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青山新碑
暴雨初歇,青秀山在晨曦中显露出劫后余生的轮廓。凤凰岭矿脉裂口处,那道曾隔绝生死的赤红火墙己然消失,只留下大片焦黑皲裂的山体,如同大地被巨兽利爪撕开的狰狞伤口。蒸腾的水汽混合着刺鼻的臭氧味和淡淡的硫磺气息,在山谷间弥漫,形成一层薄纱般的灰白色雾霭。折断的古木横七竖八地倒伏在泥泞中,的树根如同绝望伸向天空的手指。唯有远处观音禅寺飞檐上残留的几片琉璃瓦,在初升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微弱却执拗的金光。
林远声(2025)站在一片狼藉的临时指挥所废墟前,浑身湿透的防护服沾满泥浆,多处破损处露出底下渗血的绷带。他脸上混合着干涸的血迹、泥点和深深的疲惫,眼窝深陷,嘴唇因缺水而干裂起皮。只有那双眼睛,依旧亮得惊人,死死盯着手中平板电脑上传回的、来自地下种子库深处的实时监测画面。
“中和剂浓度……还在上升?”他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种子活性参数呢?微雕结构稳定性呢?给我具体数据!别跟我说‘未知’!”汗水沿着他的鬓角滑落,滴在冰冷的屏幕上。
“林博士,库内温度骤降了十二度!湿度……爆表了!”通讯器里传来技术员焦急的声音,背景是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大部分明代稻种浸泡区的生命信号……急剧衰减!但……但郑和宝船带回的几种南洋藤本植物样本……活性……活性在飙升!还有……那些微雕!部分玉质和角质载体……出现了……膨胀和软化迹象!数据库正在疯狂比对受损模型……情况……太复杂了!就像……就像一锅被加了不明调料的大杂烩!”
林远声盯着屏幕上那些代表不同文明种子的、或明或灭、或剧烈闪烁的光点,仿佛看到无数文明的星火在冰冷的雨水中挣扎。他想起苏怀瑾遗书中那句“火种遇水,或熄,或涅槃”,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大杂烩’?”他扯了扯嘴角,试图挤出一个笑容,却比哭还难看,“我看是……‘文明鸳鸯锅’!红汤那边快‘煮烂’了,清汤这边……倒‘沸腾’了!咱们得赶紧……‘捞食材’!‘控火候’!”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口的腥甜,“启动B-7预案!所有非金属、非石质微雕,立刻转移至恒温恒湿惰性气体舱!活性异常的植物样本,单独隔离,重点监测!调集所有能用的干燥设备,给我把库里的‘水汽’……‘抽干’!快!跟这‘老天爷加的汤底’……抢时间!”
他丢下平板,踉跄着走向不远处被防雨布临时遮盖的区域。那里,静静躺着龙影首领那具庞大而扭曲的残骸。炽白的光芒早己熄灭,曾经熔岩流淌的躯体如今只剩下焦黑、变形、嵌满矿石碎片的金属骨架,以及少量如同劣质琉璃般半凝固的、布满裂纹的暗红色结晶体。一股混合着金属锈蚀和奇异焦糊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几名穿着厚重防护服的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用仪器扫描、取样。
“能量读数?”林远声哑声问。
“核心区域辐射残留……仍高于安全值三百倍,但……衰减曲线很稳定。”一名技术人员回答,声音透过面罩有些发闷,“最奇怪的是这些结晶部分……检测到……微弱的、类似植物电波的生物信号……但无法解析。就像……像一块会‘喘气’的石头。”
林远声蹲下身,隔着防护手套,轻轻触碰了一块边缘相对光滑的暗红色结晶。指尖传来一种奇异的、带着微弱脉动的温热感,而非想象中的冰冷死寂。他想起陈文静跃入矿脉裂口时,躯体结晶化的最后一幕,心头猛地一揪。
“这‘矿石牛排’……看来还没‘煎透’啊,”他低声自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血水’都没流干净……还带‘生物电’的。”他站起身,环顾西周疮痍的山岭,目光最终落在远处云雾缭绕中、依稀可见的苏怀瑾墓的方向。“苏知府……您这‘文明火锅’的‘锅底’……可真够劲……差点把‘食材’全毁了……”他喃喃道,疲惫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是该……‘收拾灶台’……‘立个新招牌’了。”
地点:青秀山苏怀瑾墓
苏怀瑾的墓地位于青秀山一处相对僻静的山坳,背靠苍翠凤岭,前临一弯清澈山溪。数百年的风雨并未过多侵蚀这座朴素的青石墓冢,墓前石碑上“清南宁知府苏公怀瑾之墓”的字迹依旧清晰。墓旁,一株虬枝盘结的古榕树亭亭如盖,气根垂落如帘,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轻轻摇曳,洒下细碎的光斑。
林远声换上了一身相对干净的素色衣衫,但脸上的疲惫和伤痕依旧明显。他在吴刚的陪同下(老护林员在终战中失去了一条手臂,此刻缠着绷带,神色却异常平静),带着一小队工程人员和几名历史学者,来到了墓前。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墓碑前的青苔和几株在风中颤动的、不知名的蓝色野花。
“就是这里了。”吴刚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用仅存的手轻轻抚过冰凉的墓碑,如同抚摸一位老友,“苏公……守了三百年……我们……终究是守住了……”他看向林远声,独眼中是历经沧桑后的释然与托付。
林远声默默点头。他指挥工程人员在古榕树旁选定位置,小心地避开盘错的树根。一块取自青秀山深处、未经雕琢的巨型青石被缓缓吊装到位。巨石古朴厚重,带着山野的灵气,表面天然的纹理如同流动的水波。
“碑文……您想好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历史学者轻声问。
林远声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苏怀瑾的墓碑前,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他转身,面向那块等待铭刻的巨石,也面向眼前这片承载了太多秘密与牺牲的山川。他脑海中闪过三百年前苏怀瑾埋下第一件秘藏的孤影,闪过陈文静跃入裂口时决绝的回眸,闪过吴刚在隧道中以水流机关力挽狂澜的怒吼,闪过三街两巷雨夜中那些在高压水龙和铜鼓声中拼死阻击怪物的身影……最终,定格在种子库监测屏上那些明灭不定、象征着文明存续的光点。
他拿起准备好的朱砂笔,走到巨石前。阳光落在他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他深吸一口雨后山林间清冽的空气,提笔,饱蘸浓墨般的朱砂,在那粗糙而充满生命力的青石表面,一笔一划,沉稳而有力地写下:
“青山藏龙影”
朱砂如血,在青石上晕开,带着一种庄重的生命力。
“龙影……”林远声低声念着,笔锋不停,“不是宝藏,不是矿脉……是郑和船队跨越重洋带回的文明薪火,是苏知府埋骨青山也要守护的文脉传承,是无数人……像陈文静、像吴老……用命去换的……未来之光!”
他手腕转动,继续书写:
“文脉即国脉”
最后一笔落下,力透石背。十个朱红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古朴苍劲,仿佛与这青山古墓、与这悠悠岁月融为一体。
“好!好一个‘文脉即国脉’!”老学者激动地捻着胡须,“此碑立于苏公墓侧,恰如其分!承前启后!”
林远声放下笔,看着那鲜红的碑文,心中激荡。他转身对工程人员道:“在这碑基之下……留一个‘石函’。”他指了指不远处,几个穿着重型防护服的人员正小心翼翼抬着一个铅封的特制容器走来,里面封存的正是龙影首领那具蕴含危险能量和未解谜团的残骸结晶。
“把这‘最后的麻烦’……‘打包埋单’。”林远声的语气带着一丝冷冽的幽默,“让他……永远躺在这青山文脉之下,‘聆听’后世子孙的脚步声。这也算……给这场‘文明保卫战’……一个‘实体版’的句号。省得这‘矿渣’再出来……‘污染环境’!”
工程人员依言,在挖掘碑基时,于深处小心地开凿出一个坚固的石匣,将那沉重的铅封容器放入其中,再用速凝高强混凝土和铅板层层密封。最后,巨大的青石碑身被稳稳地安放其上,与苏怀瑾的古墓并肩而立。一古一新,一朴一拙,沉默地诉说着跨越三百年的守护与传承。
新碑落成,众人肃立。山风吹过,古榕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低语。林远声站在两碑之间,望着远处渐渐散去的雾霭下,南宁城重新焕发的生机轮廓,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释然交织在心头。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加密通讯器突然震动起来。
“林博士!种子库紧急报告!”技术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一丝慌乱,“那些……那些被中和剂雨水浸泡过的南洋藤本样本……它们……它们不仅在超高湿度下存活……而且……而且正在以超出理解的速度……疯狂生长!根系……根系穿透了特制培养皿!更……更不可思议的是……”
技术员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压抑着震惊。
“它们缠绕的区域内……那些原本因浸泡而濒临崩溃的明代稻种……生命信号……正在……复苏!并且……我们检测到……一种从未记录过的……温和的……能量场!正在从藤蔓中散发出来!像是……像是在……‘修复’周围的种子!”
林远声猛地握紧了通讯器,瞳孔骤缩。修复?中和剂雨水加上变异藤蔓,产生了修复古种的效果?
他立刻追问:“能量场性质?和矿脉能量有关吗?”
“截……截然不同!非常温和!类似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能,但……但强度和组织性远超认知!而且……”技术员的声音充满了困惑,“我们布设在种子库外围,用于监测残余矿脉辐射的传感器……刚刚……捕捉到了极其微弱的……同频能量波动!来源……指向……指向您所在的……青秀山区域!特别是……新碑附近!”
林远声霍然转身,目光如电般射向脚下刚刚封存了首领残骸的碑基!又猛地抬头看向那块朱砂未干的新碑——“青山藏龙影,文脉即国脉”。
难道……埋下去的“麻烦”……和这山、这碑、这文脉……产生了某种未知的……共鸣?还是说……首领残骸中那诡异的“生物电”……本就是这矿脉山体孕育的……某种东西?
“立刻分析那种能量场的详细数据!封锁相关区域!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新碑!”林远声对着通讯器低吼,心脏狂跳。
他缓缓蹲下身,手掌按在冰凉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碑基上。指尖似乎能感受到一丝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脉动。如同沉睡大地的呼吸,又如同……某种深埋地下的、被意外唤醒的……心跳。
他抬起头,望向苏怀瑾那历经风雨的古墓,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苏知府……您这盘棋……下得可真够大的啊……埋下去的‘矿渣’……难不成……还是您留的……‘金坷垃’?这‘文脉’的‘肥料’……劲儿是不是……忒猛了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青秀龙影(http://www.220book.com/book/MHQ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