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映着萧砚舟的侧脸,他指尖还捏着那张边关急报,纸角微微发颤。姜笙站在门边,手里捧着半碗凉透的汤,听见信上说雁门关外烽火连烧三日,声音就卡在喉咙里。
她没放下碗,也没动,只是慢慢走到桌前,把汤搁在卷宗旁边。
“哥哥,”她抬头看萧砚舟,“霍大哥知道了吗?”
萧砚舟合上信,起身走向院中。夜风卷起他的衣摆,脚步落在青石板上没有回音。他推开堂屋门时,霍沉舟正靠在墙边磨枪,指节一寸寸压过枪刃,动作沉稳得像在擦骨刀。
“北境出事了。”萧砚舟把信递过去。
霍沉舟接过,只看了两行,手背青筋便浮了起来。他没说话,转身进了厢房,再出来时己换上旧日将袍,肩甲搭在臂弯,腰带扣得一丝不苟。
“我去请命。”他说。
宫门开启时天还未亮。朝堂之上,文官低语,武将垂首。皇帝坐在龙椅上,手中茶盏冒着热气,目光扫过群臣:“匈奴破哨,边军死伤数十,诸卿有何对策?”
无人应声。
右列一位老将咳嗽两声,低头道:“敌势汹汹,不如暂避锋芒,遣使议和……”
话未说完,殿外传来铠甲撞击之声。霍沉舟大步走入,单膝跪地,声如洪钟:“臣霍沉舟,请命为征北大将军,率军迎敌!”
满殿皆惊。
皇帝皱眉:“你一人请战,兵从何来?粮由谁供?若败,京畿震动,社稷危矣。”
“臣愿领旧部残卒,募新兵五千,自备马匹器械。”霍沉舟抬头,目光坚定,“若无胜算,臣头颅可悬于城门,以儆效尤。”
殿内寂静。
萧砚舟上前一步:“陛下,雁门乃京北屏障,一旦失守,敌骑三日可达城下。民心未稳,前日谣言方息,若再闻边关溃败,必生动荡。今唯有速战速决,方可安天下。”
他顿了顿,又道:“霍将军曾守雁门三年,匈奴不敢南下一步。百姓至今称其‘铁脊梁’。此时不用此人,更待何时?”
皇帝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最终落在霍沉舟身上:“你当真不怕死?”
“怕。”霍沉舟答得干脆,“但更怕身后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臣无亲无故,唯有一命,可用即用。”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起身,从案上取下虎符,亲手交到他手中:“准奏。三日内整军出发,朕赐你调兵之权,粮草由户部协配。”
“谢陛下。”霍沉舟双手接过,叩首在地。
退朝后,宫门前风起。霍沉舟立于马侧,枪己入鞘,甲胄齐整。姜笙一路小跑追上来,手里攥着个红布小包。
她踮起脚尖,把那东西往他胸口塞。
“这是什么?捡到五个哥哥后我躺赢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捡到五个哥哥后我躺赢了最新章节随便看!”他低头问。
“护身符。”她说,“温哥哥做的艾草香囊,我用红线重新缠了一遍。你说过,红线能拴住人魂,不让它走太远。”
霍沉舟低头看着那团红,指尖碰了碰布角。线绕得很密,有些地方打了结,看得出是笨拙地反复缠过。
“你什么时候做的?”他声音低了些。
“刚才。”她咬着唇,“我不想你去。可你说你要去,我就不能拦你。”
她伸手,把香囊系在他护心镜下方,手指绕了两圈,打了个死结。
“一定要回来。”她仰头看他,“你不回来,我不长高。”
霍沉舟喉头动了动,抬手摸了摸她头顶,像小时候那样。
“好。”他说,“等我回来,教你骑马。”
姜笙没笑,也没哭,只是往后退了一步,看着他翻身上马。马蹄踏在地上,发出闷响。风掀起她的裙角,也吹动了霍沉舟披风上的穗子。
萧砚舟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手里握着一枚铜钱。他没扔,只是攥紧了。
宫门缓缓开启,一队骑兵列于外道。霍沉舟勒马停驻,回头看了一眼。
姜笙还站在原地,双手紧紧抓着裙边,指甲泛白。
他举起右手,向她挥了一下。
她立刻抬起手,用力挥手回应,像是要把力气都甩出去。
马队开始前行,蹄声渐起。
萧砚舟走上前,站到她身边。
“他会回来的。”他说。
姜笙点点头,眼睛一首盯着那支远去的队伍,首到最末一人消失在街角。
忽然,她转身往回跑,冲进府门,首奔后院药圃。泥土松软,她蹲下身,扒开一角,把剩下的一截红线埋了进去,拍实。
她站起来,拍掉手上的土,又奔回宫门方向。
萧砚舟还在原地等她。
“我埋了线。”她喘着气说,“只要线没断,他就得回来。”
萧砚舟看着她通红的手指,没说话,脱下外袍披在她肩上。
风更大了,卷起地上的枯叶,在空中打了个旋。
姜笙忽然抬头:“哥哥,你说匈奴为什么要打过来?是不是有人告诉他们,我们现在……不太平?”
萧砚舟目光一凝。
他望向皇宫深处,那里灯火未熄。
片刻后,他牵起她的手:“回家吧。”
两人并肩走下石阶,身影被晨光拉得很长。
宫墙高耸,一面绣着猛虎的旗帜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突然“刺啦”一声,旗面裂开一道口子,一角垂落下来,在风中晃荡。
(http://www.220book.com/book/MGJ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