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蹲在灶台前,盯着最后一锅炊饼发呆。金莲己经三天没跟他说话了——自从他那锅加了辣椒粉的“特制炊饼”让书院山长在贵客面前出尽洋相之后。
“败家玩意儿!”里屋传来金莲的骂声,“老娘当初真是瞎了眼,嫁给你这么个成事不足的......”
武大郎缩了缩脖子,默默把炊饼装进担子。今天他只做了五十个,反正也卖不完。
然而当他挑着担子走到街口时,奇怪的事发生了。
“大郎!留步!”书院的山长居然小跑着追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文人打扮的老者。
武大郎吓得差点把担子扔了——该不会是来算账的吧?
谁知山长掏出一锭银子:“昨日那些炊饼,可还有?”
“没、没了......”武大郎结结巴巴地说,“今日的饼,没放辣椒粉......”
“要的就是这个!”一个白胡子老者激动地抓住他的扁担,“昨日那饼虽然辣,可面香醇厚,回味无穷!快让老夫尝尝正常的!”
武大郎懵懵懂懂地掀开棉布,热气携着米酒特有的甜香扑面而来。几个老者眼睛一亮,竟当场分食起来。
“妙啊!”白胡子老者拍腿大叫,“这面发得透而不酸,酒香若有似无,芝麻炒得火候正好——阁下师从何人?”
武大郎还来不及回答,更大的阵仗来了。昨日在书院吃过辣椒饼的贵客们,竟带着家丁仆从浩浩荡荡赶来。原来那些达官贵人吃惯山珍海味,突然被辣得涕泪横流反而觉得新奇,一传十十传百,竟把武大郎的炊饼传成了“吃了能通七窍”的神物。
“我要十个!”
“给我留二十个!”
“这饼我包圆了!”
五十个炊饼瞬间被抢购一空。后来的人买不到,竟开始竞价,最后一个饼卖到了十文钱。武大郎捏着鼓鼓的钱袋,感觉像在做梦。
消息传回家里时,潘金莲正在对着铜镜抹眼泪——她刚才己经收拾好包袱准备回娘家了。
“啥?饼卖完了?”她揪着报信的郓哥的耳朵,“你莫不是在骗我?”
首到武大郎把沉甸甸的钱袋放在桌上,潘金莲才相信这个奇迹。但她眼珠一转,立刻有了新主意:“从明天起,涨价!三文钱一个!”
武大郎吓了一跳:“娘子,这......”
“你懂什么!”潘金莲叉腰道,“物以稀为贵!现在全城都在传咱们的饼,不涨价对得起这名声吗?”
然而这次武大郎却异常固执。他抱着钱袋首摇头:“街坊刘大爷牙口不好,就爱吃软和的炊饼;张屠户每天干力气活,一顿要吃五个饼。涨了价,他们咋办?”
夫妻俩第一次吵得面红耳赤。最后武大郎竟抱着钱袋睡在了灶房,潘金莲气得在屋里摔东西。
第二天,武大郎依然卖两文钱一个。奇怪的是,生意反而更好了。原来穷苦街坊们感激他不涨价,个个都成了活招牌,见人就夸武大郎的饼又好吃又实惠。
更让潘金莲目瞪口呆的是,武大郎不知何时摸透了每个老主顾的喜好:给刘大爷的饼多烤一会儿更软和,给张屠户的饼做得特别实在,给书院学生们的饼则小巧精致方便携带。
一个月后,“武大郎炊饼”竟成了阳谷县一景。连邻县的人都特意跑来买饼,队伍能从街口排到县衙。
这天收摊时,武大郎突然把一包碎银推给潘金莲:“娘子,够你买那盒胭脂了。”
潘金莲看着桌上足有三两的银子,突然说不出话。她想起自己当初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再看看丈夫踏实做饼换来的真金白银,第一次产生了怀疑:难道真是自己错了?
深夜,她偷偷走到灶房门口。月光下,武大郎正对着面团喃喃自语:“师父说过,炊饼如做人,要实在......”
潘金莲正要转身,突然听见瓦片轻响。抬头一看,王婆正扒在墙头鬼鬼祟祟地张望,手里还拿着个奇怪的哨子。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郎!请叫我潘金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HW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