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阳光正好。
孙厚仁蹲在木架旁,手里拿着一把刨子,动作沉稳而有力。木屑随着刨动卷起,一圈圈落在地上,像淡黄色的碎花。
陈玉梅站在一旁,看着他一块块木板拼接成形,心里忍不住惊叹。
她虽不懂木匠活,但看得出他的手艺极好。木板衔接处严丝合缝,边角都被打磨得圆润光滑。最让她意外的是,他真做出了一个能推着走的小车——底下安了西个木轮子,木架上有横栏可以放锅,旁边还设计了一个小格子,可以摆放碗勺。
“厚仁哥,你这手艺,真是厉害。”陈玉梅忍不住赞叹。
孙厚仁没有抬头,只闷声道:“多的没啥,就这点本事。”
他说话慢吞吞的,嗓音低沉,仿佛每个字都要在胸腔里滚一滚才出来。
陈玉梅弯腰摸了摸木架,光滑细腻,推了一下,轮子转得很顺。她眼睛里透出笑意:“这下好了,再不用肩膀挑担子了。”
孙厚仁抬眼看了她一瞬,又低下头,像是怕被她看见心思似的。
——
推车做好那天晚上,陈玉梅格外忙碌。
她拿出坛子里的萝卜干,用辣油拌了一大碗,又切了些蒜末拌黄瓜。她想着,粥馒头要配点小咸菜才更有味。
蒸馒头时,热气腾腾地冒出来,屋子里充满了麦香。她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带着几分期待。
孩子们也感受到她的兴奋。
李悦婷趴在桌边,睁大眼睛:“妈,明天是不是就能用新车啦?”
“嗯。”陈玉梅点点头,把一笼馒头端出来,笑着说,“明天咱要开个好头。”
李子昂在旁边打着下手,帮忙把碗筷擦得干干净净,还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妈,我觉得新车肯定能吸引人!村里头谁有这么好的车啊?”
陈玉梅心里暖意涌动,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光有车不行,粥和馒头得好吃才行。”
——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
陈玉梅就推着新车,带着两个孩子去了村口。
推车比肩挑省力许多,她双手握着把手,虽然一路有些颠簸,但比起肩膀上的压痛,简首轻松太多了。
路上遇到村里人,有人笑着打趣:“哟,玉梅,这新车是谁给你做的?挺气派啊!”
陈玉梅笑着应付:“托人帮的忙。”
她没多解释,只是心里清楚,这份帮忙要记在心里。
——
到了村口,她把车停好,摆上锅,点上火,水渐渐烧开,粥的香气氤氲开来。
没一会儿,行人就凑了过来。
“咦,玉梅,你这车真好,东西摆得整整齐齐,看着就舒服。”一个熟悉的顾客笑着夸道。
“今天还有咸菜?这是新加的吧?”另一个人惊喜地问。
陈玉梅忙笑着招呼:“是啊,咱粥配点咸菜,管饱也下口。”
客人尝了一口萝卜干,眼睛一亮:“这味儿好!粥再喝一碗。”
一时间,她的小摊前聚拢的人渐渐多起来。
——
隔壁的赵婶也看见了,嘴里嘟囔:“哼,玉梅还挺会弄新花样。”可眼角余光却忍不住多看了几次。
刘嫂则笑呵呵走过来:“玉梅,你这萝卜干咋拌的?给我说说呗。”
陈玉梅笑着摇头:“家常做法,随便一拌。”话虽说得轻巧,心里却清楚,这是她想出的门道,不能全盘托出。
——
生意一上午都不错。
有人吃了粥配馒头,还要再加点咸菜,觉得新鲜;也有人专门夸她的推车,说看着干净又利落,比肩挑的摊子顺眼。
等到收摊时,锅里的粥几乎见底,馒头也只剩下几个。
陈玉梅推着空空的车,心里比肩上轻松多了,脚步也带着几分轻快。
——
回到家,两个孩子兴奋得不行。
李子昂抱着她的腰:“妈,今天是不是赚得比昨天多?”
陈玉梅点点头,虽然脸上没多夸张的表情,但眉眼间都带着满足:“嗯,比前几天好些了。”
李悦婷也高兴得拍手:“妈,你厉害!我都听见别人夸你呢。”
陈玉梅笑了笑,轻声道:“厉害谈不上,就是得多动点心思。”
——
夜里,孩子们都睡下后,她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新车出神。
木架在月光下显得沉静而稳重,像是默默陪伴的朋友。
她轻轻叹了口气,心里暗暗想着:这条路,算是迈开了第一步。可日子还长,要走得稳,还得继续琢磨。
就在这时,院子外似乎传来一阵脚步声,很轻,却让她敏锐地抬起了头。
谁会在这个时候路过?
她心里微微一紧,却没起身,只静静听着。
脚步声在门口停了一会儿,又渐渐远去。
陈玉梅皱了皱眉,心里闪过一丝疑惑:这世道,人心难测,以后可得多留个心眼。
——
这一夜,月色很亮。新车靠在墙边,像是某种新的开始,又像在提醒她,未来不会一帆风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离婚后,她的人生翻篇了(http://www.220book.com/book/MDH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