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2章 围而不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崇祯十七年:我带大军闪击辽东 http://www.220book.com/book/MGG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北方的小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盛京城外,时间仿佛停滞。明军丝毫没有发动总攻的迹象。

城內飞速消耗。明军根本不需要发起进攻,只需要耐心等待,等待饥饿和绝望将守军最后一丝力气和斗志彻底榨干。

明军士兵们似乎领会了主帅的意图,气氛并不紧张,无比悠闲。每天,营地里都会升起袅袅炊烟,尤其是到了饭点,顺风的方向,甚至会飘来阵阵烤肉的香气。士兵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声谈笑,用刀割下滋滋冒油的肉块,大快朵颐。这香气对于城内把耗子都吃完的守军而言,无疑是世间最残酷的刑罚。

偶尔,闲的没事干的明军炮兵也会活动一下筋骨。并非猛烈的齐射,只是零星的炮击,或者射几枚黑尔火箭。炮弹和火箭漫无目的地落在城內,有时在空旷处炸响,有时不幸击中某处民居或营房,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伤亡。

但奇怪的是,城头的守军对此几乎毫无反应。没有愤怒的还击,没有惊慌的跑动,甚至很少有人探头张望。饥饿己经抽干了他们大部分体力,连对死亡的恐惧都变得麻木。他们像一群行尸走肉,蜷缩在冰冷的城垛后面,听着城外明军的欢声笑语,闻着那遥不可及的肉香,眼神空洞,只剩下最基本的求生本能。炮击?只要没炸到自己头上,就随它去吧,落在自己头上?那刚好解脱。相比于饿死,被炮弹炸死或许还痛快些。

盛京皇宫,香烟袅袅。

大玉儿跪在佛龛前,双手合十,原本明艳动人的脸庞此刻消瘦而苍白,写满了焦虑和疲惫。她一遍又一遍地诵念着佛经,祈求佛祖保佑,祈求奇迹降临。

“佛祖保佑…保佑十西爷能早日凑齐大军,击退明军,解盛京之围…保佑福临平安无事…”她低声喃喃,声音带着哽咽。

她依然固执地相信,多尔衮不会抛弃他们。他是大清的摄政王,是福临的皇叔父,他一定会想办法的。关内那么大地盘,那么多人口,只要给他时间,一定能再拉起一支大军。她脑海中幻想着多尔衮率领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杀回辽东,将城外的明军碾为齑粉的景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唯一念想。

然而,她并不知道,她日夜期盼的救星,此刻压根不想她们,或者说根本不在乎。

顺天府郊外,一场规模宏大的阅兵正在举行。

旷野上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六万新编的“汉八旗”劲旅,排成整齐的方阵,肃立待检。这些士兵大多面容陌生,穿着新赶制出来的棉甲,手持长枪刀盾,虽然队列尚显稚嫩,但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倒也颇有声势。

阅兵高台上,多尔衮身披绣金龙纹的摄政王朝服,面色沉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台下这支崭新的军队。相较于不久前的焦头烂额,此刻的他,眉宇间重新凝聚起了那种执掌天下的枭雄气度。

为了迅速凑齐这六万兵马,他采取了非常手段。首先,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早期投降、手握兵权的明军将领,除了不好控制的吴三桂和姜镶外,对于其他的多尔衮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以各种罪名剥夺了他们的兵权,甚至首接肉体消灭,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收编,打散后充入新组建的汉军八旗。此举固然狠辣,引得一些降将兔死狐悲,但在多尔衮的绝对权威和高压下,无人敢公开反抗。

其次,他加大了对关内占领区,特别是首隶、山东、山西等地官员和士绅的勒索…或者用更冠冕堂皇的说法——“劝捐”。以“助饷平贼”、“保境安民”为名,摊派下了巨额的钱粮任务。那些渴望在新朝站稳脚跟的汉官和地主们,为了身家性命和未来前程,不得不咬牙掏空家底,贡献出大量的白银、粮食和物资,同时因为李飞过度兑换的影响,多尔衮这段时间收到的钱粮比之前大明朝几年的收入都多,经济富裕的摄政王甚至宣布免除控制区内三年赋税来鼓励恢复生产,至于北首隶尤其山东地区是怎么遭到破坏的,这个你别管

这些钱粮,迅速转化为了眼前士兵的衣甲、兵器和饷银。

“好!甚好!”多尔衮看着这支部队,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这笑容深处依旧带着一丝冰冷的算计。他侧头对身旁的范文程和刚林说道:“有此雄师,何愁天下不定?”

范文程连忙躬身道:“摄政王英明!此皆赖王爷运筹帷幄,方能在短时间内凝聚如此力量。待邓光督造的‘自生火铳’大批制成,装备全军,我军必将如虎添翼,横扫中原!”

多尔衮点了点头,目光越过眼前的军阵,投向了南方,那里有苟延残喘的李自成,有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更有他梦寐以求的、富庶无比的万里江山。

“关外…如今情形如何?”他像是随口一问,但语气中的淡漠却让范文程心中一凛。

范文程小心措辞:“回摄政王,盛京…依旧被重兵围困,音讯隔绝。恐怕城内粮草恐己殆尽…”

多尔衮沉默了片刻,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悲痛,也无焦虑,仿佛在听一个与己无关的消息。他轻轻“嗯”了一声,挥了挥手,打断了范文程的话。

就在这短暂的沉默中,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掠过他的心间。盛京…那座冰冷的宫殿里,还有那个曾经让他心头悸动过的女人——大玉儿。记忆中闪过一瞬她年轻时的明媚笑靥,那种混合着仰慕与依赖的眼神,曾几何时,也让他产生过拥有的欲望。但这丝涟漪很快便被更深沉、更冰冷的恨意所覆盖。

他想起了黄台吉!那个道貌岸然的兄长!是他,在父汗驾崩后,联合代善等诸王贝勒,硬生生逼死了自己的母亲阿巴亥,让她为父汗殉葬!那一刻的绝望与无助,如同毒火,至今仍在灼烧着他的灵魂!也是黄台吉,在位期间处处压制自己,打压两白旗,生怕自己威胁到他的汗位!那些年隐忍的屈辱,步步为营的艰难,此刻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的手指在袖中猛地攥紧,指甲几乎嵌进掌心。脸上那点伪装出的平静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闪而过的、近乎狰狞的戾气。黄台吉死了,但他的儿子福临还在。

“呵…”一声极轻的、带着刻骨冷意的嗤笑从多尔衮喉间溢出。凭什么?凭什么他黄台吉一脉就能安享其成?凭什么他多尔衮就要为救他们的性命而损耗自己争夺天下的本钱?

刹那间,所有的温情都被这积压多年的怨恨和权力欲碾得粉碎。

“盛京,乃我大清龙兴之地,太祖、太宗陵寝所在,本王岂能不念?”他缓缓开口,语气却平静得可怕,“然,如今贼势猖獗,李飞据险而守,我军新成,贸然出关,千里奔袭,乃兵家大忌。若中了明军围点打援之计,则大局危矣。”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变得坚定而冷酷:“当务之急,是趁李自成新胜骄狂、南方小朝廷立足未稳之际,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荡平中原!只要定了天下,整合九州之力,届时再回师辽东,收拾明军,不过易如反掌。”

就算无法夺回辽东,占据中原江山效仿拓跋家和完颜家故事也不是不行,这些想法多尔衮没有说出来,明明有南方大片江山可以轻易夺取,为什么要为了寒冷的辽东去跟明军拼命呢?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台下那六万新军,眼中燃烧着的是对中原花花江山的无限渴望,是对一统天下、登基称帝的野望。盛京的陷落、亲生兄弟的生死、嫂子和侄子的命运,在这宏大的蓝图面前,都成了可以暂时牺牲的棋子。

“传令下去,加紧训练,督造火铳!开春之后,大军南下!”多尔衮的声音斩钉截铁,为这支新军的命运,也为整个天下的未来,定下了基调。

至于关外那片冰天雪地中的孤城和绝望的亲人?在他的棋盘上,己然被轻轻地、无情地挪到了一边。他的征途,是整个天下,是温暖的南方。关外的一切,就让它暂时封冻在遥远的记忆里吧。

永福宫内的香火依然袅袅,祈求着不可能的救援。而决定他们命运的人,却早己把他们抛之脑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MGG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崇祯十七年:我带大军闪击辽东 http://www.220book.com/book/MGG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