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科技的第十八个涨停板,像一枚精准的勋章,落在了我的计划表上。
我知道,盛宴即将结束。资本的狂欢之后,必然是价值的理性回归。股价的顶峰,也是风险的悬崖。我没有丝毫贪恋,在第十九天开盘集合竞价的瞬间,将手中所有的股票悉数挂出。
卖单成交的那一刻,我账户里的数字,从最初的五万,变成了一个崭新的、沉甸甸的——二十八万。
扣除税费和手续费,净利润超过五倍。这是我撬动地球的第一个支点,坚实,有力。
我没有耽搁一分钟,立刻将尾款十万转给了钱老板。他收到钱后,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声音里满是如释重负的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 的敬畏。我礼貌地和他交接完所有手续,从此,“老刘家常菜”的历史,正式画上了句号。
紧接着,我将剩下的十八万,一分不差地全部打入了医院的账户。
母亲的手术被安排在两天后。
那两天,我放下了所有关于商业的构思,全身心地陪在她身边。我给她读报,陪她聊天,讲一些顾念记忆里温馨的童年趣事。我能感觉到,她看我的眼神越来越柔和,里面充满了安心和信赖。
手术当天,我站在手术室外的走廊里,看着那盏红色的“手术中”的灯亮起。那一刻,一种久违的紧张感攫住了我的心脏。
前世,我的母亲在我创业初期就因病去世,那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我拼命赚钱,以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但最后却买不回至亲的健康。而现在,我有了弥补这份遗憾的机会。
我不是顾念,但我继承了她的身体,她的亲人,也继承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西个小时后,灯灭了。王医生摘下口罩,带着一脸轻松的疲惫走了出来。
“手术非常成功。”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让我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照进来,格外温暖。
母亲被推出来的时候,还在麻醉中沉睡。看着她平稳的呼吸,我知道,我为顾念,也为我自己,赢得了这场与死神的赛跑。
解决了后顾之忧,我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即将开启的事业中。
一个好的厨师,只是成功的一半。我的“病患健康餐饮”理念,核心是科学,是营养。我需要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士,来构建这个体系的灵魂。我需要一个顶尖的营养师。
2012年,专业的临床营养师还是个稀缺资源,大部分都在大医院的营养科里,我这个小庙根本请不动。但我的优势在于,我知道未来的人才在哪里。
我去了本市最好的医科大学。
我没有去拜访那些功成名就的教授,而是首接去了学校的图书馆和公告栏。在一堆学术讲座和招聘信息中,我找到了一篇贴在角落里的、关于“术后病人肠道菌群恢复与食物干预”的研究生论文摘要。作者,徐静。
就是她了。
我记得这个名字。十年后,徐静将成为国内功能性医学营养领域的权威,她创立的营养干预方案,被写入了国家级康复指南。而现在,她应该还只是一个即将毕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研究生。
我通过学校的内部系统,查到了她的联系方式和自习的教室。
我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她。她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正专注地啃着一本厚厚的英文专业书,眉头微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在她对面的位置坐下,将一份我自己打印出来的文件,轻轻推到她面前。
文件的标题是:《愈食坊商业计划书(摘要)》。
“愈食坊”,是我为新餐厅起的名字。愈,是治愈,是康复。食,是根本,是基础。
徐静抬起头,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的年纪看起来比她还小,让她有些不解。但当她的目光落到那份计划书上时,眼神立刻变了。
她看得非常慢,非常仔细。从市场分析,到产品定位,再到我设想的“一人一方,精准配餐”的服务模式,她的眉头越皱越紧,但眼睛里却闪烁着越来越亮的光芒。
“这是你写的?”她终于开口,声音清冷,带着学霸特有的审慎。
“是的。”我点点头。
“异想天开。”她毫不客气地评价,但紧接着又说,“但是,理论上可行。而且如果真能做成,意义非凡。”
“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我微笑着说,“徐静学姐,我今天来,是想邀请你,成为这个‘异想天开’的首席营养师,和我一起,把它变成现实。”
她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我凭什么相信你?你看起来……太年轻了。而且,你凭什么认为我能胜任?”
“我不需要你相信我,我只需要你相信你自己的专业。”我迎着她的目光,不闪不避。“你的那篇论文我拜读过,非常有深度。你提出的很多观点,比如利用特定益生元食物来促进创伤愈合,比现在主流的营养学理念,至少超前了五年。但是,再好的理论,如果只停留在纸上,就没有价值。我这里,有厨房,有厨师,有即将开业的餐厅。我给你一个平台,一个实验室,让你把你的理论,变成能真正帮助病人的产品。你愿不愿意来?”
我的话,显然击中了她的要害。对于一个醉心研究的学者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理论无法落地。
她沉默了很久,手指无意识地在书页上。
“我需要看到你的厨房,你的团队。”她提出了条件。
“当然。”我站起身,“请跟我来。”
我带着她来到了那间己经清空了的“老刘家常菜”。刘师傅正在里面打扫卫生,看到我带人来,立刻迎了过来。
我为他们做了介绍。
徐静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整个后厨,从灶台到排风,从水槽到冰柜,问了刘师傅很多极其专业的问题。刘师傅虽然不懂营养学,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厨房经验,让他对食材的处理和烹饪的细节有着近乎本能的严谨。两人的对话,虽然领域不同,但内核都是对“食物”的极致追求。
一番交流下来,徐静眼中的怀疑,渐渐变成了认可。
“顾老板,”她最后转向我,“我可以加入。但和薪水相比,我更看重两件事。”
“请讲。”
“第一,在食谱的制定和营养标准的把控上,我拥有一票否决权。第二,我需要一笔预算,用来采购专业的食材成分检测设备。”
“完全同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薪资方面,我给你开出的标准,会高于任何一家三甲医院给到你的待遇。另外,和刘师傅一样,你也将拥有公司的技术干股。”
徐静的眼中,终于露出了真正的震惊。她大概没想到,我会如此干脆,如此……慷慨。
“好。”她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向我伸出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至此,我的核心团队正式组建完成。一个拥有未来视野的战略家,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科学家。
铁三角,稳固而可靠。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三个人几乎是泡在了那个即将改头换面的空间里。
我拿出了十万块预算,将整个店面进行了彻底的翻新。油腻的墙壁被铲掉,换上了明亮干净的防水涂层;昏暗的灯光被换成柔和的无影灯;前厅被改造成一个集接待、咨询和打包于一体的明亮空间。后厨更是重中之重,我按照徐静的要求,添置了各种她需要的专业设备。
整个空间,不再像一个餐厅,更像一个严谨的食品研发中心。
刘师傅和徐静,这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在我的撮合下,爆发出了惊人的化学反应。徐静负责提供理论,比如,某个术后的病人需要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和锌。而刘师傅则负责将这些枯燥的要求,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他们会为了一克盐的用量,一种食材是蒸还是煮,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每一次争论的结果,都是一个更优的方案。
我则扮演着最终产品经理的角色。我告诉他们,我们的产品不仅要健康,要科学,还要“有温度”。
我设计了全新的包装盒,采用保温环保材料,上面印着我们“愈食坊”的logo和一句温暖的话。我还设计了一套用户反馈系统,每一份餐都会附带一张小卡片,让用户可以对餐品提出意见。
蓝图,正在我的手中,一点一点,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站在满是灰尘和噪音的装修现场,我看着正在激烈讨论的刘师傅和徐静,心中一片滚烫。
这,才是我想要的感觉。不是在股市里追逐虚无的数字,而是亲手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业。
一个属于顾念,也属于林微的新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DB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