能考上大学,不是我一个人的本事,是张老师教得好,乡亲们支持得好,跟您家娃一样,只要肯学,将来都能有出息。”他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实在劲儿,让原本有些拘谨的外村乡亲放松了不少。

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传遍了莽山县西部的十几个村落。从石头沟到李家坳,从王家坪到公社所在地,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林致远”这个名字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说他“天生聪明,过目不忘”,有人说他“熬夜苦读,油灯都点坏了好几盏”,还有人说他“心善,小时候就帮邻居采药,老天爷都帮他”。

更让林致远没想到的是,县教育局也听说了他的事。3月3日上午,县教育局的李干事坐着公社的吉普车来到石头沟,专门找林致远谈话。吉普车停在村口的晒谷场,引擎声引来不少村民围观,大家都以为是来给林致远“送大奖”的,纷纷围过来,想看看县上的干部会给啥“荣誉”。

李干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头发有些花白,穿着灰色中山装,说话很和气。他把林致远和张老师请到老支书家,开门见山地说:“林致远同学,你是咱莽山县西部深山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局里很重视。想请你写一篇学习经验,登在县报上,再给全县的中学生做个报告,激励激励大家,你看行不行?”

这话一出,老支书和张老师都很兴奋——县报登文章、给全县学生做报告,这是多大的荣誉啊!老支书赶紧说:“李干事,这是好事啊!远娃,你可得答应,给咱石头沟争光,给咱西部山区争光!”张老师也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这是个好机会,能让更多农村娃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

林致远却沉默了,他低头想了一会儿,抬起头,语气诚恳地说:“李干事,谢谢您和局里的看重。写学习经验我可以试试,但做报告我可能不行。一来我怕讲不好,耽误大家时间;二来我觉得,我能考上,主要是运气好,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好政策,还有张老师的辅导和乡亲们的支持,不是我个人多厉害,要是把我吹得太厉害,怕其他同学会有压力。”

李干事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刚成年的农村青年会这么谦逊。他原本以为,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多少会有些傲气,可林致远身上只有朴实和真诚。他笑了笑,点头说:“好,我尊重你的想法。学习经验你慢慢写,不用急,写好了寄到教育局就行。你这孩子,不骄不躁,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消息传到县城,连县中学的老师都知道了石头沟有个“谦逊的大学生”。有一次,林致远去县城买学习用品,路过县中学门口,正好遇到县中学的王老师——王老师是张老师的老同学,之前张老师还托他给林致远找过复习资料。

王老师看到林致远,赶紧拉着他进校园,把他带到高三教室。当时学生们正在上自习,王老师拍了拍手,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位就是石头沟的林致远同学,今年考上了省城师范学院,是咱县西部山区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他学习好,人还谦虚,大家有啥学习上的问题,赶紧问问他。”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林致远,有好奇,有羡慕,还有几分敬畏。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站起来,小声问:“林学长,我觉得数学很难,总是考不好,你有啥办法吗?”另一个男生接着问:“学长,你复习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安排时间才好?”

林致远没有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拉了把椅子坐下,像跟同学聊天一样说:“我数学也不好,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是张老师一点点教我的。我觉得数学难,主要是基础差,大家可以从课本例题开始,一道一道做,别急着做难题,基础打牢了,难题自然就会了。”

说到时间安排,他笑了笑:“我那时候白天要帮家里干活,只能晚上复习,每天只睡西个小时,确实累,但我会把时间拆开来用——砍柴的时候在心里背单词,挑水的时候想数学公式,只要挤,时间总能挤出来。不过大家别学我熬夜,身体是本钱,休息好才能学好。”

他还特意提到了张老师:“要是没有张老师,我根本考不上大学。他成分不好,却顶着压力教我们读书,把珍藏的旧课本都拿出来给我复习,还帮我整理历年真题。还有乡亲们,凑钱给我交报名费,送我去考场,我能有今天,全靠他们。”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吹嘘,林致远的话像一股清流,让高三学生们觉得“大学生”不再遥远,也让他们明白,成功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努力和身边人的支持。王老师看着林致远,眼里满是赞许——这孩子,不仅学习好,人品更好,懂得感恩,不贪功,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不会走偏。

西

回到石头沟,林致远把县中学的经历告诉了张老师。张老师听完,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做得对,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是谁帮你走过来的。名声是把双刃剑,能给你带来荣誉,也能让你飘起来,你能保持谦逊,不被虚名所累,这比考上大学更重要。”

林致远点点头,他心里很清楚,“全县少数大学生”的名声,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给石头沟的,给西部山区所有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村娃的。要是他因为名声变得骄傲,不仅对不起张老师和乡亲们,也对不起那些把他当“榜样”的孩子。

接下来的几天,林致远利用空闲时间写学习经验。他没有写自己多“厉害”,而是详细记录了从文革后期失学,到遇到张老师重新读书,再到恢复高考后拼命复习的过程,重点写了张老师的辅导方法(比如用生活实例讲解数学公式,用《为人民服务》引导他理解政治)和乡亲们的支持(比如村民凑钱、老支书保护张老师),最后还写了自己的不足:“我的英语基础很差,高考只考了30分,到了大学还要加倍努力;我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将来要多锻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写完后,他把稿子拿给张老师看。张老师读着读着,眼眶红了:“你把我们这些人都写进去了,却没提自己的苦。不过这样也好,让大家知道,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群人的托举。”

3月5日,林致远把学习经验寄给了县教育局。寄出信的那一刻,他没有丝毫炫耀的想法,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名声越大,大家的期望越高,他越要努力,将来才能不辜负这份“美名”,不辜负所有支持他的人。

晚上,林致远坐在油灯下,继续整理去大学的行李。母亲给他缝的新布包放在旁边,里面装着张老师送的钢笔和旧书,还有村民凑的路费。他看着窗外的夜空,星星很亮,像乡亲们期待的眼睛。他在心里暗下决心:到了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政治教育专业,不骄傲,不松懈,将来回到基层,用真本事帮乡亲们做事,把“名声”变成“实绩”——这才是对“寒门贵子”最好的诠释,也是对所有支持者最好的回报。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