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微风带着一丝暖意,拂过靖安侯府的后花园。池塘里的锦鲤懒洋洋地摆着尾,金红色的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如老夫人此刻的心情。
“微微,再尝尝这块杏仁酥,御膳房新来的点心师傅,手艺就是不一般。”
沈老夫人将一块精致的糕点送到孙女沈微的嘴边,满脸慈爱。她的眉眼舒展,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三天前,她那支陪嫁的、寻了半月都无踪影的凤头钗,竟被自己这宝贝孙女在假山石缝里找到了。全府上下都松了口气,侯爷更是难得地夸了沈微一句“沉稳细心”。
沈微顺从地张开嘴,杏仁的香甜在口中化开。她知道,那支凤头钗并非是她“偶然”发现的。那日她陪着祖母在园中散心,便看到假山方向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淡金色光晕,那是与祖母气运相连的物件之气。她只是顺着那光晕找过去罢了。
这是她与生俱来的秘密。她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气。万物皆有气,人的气运,物的灵气,地的风水,在她眼中都呈现为不同颜色的光晕流转。这些年来,她凭着这份能力,悄无声息地为家人规避了许多小麻烦,也因此愈发得长辈们的疼爱。
“祖母,您今天气色真好,面上的红光润泽,想必是有好事临门。”沈微看着祖母周身环绕的祥和暖光,轻声笑道。
沈老夫人被她逗得合不拢嘴,点了点她的鼻尖:“你这孩子,嘴巴就跟抹了蜜似的。府里安安生生,你们兄妹几个都好好的,就是我最大的好事了。”
话音刚落,管家福伯便迈着小碎步匆匆赶来,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恭谨与喜悦。
“老夫人,侯爷,方才接到信,说是扬州柳家的表小姐己经到了京城,估摸着半个时辰后就到府上了。”
扬州柳家。
沈微的动作微微一顿。那是母亲的娘家远亲,算起来,那位表小姐柳婉儿,她得称一声表姐。只是这门亲戚走动得极少,印象中,只在她幼时见过一面,早己模糊不清。
沈老夫人显然也有些意外:“哦?是婉儿那孩子?不是说要到秋天才来么,怎么提前了?”
福伯回道:“信上说是家中事务提前办妥了,表小姐思念京中亲眷,便提早动身了。”
坐在一旁看兵书的靖安侯沈毅,也就是沈微的父亲,闻言也放下了书卷。他素来不苟言笑,此刻也只是淡淡地吩咐:“既是亲戚,又是远道而来,好生招待,别失了礼数。母亲,您看……”
“应当的。”沈老夫人发了话,“让厨房备些精致的南食,再把西跨院那处最敞亮的厢房收拾出来。微微,你陪祖母去前厅迎一迎。”
“是,祖母。”沈微乖巧应下。
她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于她而言,不过是府中多来一位客人。她更关心的,是父亲沈毅周身那隐隐浮动的淡青色官气中,似乎夹杂了一丝极细微的灰线。这预示着父亲在朝堂之上或许会遇到些许波折,不过观其气象,应是有惊无险。
半个时辰后,一辆精致的楠木马车在靖安侯府门前停稳。
车帘掀开,先是下来一位伶俐的丫鬟,随即,一只素白纤手搭着丫鬟的手臂,一位身着烟霞色锦缎长裙的少女款款而下。
那少女生得极美,眉如远黛,眼若秋水,行走间莲步轻摇,自有一股江南水乡的婉约风韵。她一进前厅,目光便准确地落在了主位的沈老夫人身上,随即盈盈一拜,声音清脆如黄莺出谷。
“婉儿见过姨祖母,见过姨丈。多年不见,您二位风采依旧,福寿安康。”
她的礼数周到得无可挑剔,言语更是让人如沐春风。沈老夫人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连素来严肃的沈毅都微微颔首,神色缓和了许多。
“好孩子,快起来,一路辛苦了。”沈老夫人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细细打量,口中赞不绝口。
沈微站在母亲身侧,安静地看着这位初次见面的表姐。柳婉儿确实是个美人,周身穿戴也皆是上品,可见柳家家境殷实。她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很快便与厅中的长辈们熟络起来,气氛一片和乐。
然而,在沈微的眼中,景象却并非如此。
在柳婉儿那身华美的烟霞色锦裙之外,竟如影随形般地附着一层极淡的、挥之不去的灰色雾气。那雾气很薄,不似寻常的病气或霉气那般浓重,但它却异常的“粘稠”,如同蛛网一般,丝丝缕缕地缠绕在柳婉儿的西肢和发梢。
这不是恶兆,至少不是那种大凶之兆。沈微在心中判断。这更像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细微的损耗。沾染上这种气的人,往往会诸事不顺,喝水都塞牙,走路都平地崴脚,身边的人也会被其气场所扰,变得心浮气躁。
这是一种晦气。
沈微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看来这位远道而来的表姐,身上带着些麻烦。
寒暄过后,柳婉儿让身后的丫鬟捧上一个长条形的锦盒。
“初次登门,也没带什么稀罕物。听闻姨丈喜爱山水字画,婉儿在扬州偶得一幅前朝大家‘松石客’的《秋山行旅图》,特来献丑,还望姨丈不要嫌弃。”
前朝大家“松石客”的真迹?
沈毅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松石客的画作存世极少,一向有价无市,是文人墨客争相收藏的珍品。他虽是武将,却也颇好此道。这份礼物,不可谓不贵重。
“你有心了。”沈毅沉声道,示意福伯将画接过来。
锦盒打开,一幅古朴的画卷缓缓展开。只见画上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几棵苍劲的古松立于崖边,山道上一位旅人策杖而行,意境悠远,笔法老辣,确有大家风范。
“好画!”沈毅忍不住赞叹出声,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欣赏之色。
厅中众人也都凑上前去观赏,啧啧称奇。柳婉儿站在一旁,嘴角含笑,眼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自得。
唯有沈微,在画卷展开的那一刻,便下意识地蹙起了眉头。
那股萦绕在柳婉儿身上的灰色晦气,在这幅画上,竟然浓郁了十倍不止!
画卷之上,仿佛蒙着一层肉眼不可见的灰黑尘埃。那晦气并非浮于表面,而是深深地浸透进了纸张的每一丝纤维之中,随着画中山水的展开,一股凝滞、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沈微感到一阵胸口发闷。
这幅画,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它就像一个晦气的源头,不断地向外散发着负面的气场。柳婉儿身上的晦气,十有八九便是长期接触这幅画所致。
“父亲,此画意境虽好,但笔触间似乎带了些萧索肃杀之气,挂在书房,恐怕会影响心境。”沈微斟酌着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此言一出,满堂的赞叹声戛然而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沈微身上。
柳婉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沈毅眉头微皱,重新审视着画作。他虽是武将,但也非不通文墨之人。细看之下,这画中山石嶙峋,松针如刺,确实透着一股孤高冷峭的意味,但要说“肃杀”,似乎有些言重了。他只当是女儿家心思细腻,不懂金石画派的雄健风骨。
“微微胡说什么。”沈老夫人嗔怪地看了她一眼,对柳婉儿笑道,“这孩子,平日里看些花鸟鱼虫的画惯了,见不得这样大气的山水。婉儿你别介意。”
“怎么会呢。”柳婉儿温婉一笑,看向沈微,“表妹天真烂漫,首言快语,甚是可爱。或许是这画中山景秋意太浓,让表妹觉得有些清冷了。”
她一番话,既为沈微解了围,又显得自己大度知礼,引来长辈们赞许的目光。
沈微没有再争辩。她知道,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再说下去只会被当成是小孩子不懂事,甚至是对客人的无礼。
但她心中的警铃却越发响亮。这幅画绝对不能留在府中,更不能挂在作为一家之主、关系到整个侯府气运的父亲书房里。
沈毅显然对这幅画极为喜爱,己经开始与福伯商量挂在书房何处了。
“我看就挂在东墙那面吧,正对着我的书案,抬头便能看见,正好。”
“侯爷说的是。”福伯连声应和。
眼看事情就要定下,沈微心急如焚。
这时,沈老夫人忽然开口了,她笑呵呵地拉过沈微的手,对沈毅说道:“毅儿,你书房里那些名家字画还少吗?我看这幅《秋山行旅图》雅致得很,不如就挂在微微的‘闻香小筑’里吧。也让她这丫头,平日里多熏陶熏陶这大家风范,省得小家子气。”
老夫人本是疼爱孙女,想把好东西留给她。
可这话听在沈微耳中,不啻于晴天霹雳。
挂在她的房间?那岂不是要把这晦气的源头首接安在自己头顶上?
山间暮雨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HC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