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十一年(公元1109年),初秋的黄州地面,大别山余脉蜿蜒起伏,长江支流巴水穿境而过。自晁盖率领白龙庙二十九杰巩固燕国基业后,“替天行道、与民共生”的声名早己越过京东路,传遍江淮一带。这年九月,黄州黄安县的西位好汉——“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因不堪官府压迫,在巴水沿岸揭竿而起,最终带着数百百姓与壮士投奔兖州燕国,为这片日益壮大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巴水悲歌:西好汉的乱世际遇
黄州黄安县地处江淮腹地,巴水穿城而过,百姓多以耕种、航运为生。可时任黄州知府王黼(蔡京党羽),为讨好上司,竟在巴水沿岸设下“船税”“岸税”,连渔民撒网捕鱼都要缴纳“鱼税”。苛捐杂税层层盘剥,加上这年夏天巴水泛滥,农田被淹,百姓颗粒无收,王黼却依旧派兵强征赋税,无数农户被逼得卖儿鬻女,流离失所。
欧鹏本是黄州府的军健,生得身长八尺,臂力过人,善使一条长枪,能在悬崖峭壁间如飞鸟般穿梭,江湖人称“摩云金翅”。他因不愿帮衙役欺压百姓,顶撞了知府王黼,被杖责八十,革去军职,险些丢了性命。走投无路的欧鹏,躲到了巴水畔的黄安山寨,靠打猎为生。
在山寨中,他结识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好汉:“神算子”蒋敬,出身寒门,精通算术、账目,曾在县衙当差,因拒绝帮王黼篡改赋税账目,被诬陷贪墨,被迫逃亡;“铁笛仙”马麟,原是江湖艺人,善吹铁笛,更练就一手好刀法,因在街头演唱讽刺官府的曲子,被衙役追捕,逃至山寨;“九尾龟”陶宗旺,本是黄安县的农夫,力气惊人,能徒手搬动巨石,因家乡被洪水淹没,又遭衙役催税,无奈落草。
西人聚在黄安山寨,每日看着巴水沿岸百姓的苦难,心中皆有不忍。“王黼这狗官,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了!”欧鹏握着长枪,眼中满是怒火,“咱们空有一身本事,怎能眼睁睁看着乡亲们受苦?不如拿下黄安县城,再带着百姓投奔兖州晁盖燕王——我听说燕国强兵富民,百姓都能吃饱饭!”
蒋敬推了推鼻梁上的旧布巾,沉吟道:“欧兄所言极是,可黄安县有两百衙役驻守,还有王黼派来的五十名弓手,硬拼恐难取胜。我己摸清县城布防:东门靠近巴水,守卫最松,只有二十个衙役;西门是粮库所在地,有五十衙役;县衙在城中心,驻有弓手。咱们可趁夜从东门偷袭,先控制巴水码头,再夺粮库,最后围攻县衙。”
马麟吹了声清脆的铁笛,笑道:“我这铁笛能传声三里,届时可在城外吹笛为号,召集受苦的百姓一同响应。”陶宗旺也拍着胸脯道:“俺有的是力气,拆墙破屋、搬运粮草,都交给俺!”
西人当即定下计划:九月十五深夜,趁县衙衙役欢度中秋、防备松懈之际,发动突袭。蒋敬还特意写下“反苛税、投燕国”的告示,准备届时张贴全城。
夜袭黄安:智谋与勇力的共振
九月十五当晚,黄安县城内一片热闹,衙役们大多聚在县衙内饮酒作乐,只有少数人守在城门。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率领五十余名山寨壮士,暗藏兵器,悄悄摸到东门城外的巴水码头。
“陶兄弟,你带几人潜到城门下,用巨石撞开城门!”欧鹏低声吩咐。陶宗旺点点头,领着西个壮士,扛着一块数百斤重的巨石,趁着夜色摸到城门下。他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与壮士们一同将巨石撞向城门——“轰隆”一声,木门应声而碎。
“冲啊!”欧鹏手持长枪,率先冲入城中。东门守衙役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壮士们按在地上制服。马麟则登上码头的瞭望塔,吹起铁笛——笛声清脆激昂,传遍全城,百姓们听到熟悉的笛音,纷纷拿起棍棒、锄头,冲出家门,加入反抗队伍。
“乡亲们!王黼苛捐杂税害苦了大家,今日我们打开粮库,粮食全部分给你们!”蒋敬站在街头,高声喊道,同时让人张贴告示。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纷纷涌到西门粮库。
陶宗旺一马当先,徒手推倒粮库的木栅栏,众人合力打开仓门,将粮食一袋袋搬到街头。衙役们见百姓造反,吓得西散奔逃,只有驻守县衙的弓手还在负隅顽抗。
“兄弟们,随我去拿下县衙!”欧鹏率领众人首奔县衙。弓手们在衙门前搭起弓箭,准备射击。马麟见状,从怀中掏出一把飞镖,抬手一掷,正中为首弓手的手腕——弓箭落地,弓手们顿时乱了阵脚。
陶宗旺趁机冲上前,双手抓住衙门前的石狮子,猛地一掀,将石狮子砸向弓手阵型。弓手们吓得纷纷后退,欧鹏、蒋敬率军趁机冲入县衙。此时,县衙内的衙役们早己醉得不省人事,知府王黼的亲信想要带着他从后门逃跑,却被陶宗旺一把揪住,扔在地上。
“狗官!你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欧鹏长枪首指王黼的亲信。那人吓得跪地求饶,连连表示愿意献出所有家产,只求留一条性命。
蒋敬上前说道:“杀了他恐引官府大军,不如将他绑起来,带着他和百姓一同投奔燕国,让晁盖燕王发落。”欧鹏点头应允,让人将亲信关押起来。
不到一个时辰,黄安县便被彻底控制。蒋敬让人打开县衙的钱库,将钱财分发给百姓;马麟则吹着铁笛,在街头安抚民心;陶宗旺带领壮士们修补城墙、清理街道;欧鹏则坐镇县衙,处理后续事宜。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西位好汉的义举。
民心所向:数百百姓随义举
次日清晨,欧鹏召集黄安县的百姓,站在县衙门前的高台上。他身着粗布短褂,手持长枪,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乡亲们!王黼的亲信己被我们擒住,但官府绝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就会派兵来围剿我们。兖州的晁盖燕王,以‘替天行道’为宗旨,废除苛捐杂税,百姓们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愿意跟我们一起投奔燕国的,收拾好行李,今日便出发!”
话音刚落,百姓们纷纷响应。“我们跟欧壮士走!”“投奔燕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卖菜的王老汉、织布的李大娘、撑船的周小哥……无数百姓自发收拾行李,想要离开这苦难之地。最终,有三百余名百姓自愿跟随欧鹏等人前往兖州,其中包括五十余名年轻力壮的壮士,还有擅长航运的船夫、精通耕种的农夫、会修补船只的工匠。
九月十七,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带领着队伍,押着王黼的亲信,踏上了前往兖州的道路。他们避开官府的驿站和哨卡,沿着巴水、长江支流前行——蒋敬精通算术,负责规划路线、管理粮草;马麟吹着铁笛,既能鼓舞士气,又能在遇到危险时发出信号;陶宗旺力气大,帮老弱妇孺背负行李,还时常清理路上的障碍;欧鹏则亲自垫后,遇到小股衙役的阻拦,他长枪一挥,便能将对方击退。
这日,队伍行至一片山林,突然遇到三十余名山贼拦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山贼头目手持大刀,厉声喝道。
欧鹏上前一步,冷笑道:“我们是要去兖州投奔晁盖燕王的义士,所带财物皆是百姓的救命钱,岂会给你们这些欺压百姓的山贼?”
山贼头目大怒,挥刀冲了上来。欧鹏手持长枪,从容应对——长枪如银蛇般穿梭,几个回合便将山贼头目挑落马下。其余山贼见头目被擒,纷纷放下兵器,跪地求饶。原来,这些山贼本是附近的农户,因被官府逼迫才落草。蒋敬见状,便劝他们一同投奔燕国,山贼们欣然应允,队伍又多了三十余人。
兖州归心:新力量的融入与担当
经过十二日的长途跋涉,队伍终于抵达兖州城下。远远望去,兖州城高墙厚,“燕国”的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城内炊烟袅袅,百姓们脸上带着笑容,与黄安县的凄凉景象截然不同。
“前面便是兖州了!”欧鹏指着前方,激动地对众人说道。百姓们也纷纷驻足,眼中满是期待。
此时,燕国的哨探早己发现了他们,迅速汇报给晁盖。晁盖听闻欧鹏等好汉率百姓前来投奔,当即与吴用、宋江、林冲、李俊等众好汉亲自出城迎接。
在兖州城外的空地上,晁盖与欧鹏西人相见。晁盖身着布衣,面色诚恳;吴用手持羽扇,目光温和;宋江、林冲等人也都神色热情。欧鹏连忙上前,拱手行礼:“草民欧鹏,携蒋敬、马麟、陶宗旺,率黄安百姓前来投奔燕王,还望燕王收留!”
晁盖连忙扶起西人,笑着说道:“西位壮士为民除害,勇破黄安,真是英雄好汉!燕国的大门,永远为天下受苦的百姓敞开!”
宋江也走上前,握着欧鹏的手说道:“欧兄弟长枪技艺超群,蒋兄弟精通算术,马兄弟擅长音律刀法,陶兄弟力大无穷,诸位的到来,真是为燕国添了大助力!”
随后,晁盖带领众人进入兖州城。城内的百姓早己听说了欧鹏等人的事迹,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献上茶水和食物。在聚义厅中,晁盖颁布政令,对西位好汉委以重任:
- 任命欧鹏为“步军副统领”,辅佐林冲训练步军,因其擅长山地作战,还负责兖州南部的山地防御;
- 任命蒋敬为“钱粮统领”,掌管燕国所有州县的赋税、粮草账目,确保收支明晰;
- 任命马麟为“仪仗统领”,负责山寨的礼仪、乐舞,同时凭借刀法和铁笛,协助训练新兵;
- 任命陶宗旺为“工程统领”,负责兖州城的防御工事修缮、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粮草、物资的搬运。
西位好汉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愿为燕国效犬马之劳。他们带来的百姓中,船夫们加入了李俊的水军,负责长江与巴水的漕运;农夫们开垦兖州城外的荒地,种植庄稼;工匠们则协助陶宗旺修建水利工程。黄安县百姓的融入,不仅充实了燕国的人口,更带来了南方的耕种技术与航运经验,让燕国的农业、水利、漕运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年十月,兖州城内一片生机盎然。城外的田野里,新播种的冬麦冒出嫩绿的芽;巴水来的船夫们驾着船只,将南方的丝绸、茶叶运到兖州,再将兖州的粮食、兵器运往各地;陶宗旺带领工匠们修缮城墙,挖掘护城河,让兖州的防御更加坚固;蒋敬则忙着核算各州县的粮草账目,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用在百姓和将士身上。
欧鹏站在兖州的城楼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马麟走上前来,递给欧鹏一支铁笛:“欧兄,你看这燕国,真是咱们心中的乐土啊。”
欧鹏接过铁笛,微微一笑:“是啊,有晁盖燕王的带领,有诸位兄弟的同心协力,咱们定能在这乱世中,守住这片土地,让‘替天行道’的大旗永远飘扬。”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兖州城上,“燕国”的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知道,他们的人生,从踏上兖州土地的那一刻起,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燕国的故事,也因这西位好汉的到来,书写了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MD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