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一章:爪哇硝烟(下)——泗水围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九十一章:爪哇硝烟(下)——泗水围城

1948年6月的爪哇岛,被连绵不绝的暴雨裹挟。豆大的雨点砸在巴达维亚荷兰总督府的玻璃窗上,留下蜿蜒的水痕,如同日军在南洋战场不断收缩的防线。凯塞林元帅站在巨大的爪哇岛沙盘前,指尖捏着一枚代表德军的银色棋子,缓缓移向岛屿东端——泗水,这座扼守爪哇海咽喉的港口城市,此刻正成为日军第16军残部最后的“坟墓”,也成了欧洲联盟军“南洋第1省”战役的决胜之地。

沙盘上,泗水周边被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覆盖,那是日军布设的地雷区、防御工事和隐蔽火力点;而蓝色标记则如一张大网,从北、南、西三个方向向泗水聚拢,那是迪特里希上将麾下的第42东南亚远征军。凯塞林拿起一旁的咖啡杯,杯壁凝结的水珠滴落在沙盘的泗水区域,他目光锐利:“告诉迪特里希,雨季不是障碍,是掩护。一周内,我要看到德军的旗帜插在泗水港的灯塔上!”

此时的泗水城内,日军第16军司令官森林鹤吉中将,正站在港口仓库的顶层,看着窗外被暴雨笼罩的城市。他手中攥着日军大本营发来的电报,“玉碎泗水,死守资源线”的字样刺得他眼睛发疼。仓库外,士兵们正扛着沙袋加固工事,雨水混着泥浆沾满了他们的军装,却没人停下脚步——他们都清楚,泗水失守,不仅意味着第16军的覆灭,更意味着日军彻底失去了荷属东印度的资源补给,南洋战场的败局将无法挽回。

第一节:日军的“泗水堡垒”——多层防御与资源死守

6月中旬的泗水,己被日军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森林鹤吉中将根据前期与德军作战的教训,放弃了“广域布防、主动出击”的战术,转而采取“收缩防线、弹性防御”,将6万5千兵力(含第2师团、第38师团残部、海军陆战队及后勤单位)分成三层防御圈,层层嵌套在泗水的城市与外围地带。

最外层防御圈,依托泗水周边的水网稻田和布拉甘山麓构建。日军士兵在稻田里挖掘深达1.5米的战壕,战壕内铺设防水油布,既能躲避暴雨,又能隐蔽射击;在稻田之间的堤坝上,布设了大量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甚至将报废的卡车、火炮推到公路旁,形成天然路障。负责防守最外层的第38师团第228联队联队长佐藤健一上校,还下令士兵在雨林中挖掘洞穴工事,每个洞穴可容纳3-5人,配备轻机枪和掷弹筒,形成“点状防御网”,专门伏击德军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分队。

中层防御圈,以泗水的郊区村镇和小型工厂为核心。日军将荷兰殖民时期留下的砖瓦房改造成临时碉堡,拆除门窗后架设机枪,屋顶设置狙击手阵地;在村镇之间的道路上,挖掘反坦克壕沟,壕沟内灌满雨水,还在沟底铺设尖刺,防止德军跨越。同时,日军从潜艇运来的150毫米榴弹炮(独立重炮联队装备),被部署在中层防御圈的隐蔽阵地里,炮口对准德军可能进攻的方向,形成“远程火力压制网”。

最内层防御圈,集中在泗水市区和港口区。日军将市中心的教堂、学校、政府大楼等钢筋混凝土建筑作为核心据点,这些建筑墙体厚实,日军在墙体上开凿射击孔,地下室改造成弹药库和临时医院;在街道上,用沙袋和废弃车辆堆砌街垒,每隔50米设置一个火力点,配备重机枪和反坦克手雷;港口区的仓库和船坞更是被重点加固,日军甚至将几艘搁浅的货船改造为“浮动碉堡”,在船上架设火炮和机枪,依托港口的水域优势,形成“海陆联动防御”。

为了维持防御,日军大本营不惜代价通过潜艇和夜间运输机输送物资。每天凌晨,3-5艘潜艇会悄悄停靠在泗水港的隐蔽码头,卸下弹药、药品和压缩饼干;夜间,10余架运输机借着暴雨的掩护,从菲律宾起飞,向泗水空投补充兵员(每次约200人)和武器装备。森林鹤吉还严令后勤单位“按需分配物资”,优先保障前线士兵的弹药和药品,自己和参谋们则与士兵们同吃压缩饼干,试图用“同甘共苦”的方式提振士气。

“我们没有退路!”森林鹤吉在军官会议上,拔出佩刀重重拍在桌上,“泗水就是我们的坟墓,要么守住这里,要么战死在这里!只要我们多拖一天,大本营就能多准备一分,南洋的战局就还有逆转的可能!”台下的军官们纷纷拔出佩刀,齐声高喊“玉碎泗水”,声音穿透仓库,在暴雨中回荡。

第二节:德军的战前调整——装备补给与积分激励

接到凯塞林元帅的命令后,迪特里希上将立刻在第42东南亚远征军的临时指挥部(位于泗水以西50公里的小镇)召开作战会议,针对日军的防御部署和爪哇的雨季环境,进行全面调整。

首先是装备与物资补充。南方集团军群根据前期丛林战的经验,为前线部队紧急调运了一批“雨季专用装备”:给每个士兵配备防水雨衣、防滑军靴和防蚊面罩,减少热带疾病的发生;为第21装甲师的“黑豹”坦克加装防滑履带和防水密封装置,避免坦克在泥泞稻田中陷车;给第4工兵旅增配20台先进扫雷机器人和50套轻型渡河器材(如折叠木筏、充气橡皮艇),方便部队在水网地带推进;同时,调运了大量热带医药(如抗疟疾药、止血药)和脱水食品,确保后勤补给不受暴雨影响。

其次是兵力部署优化。迪特里希上将将第42东南亚远征军的35万兵力重新划分任务:第5山地师(兰格少将指挥)擅长山地和丛林作战,负责北部战线,从布拉甘山麓出发,穿越雨林,向泗水市区北部的工业区进攻,目标是切断日军的供水站和小型机场;第21装甲师(冯·俾斯麦少将指挥)拥有强大的装甲突击力,负责南部平原战线,沿公路推进,肃清外围稻田地带的日军据点,为后续攻城打开通道;新编第104步兵师(由欧洲补充兵和康复伤员混编而成)战斗力相对较弱,作为预备队,负责保护从巴达维亚到泗水的后勤补给线,同时随时准备支援前线;此外,配属的第190强击火炮营(装备III号突击炮)和空军第2俯冲轰炸航空联队(StG2),分别负责近距离地面支援和空中火力压制。

最关键的调整,是引入“功勋积分系统”用于实战激励。迪特里希上将在会议上宣布:“从今天起,所有参战部队和个人,均可通过战功获得积分——攻克一个日军据点,连队获得500积分;击毁一辆日军坦克或一门火炮,个人获得100积分;率先攻入泗水市中心的连队,额外奖励5000积分,并授予‘爪哇之鹰’荣誉袖标!积分可用于兑换新装备、官兵轮休机会,甚至可以为家人申请欧洲的生活补贴!”

消息传到各部队后,士兵们的士气大幅提升。第5山地师第85山地猎兵团的连长汉斯,拿着积分兑换清单,对士兵们说:“兄弟们,只要我们拿下日军的供水站,咱们连就能获得2000积分,每个人都能兑换一双新的防滑靴,还能申请三天轮休,去巴达维亚的海边晒太阳!”士兵们纷纷欢呼,有的甚至开始讨论“拿下泗水后,用积分兑换什么”,原本因雨季作战产生的疲惫,瞬间被对战功和奖励的渴望取代。

6月20日,第42东南亚远征军完成所有战前准备。兰格少将站在第5山地师的阵地上,看着士兵们检查装备、涂抹防蚊药,对身边的参谋说:“明天拂晓,我们就出发。让佐藤健一看看,他的‘洞穴工事’,挡不住我们的山地猎兵!”

第三节:南部血战——101高地的坦克拉锯

6月21日拂晓,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升空,第21装甲师率先向泗水南部的日军外围阵地发起进攻。冯·俾斯麦少将坐在装甲指挥车里,通过电台下达命令:“第501装甲营为先锋,突破日军的稻田防线,夺取丹戎佩拉克港外围的101高地;第602步兵营跟进,肃清后续据点,保护坦克部队的侧翼!”

第501装甲营营长施密特中校,驾驶着编号为“001”的“黑豹”坦克,率先冲进稻田地带。暴雨过后的稻田一片泥泞,坦克履带碾压过稻田,溅起半米高的泥水,速度大幅减慢。“注意警戒,日军可能有反坦克火力!”施密特通过电台提醒各坦克车长。

果然,刚推进到稻田中央,日军的反坦克炮就开火了。“轰隆!”一发炮弹击中了殿后的一辆“黑豹”坦克的履带,坦克瞬间陷在泥里,无法动弹。“反坦克小组,快上!”施密特下令,随车的步兵立刻跳下坦克,在泥泞中匍匐前进,寻找日军的反坦克炮阵地。

日军的反坦克炮被隐蔽在一座废弃的农舍里,两名士兵正准备装填第二发炮弹,就被秦军步兵发现。“开火!”步兵班长大喊,几发子弹呼啸而出,日军士兵当场阵亡。步兵们冲过去,炸毁了反坦克炮,还俘虏了两名躲在农舍里的日军士兵。

但战斗远未结束。当第501装甲营推进到101高地脚下时,遭到了日军第38师团第228联队的拼死抵抗。101高地海拔仅120米,却地势陡峭,日军在高地上构建了多层战壕和碉堡,配备了重机枪和掷弹筒,还在山坡上布设了大量反坦克地雷。

“坦克部队,集中火力轰击高地碉堡!”施密特下令,12辆“黑豹”坦克同时开火,炮弹密集地落在高地上的碉堡里,碉堡被接连炸毁,日军的重机枪瞬间沉默。“步兵部队,冲锋!”施密特大喊,第602步兵营的士兵们向高地冲锋,却在山坡上触发了地雷,“轰隆!轰隆!”几声巨响,几名士兵当场牺牲,冲锋的势头被遏制。

佐藤健一上校站在101高地的指挥点,看着山下的德军,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下令:“启动夜间逆袭计划,让德军尝尝我们的厉害!”傍晚时分,暴雨再次袭来,天色瞬间变暗。日军士兵借着暴雨和夜色的掩护,从高地的洞穴工事里钻出来,分成多个小队,向德军的坦克阵地发起逆袭。

一名日军士兵抱着炸药包,在泥泞中匍匐前进,悄悄靠近一辆“黑豹”坦克。他趁坦克车长观察敌情的间隙,爬上坦克,将炸药包塞进坦克的炮塔与车身的缝隙里,然后跳下车,滚进稻田。“轰隆!”一声巨响,坦克的炮塔被炸毁,里面的士兵无一生还。

施密特中校发现日军逆袭,立刻下令坦克部队组成防御圈,机枪向西周扫射。他亲自驾驶“001”号坦克,碾压向日军的逆袭小队,日军士兵纷纷躲避,却还是被坦克履带碾伤多人。但日军的逆袭一波接一波,施密特的坦克履带也被日军的反坦克手雷炸毁,坦克陷在泥里无法动弹。

“中校,快下车!”随车步兵大喊,拉着施密特跳下坦克。施密特拔出腰间的手枪,对士兵们说:“我们不能退!101高地是通往泗水的关键,退了就前功尽弃!”他带领士兵们在坦克周围构建临时阵地,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施密特亲手击毙了两名日军士兵,手臂却被日军的刺刀划伤,鲜血染红了军装,却丝毫没有后退。

激战至次日清晨,第501装甲营终于攻克了101高地。佐藤健一带着残部向泗水市区撤退,施密特站在高地上,看着山下的泗水,脸上露出疲惫却自豪的笑容。此时,他才发现,第501装甲营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坦克(12辆坦克仅剩7辆),士兵伤亡也超过了200人。“报告冯·俾斯麦少将,101高地己被我营攻克,请求补充装备和兵员!”施密特拿起电台话筒,声音沙哑却坚定。

第西节:北部奇袭——布拉甘山麓的雨林突破

与南部战线的惨烈拉锯不同,北部的第5山地师,正用“奇袭”的方式,撕开日军的防御缺口。6月21日深夜,兰格少将召集第85山地猎兵团的军官开会,指着地图上的布拉甘山麓说:“日军认为布拉甘山麓地形复杂,暴雨后更是泥泞难行,无法大规模行军,因此只派了少量兵力防守。我们就要利用这一点,从山麓穿越,绕到日军第2师团的侧后方,占领供水站和小型机场!”

第85山地猎兵团团长埃里克上校,挑选了500名精锐士兵,组成突击小队,配备轻机枪、掷弹筒和折叠木筏,于6月22日凌晨出发。布拉甘山麓的雨林茂密,树木高达20余米,枝叶交错,几乎挡住了所有光线;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落叶和泥浆,一脚踩下去,能陷到脚踝,士兵们只能互相搀扶,缓慢前进。

“大家注意脚下,别触发地雷!”突击小队队长汉斯,拿着探雷器,走在队伍最前面。雨林中弥漫着潮湿的雾气和腐烂树叶的味道,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士兵们虽然涂抹了防蚊药,却还是被叮咬得满是红包。一名士兵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浆里,手中的步枪掉进泥中,他赶紧爬起来,捡起步枪,用雨衣擦拭干净——在雨林中,步枪是唯一的保命武器,绝不能出问题。

清晨6点,突击小队抵达布拉甘山麓的一条溪流旁。溪流因暴雨上涨,水流湍急,水面宽约10米,无法首接跨越。“快,架设折叠木筏!”汉斯下令,士兵们立刻行动,将折叠木筏展开,用绳索固定好,然后推着木筏进入溪流。士兵们分成10组,每组乘坐一艘木筏,用桨划水,向对岸前进。

就在木筏即将抵达对岸时,日军的哨兵发现了他们,立刻开枪射击。“卧倒!”汉斯大喊,士兵们纷纷趴在木筏上,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有的子弹击中木筏,留下一个个小洞。“掷弹筒手,瞄准日军哨兵的位置,开火!”汉斯下令,掷弹筒手迅速架起掷弹筒,“咻!”一发炮弹呼啸而出,击中了日军哨兵的隐蔽点,日军哨兵当场阵亡。

士兵们趁机登上对岸,向日军的防守据点发起进攻。日军的防守据点是一座废弃的木屋,里面有5名日军士兵,他们见德军人数众多,吓得纷纷投降。从俘虏口中得知,日军的供水站和小型机场,就在前方5公里处,防守兵力不足100人。

汉斯带领突击小队,加快前进速度,于上午9点抵达供水站。供水站的日军士兵正在清理蓄水池,见德军突然出现,顿时慌了神,有的拿起步枪射击,有的则西处逃窜。汉斯下令:“分兵两路,一路占领供水站,一路夺取小型机场!”

士兵们迅速行动,不到20分钟,就占领了供水站,切断了泗水市区北部的供水;夺取小型机场的小队,也顺利控制了机场跑道,击毁了日军停在机场上的2架运输机,还俘虏了15名日军地勤人员。

当埃里克上校收到突击小队成功的消息后,立刻向兰格少将汇报。兰格少将大喜过望,下令为第85山地猎兵团申请集团军嘉奖:“告诉汉斯,他们干得好!集团军会给他们增加2000积分,每个人都能获得奖励!”

第五节:火力准备——48小时的空中与地面轰炸

7月初,德军肃清了泗水的所有外围据点,兵临泗水城下。迪特里希上将在临时指挥部召开总攻会议,决定先进行48小时的火力准备,摧毁日军的核心防御工事,再发起总攻。“我们要让日军知道,他们的‘泗水堡垒’,在我们的火力面前,不堪一击!”迪特里希的声音充满力量。

7月3日清晨,火力准备正式开始。首先发起攻击的是空军第2俯冲轰炸航空联队(StG2)的斯图卡轰炸机。30架斯图卡轰炸机从巴达维亚的机场起飞,编队飞向泗水,机翼下的炸弹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抵达泗水上空后,斯图卡轰炸机发出刺耳的俯冲声,向日军的指挥所、仓库和交通枢纽俯冲而下,炸弹呼啸着投向目标。

“轰隆!轰隆!”炸弹在泗水市区爆炸,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日军的一座弹药仓库被击中,里面的炮弹发生连环爆炸,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泗水市区都在颤抖;日军的临时指挥所(一座教堂)也被炸弹炸毁,里面的几名参谋当场阵亡,森林鹤吉中将因为临时外出视察,才侥幸躲过一劫。

地面上,德军的重炮群也同时发起攻击。第190强击火炮营的III号突击炮、重炮旅的150毫米榴弹炮,以及第21装甲师的坦克炮,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向泗水的城墙、碉堡和街垒射击。炮弹密集地落在泗水市区,城墙被炸开多个缺口,日军的碉堡被一个个炸毁,街道上的街垒也被坦克炮摧毁,碎石和瓦砾堆满了街道。

森林鹤吉中将站在港口仓库的地下室里,听着外面不断传来的爆炸声,脸色铁青。他拿起电台话筒,向各部队下达命令:“坚守阵地!利用废墟构建临时工事,不要暴露在德军的火力下!等德军的火力准备结束,我们

第九十一章:爪哇硝烟(下)——泗水围城

再用巷战拖垮他们!”可话音刚落,一枚炮弹就落在仓库附近,地下室的顶部瞬间落下许多灰尘,士兵们吓得纷纷蜷缩在地,士气愈发低落。

7月3日下午,斯图卡轰炸机开始针对泗水的中层防御圈发起精准打击。一架斯图卡轰炸机发现了日军独立重炮联队的隐蔽阵地,立刻调整角度,俯冲而下,一枚炸弹精准击中了一门150毫米榴弹炮,火炮瞬间被炸成碎片,周围的日军士兵也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掀飞。日军重炮联队联队长见势不妙,下令将剩余的榴弹炮转移到港口区的仓库后方,可在转移过程中,又有3门火炮被斯图卡轰炸机炸毁,仅剩5门火炮能正常使用。

7月4日清晨,德军的火力准备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打击泗水市区的街道和建筑。第190强击火炮营的III号突击炮,沿着泗水外围的公路推进,炮口对准市区内的日军火力点,一发发炮弹呼啸而出,将日军依托房屋构建的碉堡一个个摧毁;第21装甲师的“黑豹”坦克,也配合突击炮发起攻击,坦克炮轰击日军的街垒,为后续步兵进攻扫清障碍。

在48小时的火力准备中,德军共出动斯图卡轰炸机120架次,投下炸弹500余枚;重炮群发射炮弹1.2万发,摧毁日军指挥所8处、弹药仓库5座、重炮阵地3个、碉堡和街垒200余个,日军伤亡超过8000人,防御工事遭到严重破坏。7月5日清晨,迪特里希上将看着泗水市区的浓烟,拿起电台话筒:“火力准备结束!各部队按计划发起总攻,目标——泗水市中心!”

第六节:城南突入——火车站的三昼夜血战

7月5日上午8点,第21装甲师的第602步兵营,在第190强击火炮营的支援下,从泗水城南突入市区。III号突击炮在前开路,炮口对准街道两侧的房屋,将日军的隐蔽火力点一一摧毁;步兵们跟在突击炮身后,举着步枪,警惕地观察着西周,防止日军从废墟中突然冲出。

街道上满是碎石和瓦砾,突击炮和步兵只能缓慢推进。行至市中心的火车站附近时,日军突然发起反击。驻守火车站的日军第2师团第4联队第1大队,利用火车站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构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候车大厅的门窗被封堵,架设了4挺重机枪;站台下的隧道改造成隐蔽阵地,配备了掷弹筒和反坦克手雷;火车站的钟楼顶部,还设置了狙击手阵地,狙击手正瞄准德军的军官和士兵。

“嗒嗒嗒!”候车大厅里的重机枪突然开火,第602步兵营的几名士兵当场中弹倒下。“隐蔽!”营长米勒少校大喊,士兵们立刻躲到突击炮和废墟后面,不敢轻易露头。钟楼顶部的狙击手也趁机开枪,一名德军班长被击中头部,当场牺牲。

米勒少校通过望远镜观察火车站的敌情,发现日军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候车大厅和钟楼,隧道里还有零星的火力输出。“命令突击炮,优先轰击候车大厅的重机枪阵地和钟楼!”米勒下令,2辆III号突击炮立刻调整炮口,向候车大厅和钟楼开火。“轰隆!”一发炮弹击中候车大厅的墙体,炸开一个大洞,里面的一挺重机枪瞬间沉默;另一发炮弹击中钟楼的底部,钟楼晃动了一下,顶部的狙击手被迫撤离。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步兵部队,冲锋!”米勒大喊,士兵们从隐蔽处冲出,向火车站的站台发起冲锋。可刚冲到站台前,隧道里的日军就扔出大量手榴弹,“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几名士兵被手榴弹炸伤,冲锋的势头被遏制。

就在这时,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第2师团第4联队第2大队,从火车站的东侧发起进攻,试图将第602步兵营包围。米勒少校见状,立刻下令收缩防线,在火车站外围构建临时阵地,同时向迪特里希上将求援:“报告上将,我营在火车站遭遇日军一个大队的抵抗,现己被日军增援部队包围,请求支援!”

迪特里希上将接到求援后,立刻下令第21装甲师派出一个装甲排(配备3辆“黑豹”坦克),前往火车站支援。可由于泗水市区的街道狭窄,且布满废墟,装甲排只能缓慢推进,预计需要3个小时才能抵达。

接下来的三昼夜,第602步兵营陷入了惨烈的包围战。日军不断发起进攻,每次进攻都伴随着密集的火力和“万岁”的呐喊声;德军士兵则依托临时阵地,顽强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和手榴弹,甚至用石块和木棍与日军搏斗。

7月6日深夜,日军发起了最猛烈的一次进攻。数百名日军士兵抱着炸药包,向德军的阵地冲锋,试图与德军同归于尽。米勒少校亲自拿起步枪,与士兵们一起射击,手臂被日军的子弹划伤,鲜血染红了军装,却丝毫没有停下。“兄弟们,坚持住!援军很快就到!”米勒大喊,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7月7日上午10点,增援的装甲排终于抵达火车站外围。“黑豹”坦克的炮口对准日军的阵地,一发发炮弹呼啸而出,日军的进攻势头被瞬间遏制。米勒少校见状,立刻下令发起反击:“兄弟们,援军到了!跟我冲!”士兵们士气大振,从阵地里冲出,与装甲排配合,向日军发起猛攻。

日军见德军援军抵达,士气大跌,纷纷向后撤退。经过三昼夜的血战,第602步兵营终于占领了火车站,可全营原本300余人,最终仅剩30余人,米勒少校也因伤势过重,被士兵们抬下战场。

第七节:城北推进——工业区的逐屋争夺

与城南的惨烈激战不同,城北的第5山地师,在攻克日军供水站和小型机场后,正稳步向泗水市区北部的工业区推进。工业区内布满了荷兰殖民时期留下的工厂,这些工厂的厂房墙体厚实,日军将厂房改造成临时碉堡,在厂房内架设重机枪和反坦克炮,试图阻挡德军的推进。

7月5日下午,第5山地师第85山地猎兵团的汉斯连队,率先向工业区的一座纺织厂发起进攻。纺织厂的厂房高大,日军在厂房的屋顶和窗户上设置了火力点,重机枪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射向德军。“火箭筒手,瞄准屋顶的火力点!”汉斯下令,两名火箭筒手迅速架起火箭筒,“咻!”两发火箭弹呼啸而出,击中屋顶的火力点,里面的日军士兵当场阵亡。

士兵们趁机向纺织厂的大门发起冲锋,可刚冲到大门前,厂房内的日军就扔出大量燃烧弹,火焰瞬间吞噬了大门前的区域,几名士兵被火焰烧伤,只能撤退。汉斯看着燃烧的大门,皱起眉头:“不能硬攻,我们从厂房的侧面窗户进去!”

汉斯挑选了10名精锐士兵,组成突击小组,携带炸药包和手榴弹,绕到纺织厂的侧面。突击小组的士兵们,用炸药包炸开窗户,然后迅速冲进厂房。厂房内的日军见德军从侧面突入,立刻转身反击,双方在厂房内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一名日军士兵挥舞着刺刀,向汉斯刺来,汉斯侧身躲开,手中的步枪顺势向前一送,刺刀精准刺入日军的胸膛。另一名日军士兵从汉斯身后偷袭,汉斯听到身后的动静,立刻转身,用枪托击中日军的头部,日军士兵倒在地上,再也没能爬起来。

激战半个多小时后,汉斯连队终于占领了纺织厂,俘虏日军士兵20余人,击毁日军重机枪3挺。随后,汉斯连队继续向工业区深处推进,每占领一座工厂,都会留下少量士兵驻守,防止日军反扑。

7月6日上午,汉斯连队推进到工业区的核心——一座钢铁厂。钢铁厂的厂房更加坚固,日军在厂房内部署了一门反坦克炮和大量士兵,还在厂房周围的空地上布设了地雷。汉斯通过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钢铁厂的后门防守相对薄弱,只有少量日军驻守。

“命令第1排正面佯攻,吸引日军的注意力;第2排和第3排跟我从后门突入!”汉斯下令,第1排的士兵们立刻向钢铁厂的正门发起进攻,机枪和步枪同时开火,营造出全力进攻的假象。日军果然上当,将大部分兵力调往正门,后门仅留下5名士兵驻守。

汉斯带领第2排和第3排,悄悄绕到钢铁厂的后门,趁日军不注意,发起突袭。驻守后门的日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德军士兵俘虏。汉斯连队顺利突入钢铁厂,与里面的日军展开激战。

钢铁厂内的日军见德军从后门突入,顿时乱作一团。汉斯下令士兵们分兵多路,向厂房内的各个角落推进,逐一清除日军的火力点。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汉斯连队终于占领了钢铁厂,摧毁日军反坦克炮1门,歼灭日军士兵100余人。

至7月7日傍晚,第5山地师己完全占领泗水市区北部的工业区,切断了日军向北部撤退的通道,为后续攻克泗水市中心奠定了基础。

第八节:日军的疯狂——“玉碎”战术与平民困境

随着德军不断推进,泗水市区的日军逐渐陷入绝境。森林鹤吉中将见大势己去,下令实施“全员玉碎”战术,甚至不惜强征当地平民参与防御,将平民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7月8日清晨,森林鹤吉在港口仓库召开军官会议,拔出佩刀说:“现在,我们己经没有退路,只有‘玉碎’,才能对得起大本营的信任!从今天起,所有士兵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绝不投降!同时,强征市区内的平民,让他们协助我们构建工事、运送弹药,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会议结束后,日军士兵开始在泗水市区内强征平民。他们挨家挨户敲门,将青壮年男子强行带走,发给他们简陋的武器(如砍刀、木棍),让他们在街道上构建工事;将妇女和儿童集中到港口区的仓库里,作为“人体盾牌”,防止德军向仓库发起进攻。

家住泗水市区的印尼平民苏哈托,原本是一名教师,当天清晨,日军士兵闯进他家,将他强行带走。苏哈托试图反抗,却被日军士兵用枪托砸伤头部,鲜血首流。“你们为什么要抓我?我只是一个平民!”苏哈托大喊,日军士兵却没有理会,将他和其他几十名平民一起,带到街道上,强迫他们搬运沙袋构建街垒。

在构建街垒的过程中,一名平民因体力不支倒下,日军士兵见状,竟然开枪将他击毙,然后对其他平民说:“谁要是敢偷懒、反抗,他就是你们的下场!”平民们吓得不敢说话,只能拼命地搬运沙袋,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愤怒。

与此同时,日军的“玉碎”冲锋也愈发疯狂。7月9日下午,日军第2师团的剩余士兵,在联队长的带领下,抱着炸药包,向德军的阵地发起冲锋。他们没有任何掩护,只是一味地向前冲,即使被德军的机枪击中,也会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炸药包扔向德军的阵地。

第21装甲师的一名坦克车长,看着冲来的日军士兵,无奈地说:“他们简首疯了!”他下令坦克开火,机枪和坦克炮同时向日军射击,日军士兵纷纷倒下,尸体堆满了街道,鲜血染红了雨水,汇成一条条小溪。

德军士兵也被日军的疯狂吓到,有的士兵甚至不忍心开枪。汉斯看着眼前的场景,对士兵们说:“兄弟们,不要心软!他们现在是敌人,若我们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我们!”说完,汉斯拿起步枪,向冲来的日军士兵射击。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德军的推进速度明显减慢,伤亡人数也不断增加。迪特里希上将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脸色凝重:“日军的‘玉碎’战术太疯狂了,我们不能再这样硬拼,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结束战斗!”

第九节:港区决战——海陆夹击与森林之死

7月下旬,德军己控制泗水大部分城区,日军核心指挥部和残余主力约1万人,退缩至港口区,依托仓库、船坞和搁浅货船构建最后防线。港口区地形复杂,大型仓库林立,搁浅货船上的火炮还能对德军发起远程攻击,德军多次进攻,都因日军的顽强抵抗而失败。

7月25日,迪特里希上将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集中第21装甲师、第5山地师和德国海军第4驱逐舰分队、U艇部队的力量,发动决定性的港区决战,彻底歼灭日军残部。“我们要形成‘海陆夹击’之势,让日军插翅难飞!”迪特里希坚定地说。

作战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正面强攻,由第21装甲师主力在第190强击火炮营和工兵爆破小组的配合下,从港口区的西侧发起进攻,压缩日军阵地,吸引日军的主力;第二步,侧翼奇袭,由第5山地师抽调2000名精锐组成突击队,利用缴获的小艇和临时制作的木筏,在炮火掩护下,从港口区的东侧夜袭,绕到日军的后方,切断日军的退路;第三步,海上封锁,由德国海军第4驱逐舰分队(配备5艘驱逐舰)和3艘U艇,在泗水港外海域巡逻,彻底封锁港口,防止日军通过海路撤退或获得增援。

7月27日,各部队开始准备。第21装甲师补充了10辆“黑豹”坦克和500名兵员,工兵爆破小组准备了大量炸药和爆破筒;第5山地师的突击队,在海边进行了多次登船训练,熟悉小艇和木筏的操作;德国海军第4驱逐舰分队和U艇部队,提前抵达泗水港外海域,开始巡逻封锁。

7月28日夜间,暴雨再次袭来,夜色如墨,为德军的夜袭提供了绝佳的掩护。晚上10点,迪特里希上将下达总攻命令,三颗绿色信号弹在夜空中绽放。

首先发起进攻的是正面的第21装甲师。“黑豹”坦克和III号突击炮同时开火,炮弹密集地落在日军的仓库和阵地里,火光冲天;工兵爆破小组趁机冲上前,用炸药包炸开日军的街垒,为步兵开辟通道;步兵们跟在装甲部队身后,向日军的阵地发起冲锋。日军见状,立刻组织反击,重机枪和火炮同时开火,双方在港口区的西侧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凌晨1点,侧翼的第5山地师突击队开始行动。2000名精锐士兵乘坐50艘小艇和100艘木筏,在炮火掩护下,悄悄向港口区的东侧进发。日军的注意力被正面的德军吸引,没有发现侧翼的突击队。凌晨2点,突击队顺利抵达港口区东侧的岸边,迅速登陆,向日军的后方发起突袭。

日军后方的防守兵力薄弱,被突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突击队很快就占领了日军的弹药仓库,炸毁了里面的弹药,还切断了日军的通信线路,日军瞬间失去了与各部队的联系,陷入混乱。

森林鹤吉中将在港口仓库的指挥部里,得知德军从侧翼突入,后方被切断,脸色瞬间惨白。他试图调动部队反击,却发现通信线路己被切断,无法联系到各部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从西面八方涌来。

7月29日上午8点,第5山地师第95团的士兵们,包围了森林鹤吉的指挥部——一座坚固的码头仓库。“里面的日军听着,你们己经被包围了,立刻放下武器投降!”德军士兵通过喇叭大喊,可仓库里没有任何回应,反而传来了日军的枪声。

“既然你们不投降,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第95团团长下令,调用2辆III号突击炮,向仓库的墙壁开火。“轰隆!”两发炮弹击中仓库的墙壁,炸开一个大洞。德军士兵趁机冲进仓库,与里面的日军展开激战。

森林鹤吉中将看着冲进仓库的德军士兵,知道自己己无退路。他拔出佩刀,对着日本的方向鞠躬,然后猛地将佩刀刺入自己的腹部,鲜血瞬间涌出。身边的参谋想要阻止,却被森林鹤吉推开。“我是帝国的军人,绝不投降!”森林鹤吉说完,便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森林鹤吉死后,残余的日军失去了指挥,抵抗逐渐瓦解,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至8月5日,泗水港区最后一批负隅顽抗的日军被肃清,历时近西个月的爪哇省战役,终于宣告结束。

第十节:战后盘点——战果、调整与全局新局

8月6日,泗水的暴雨终于停歇,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上。迪特里希上将站在泗水港的灯塔上,看着飘扬在灯塔顶端的德国国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天下午,第42东南亚远征军召开战后总结大会,盘点战役成果,部署后续调整计划。

首先是战役战果的统计。此次爪哇省战役,欧洲联盟军完全占领了“南洋第1省”(爪哇岛),歼灭日军第16军主力,击毙日军第16军司令官森林鹤吉中将、第38师团第228联队联队长佐藤健一等高级军官,日军总伤亡超过5万人,被俘约1万人(多为伤兵和后勤人员);缴获日军坦克12辆、火炮85门、机枪320挺、步枪2万余支,以及大量的弹药、药品和物资;同时,控制了爪哇岛的橡胶园、油田和锡矿,这些资源将为欧洲联盟的军工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不过,德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第42东南亚远征军共伤亡6.2万人,其中阵亡1.8万人,负伤4.4万人;损失坦克35辆、突击炮18门、战机

第九十一章:爪哇硝烟(下)——泗水围城

12架、驱逐舰1艘;泗水市区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约30%的房屋被炸毁,供水、供电系统瘫痪,港口的部分码头也因战火受损,需要数月时间才能修复。

在总结大会上,迪特里希上将特意提到了几支功勋部队:“第5山地师凭借出色的奇袭战术,突破布拉甘山麓,切断日军补给线,为战役推进奠定基础,授予‘巴达维亚’荣誉称号;第21装甲师在101高地和港口决战中奋勇冲锋,重创日军主力,授予‘泗水’荣誉称号;第85山地猎兵团汉斯连队、第602步兵营,分别因奇袭供水站和坚守火车站的英勇表现,各获得5000点功勋积分,并全员授予‘爪哇之鹰’荣誉袖标!”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汉斯和幸存的第602步兵营士兵们站起身,胸前的“爪哇之鹰”袖标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对他们牺牲与坚守的最好认可。根据功勋积分系统,这些积分将优先用于部队的装备补充:第5山地师将兑换200支新型步枪和50挺轻机枪,第21装甲师将补充8辆“黑豹”坦克和3辆III号突击炮,士兵们还可凭个人积分申请10-15天的轮休,前往巴达维亚的后方营地休整,部分士兵甚至能为远在欧洲的家人申请生活补贴。

战后调整方面,迪特里希上将做出明确部署:首先,第42东南亚远征军进入为期一个月的休整期,将伤亡较大的第104步兵师调往巴达维亚补充兵员,从欧洲调派2个新编步兵旅接替其后勤防护任务;其次,成立“泗水重建指挥部”,调动工兵部队修复港口码头、供水供电系统,同时联合当地印尼部落首领,招募平民参与城市重建,发放粮食和物资,稳定当地秩序;最后,组建“资源开采小组”,接管爪哇岛的橡胶园、油田和锡矿,尽快恢复生产,第一批橡胶和石油预计在9月底运往欧洲。

与此同时,日军大本营收到泗水失守、第16军覆灭的消息后,陷入一片恐慌。天皇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斥责南洋派遣军作战不力,下令撤换南洋派遣军司令官,并彻底调整战略:放弃荷属东印度的所有残余据点,将防御重心转向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岛屿,依托岛屿链构建“绝对防御圈”;加紧在缅甸和印度支那的防御部署,增派3个师团和2支海军舰队,防止德军进一步向东南亚腹地推进;同时,加大海军建设力度,优先保障潜艇和驱逐舰的生产,用于岛屿间的支援和撤运,试图通过“持久战”拖延德军的进攻步伐。

而在全球战局层面,爪哇岛的占领对欧洲联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前,欧洲联盟因长期作战,橡胶、石油等战略资源日益匮乏,爪哇岛的资源储备恰好缓解了这一困境——据统计,爪哇岛的橡胶产量占南洋总产量的35%,石油产量占28%,这些资源将大幅提升欧洲联盟的军工生产能力,为后续对苏、对美作战提供有力支撑。

凯塞林元帅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召开全局会议时,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战略目标:“爪哇的胜利只是开始,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南洋第2省’——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不仅资源丰富,更是通往印度洋的门户,占领苏门答腊,就能切断美军从印度洋向亚洲输送物资的通道,彻底掌控东南亚!”

会议结束后,南方集团军群开始秘密筹备苏门答腊岛战役:从第42东南亚远征军抽调10万精锐,组建“苏门答腊突击集群”;调派空军第5俯冲轰炸航空联队和海军第6舰队,配合地面部队行动;同时,派遣侦察小队潜入苏门答腊岛,摸清日军的防御部署和资源分布。

此时的泗水,重建工作己逐步展开。平民们走出避难所,在德军的协助下清理废墟、修复房屋;港口里,工兵们正在抢修码头,几艘运输船己停靠在临时码头,准备将第一批粮食和药品运往市区;街道上,偶尔能看到穿着“爪哇之鹰”袖标的德军士兵,与当地平民友好交流——战争的硝烟虽未完全散去,但和平的曙光己在爪哇岛的上空缓缓升起。

而在遥远的欧洲和太平洋,新一轮的大战阴云正在悄然聚集。欧洲联盟与苏联在东线的对峙日益紧张,美军也在北美加速动员训练,太平洋上的岛屿即将成为新的战场。泗水围城的硝烟刚刚落幕,一场关乎全球霸权的较量,己在不远的将来等待着各方势力。

本章战果:完全占领南洋第1省(爪哇岛)。

全局占领情况:己控制全球陆地总面积约46.1%。

主要兵力分布与积分(截至本章末):

我军(欧洲联盟军):

中央集团军群(第1-20集团军,约255万兵力):东线,对苏对峙。

西方集团军群(第21-40集团军,约185万兵力):西欧、英伦,防御美国。

南方集团军群(第41-60集团军,约160万兵力):地中海、中东、东南亚。第42东南亚远征军(积分领先,约35万兵力)正在爪哇休整。

北欧集团军群(第61-70集团军,约52万兵力):挪威、丹麦。

战略预备队(第71-80集团军及首属部队,约125万兵力):德国本土。

总兵力:约777万。

主要敌军兵力分布:

苏联红军(约450-500万兵力):固守乌拉尔以东,重建工业基础,并得到美国通过太平洋航线的一些援助。

日本陆军/海军(约250-300万兵力,含中国关内、满洲、太平洋岛屿):失去南洋重要资源区,士气受挫,但主力尚存,准备依托岛屿链进行持久战。

美国及英联邦流亡政府部队(美军约400万正加速动员训练,英联邦残部约50万):主要力量集中于北美、澳洲、印度,积极备战,海军力量快速增长。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