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峪的深秋,寒风开始刮过山脊,卷起枯黄的落叶。坑道里,气氛却比天气更加凝重。日军大规模清剿虽被击退,但封锁依旧,补给困难,伤员们的呻吟声在冰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希望,似乎都寄托在了那堆锈迹斑斑的零件和凌岳那个近乎异想天开的设想上。
兵工组最好的老师傅,连同谢老栓和几个手脚麻利的队员,围着那几节老旧电池和手摇发电机的残骸,几乎是不眠不休。没有图纸,没有标准配件,全靠经验和凌岳根据记忆画出的粗糙示意图。他们用最简陋的工具——锉刀、锤子、甚至是用火烧红的铁条进行“焊接”,试图让这些早己报废的物件重新焕发生机。
修复过程充满了失败。拼凑起来的发电机摇柄断裂,线圈短路冒起青烟,连接线路老化脆裂……每一次挫折都消耗着本就不多的材料和队员们本己紧绷的神经。有人开始私下抱怨,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多去挖点野菜或者想办法再摸掉一个伪军哨卡。
凌岳的压力巨大。他深知队伍的困境,但他更清楚,一旦与外界断绝信息联系,他们就真成了一支孤军,迟早会被困死、耗死在这片山林里。他坚持着,甚至亲自上手,用自己在特种部队学到的应急维修知识,处理那些精细的线路问题。
“大队长,这东西……真比伺候老爷还难。”一个满手油污的队员忍不住嘟囔。
“因为它就是我们的‘老爷’。”凌岳头也不抬,小心翼翼地用磨尖的铜线连接着一个断裂的触点,“它能给我们带来活下去的消息。继续试!”
转机发生在一个寒冷的清晨。经过无数次调试和更换零件,一个勉强能看出发电机形状的装置被固定在了木架上。谢老栓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摇柄,开始缓缓转动。
吱嘎……吱嘎……
刺耳的摩擦声响起,摇动起来异常沉重。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紧紧盯着连接的那部沉默的电台。
起初,什么都没有。耳机里只有一片死寂。
谢老栓咬着牙,加快了摇动的速度,手臂上的青筋暴起。
突然,电台面板上一个极其微弱的指示灯,闪烁了一下!仅仅一下,就又熄灭了!
“有反应了!”有人低呼一声,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虽然只是瞬间,却如同在无尽的黑暗中划亮了一根火柴!希望被重新点燃!
“快!检查连接!是不是接触不良?摇稳一点!”凌岳强压住激动,立刻指挥。
问题很快找到,是一处接线松动。重新固定后,谢老栓再次奋力摇动起来。
这一次,指示灯稳定地发出了微弱但持续的光芒!虽然昏暗,却真实存在!
“快!调到战区常用的频率!尝试接收!”凌岳将耳机戴上一只,仔细倾听。
耳机里传来强烈的静电噪音和杂音,几乎掩盖了一切。谢老栓努力保持着均匀的速度摇动,维持着那脆弱的电力。
在一片滋滋啦啦的噪音中,凌岳的眉头紧锁,极力分辨着。突然,他猛地抬手:“停!就是这个频率!有信号!很弱,但断断续续有!”
杂音中,极其微弱、仿佛随时会断掉的摩尔斯电码声隐约可辨!
“……呼……第五战区……长官部……各游击单位……注意……日军……第十师团……动向……濉溪口……方向……呼……”
信号极其不稳定,时断时续,内容破碎不全。但关键词被捕捉到了:第五战区、日军第十师团、濉溪口!
“记下来!快!”凌岳低吼道。旁边的陈山立刻用铅笔在纸上记录下那些破碎的电码和能听清的词语。
接收持续了不到五分钟,信号就彻底消失在噪音中,无论谢老栓如何奋力摇动,都无法再次捕捉。老旧的发电机部件过热,冒起了淡淡的青烟,不得不停止。
虽然只收到了残缺的信息,但这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凌岳和陈山对着那张只写了零星词语的纸,结合他们之前零散的情报,努力拼凑着信息。
“日军第十师团……这是矶谷廉介的部队,精锐师团。他们从津浦路北段南下,目标是徐州!濉溪口……这像是要迂回包抄的路线!”凌岳的军事知识让他迅速判断出形势的严峻。
“战区长官部是在通报敌情,提醒各部队注意!”陈山也明白了过来。
这残缺的电波,如同溺水之人抓住的一根稻草,虽然纤细,却连接着外面的世界,连接着宏大的战场格局!他们不再是聋子和瞎子!
“立刻派人,想办法核实濉溪口方向的敌情!重点侦察是否有日军大部队调动迹象!”凌岳立刻下令。
同时,他看着那台冒着青烟、几乎再次报废的发电机,眼神无比坚定:“想办法修好它!加强它!我们必须保持收听!哪怕只能每天收听几分钟!”
微弱的电波,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信息,也让独立大队的存在,有了一丝被上层再次知晓的可能。他们依旧艰难,依旧在饥饿和封锁中挣扎,但他们终于撬开了一条信息裂缝。下一步,或许就是尝试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战区:“独立第一大队,仍在敌后战斗!”
这个过程,注定比接收更加艰难百倍。但希望的火种,己然被这微弱的电波重新点燃。
(http://www.220book.com/book/MHL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