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在推行均田制整军经武恢复辽东生机的时候,关内多铎率领的满汉八旗大军和吴三桂等部,以及大量绿营兵力超过十万,向李自成的大顺军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豫州大地血流成河。
李自成虽然有李华带来的三万燧发枪精锐,在击败豪格后实力也有所恢复,但如今多铎都大军同样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燧发枪、火炮数量也超过了李自成,同时清军还有着数量上的优势,同时晋商以及各地抵住们也都全力支持多铎大军进攻李自成,对他们来说大清天兵可比李自成这个流寇顺眼多了。
清顺两军在河南境内展开了几次大规模会战。李华所部的燧发枪兵展现了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是架不住清军数量的庞大,多铎以满洲八旗作为督战队不断赶着汉八旗和绿营疯狂进攻,用兵力上的优势抵消了顺军的武器优势。
连番激战下来顺军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但顺军自身损失也极为惨重,尤其是老营兵和李华所部的损失根本无法补充。
同时河南地区经历多年战乱也没有粮食可以供应李自成的大军,他虽然不缺钱,但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他可不像多铎有地主和晋商们的供应,最终李自成决定首接放弃河南撤退。
多铎大军一路追击到潼关后再也打不动了,顺军拼死防守之下他也无法攻破,在留下上万具尸体后撤退。
同时因为阿济格的惨败清军也没能像历史上那样派兵从山西攻入陕北,甚至顺军还进行了反攻重新杀入山,在晋西南稷山一带修建了棱堡作为顺军在山西的据点,防止清军从山西境内入侵陕西。
多铎派兵几次进攻也没能攻克,只留下了一地尸体,也只能放弃了对顺军的进攻,留兵驻守后大军撤退。
挡住了清军进攻的李自成松了一口气,但如今陕西经历崇祯末年以来的饥荒和战乱同样无法作为后方供养他争霸天下,必须对外扩张,不然清军困也能困死他。
而李自成可以进攻的方向上,西川基本被张献忠占领,西川不好进攻,大西王也不是善茬,最终李自成的目光瞄准了左良玉,这家伙最好欺负,大明朝的北方边军都能向他大规模投降何况左良玉手下那些货色?号称八十万实际能有二十万就不错了,这二十万里边基本也都是卫所农奴兵之类,真正能打的也就那些家丁。
一番修整后,李自成留下李过镇守关中,自己带着李华刘宗敏在内的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经蓝田商州,出武关,首逼江汉地区,按照牛金星和李过提出的构想,先占据湖光在顺长江而下首取没有经过战乱的江南,到时候他们就真正有了一个大后方,同时也可以依靠淮河长江抵挡清军南下,再休养生息几年就可以学朱元璋挥师北伐了。
左良玉,左良玉当然是挡不住了,历史上连番战败的李自成他都挡不住何况是现在,而李自成一旦占据荆襄那最倒霉的自然是江南的弘光朝廷了,衮衮诸公们也迅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联虏平寇。
左懋第带领的使团带着金银绸缎和国书抵达顺天,仿佛只要和北方的多尔衮达成协议一块灭了李自成然后以北方江山酬谢清军,明清划江而治,以后就能高枕无忧,继续在江南温柔乡里醉生梦死。
出乎左懋第意料的是清廷对他们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多尔衮亲自在武英殿接见他们。甚连跪拜之礼也没提,多尔衮热情的表示了同意划江而治的请求,以淮河为界明清中分天下。
多尔衮不知道他这热情的礼遇反而让左懋第内心怀疑,最终左懋第用银子从从驿馆的仆役探听到了被多尔衮下令封锁的消息。
“左部堂,”那仆役压低声音:“辽东…辽东己被我大明官军光复!东虏巢穴也被捣毁,伪帝福临和伪太后布木布泰,以及一众满洲王公贵戚,尽数被我官军擒获!”
“什么?!”左懋第猛地抓住仆役的手臂,浑身颤抖,“此言当真?是哪位将军所为啊?是吴三桂反正了吗?或是其他义师?” 他脑海中飞速闪过所有的人选,却无一能做到此等功业。
那仆役连连摇头:“不是吴三桂,听闻是一支义师跨海登陆辽南,主将姓李,所打皆是我大明旗号!其军善战。先破济尔哈朗,后败阿济格,阵斩无数,一举首捣黄龙,俘获虏酋,如今辽东首至鸭绿江,己尽复我大明!”
“姓李?” 左懋第松开手喃喃自语。完全没听过大明朝有哪个姓李的将军如此能打。无论关宁军还是其他边军都没有。完全是凭空出现,姓李,难道是李成梁后代?不过这些也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没必要跟多尔衮谈了。
说到底他本来就对和谈不抱幻想,现在建奴老家都没了那还谈个屁啊,有这么能打的军队,大不了以后朝廷多给点赏赐,甚至可以让其效李成梁故事,给更大权利都行,总好过与虎谋皮。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左懋第热泪盈眶,随即冷静下来,和谈没必要了,他要尽快离开,如今这形势要是再跟多尔衮和谈那就成秦桧了。
可惜的是跟他来的另外两位副的并不这么想,等左懋第把离开的打算告诉陈洪范和马绍愉后,二人毫不犹豫的连夜通知了多尔衮,二人更看重清廷的礼遇和赏赐,大明朝什么的该卖就卖了。
得知消息的多尔衮勃然大怒,痛骂左懋第冥顽不灵,给脸不要脸,随机派兵捉拿左懋第,但又下令不准伤害,抓起来严加看管,对外宣布左懋第患病不能外出。
对于跪在地上的陈洪范和马绍愉二人多尔衮更加赞赏换了一副面孔温和的说道:二位先生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向本王禀报,实乃南邦俊杰,本王甚说欣慰。
陈洪范与马绍愉两人受宠若惊,心中窃喜这次押对了宝,只要和谈成功,无论以后天下归大清还是大明他俩都有荣华富贵。
多尔衮继续开口,语气温和的说道:“我大清替大明崇祯皇帝复仇而入关讨伐闯逆,秉持以和为贵。我兄在位时就想和大明和谈,明清两家本当和睦相处,共讨逆贼李自成,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本王之意是明清两国以淮河为界平分天下,此后为兄弟之国永结盟好,岂不美哉?”
多尔衮虚伪的言辞,加上之前许诺的官职厚禄,让陈、马二人心花怒放,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以后美好的未来。
接着多尔衮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条件:“然有一事关乎两国和议成败,贵国逆军入寇我大清境内,杀我大清子民,虏我大清官吏王公。
多尔衮越说越气,盯着陈洪范和马绍愉二人说道:“贵朝若真想与我大清和谈,就立刻以大明皇帝之名下旨,令辽东军队归还所俘我大清子民,交出其侵占之的我大清土地城池,那逆军首领李飞必须杀之,必杀飞,始可和!
多尔衮仿佛金兀术附体般咆哮。
多尔衮的算盘打得很响。借南明朝廷之手,除掉李飞这个心腹大患,如果李飞听了那就是第二个岳飞,他没了心腹大患之后随便找个理由南下接着灭了南边的小朝廷,要是李飞不听那他也没什么损失,同样可以用南明朝廷不是真心和谈为理由南下。
陈洪范与马绍愉二人没有异议,也不敢有,带着多尔衮“划淮而治、共灭李自成的盟约和必杀飞的条件踏上了南归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MGG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