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雾漫过晒谷场,将武馆新砌的青砖墙洇成黛色。李天哿蹲在老槐树下,指尖拂过地面深嵌的车辙——那是昨夜镇西张猎户送野猪肉时留下的,车板缝里还夹着星陨玉的碎屑。
"阿兄!"扎羊角辫的小丫头举着块青石片跑来,"碑文!我在溪边捡的!"
石片上蚀刻着蛛网般的金纹,与青铜碑的纹路同源共生。李天哿接过石片的刹那,怀中的青铜碑突然发烫,碑文如活物般游走,在雾中投出漫天星斗的虚影。
"星图又亮了!"阿山抱着药篓从灶房跑来,"这次指着北边!"
雾中浮现的星轨蜿蜒向北,最终聚于皇城方向。周远指间银针骤颤:"镇国鼎的方位——暗渊阁果然在打地脉玉的主意!"
李天哿攥紧石片。金纹割破掌心,血珠滴入土中竟生出嫩芽。他忽然想起《法相天地》残卷末页的偈语:"血沃星壤,灵根自生"。莫非这武馆地下,藏着连暗渊阁都不知的秘密?
"挖。"他抽出墙角铁锹,"沿着星图指的方向。"
铁锹触地的瞬间,地底传来钟鸣般的嗡响。青石板下露出墨玉砌成的祭坛,坛心供奉着半尊陶俑——俑身刻满星月纹章,与青铜碑的金纹严丝合缝。
"守碑人祖祠!"墨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者颤巍巍抚过陶俑眉心,"《万舆志》记载,初代守碑人将星陨玉髓埋于九州灵脉,这陶俑便是镇守中原的'灵犀眼'。"
陶俑突然裂开,露出腔内一卷兽皮。皮上星图灼灼,十八尊镇国鼎的方位与破解法门尽在其中。图末朱砂批注:"星脉醒时,三才归位;碑灵合一,可镇苍黄。"
"原来镇国鼎不是封印,是阵眼!"周远银针点向星图某处,"暗渊阁若集齐三才玉,逆转阵眼,蚀骨魔便会......"
惊雷炸响,瓦顶掠过数十道黑影。淬毒的弩箭钉入祭坛,瞬间将青石腐蚀成粉。
"晚了。"戴青铜面具的首领立于墙头,骨笛嘶鸣,"地脉玉己入毂,作者“时间自由者”推荐阅读《大楚法相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只差你们手中天枢玉!"
李天哿旋身将小丫头护在身后。青铜碑金纹暴涨,与祭坛星图交融成光柱。武馆地底传来龙吟般的震动,七道星芒破土而出,化作流光没入孩子们眉心。
"灵根启,星脉苏!"墨尘仰天大笑,"暗渊阁千算万算,算不到守碑人早将星种藏在武馆之下!"
扎羊角辫的小丫头忽然抬手,星芒自指间迸射,将毒箭熔作铁水。更多孩子周身泛起星辉,稚嫩的呼喝声里竟带着金石之音。
"以身为碑,以血为契。"李天哿喃喃念出《法相天地》最终章口诀。青铜碑化作金液融入右臂,皮肤浮现与星陨玉同源的脉络,"原来武馆本身,就是最大的星陨玉!"
面具人骇然后退:"你竟以身合碑?!"
星穹忽然洞开,月光如银浆灌入武馆。李天哿右臂星纹灼灼,随手挥出便引动地脉轰鸣。暗渊阁杀手如陷泥沼,周身黑气被星辉寸寸净化。
"回去告诉冥九。"李天哿的声音带着天地共鸣的回响,"镇国鼎我会亲自守住,星火既燃,自有燎原之日。"
当最后一道黑影消融于星辉中,祭坛陶俑忽然睁眼,眸中映出皇城深处的地宫景象——十八尊镇国鼎正被黑气缠绕,鼎身裂纹中渗出猩红血玉。
"地脉玉将碎,需以星髓补之。"墨尘将兽皮星图塞入李天哿手中,"此去皇城九死一生,但万物终有天命。"
晨光刺破雾霭,武馆的星辉渐隐。孩子们额间星纹淡去,唯瞳孔深处留着一点金芒。阿娘端着粥碗站在灶房门口,炊烟袅袅升起,仿佛昨夜只是秋梦一场。
李天哿着臂上星纹,望向北方的眼眸沉静如渊。茶铺老灶煨着新茶,星陨玉在壶中浮沉,似在诉说千年前守碑人饮茶踏星河的往事。
星火己燃,长夜将明。而真正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E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