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村口,天色才微亮,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道路。
陈玉梅推着小车,两个孩子跟在旁边,锅里装着昨夜熬好的粥,笼屉里放满了馒头。轮子在石子路上“咯吱咯吱”响着,伴随着她的脚步,听上去很踏实。
到了村口,她照旧把车停在老槐树旁。火点起来,锅里的粥渐渐冒热气。没多久,熟悉的香味飘散开来。
和前几天一样,顾客们陆续围拢过来。
“玉梅,今天还有咸菜吧?”
“给我来两碗粥,再拿两个馒头!”
“你这粥熬得真细,孩子喝着顺口。”
人声嘈杂,却带着一种热闹。陈玉梅一边笑着应付,一边麻利地盛粥递碗,手上忙个不停。李子昂则在旁边打下手,把碗筷递给顾客,还不忘学着母亲的口气说:“小心烫啊。”
这一幕落在远处人的眼里,难免惹出议论。
——
不远处,几个妇人正低声嘀咕。
“看她这生意,眼看是要比以前好多了。”
“哼,不就是弄了个新花样嘛,能撑几天?”
“我听说,这车还是孙木匠给她做的,你说一个寡妇,一个鳏夫,天天走得这么近,会不会……”
话音未落,几人就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她们说话的声音不算大,但在清晨寂静的空气里,像是故意让人听见似的。
陈玉梅本来正专心招呼客人,耳朵却还是捕捉到了零碎的字句。心口微微一紧,她面上没露声色,只装作没听见,依旧笑着递出馒头。
可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扎了一下。
她明白,寡妇这身份,本就容易招来流言。她只是想着把日子过好,可在别人嘴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说辞。
——
收摊的路上,李悦婷蹦蹦跳跳,一边嚼着剩下的馒头一边说:“妈,今天人好多,我都看见有人排队了!”
陈玉梅笑了笑,伸手替女儿拂去嘴角的馒头渣:“慢点吃,别噎着。”
她的笑容很淡,却没把心里的那点沉闷显露出来。
——
傍晚,村里有人特地来敲她家的门。
是刘嫂,手里拎着一篮子鸡蛋,笑呵呵地进了院子。
“玉梅,今天的粥真不错,我家孩子喝了一碗还要再喝。你这手艺呀,比镇上的铺子都强。”
说着,她把鸡蛋往桌上一放,眼神闪了闪:“我想着,明儿你给我留几碗粥,我首接来拿,省得跑村口去排队。”
陈玉梅愣了愣,随即笑着婉拒:“嫂子,这可不成。我那是摆摊做的,不能只留给一户人家。要吃啊,你就早些去,肯定能买上。”
刘嫂笑容一滞,脸上有一丝尴尬,很快又打哈哈:“哎呀,你这人就是死心眼,我这不是想着给你添点门路嘛。行吧,那就算了。”
说完,她提着篮子走了,背影里多了几分不快。
陈玉梅站在院子里,看着她远去,心里明白:生意一旦好起来,就不再只是卖吃食那么简单了。人情世故,得处处小心。
——
晚上,孙厚仁照例来院里帮忙修推车。他注意到她神色里有些心事,沉默半晌,才开口问:“有人说什么了?”
陈玉梅愣了一下,抬头望着他。月光照在他的脸上,那双眼睛黑沉沉的,却比白天要清亮几分。
“我耳朵不聋。”孙厚仁淡声补了一句。
陈玉梅轻轻叹了口气,嘴角带着一抹苦涩的笑:“人嘴长在别人身上,管不住。”
她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隐隐的疲惫。
孙厚仁停下手里的活,看了她片刻,笨拙地说:“别往心里去。”
陈玉梅愣住,随即笑了,笑容里有几分自嘲:“我早知道会有这些,可听见了,心里还是不舒服。”
孙厚仁没再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继续用手里的刨子修理木轮。木屑一点点落下,像是在回应她的沉默。
院子里只有两人的呼吸声,安静得出奇。
——
第二天去摆摊时,果然有人故意上门找茬。
一个汉子端着碗,挑剔地说:“你这粥咋不如前几天稠了?是不是偷工减料了?”
周围立刻有人窃笑。
陈玉梅脸色没变,温声解释:“大哥,今天的米是新开的,火候上还得再摸索。你要是不合口味,下次我给你盛稠一点的。”
说完,她亲手又舀了一勺粥,加进他碗里:“再尝尝,这回应该合口。”
汉子原本想刁难她,被她这份镇定和耐心弄得一时没话,只好讪讪地端着粥走了。
旁边围观的人倒笑了:“玉梅这人就是实在,换别人早就翻脸了。”
这小小一场插曲,反倒让她的摊子更得了几分信任。
——
回到家,陈玉梅才松了一口气。
她知道,今后的路不会比今天更容易。流言蜚语、挑刺刁难,这些都躲不过。可她心里也明白,若是连这些都熬不过去,那她和孩子们的日子,永远翻不了身。
夜里,她坐在新车旁,轻轻抚过那一块块木板。指尖过细腻的木纹时,心里忽然升起一股坚定。
无论别人说什么,她只管把锅里的粥熬好,把馒头蒸得香软。只要顾客吃得满意,就没人能轻易撼动她。
——
这一夜,她睡得不沉,却比前些日子更踏实。
因为她知道,自己己经学会了第一步——在风言风语中,守住一颗不乱的心。
作者“神秘小饭团”推荐阅读《离婚后,她的人生翻篇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DH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