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周第2天
陈守义第二天一睁眼,满脑子都是那本《机械维修手册》,连早饭都没吃利索,就揣着老花镜往图书室跑。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吵吵嚷嚷,推门一看,好家伙——张大爷、刘大爷几个老伙计居然都在,围着昨天那本手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李老师在旁边端着茶水,笑得合不拢嘴。
“老陈来啦!”张大爷眼尖,率先看见他,赶紧招手,“快过来给咱讲讲,你当年咋靠这破书修机床的?我昨儿回去想了一晚上,还是没琢磨明白,那齿轮咋就能卡住呢?”陈守义被这阵仗弄得有点懵,下意识摸了摸左手食指的疤,那是当年修机床时被高温零件烫的,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点疼。
他走过去坐在手册旁边,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他当年画的简易图纸,歪歪扭扭的,却格外清晰。“这事儿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陈守义清了清嗓子,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些,“那时候我刚进工厂当学徒,啥也不会,师傅扔给我这本手册,说‘啥时候把它摸透了,再跟我学真本事’。我就天天抱着它,吃饭看、睡觉看,连做梦都梦见齿轮在转。”
“有一回厂里的主力机床坏了,师傅出差没回来,生产线全停了,厂长急得首跳脚。我瞅着机床的症状,跟手册里写的‘齿轮咬合偏差’一模一样,就壮着胆子说‘我试试’。”陈守义边说边用手比划,模仿当年拧螺丝的动作,“我蹲在机床底下,拆了三个小时,手都被机油泡皱了,终于把错位的齿轮调正了。开机的时候,听见机床‘轰隆隆’转起来,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那是我第一次靠自己修好这么大的机器!”
“厉害啊老陈!”刘大爷拍着大腿叫好,“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以前咋没听你说过?”陈守义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以前觉得这都是些老掉牙的事儿,没人愿意听。”“谁说没人听!”李老师端着一杯热茶递给他,“我昨儿把你讲的事儿跟我家那口子说了,他以前也是机修工,非要我今天喊你再讲讲,可惜他今天要带孙子,来不了。”
正说着,又有几个老人走进来,都是听说陈守义在讲“老技术故事”特意来的。王大爷还拎着一兜刚买的橘子,往陈守义手里塞:“老陈,吃个橘子润润嗓子,接着讲!我年轻时候也在工厂待过,就佩服你们这些有手艺的人!”陈守义接过橘子,剥了一瓣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心里比橘子还甜。
他接着讲当年学技术的趣事:比如为了搞懂一个零件的原理,在厂里待了整整一夜;比如第一次拿到工资,先去书店给师傅买了本新的维修手册;比如老伴当年就是因为看他修机器时认真的样子,才跟他处对象的……老人们听得入了迷,有的跟着点头,有的小声议论,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说要发给外地的孩子看看,让他们也知道老一辈的不容易。
讲到一半,陈守义突然停住了——他想起萌萌小时候,总爱蹲在他旁边看他修东西,还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是超人,什么都能修好”。后来萌萌高考失利,跟他赌气出国,临走前说“你除了修机器,什么都不懂”。想到这儿,陈守义的声音有点哽咽,他赶紧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掩饰自己的情绪。
张大爷看出他不对劲,拍了拍他的肩膀:“老陈,是不是想起啥不开心的事儿了?要是不想讲,咱就歇会儿。”陈守义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没啥,就是想起我闺女小时候的事儿了。她以前总爱听我讲修机器的故事,现在……她出国七年了,没怎么联系过。”
图书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老人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还是李老师先开口:“老陈,孩子在外头肯定有自己的难处,你别太担心。说不定哪天她就给你打电话了,到时候你再跟她讲讲这些故事,她肯定爱听。”“是啊老陈,”刘大爷也附和,“我家儿子以前也跟我赌气,好几年没回家,去年不也回来了嘛,还带了孙子来看我。孩子大了,就懂事了。”
陈守义点点头,心里好受了些。他合上手册,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还特意用抹布擦了擦封面:“这本手册我得好好保存着,等我闺女回来,让她也看看,她爸爸当年不是只会修机器,还有这么多故事呢。”
老人们都笑了,王大爷又递给他一个橘子:“对!等你闺女回来,咱大伙一起听你讲,再让她尝尝我买的橘子!”陈守义接过橘子,看着眼前热情的老伙计们,突然觉得,装“退休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身份,真是他“108身份计划”里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不仅让他找到了年轻时的回忆,还让他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愿意听他讲过去的事儿,愿意陪着他等闺女回家。
眼看快到中午了,老人们陆续离开,临走前还跟陈守义约好,明天接着来听他讲“老技术故事”。李老师留他吃午饭,做了他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还特意煮了碗面条:“老陈,你今天讲了一上午,肯定累了,多吃点。以后你要是想讲故事,随时来图书室,这儿永远欢迎你。”陈守义吃着面条,心里暖暖的,觉得这碗面条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
(http://www.220book.com/book/MCY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