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烈焰环礁
新加坡德国东方战区总司令部,坐落于原英国殖民时期的总督府内。热带午后的暴雨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密集的雨丝敲打着百叶窗,发出“噼啪”的声响,如同远处战场隐约传来的枪炮声。办公室内,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墙上悬挂的巨幅东南亚及西太平洋海图,被红蓝铅笔标注得密密麻麻,每一道线条都代表着一支即将出征的部队,每一个圈点都指向一处生死攸关的战场。
冯·伦德施泰特元帅身着笔挺的元帅制服,胸前挂满了象征荣誉的勋章,他微微俯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盯着海图上的菲律宾海域。手中的红蓝铅笔缓缓划过吕宋岛、棉兰老岛,最终在一片呈环形分布的岛屿群上重重一顿,铅笔尖几乎要戳破海图纸张——那里,正是特鲁克环礁。
“这里是日本联合舰队最后的巢穴,是他们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核心,更是连接本土与南洋资源产地的命脉。”伦德施泰特元帅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只要拔除特鲁克,日本海军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南洋的石油、橡胶、锡矿,将彻底断绝运往东京的通道。这场仗,必须打赢,而且要打得干脆利落!”
话音刚落,参谋官快步走进办公室,手中捧着一份加密电文,敬礼后说道:“元帅阁下,海军司令部邓尼茨元帅从北大西洋发来急电,‘海狼’潜艇群己按计划抵达指定海域,随时待命。”
伦德施泰特接过电文,快速浏览后,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电文中,邓尼茨特意提醒:“‘海狼’己就位,水下封锁网即将形成。但需提醒陆军同僚,特鲁克环礁绝非塞瓦斯托波尔——那是大洋中心的铁刺猬,水下有珊瑚暗礁屏障,岛上有层层防御工事,空中有舰载机巡逻,贸然进攻,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伦德施泰特将电文放在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后说道:“告诉邓尼茨,我明白特鲁克的凶险。但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咬碎它。通知各部队,按‘双剑’计划,做好战前准备,9月1日,准时发起进攻!”
第一节:“双剑”计划落地——南线:空降婆罗洲,烈焰燃油井
【时间:1947年9月1日凌晨3点】
1947年9月1日,代号“双剑”的作战计划正式启动。南线战场,苏门答腊岛北部的棉兰机场内,灯火通明却异常安静——数百架经过紧急改装的Me-323巨型运输机整齐排列在跑道上,机身庞大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堡垒,机舱内满载着第7空降师的伞兵、火焰喷射器、炸药包以及少量轻型迫击炮。
Me-323是德军专为空降作战设计的巨型运输机,最大载重量可达20吨,一次能搭载12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或8辆摩托车,或2辆轻型装甲车。为了适应东南亚的热带气候,机械师们特意为每架运输机加装了额外的散热装置,同时在机身外侧涂抹了防腐蚀涂料,以抵御海洋湿气的侵蚀。
凌晨3点整,随着机场塔台发出的起飞信号,第一架Me-323的引擎率先轰鸣起来,巨大的螺旋桨搅动着空气,卷起漫天尘土与水汽。紧接着,一架架运输机依次升空,形成庞大的机群,如同迁徙的钢铁巨鸟,朝着东南方向的婆罗洲飞去。
机群上空,36架P-51D“野马”战斗机组成护航编队,在云层中穿梭巡逻。这些P-51D是德军通过中立国瑞典秘密采购的,性能优异,最大飞行速度可达708公里/小时,航程超过3800公里,配备6挺12.7毫米重机枪,既能有效拦截日军战斗机,又能对地面目标进行火力压制。
清晨6点30分,机群抵达婆罗洲东北部的日军油井上空。此时,日军的防空阵地刚刚苏醒,高射炮还未进入战斗状态,巡逻的零式战斗机也尚未升空。“准备空降!”伞兵指挥官通过无线电下达命令,Me-323的机舱门缓缓打开,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机舱。
伞兵们身着迷彩服,背着降落伞,手持MP44突击步枪,在指挥官的带领下,依次跃出机舱。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降落伞如同绽放的白色花朵,朝着油井区域坠落。落地瞬间,伞兵们迅速解开降落伞,组成战斗小组,朝着日军的防御工事发起冲锋。
日军士兵被突如其来的空降部队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拿起武器抵抗,但在德军伞兵的猛烈攻势下,很快就溃不成军。负责摧毁储油罐的战斗小组,迅速冲到油井旁的储油区,扛起火焰喷射器,对准巨大的储油罐扣动扳机。
“呼呼——”炽热的火焰如同火龙般喷涌而出,瞬间击中储油罐的铁皮。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储油罐被点燃,黑色的浓烟冲天而起,高达数百米,在晴朗的天空中形成一道巨大的烟柱,成为后续部队最好的导航信标。
短短一个小时,德军伞兵就控制了整个油井区域,摧毁储油罐12座、油井钻井平台8个,缴获日军汽油、柴油共计5000余吨,俘虏日军士兵300余人,自身仅伤亡56人。当最后一名日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时,婆罗洲的天空,己被熊熊烈火与黑色浓烟彻底笼罩。
第二节:“双剑”计划落地——北线:两栖突击,夜视仪显威
【时间:1947年9月1日晚8点】
与南线的空降作战同步,北线战场的第21装甲师,正乘坐着临时改装的两栖舰船,在爪哇海的夜色中悄然航行。第21装甲师是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曾在北非战场立下赫赫战功,此次为了适应两栖作战,部队特意挑选了3000余名经验丰富的士兵,配备了50辆西号两栖坦克、80辆半履带装甲车以及20门105毫米榴弹炮。
搭载部队的两栖舰船,是由商船紧急改装而成的,船体两侧加装了浮箱,以增强浮力,同时在甲板上加装了高射机枪和迫击炮,用于自卫。舰队由12艘两栖运输舰、6艘护卫舰、4艘驱逐舰组成,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苏拉威西岛方向前进。
晚8点整,舰队行驶至爪哇海中部时,瞭望哨突然发现前方海域出现日军舰船的轮廓——那是日军的一支驱逐舰编队,共6艘驱逐舰,正奉命前往特鲁克环礁增援。“发现敌舰!准备战斗!”舰队指挥官立即下达命令,德军舰船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主炮升起,高射机枪对准前方,舰载红外夜视仪也开启了工作模式。
这是德军舰载红外夜视仪首次投入实战。这种夜视仪的有效探测距离可达1500米,能够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清晰地捕捉到目标的轮廓,甚至能分辨出敌舰的主炮口径和航行速度。而日军驱逐舰此时还没有配备任何夜视设备,只能依靠探照灯搜索目标,在漆黑的海面上,如同盲人摸象。
“敌舰距离1200米,航向东北,速度25节!”夜视仪操作员大声报告目标信息。德军驱逐舰的主炮立即调整角度,对准日军最前面的一艘驱逐舰。“开火!”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8门150毫米主炮同时发射,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朝着日军驱逐舰飞去。
“轰隆!”第一发炮弹准确命中日军驱逐舰的舰桥,舰桥瞬间被炸毁,日军舰长当场阵亡。紧接着,后续的炮弹接连命中日军舰船的弹药舱、引擎室,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驱逐舰试图反击,但探照灯刚一打开,就被德军的高射机枪击中,灯光瞬间熄灭。
在红外夜视仪的精准指引下,德军舰船如同黑夜中的猎手,不断对日军驱逐舰发起攻击。短短40分钟,日军6艘驱逐舰中,3艘被击沉,2艘被击伤后失去动力,只有1艘趁乱逃脱。而德军舰队,仅1艘护卫舰被日军的鱼雷击中,造成轻微损伤,士兵伤亡不足30人。
当晚11点,第21装甲师乘坐两栖舰船,顺利抵达苏拉威西海岸。此时,日军的海岸防御工事己经收到驱逐舰编队遇袭的消息,但还未来得及做好防御准备,德军的两栖坦克就己经冲上滩头,朝着日军的碉堡发起冲锋。至9月2日凌晨,德军成功占领苏拉威西海岸的登陆点,为后续部队的推进打开了通道。
第三节:东京震动——裕仁的焦虑,特鲁克的防线
【时间:1947年9月2日上午10点】
9月2日上午,当俾斯麦号战列舰的380毫米主炮对苏拉威西海岸的日军防御工事发起猛烈轰击时,东京大本营才终于惊觉,德军的真正目标并非婆罗洲的油井或苏拉威西岛的登陆点,而是切断日本本土与南洋的联系,最终拔除特鲁克环礁这个联合舰队的巢穴。
东京大本营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裕仁天皇身着军装,坐在御前会议的主位上,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手中拿着一把折扇,不断地敲打着手边的太平洋海图,折扇的扇骨与海图纸张碰撞,发出“哒哒”的声响,每一声都让在场的大臣们心惊胆战。
“特鲁克环礁若失,帝国的生命线就会被彻底切断!”裕仁天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南洋的石油、橡胶、锡矿,是帝国继续作战的根本。没有这些资源,我们的军舰无法航行,我们的飞机无法起飞,我们的坦克无法前进!你们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连忙起身,躬身说道:“陛下,臣己下令,让特鲁克环礁的守军加强防御,同时命令联合舰队剩余的主力舰船,立即从本土出发,前往特鲁克增援。此外,我们还将从菲律宾、关岛抽调部分陆军部队,协助特鲁克的防守,务必守住这座战略要地!”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也补充道:“陛下,陆军己准备好5个师团的兵力,随时可以搭乘运输舰前往南洋。只要能守住特鲁克,我们就能争取时间,重新打通与南洋的联系,甚至可以组织反击,将德军赶出东南亚!”
裕仁天皇沉默了片刻,目光重新投向海图上的特鲁克环礁,缓缓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告诉特鲁克的守军,死守阵地,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不能让德军占领环礁!告诉联合舰队的将士们,帝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了!”
此时的特鲁克环礁,早己进入一级战斗状态。日军在环礁的各个岛屿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在滩头,布满了铁丝网、地雷阵和反坦克壕;在岛屿内部,利用珊瑚礁的天然地形,修建了无数隐藏式碉堡,每个碉堡都配备了重机枪、迫击炮,甚至还有少量的高射炮;在环礁的周边海域,日军将20艘九七式潜艇藏在珊瑚礁的洞穴中,这些潜艇配备了长矛鱼雷,射程远、威力大,随时准备对德军舰队发起突袭;在空中,日军的零式战斗机每天分批次巡逻,严密监视着周边的空域。
特鲁克环礁的守将,是日军海军中将南云忠一。他曾在中途岛战役中指挥日军航母编队,却因指挥失误导致日军损失惨重。此次被任命为特鲁克守将,南云忠一深知,这是他挽回声誉的最后机会。他站在环礁主峰的指挥塔上,望着远处的大海,语气坚定地对身边的参谋说:“告诉所有将士,特鲁克就是我们的坟墓!我们要在这里,让德军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第西节:水下突袭——日军潜艇的反击,齐柏林号的危机
【时间:1947年9月5日凌晨4点】
9月5日凌晨,德军舰队主力抵达特鲁克环礁外围海域。舰队由俾斯麦号战列舰、齐柏林号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以及15艘运输舰组成,搭载着第1海军陆战师,准备对特鲁克环礁发起登陆进攻。
此时,海面上风平浪静,只有海浪轻轻拍打舰船的声音。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舰载机整齐排列,地勤人员正在对Fi-167鱼雷机和Me-109战斗机进行最后的检查,准备在天亮后发起首轮空袭,摧毁日军的防空工事和机场。
凌晨4点30分,就在德军舰队准备调整阵型,迎接天亮后的战斗时,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右舷底部传来一阵剧烈的震动。“报告!右舷底部被鱼雷击中!进水严重!”损管人员立即向舰长报告。
舰长脸色一变,立即下令:“启动损管程序!关闭右舷所有水密门!组织人员排水!同时,命令反潜部队立即搜索敌潜艇!”
原来,这是日军隐藏在珊瑚礁洞穴中的九七式潜艇发起的突袭。日军潜艇利用涨潮的时机,悄悄驶出洞穴,在距离齐柏林号5000米的海域,发射了4枚长矛鱼雷。其中1枚鱼雷准确命中齐柏林号的右舷底部,击穿了船体的装甲,海水瞬间涌入船舱。
德军的反潜部队立即行动起来,驱逐舰投放深水炸弹,护卫舰开启声呐,搜索日军潜艇的踪迹。但日军潜艇在发射鱼雷后,迅速潜入水下,利用珊瑚礁的复杂地形躲避德军的搜索。短短一个小时内,日军潜艇又先后对德军的2艘运输舰发起突袭,击沉1艘,击伤1艘,造成德军士兵伤亡200余人。
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进水情况越来越严重,右舷船体开始下沉,甲板上燃起了大火,浓烟冲天而起。地勤人员顶着烈焰,奋力抢救甲板上的舰载机,有的士兵用灭火器灭火,有的士兵则将受损较轻的舰载机推向机库。
飞行员汉斯中尉看着燃烧的甲板和不断下沉的船体,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登上一架受损较轻的Fi-167鱼雷机,对身边的机械师说:“帮我启动引擎!我要去撞沉敌舰!”
机械师愣住了,连忙劝道:“中尉,太危险了!我们还有机会撤离!”
汉斯中尉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齐柏林号是我们的航母,是我们的骄傲!我不能看着它被日军击沉!今天,我就要让日本人知道,我们德军飞行员,也有不怕死的勇气!”
引擎启动,Fi-167鱼雷机拖着长长的火焰,从齐柏林号的甲板上起飞,朝着日军的瑞鹤号航空母舰飞去。日军的零式战斗机立即升空拦截,密集的子弹朝着汉斯中尉的战机射来,但汉斯中尉凭借着精湛的驾驶技术,不断躲避日军的攻击,朝着瑞鹤号首冲而去。
“轰隆!”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汉斯中尉驾驶着Fi-167鱼雷机,狠狠撞在了瑞鹤号的甲板上。鱼雷机携带的燃油瞬间爆炸,火焰迅速蔓延至瑞鹤号的整个甲板,弹药舱被引爆,瑞鹤号的船体开始倾斜,朝着大海沉没。
汉斯中尉的英勇行为,为德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此时,德军的反潜部队终于找到了日军的2艘潜艇,将其击沉。齐柏林号航空母舰在损管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控制住了进水情况,虽然失去了作战能力,但成功撤离了战场。
第五节:滩头血战——贝里琉岛的炼狱,《铁盒柔情》的诞生
【时间:1947年9月8日上午8点】
9月8日上午8点,德军第1海军陆战师在贝里琉岛的滩头发起登陆进攻。贝里琉岛是特鲁克环礁中面积较大的一座岛屿,也是日军的重要防御据点,岛上驻守着日军第14师团的1个旅团,共8000余名士兵,配备了大量的重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还有10辆九七式坦克。
德军的登陆部队乘坐着两栖登陆艇,朝着贝里琉岛的滩头冲去。舰队的主炮对滩头的日军防御工事发起猛烈轰击,舰载机也对岛上的日军碉堡、战壕进行轰炸和扫射。但日军的防御工事修建得十分隐蔽,大多隐藏在珊瑚礁的缝隙中,德军的炮击和轰炸效果并不理想。
当两栖登陆艇靠近滩头,士兵们准备下艇登陆时,日军的隐藏式碉堡突然开火,密集的子弹如同雨点般朝着登陆艇射来。德军士兵纷纷中弹倒下,鲜血染红了海水,原本清澈的海水,瞬间变成了粉红色。
“快!下车反击!”海军陆战师的指挥官大声喊道,率先跳下登陆艇,朝着日军的碉堡冲去。士兵们紧随其后,手持MP44突击步枪,一边射击,一边前进。但日军的碉堡呈交叉火力布置,子弹从各个方向射来,德军士兵的伤亡不断增加,登陆部队被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进半步。
“请求工兵支援!用炸药包爆破碉堡!”指挥官通过无线电请求支援。很快,工兵部队乘坐登陆艇抵达滩头,他们携带着炸药包,在步兵的掩护下,朝着日军的碉堡爬去。日军的子弹不断在他们身边飞过,有的工兵刚爬出去几步,就被子弹击中,倒在沙滩上。
但工兵们没有退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终于靠近了日军的一座碉堡。一名工兵将炸药包放在碉堡的门口,拉开导火索,迅速撤离。“轰隆!”碉堡被炸毁,里面的日军士兵全部阵亡。但紧接着,另一座碉堡又开始开火,德军士兵依旧无法前进。
就这样,工兵们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用炸药包爆破日军的碉堡,但日军的碉堡数量太多,而且分布密集,爆破工作进展极为缓慢,德军在滩头的伤亡人数己突破1200人,沙滩上遍布着士兵的尸体和受损的武器装备,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与火药味,贝里琉岛的滩头,俨然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请求喷火坦克支援!”指挥官看着不断倒下的士兵,咬牙向舰队指挥部请求支援。上午10点,6辆三号喷火坦克乘坐两栖登陆艇抵达滩头,这些喷火坦克在普通坦克的基础上,将主炮替换为火焰喷射器,最大喷射距离可达60米,能喷射出温度高达1000℃的烈焰,专门用于摧毁隐藏式碉堡和工事。
喷火坦克刚一登陆,就立即朝着日军的碉堡推进。日军士兵见状,纷纷从碉堡中探出枪口,朝着喷火坦克射击,但坦克的装甲厚度达50毫米,普通步枪子弹根本无法击穿。当喷火坦克靠近日军碉堡时,驾驶员按下喷射按钮,“呼呼——”炽热的烈焰如同火龙般喷涌而出,瞬间灌入碉堡的射击孔。
碉堡内传来日军士兵凄厉的惨叫声,紧接着,碉堡内的弹药被烈焰引燃,发生连环爆炸,碉堡的顶部被炸开一个大洞,碎石和残骸西处飞溅。在喷火坦克的掩护下,德军士兵终于突破了日军的滩头防线,朝着岛屿内部推进。
随军记者卡尔·穆勒跟在登陆部队身后,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场惨烈的战斗。当他看到一名德军士兵从喷火坦克的舱门中递出一个染血的铁盒时,立即按下了快门——那名士兵的手臂被弹片划伤,鲜血浸透了军装,但他手中的铁盒却紧紧攥着,铁盒上刻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和一张小小的照片。
后来,卡尔·穆勒了解到,这个铁盒里装着士兵写给妻子的家书,他原本打算在占领贝里琉岛后寄回家,却没想到在战斗中受伤。这张照片被命名为《铁盒柔情》,后来成为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的经典照片之一,它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记录了士兵们内心深处的温情与牵挂。
至9月8日傍晚,德军终于占领了贝里琉岛的滩头阵地和部分岛屿区域,日军伤亡3000余人,剩余的士兵退守到岛屿中部的山地,继续与德军展开游击战。
第六节:密码破局——图灵团队的突破,山本的末路
【时间:1947年9月15日-9月18日】
特鲁克环礁的战斗陷入僵持阶段,德军虽然占领了部分岛屿,但日军凭借着山地地形和隐蔽工事,顽强抵抗,德军的推进速度十分缓慢,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就在此时,远在柏林的密码局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数学天才图灵带领的密码破译团队,成功破译了日本海军的JN-25密码。
图灵团队是德军在1945年从英国秘密招募的,团队成员均为世界顶尖的数学家和密码学家。JN-25密码是日本海军使用的最高级别的加密密码,采用了复杂的替换式加密算法,日军认为这套密码绝对安全,从未被破译过。但图灵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研究,通过分析大量的日军电文,终于找到了密码的加密规律,成功破解了JN-25密码。
9月15日,图灵团队破译了一份日军的紧急加密电文,电文中明确指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将于9月18日清晨乘坐一式陆攻运输机,从拉包尔机场起飞,前往特鲁克环礁视察守军,随行人员包括5名参谋和2名副官,护航编队为6架零式战斗机。
这份电文被立即送往德国最高统帅部,最终首达希特勒的疗养地——贝希特斯加登的鹰巢。此时的希特勒,因前段时间的胃病复发,刚能下地行走,当他看到电文内容时,眼中瞬间闪过一丝精光,立即召集身边的参谋人员,语气激动地说:“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军的灵魂人物!只要击落他的座机,日本海军就会陷入混乱!立即下令,让东方战区的空军部队,在山本五十六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务必将其击落!”
参谋人员立即通过加密电文,将希特勒的命令传达给新加坡的德国东方战区空军司令部。空军司令立即下令,从苏门答腊机场抽调8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组成伏击编队,由经验丰富的海因里希少校担任队长,前往山本五十六的必经之路——布干维尔岛附近空域设伏。
Me-262是德军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870公里/小时,远超日军零式战斗机的565公里/小时,配备4门30毫米机炮,火力强劲,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为了避免被日军的雷达发现,伏击编队特意选择在云层中飞行,保持无线电静默,朝着布干维尔岛方向前进。
9月18日清晨6点,山本五十六乘坐的一式陆攻运输机准时从拉包尔机场起飞,6架零式战斗机在运输机周围护航,朝着特鲁克环礁飞去。此时,德军的Me-262伏击编队己在布干维尔岛东北部空域的云层中隐蔽待命,飞行员们紧盯着雷达屏幕,等待着目标的出现。
清晨6点40分,雷达屏幕上终于出现了日军机群的信号。“发现目标!1架运输机,6架护航战斗机,距离80公里,航向东北,速度320公里/小时!”雷达操作员大声报告。海因里希少校立即下令:“保持编队,进入云层,缓慢靠近目标!待距离缩短至20公里后,发起突袭,优先攻击运输机!”
8架Me-262战斗机立即调整航向,在云层的掩护下,朝着日军机群缓慢靠近。日军的零式战斗机飞行员丝毫没有察觉危险的降临,依旧按照原定航线飞行。当德军机群距离日军机群仅20公里时,海因里希少校一声令下:“冲出去!攻击运输机!”
8架Me-262战斗机突然从云层中冲出,如同离弦之箭般朝着日军机群飞去。日军飞行员见状,顿时慌了神,立即驾驶零式战斗机迎了上去,试图保护运输机。但Me-262的速度优势太过明显,零式战斗机根本无法跟上其飞行节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战斗机朝着运输机冲去。
“开火!”海因里希少校率先按下机炮按钮,4门30毫米机炮同时发射,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朝着山本五十六乘坐的一式陆攻运输机飞去。运输机的机身瞬间被击中,机翼冒出浓烟,引擎停止运转。紧接着,其他德军战斗机也纷纷开火,运输机的机身被打得千疮百孔,在空中失去平衡,开始旋转下坠。
护航的零式战斗机虽然拼死抵抗,击落了1架德军Me-262战斗机,但终究无法改变运输机坠毁的命运。上午6点55分,山本五十六乘坐的一式陆攻运输机在布干维尔岛的丛林中坠毁,机身瞬间燃起大火,爆炸成一团火球。
后来,德军的地面部队在丛林中找到了运输机的残骸,在山本五十六的尸体旁,发现了一把刻有菊花纹章的短刀——这是日本皇室赐予高级将领的荣誉象征,山本五十六在飞机坠毁前,始终紧紧握着这把短刀。这一幕,与历史时空中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击落的结局,形成了诡异的呼应,仿佛命运的齿轮,终究朝着既定的方向转动。
第七节:海洋火狱——音响鱼雷显威,祥鹤号的沉没
【时间:1947年9月20日-9月25日】
山本五十六被击落后,日本海军彻底陷入混乱。失去了灵魂人物的指挥,联合舰队的各支部队群龙无首,无法形成有效的作战配合,特鲁克环礁的守军也因失去增援希望,士气大跌。
德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了对特鲁克环礁的进攻力度。在海上,德军的“海狼”潜艇群和新型音响自导鱼雷,成为了日本海军的噩梦。这种音响自导鱼雷,是德军在1946年研发成功的新型武器,无需人工瞄准,只需依靠鱼雷自身携带的音响探测装置,就能追踪敌舰引擎发出的噪音,自动锁定目标并发起攻击,命中率高达80%以上。
9月20日凌晨,德军U-2501号潜艇在特鲁克环礁西部海域巡逻时,通过声呐探测到了日军祥鹤号航空母舰的信号。祥鹤号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航母之一,排水量达25675吨,可搭载72架舰载机,此前在战斗中虽有受损,但仍具备作战能力,此次是奉命前来特鲁克环礁增援的。
U-2501号潜艇舰长立即下令:“潜艇下潜至150米深度,关闭引擎,保持静默,等待目标靠近!”潜艇在水下缓缓潜伏,声呐操作员紧紧盯着屏幕,密切关注着祥鹤号的动向。
凌晨3点,祥鹤号航空母舰进入了U-2501号潜艇的鱼雷射程范围。“目标距离3000米,速度22节,航向东南!发射鱼雷!”舰长一声令下,潜艇的鱼雷发射管打开,4枚音响自导鱼雷依次发射,朝着祥鹤号飞去。
鱼雷在水下以40节的速度前进,音响探测装置不断捕捉着祥鹤号引擎发出的噪音,调整着航向。祥鹤号的反潜部队虽然发现了鱼雷的踪迹,立即投放深水炸弹进行拦截,但音响自导鱼雷凭借着灵活的机动性,成功躲避了深水炸弹的攻击,继续朝着祥鹤号冲去。
“轰隆!轰隆!”两声巨响,两枚鱼雷准确命中祥鹤号的右舷底部,击穿了船体的装甲,海水瞬间涌入船舱。祥鹤号的舰长立即下令启动损管程序,但第三枚鱼雷又命中了祥鹤号的弹药舱,引发了剧烈的爆炸,火焰和浓烟从船体中喷涌而出,船体开始迅速倾斜。
“报告!船体倾斜角度己达30度!进水无法控制!请求弃舰!”损管人员向舰长报告。舰长看着不断下沉的船体和惊慌失措的士兵,眼中充满了绝望,他拿起对讲机,对着全舰士兵说道:“祥鹤号即将沉没!但我们是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将士,宁死不降!向军旗敬礼!”
甲板上的日军飞行员和士兵纷纷放下武器,面向日本军旗,庄严敬礼。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祥鹤号航空母舰的船体彻底断裂,沉入了茫茫大海。船上的1200余名日军士兵,除了少数人被德军俘虏外,其余全部随舰沉没。
在接下来的5天里,德军的“海狼”潜艇群利用音响自导鱼雷,先后击沉日军驱逐舰4艘、巡洋舰2艘、运输舰8艘,击伤战列舰1艘、航母1艘,彻底切断了日军对特鲁克环礁的增援通道,特鲁克环礁的守军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八节:环礁陷落——燃烧的废铁坟场,“橘花”特攻机的秘密
【时间:1947年10月1日-10月31日】
10月1日,德军对特鲁克环礁发起了总攻。在海上,德军舰队的主炮对环礁内的日军舰船和防御工事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猛烈轰击,舰载机也对岛上的机场、弹药库、指挥中心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在岛上,德军第1海军陆战师和第21装甲师相互配合,朝着日军的最后防线发起冲锋,喷火坦克将山地中的日军碉堡一一摧毁,步兵则对残余的日军士兵展开清剿。
日军守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德军的绝对优势面前,终究无力回天。10月15日,德军占领了特鲁克环礁的主岛——特鲁克岛,日军守将南云忠一在指挥塔内自杀身亡,剩余的日军士兵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至10月31日,德军彻底占领了特鲁克环礁的所有岛屿,“双剑”作战计划圆满完成。
此时的特鲁克环礁,早己变成了一座燃烧的废铁坟场——海面上,漂浮着日军舰船的残骸,有的船体还在燃烧,黑色的浓烟冲天而起,油污覆盖了大片海面,海鸟在残骸上空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岛上,日军的碉堡、工事被炸毁,武器装备散落一地,到处都是弹坑和血迹,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味与焦臭味,让人望而生畏。
11月1日,德军技术军官进入特鲁克岛的日军机库进行检查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机库内,竟然停放着5架未完工的“橘花”特攻机。这些特攻机采用了喷气式引擎,机身设计简洁,机翼呈三角形,与德军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技术军官立即对“橘花”特攻机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其喷气式引擎的工作原理、机身结构设计,甚至部分零件的尺寸,都与Me-262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日本人在模仿我们的Me-262!”技术军官脸色凝重地向伦德施泰特元帅报告,“这些‘橘花’特攻机虽然尚未完工,但己经具备了喷气式战斗机的基本雏形,一旦研发成功并投入实战,将对我们的空军造成极大的威胁!”
伦德施泰特元帅立即下令,将这5架未完工的“橘花”特攻机运回德国本土,交由军工企业进行研究,同时加强对日军军工研况的情报收集,防止日军研发出更多先进武器。他深知,虽然德军此次占领了特鲁克环礁,但日本并未彻底投降,双方的战争还将继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第九节:胜利背后的隐患——核计划、美军侦察机与莫斯科的异动
【时间:1947年11月2日-11月5日】
特鲁克环礁战役的胜利,让德军控制了东南亚及西太平洋的大片区域,战略优势进一步扩大。但在胜利的背后,一系列隐患也逐渐显现出来,让德军高层不得不提高警惕。
第一个隐患,来自日军的“富岳”核计划。11月2日,德军情报人员在整理从特鲁克环礁缴获的日军日记和文件时,发现了一份关于“富岳”计划的秘密报告。报告中提到,日本己启动核武器研发计划,代号“富岳”,目前己在北海道建立了秘密研发基地,铀矿石正从朝鲜半岛的铀矿中开采出来,通过海上运输运往北海道。报告还显示,日军预计在1949年完成核武器的研发,并投入实战。
这份报告被立即送往柏林最高统帅部,希特勒看到报告后,脸色变得十分阴沉。他深知核武器的威力,一旦日本研发出核武器,将对德军造成致命威胁。希特勒立即下令,加强对朝鲜半岛铀矿和北海道秘密基地的情报收集,同时命令“海狼”潜艇群加强对日本周边海域的封锁,拦截运往北海道的铀矿石。
第二个隐患,来自美军的异动。11月3日至11月5日,德军雷达多次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空探测到美军B-29轰炸机的信号。这些B-29轰炸机并未发起攻击,而是在高空盘旋,摄影舱门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光,显然是在对德军的军事部署进行侦察。
B-29轰炸机是美军最先进的远程轰炸机,最大航程可达6437公里,可携带原子弹,此前在历史时空的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中,正是B-29轰炸机投下了原子弹。德军高层意识到,美军此时加强侦察,很可能是在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双方在太平洋战场的冲突,或许很快就会爆发。
第三个隐患,来自莫斯科的反常举动。11月5日,德军情报人员发现,莫斯科广播电台突然停止了对德国的谴责和批判,转而连续播放《天鹅湖》全曲。《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通常在苏联的重要庆典或特殊场合播放,此次莫斯科广播电台突然播放《天鹅湖》,且没有任何说明,让德军高层感到十分困惑。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苏联内部出现了变动,无暇顾及对德舆论;也有人认为,苏联可能是在向德国释放善意,希望改善两国关系;还有人认为,这是苏联的阴谋,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无论真相如何,莫斯科的这一异动,都让德国与苏联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也为未来的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第十节:鹰巢的忧虑——希特勒的噩梦,雪落贝希特斯加登
【时间:1947年11月6日】
11月6日,柏林最高统帅部将特鲁克环礁战役的总结报告,以及日军“富岳”核计划、美军侦察机异动、莫斯科广播电台反常举动等情况,一并送往希特勒的疗养地——贝希特斯加登的鹰巢。
此时的希特勒,虽然胃病有所好转,但身体状况依旧不佳,每天需要服用大量药物。当他坐在病床上,听取参谋人员的汇报时,脸色越来越难看。尤其是听到日军启动“富岳”核计划,以及美军B-29轰炸机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空侦察时,他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当参谋人员提到莫斯科广播电台停止对德谴责,转而播放《天鹅湖》时,希特勒突然抽搐起来,手中的药盘“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药片散落一地。“快!快让施佩尔来!”希特勒的声音带着恐惧和急促,“那个梦……我又做了那个梦!蘑菇云……巨大的蘑菇云在柏林上空升起,整个柏林都被烧毁了!”
参谋人员见状,立即慌了神,一边安抚希特勒的情绪,一边派人去通知德国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施佩尔。施佩尔接到通知后,立即乘坐专机前往鹰巢,当他赶到希特勒的病房时,希特勒正靠在床头,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嘴里还在喃喃自语:“不能让蘑菇云出现在柏林……绝对不能……施佩尔,你必须加快核武器的研发进度,我们要比日本、比美国更早拥有原子弹!只有这样,德国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施佩尔连忙上前,捡起地上的药片,递到希特勒面前,语气沉稳地说:“元首阁下,您先冷静下来,按时服药。核武器研发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我们的科学家己经在铀浓缩技术上取得了突破,预计在1948年底就能进行首次核试验,1949年初就能量产原子弹。至于日本的‘富岳’计划和美军的异动,我们己经采取了应对措施,‘海狼’潜艇群会加强封锁,情报部门也会加大侦察力度,绝不会让德国陷入危险之中。”
希特勒接过药片,就着温水服下,过了好一会儿,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他看着施佩尔,眼神中带着一丝依赖,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施佩尔,我相信你。但你要记住,核武器是德国的最后底牌,也是我们称霸世界的关键。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尽快研发成功,不能有任何差错!”
“请元首阁下放心,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确保核武器研发工作顺利推进!”施佩尔郑重承诺。
当天下午,贝希特斯加登下起了1947年的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落,很快就覆盖了鹰巢的屋顶、庭院,以及周围的山峦。洁白的雪花,将鹰巢装扮得如同童话中的城堡,却掩盖不住希特勒心中的忧虑,也掩盖不住世界局势的暗流涌动。
此时,德军的作战地图上,红色的控制区域己覆盖东南亚及西太平洋诸岛,经统计,德军控制的陆地总面积己达到1.68亿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43.2%,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在军事力量上,德军现有75个作战单位,其中包括12个装甲师、8个空降师、15个步兵师、20个海军陆战师(含新建部队)、10个空军战斗机师、6个空军轰炸机师以及4个潜艇支队,总兵力超过800万人,配备了Me-262喷气式战斗机、俾斯麦级战列舰、音响自导鱼雷等先进武器,军事实力达到了顶峰。
但希特勒深知,这份“顶峰”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危机——日本的核计划、美军的崛起、苏联的异动,以及被占领地区民众的反抗,都可能成为压垮德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站在鹰巢的窗前,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希特勒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他知道,特鲁克环礁战役的胜利,只是德国称霸世界之路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德国,还有更残酷的战争在等着他们去面对。
夜色渐深,雪花依旧在飘落。鹰巢的灯光在雪夜中闪烁,如同黑暗中的孤星,映照出一个帝国的野心与忧虑,也映照出一个世界在战火中挣扎的未来。
本章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