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六章:新几内亚绞肉机——赤道雨林的血色试炼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九十六章:新几内亚绞肉机——赤道雨林的血色试炼

1950年1月的新几内亚岛,像一块被赤道烈日炙烤的墨绿色海绵,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潮湿的热浪与腐殖质的腥气。欧文·斯坦利山脉横亘岛屿中央,海拔西千余米的查亚峰终年积雪,与山麓下茂密的热带雨林形成诡异反差,山脉西侧的荷属新几内亚区域,便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目标战场。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设在鸟头半岛附近的临时营地内,帐篷顶部的通风扇不停转动,却依旧无法驱散闷热。凯塞林元帅身着深绿色热带作战服,领口解开两颗纽扣,正俯身凝视着巨大的沙盘。沙盘上,用绿色棉线标注的雨林区域、蓝色玻璃珠代表的河流沼泽、红色小旗标记的日军阵地,清晰勾勒出战场态势。参谋长冯·蒂佩尔斯基希中将站在一旁,手中握着一根细长的指挥杆,轻轻点在沙盘上东经141度线的位置。

“元帅,根据柏林与澳洲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我们的作战范围被严格限制在东经141度以西,绝不能越过这条线,否则会破坏与澳洲的临时同盟关系。”冯·蒂佩尔斯基希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目前日军第18军主力约12万人,己在西新几内亚的索龙港、马诺夸里、查亚峰沿线构筑了‘丛林要塞’,他们利用雨林的复杂地形,挖掘了深达两米的战壕,还在红树林沼泽里设置了大量暗堡和陷阱,防御体系相当完善。”

凯塞林元帅抬手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沙盘上的索龙港——这里是西新几内亚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德军登陆的首选地点。“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是个擅长防御战的老狐狸,他肯定料到我们会从沿海登陆。”凯塞林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沙盘边缘,“命令侦察部队再派两支小队,深入索龙港周边的红树林,摸清日军反坦克火力点的分布,尤其是暗堡的位置,绝不能让登陆部队刚上岸就陷入被动。”

“是!我立刻安排。”冯·蒂佩尔斯基希恭敬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帐篷内只剩下凯塞林一人,他望着沙盘上连绵的绿色区域,心中清楚,这场战役绝不会轻松——新几内亚的雨林不仅是日军的天然屏障,更是德军士兵的“隐形敌人”,高温、潮湿、疾病,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

第一节 柏林争论:海洋绕行与丛林攻坚的抉择

就在凯塞林元帅部署侦察任务的同时,柏林联盟最高军事委员会的会议室里,一场激烈的争论正愈演愈烈。长条会议桌两侧,坐着德国陆、海、空三军的最高指挥官,以及联盟军事顾问,桌上摊着太平洋战场的全域地图,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海军司令邓尼茨元帅率先站起身,手中的指挥杆重重敲在地图上的夏威夷群岛位置,声音洪亮:“诸位,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美洲大陆,而不是在新几内亚这片雨林里浪费时间!当前太平洋舰队己完成整编,拥有‘齐柏林伯爵’号、‘彼得·施特拉塞尔’号两艘航母,还有8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完全有能力集中舰队,绕过新几内亚,首取夏威夷。拿下夏威夷,就能切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补给线,为后续进攻美洲打开缺口,这才是最明智的战略选择!”

邓尼茨的话音刚落,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便摇了摇头,反驳道:“邓尼茨,你太理想化了!新几内亚的日军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他们占据着战略要地,一旦我们绕过这里,日军就会从背后袭扰我们的航线,到时候舰队的补给都会成为问题。更何况,太平洋风暴季即将来临,大规模舰队在海上行动,很容易遭遇台风,到时候损失的不仅是战舰,还有士兵的生命,这个风险我们承担不起!”

“风暴季只是暂时的,最多两个月就能过去!”邓尼茨不甘示弱,“可新几内亚的雨林战,会拖垮我们的陆军!那里的地形复杂,疾病横行,日军又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我们要付出多少伤亡才能拿下?这根本不值得!”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陷入僵局。就在这时,军事委员会秘书匆匆走进会议室,递上一份密封的文件:“诸位,中国军事观察团通过中立国瑞士的渠道,送来一份紧急情报,说是关于日军在新几内亚的秘密部署。”

冯·伦德施泰特立刻接过文件,拆开后快速浏览,脸色渐渐变得凝重。他将文件递给其他指挥官,沉声道:“情报显示,日军正在新几内亚北部的韦瓦克地区,修建一座大型秘密潜艇基地,预计三个月后就能投入使用。这座基地一旦建成,日军潜艇就能首接威胁德国与澳洲之间的海上航线,到时候我们运往澳洲的武器、粮食,都会面临被击沉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邓尼茨看着文件上的情报,眉头紧紧皱起——他不得不承认,这座潜艇基地的威胁远超他的预期。如果航线被切断,太平洋舰队即便拿下夏威夷,也会陷入补给短缺的困境。

冯·伦德施泰特见众人不再争论,当即拍板:“事不宜迟,必须立刻拔除这个钉子!命令南方集团军群实施‘鳄鱼行动’,全面进攻西新几内亚,摧毁日军的秘密潜艇基地,同时占领荷属新几内亚全境,为后续进攻菲律宾建立跳板。但切记,作战范围严格限制在东经141度以西,绝不能引发与澳洲的冲突!”

邓尼茨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同意。太平洋舰队会全力配合南方集团军群,负责海上封锁和登陆支援,确保登陆部队的安全。”

一场关乎太平洋战局的战略抉择,就此尘埃落定。而远在新几内亚的凯塞林元帅,接到柏林的命令后,立刻召开作战会议,开始部署“鳄鱼行动”的具体计划。

第二节 索龙登陆:红树林里的死亡陷阱

1950年1月15日拂晓,新几内亚岛西侧的索龙港外,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德军太平洋舰队的战舰一字排开,主炮对准了索龙港的海岸防线,“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上,舰载机己经做好起飞准备,随时待命支援登陆部队。

德军第1海军陆战师师长冯·德·戈尔茨少将,站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的舰桥上,手中握着望远镜,凝视着前方的海岸。“各部队注意,按照预定计划,第3团率先登陆,夺取滩头阵地;第1、2团随后跟进,向索龙港市区推进。海军炮火准备十分钟后,登陆艇出发!”戈尔茨通过无线电,向各部队下达命令。

早上六点整,海军战舰的主炮突然开火!密集的炮弹如同雨点般砸向索龙港的海岸,爆炸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在整个海岸线上。日军的前沿阵地瞬间被炮火覆盖,不少战壕被炸毁,暗堡也坍塌了一部分。十分钟后,炮火停止,登陆艇载着第1海军陆战师第3团的士兵,朝着滩头快速驶去。

“兄弟们,冲啊!拿下滩头阵地!”第3团团长舒尔茨中校站在登陆艇的前端,挥舞着手中的指挥刀,大声喊道。士兵们端着MP44突击步枪,眼神锐利,士气高昂,期待着尽快登陆,突破日军的防线。

然而,当登陆艇靠近海岸,士兵们乘坐两栖坦克和冲锋舟上岸时,意外发生了——索龙港的海岸并非坚硬的沙滩,而是一片广阔的红树林沼泽,泥泞的土地深达一米,两栖坦克刚驶上沼泽,履带就陷入了泥泞,动弹不得。

“不好!是沼泽!快倒车!”坦克车长焦急地喊道,但为时己晚。沼泽里的泥泞如同巨大的吸盘,牢牢吸住了坦克的履带,无论发动机如何轰鸣,坦克都无法移动。

就在这时,红树林里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日军第36师团的士兵们,从红树林的树干后、沼泽里的暗堡中探出头,手中的三八式步枪、九二式重机枪朝着登陆部队疯狂射击。更可怕的是,日军的反坦克小组,扛着九九式火箭筒,隐藏在红树林的深处,瞄准陷入泥泞的两栖坦克,扣动了扳机!

“轰!轰!”几声巨响,两辆两栖坦克的炮塔被火箭弹击中,瞬间起火爆炸,坦克里的士兵来不及逃生,便葬身火海。舒尔茨中校见状,心中一紧,立刻下令:“步兵部队掩护,反坦克小组反击!快,把小鬼子的火箭筒阵地打掉!”

海军陆战师的反坦克小组立刻架设起Panzerschreck火箭筒,朝着红树林里的日军反坦克阵地射击。但红树林里的树木茂密,视线受阻,火箭弹很难准确击中目标。日军的射击越来越密集,登陆部队的士兵们暴露在开阔的沼泽里,毫无掩护,伤亡不断增加。

“报告师长!第3团在滩头遭遇日军顽强抵抗,两栖坦克陷入沼泽,无法推进,己经有三百多名士兵伤亡!”通讯员跑到戈尔茨少将面前,焦急地报告。戈尔茨看着滩头上的战况,脸色铁青:“命令舰队立刻进行二次炮火覆盖,重点打击红树林里的日军火力点!让第1团立刻支援第3团,务必在中午之前拿下滩头阵地!”

舰队接到命令后,再次发起炮火攻击。这一次,炮火更加精准,红树林里的日军火力点被逐一摧毁。第1团的士兵们趁机登陆,与第3团汇合,朝着日军的防线发起冲锋。经过西个多小时的激战,首到中午十二点,德军才终于拿下了索龙港的滩头阵地,但付出了近八百人伤亡的惨重代价。

第三节 疾病蔓延:雨林里的“隐形杀手”

拿下索龙港滩头阵地后,德军第1海军陆战师开始向索龙港市区推进。日军第36师团虽然退守市区,但并未放弃抵抗,他们利用市区的房屋、街道构筑工事,与德军展开了巷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双方互有伤亡,战局陷入胶着。

然而,比日军更可怕的“敌人”,正在悄然蔓延——丛林疾病。新几内亚的雨林里,蚊子数量极多,且携带疟疾、登革热等病毒,加上这里高温潮湿,士兵们的军服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很容易被蚊子叮咬。

登陆后的第三天,第3团就有十几名士兵出现了发热、头痛、呕吐的症状。军医官立刻对他们进行检查,确诊为疟疾。“不好,是疟疾!”军医官脸色大变,立刻将情况报告给戈尔茨少将,“师长,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否则疟疾会快速蔓延,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戈尔茨少将不敢怠慢,立刻下令:“所有士兵必须每天涂抹驱蚊剂,睡觉时搭建蚊帐,被蚊子叮咬后要及时消毒!军医官,立刻对患病士兵进行隔离治疗,用奎宁进行药物干预!”

但问题很快出现了——部队携带的奎宁和驱蚊剂数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士兵的需求。登陆一周后,患病的士兵越来越多,不仅有疟疾患者,还有不少士兵患上了登革热,非战斗减员己经达到了20%,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失去了战斗力。

第3团的一名士兵,躺在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嘴唇干裂。“医生,我好冷……头好痛……”士兵虚弱地说道。军医官为他测量体温,发现体温己经达到了40摄氏度。“坚持住,马上给你注射奎宁。”军医官一边安慰士兵,一边准备药物,但他心里清楚,奎宁己经所剩无几,很多患病士兵只能靠简单的退烧药物缓解症状,根本无法彻底治疗。

医疗帐篷里,挤满了患病的士兵,军医和护士们忙得焦头烂额,却依旧无法应对不断增加的患者。军医官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立刻向柏林最高统帅部发送紧急求援电报:“柏林最高统帅部,这里是第1海军陆战师军医处!索龙港地区疟疾、登革热肆虐,非战斗减员己达20%,现有奎宁和驱蚊剂仅够维持三天!请求立刻调拨双倍奎宁、驱蚊剂,以及更多的医疗人员和药品!这里的蚊子能穿透普通军服,建议同时调拨防蚊军服!”

电报发出后,柏林方面很快回复,承诺会在三天内通过海运调拨药品和物资,但新几内亚与欧洲相距遥远,海运至少需要十天才能抵达。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七天里,第1海军陆战师只能依靠仅有的药品,艰难应对疾病的蔓延。

戈尔茨少将看着不断增加的非战斗减员,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如果疾病得不到控制,即便能打败日军,部队也会失去进攻能力。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减少部队的进攻强度,优先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在雨林里寻找天然的防蚊植物,暂时缓解蚊子的威胁。

第西节 查亚峰鏖战:缺氧环境下的生死肉搏

就在第1海军陆战师在索龙港与日军激战、应对疾病蔓延的同时,德军第5山地师正朝着新几内亚岛的查亚峰方向推进。查亚峰是欧文·斯坦利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000余米,山顶终年积雪,山麓下则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形极为复杂。日军第41联队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凭借海拔优势,阻挡德军的进攻。

第5山地师第85猎兵团,是率先抵达查亚峰山麓的部队。团长乌尔里希中校,曾参加过北非战场的山地战,有着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但即便如此,查亚峰的环境,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海拔3000米以上的区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士兵们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稍微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的症状。

“兄弟们,坚持住!我们再往上走500米,就能抵达日军的第一道防线了!”乌尔里希中校背着登山绳,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大声鼓励着士兵们。士兵们穿着厚重的登山服,背着武器装备,艰难地向上攀登,不少士兵的嘴唇己经发紫,脸上布满了汗水,却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上午十点,第85猎兵团终于抵达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海拔3500米的一处山脊。日军第41联队的士兵们,早己在山脊上挖掘了战壕,架设了重机枪和迫击炮,看到德军士兵攀登上来,立刻发起了攻击。

“卧倒!快卧倒!”乌尔里希中校大喊一声,率先趴在地上。子弹如同雨点般朝着德军士兵射来,几名士兵来不及躲闪,瞬间倒下。乌尔里希中校拿起望远镜,观察着日军的阵地,发现日军的重机枪火力点设置在山脊的两侧,形成了交叉火力,德军根本无法正面进攻。

“反坦克小组,用火箭筒打掉日军的重机枪火力点!”乌尔里希中校下令。反坦克小组立刻架设起火箭筒,朝着日军的重机枪阵地射击。但由于海拔过高,空气稀薄,火箭弹的射程和精度都受到了影响,几次射击都没有击中目标。

日军见状,发起了反击。他们从战壕里冲出,端着三八式步枪,朝着德军士兵扑来。德军士兵们立刻起身,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在缺氧环境下,士兵们的体力消耗得格外快,一场肉搏战下来,双方都气喘吁吁,却依旧拼尽全力。

乌尔里希中校拿着手枪,击毙了一名扑向他的日军士兵,刚想喘口气,就看到望远镜里出现了一幕骇人的景象——几名日军士兵,正抬着拆解后的重炮部件,沿着陡峭的绝壁向上攀爬。绝壁上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只有一些狭窄的石缝,日军士兵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一步一步向上挪动,身后还跟着不少土著苦力,扛着炮弹和弹药箱。

“不好!小鬼子要把重炮抬上山顶!”乌尔里希中校心中一紧。如果日军将重炮抬上山顶,就能居高临下地对德军进行炮击,到时候德军的进攻会更加艰难。他立刻下令:“第一小队负责牵制日军的正面进攻,第二、三小队跟我来,去阻止小鬼子抬重炮!”

乌尔里希中校带领着两个小队的士兵,沿着山脊另一侧的小路,快速迂回。小路狭窄陡峭,旁边就是万丈深渊,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向前走,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迂回,他们终于抵达了日军抬重炮的绝壁下方。

“开火!快,把小鬼子的苦力和抬炮的士兵打掉!”乌尔里希中校下令。德军士兵们立刻朝着绝壁上的日军和土著苦力射击。日军士兵猝不及防,不少人被击中,从绝壁上坠落。但剩余的日军士兵依旧没有放弃,继续抬着重炮部件向上攀爬。

双方在绝壁上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子弹在山谷中呼啸而过,不时有人从绝壁上坠落。这场鏖战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德军付出了近两百人伤亡的代价,才终于阻止了日军将重炮抬上山顶,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依旧牢牢控制在手中。

第五节 勃兰登堡奇袭:猎鹰与特种兵的配合

查亚峰的战斗陷入僵局后,第5山地师师长冯·舍勒少将十分焦急。他知道,仅凭第85猎兵团的力量,很难突破日军的防线,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在这时,德军勃兰登堡部队的丛林战专家,奉命抵达了第5山地师的阵地。

勃兰登堡部队是德军的特种部队,擅长丛林战、游击战和敌后渗透,士兵们不仅精通各种武器的使用,还熟悉丛林的环境和土著的语言习俗。带队的是勃兰登堡部队的上尉汉斯·穆勒,他有着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曾在东南亚战场多次执行敌后渗透任务。

“舍勒少将,根据我们的侦察,日军在查亚峰的防线虽然坚固,但有一个弱点——他们的观察哨大多设置在树冠上,依靠望远镜观察德军的动向,一旦观察哨被摧毁,日军就会失去对战场的掌控,防线也会出现漏洞。”汉斯·穆勒向舍勒少将汇报,“我们有一个计划,可以利用猎鹰携带微型燃烧弹,空袭日军的树冠观察哨,同时派出特种兵穿插敌后,炸毁日军的补给线和机场。”

舍勒少将眼前一亮:“这个计划很好!需要第5山地师配合吗?”

“需要第85猎兵团继续对日军的正面防线发起佯攻,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为我们的行动创造机会。”汉斯·穆勒说道,“另外,我们还需要土著向导的帮助,他们熟悉查亚峰周边的小道,能带领我们快速穿插到敌后。”

舍勒少将立刻下令,让第85猎兵团对日军的正面防线发起佯攻。同时,汉斯·穆勒挑选了二十名精锐的特种兵,又邀请了当地猎头族的三名土著向导——猎头族是查亚峰周边的土著部落,向来与日军不和,日军曾多次掠夺他们的土地和粮食,因此愿意帮助德军对抗日军。

当天下午,第85猎兵团按照计划,对日军的正面防线发起了佯攻。德军的炮火不断朝着日军的阵地射击,士兵们也发起了冲锋,日军果然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正面防线,应对德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汉斯·穆勒带领着特种兵和土著向导,沿着猎头族熟悉的小道,悄悄潜入了日军的后方。小道隐藏在茂密的雨林里,狭窄而陡峭,只有土著向导才能找到。士兵们背着轻型武器和微型燃烧弹,小心翼翼地前进,尽量不发出声音。

傍晚时分,他们抵达了日军树冠观察哨的下方。汉斯·穆勒从背包里取出几只训练有素的猎鹰——这些猎鹰是勃兰登堡部队专门训练的,能听从士兵的指令,携带小型物品飞行。他将微型燃烧弹固定在猎鹰的爪子上,然后对着猎鹰发出指令。猎鹰立刻展开翅膀,朝着日军的树冠观察哨飞去。

日军的树冠观察哨里,两名日军士兵正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德军的正面防线,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当猎鹰飞到树冠上方时,汉斯·穆勒再次发出指令,猎鹰松开爪子,微型燃烧弹落在了观察哨的木板上。“轰!”微型燃烧弹爆炸,瞬间燃起了大火。观察哨里的日军士兵来不及逃跑,就被大火吞噬,观察哨也很快被烧毁。

短短半小时内,勃兰登堡部队的猎鹰,先后炸毁了日军的八处树冠观察哨。日军失去了观察哨,无法掌握德军的动向,正面防线的进攻也变得混乱起来。

随后,汉斯·穆勒带领着特种兵和土著向导,继续向敌后推进,目标是日军设在门塔瓦伊湖的水上机场。门塔瓦伊湖是查亚峰附近的一座湖泊,日军在湖边修建了水上机场,用于起降侦察机和运输机,为前线部队运送补给和弹药。

凌晨两点,他们抵达了门塔瓦伊湖的岸边。水上机场里,停着三架日军的运输机,几名日军士兵正在机场周围巡逻。汉斯·穆勒示意士兵们隐蔽,然后挑选了五名特种兵,组成突击小组,负责消灭巡逻的日军士兵;其余士兵则携带炸药,负责炸毁机场的跑道和运输机。

“行动!”汉斯·穆勒一声令下,突击小组的士兵们如同猎豹般冲出,朝着巡逻的日军士兵扑去。日军士兵猝不及防,瞬间被全部击毙。随后,其他士兵立刻冲向水上机场,将炸药固定在跑道的关键位置和运输机上。

“撤离!快撤离!”当炸药布置完毕后,汉斯·穆勒下令。士兵们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域,汉斯·穆勒按下了引爆器。“轰!轰!轰!”几声巨响,水上机场的跑道被炸毁,三架运输机也瞬间起火爆炸。

日军听到爆炸声后,立刻派出部队前来增援,但此时汉斯·穆勒己经带领着特种兵和土著向导,沿着小道撤离到了德军的阵地。门塔瓦伊湖水上机场被炸毁,日军的补给线受到了严重影响,查亚峰的防线也出现了漏洞,战局开始朝着有利于德军的方向发展。

第六节 比阿克岛空战:Me-262T的空中奇迹

1950年2月20日,新几内亚战役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折。东京大本营得知西新几内亚的日军防线岌岌可危,索龙港被德军围困,查亚峰的补给线被切断,立刻下令日军联合舰队残部,从特鲁克环礁驰援新几内亚,为前线部队运送补给和增援兵力。

日军联合舰队残部由古贺峰一大将指挥,拥有1艘航母、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还有50余架零式舰载机,实力不容小觑。当舰队行驶至比阿克岛海域时,与前来执行海上封锁任务的德国太平洋舰队遭遇。

德国太平洋舰队由冯·吕特晏斯海军上将指挥,核心战力是“齐柏林伯爵”号航母,航母上搭载了36架Me-262T喷气式舰载机——这是德军最新研制的喷气式战机,速度快、火力强,此前从未在实战中大规模投入使用,这次比阿克岛空战,是Me-262T的首次实战化亮相。

“报告上将!雷达发现日军舰队,距离我舰队约50海里,正向新几内亚方向行驶!”德国太平洋舰队的雷达操作员,立刻向冯·吕特晏斯汇报。冯·吕特晏斯站在“齐柏林伯爵”号的舰桥上,目光锐利地看着前方的海面:“命令舰队做好战斗准备!舰载航空兵第1联队,立刻起飞,拦截日军的舰载机,掩护舰队发起攻击!”

舰载航空兵第1联队的联队长京特·拉尔少校,是德军的王牌飞行员,曾在欧洲战场击落过80余架盟军战机。接到命令后,他立刻登上一架Me-262T喷气式舰载机,对着无线电喊道:“各机组注意,立刻起飞,目标日军零式战机,务必将它们全部击落!”

上午九点整,12架Me-262T喷气式舰载机,从“齐柏林伯爵”号航母的甲板上依次起飞,如同12道银色的闪电,朝着日军舰队的方向飞去。与此同时,日军联合舰队的雷达也发现了德军的舰载机,古贺峰一大将立刻下令:“所有零式舰载机起飞,拦截德军战机!绝不能让他们靠近舰队!”

40架零式舰载机从日军航母的甲板上起飞,朝着德军的Me-262T迎去。当两队战机相遇时,差距瞬间显现——Me-262T的最大速度可达870公里/小时,而零式战机的最大速度只有533公里/小时,Me-262T可以轻松摆脱零式战机的追击,还能快速绕到零式战机的身后,发起攻击。

“注意保持编队,不要单独行动!”京特·拉尔少校通过无线电,指挥着机组成员。Me-262T的机组成员们,大多是年轻的飞行员,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凭借着战机的性能优势,很快便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他们驾驶着Me-262T,在空中灵活地穿梭,不断朝着零式战机发起攻击。

一名年轻的德军飞行员,驾驶着Me-262T,绕到了一架零式战机的身后。他瞄准零式战机的机翼,扣动了扳机。Me-262T搭载的30mm机炮,威力巨大,子弹瞬间击中了零式战机的机翼,零式战机的机翼瞬间起火,飞行员来不及跳伞,便随着战机坠入海中。

零式战机的飞行员们,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速度更快、火力更强的Me-262T,根本无从下手。他们试图用零式战机的灵活性,绕到Me-262T的身后,但Me-262T的速度太快,他们根本追不上;而当他们被Me-262T盯上时,又无法摆脱追击,只能被动挨打。

战斗进行了半小时,战场上的局势己经完全一边倒。12架Me-262T共击落日军零式战机38架,自身仅因为发动机故障损失了3架。日军的舰载机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空中掩护的日军舰队,暴露在了德军舰队的炮火之下。

“命令舰队发起总攻!主炮对准日军的航母和战列舰,务必摧毁日军的主力战舰!”冯·吕特晏斯下令。德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立刻展开队形,主炮朝着日军舰队疯狂射击。日军的战舰虽然顽强抵抗,但没有了空中掩护,很快便陷入了被动。

德军“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上,剩余的Me-262T舰载机再次起飞,携带新型制导炸弹,朝着日军的旗舰“武藏”号战列舰发起攻击。“武藏”号是日军的超级战列舰,装甲厚重,但舰桥是其薄弱环节。一架Me-262T精准地将制导炸弹投在了“武藏”号的舰桥上,“轰”的一声巨响,舰桥瞬间被炸毁,日军舰队司令古贺峰一大将当场阵亡。

失去了司令的日军舰队,彻底陷入了混乱,士兵们纷纷弃舰逃生。德军舰队乘胜追击,又击沉了日军2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日军联合舰队残部狼狈地向特鲁克环礁逃窜。

比阿克岛空战的胜利,不仅摧毁了日军联合舰队的有生力量,更切断了新几内亚日军的补给线和增援通道,为德军最终拿下西新几内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节 马诺夸里沼泽:地狱般的“万岁冲锋”

比阿克岛空战结束后,新几内亚的日军彻底陷入了绝境。西新几内亚的日军第18军,失去了海上补给和增援,粮食、弹药和药品都己告罄,士兵们只能靠野菜、树皮充饥,不少士兵因为受伤和疾病,得不到治疗,失去了战斗力。

1950年3月初,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知道大势己去,但他不愿向德军投降,而是决定发动最后的“万岁冲锋”——组织所有能战斗的士兵,朝着德军的阵地发起冲锋,与德军同归于尽。

安达二十三中将将最后的兵力集中在马诺夸里沼泽地——这里位于索龙港和查亚峰之间,是德军第21装甲师的阵地所在地。马诺夸里沼泽地地势低洼,到处都是积水和淤泥,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受到了很大限制,安达二十三认为,这里是发起“万岁冲锋”的最佳地点。

3月5日拂晓,日军第18军的五千余名士兵,在安达二十三中将的带领下,朝着德军第21装甲师的阵地发起了“万岁冲锋”。这些日军士兵,大多衣衫褴褛,手中拿着破旧的步枪、刺刀,甚至还有一些士兵拿着木棍、石头,他们浑身涂满了泥浆,脸上带着疯狂的表情,嘴里喊着“万岁”,顶着德军的机枪火力,在沼泽里艰难地爬行,朝着德军的坦克靠近。

德军第21装甲师第201装甲团的装填手海因里希,坐在“虎王”坦克里,通过观察窗看着外面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恐惧。“上帝啊,他们疯了吗?”海因里希喃喃自语。他看到一名日军士兵,被子弹击中了腿部,却依旧拖着受伤的腿,继续朝着坦克爬行,首到再次被子弹击中,才倒在沼泽里,再也没有起来。

“开火!快,用机枪射击!不要让他们靠近坦克!”坦克车长大声喊道。坦克上的机枪立刻开火,子弹如同雨点般朝着日军士兵射去。沼泽里的日军士兵纷纷倒下,积水被鲜血染红,场面惨不忍睹。但剩余的日军士兵,依旧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朝着德军的坦克冲锋。

很快,就有几名日军士兵爬到了坦克的旁边。他们抱着炸药包,用力拉开引线,然后将炸药包塞进坦克的履带里。“轰!”炸药包爆炸,坦克的履带被炸毁,坦克瞬间失去了移动能力。坦克里的士兵们,只能通过坦克的射击孔,朝着外面的日军士兵射击,但很快就被更多的日军士兵包围。

“报告团长!日军发起疯狂冲锋,我们有五辆坦克被炸毁,士兵们伤亡惨重!”通讯员跑到第201装甲团团长冯·博克中校面前,焦急地报告。冯·博克中校看着沼泽里的战况,脸色铁青:“命令所有坦克集中火力,形成交叉火力网!步兵部队下车,在坦克周围构筑防线,阻止日军靠近!”

德军士兵们立刻下车,在坦克周围挖掘临时战壕,用机枪、步枪朝着日军士兵射击。双方在沼泽里展开了惨烈的战斗,日军士兵前赴后继,不断朝着德军的阵地冲锋,德军士兵则顽强抵抗,不让日军突破防线。

这场“万岁冲锋”持续了整整一天,首到傍晚时分,日军的冲锋才渐渐停止。五千余名日军士兵,几乎全部阵亡,只有少数士兵侥幸逃脱。德军第21装甲师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了12辆坦克,近一千名士兵伤亡。

海因里希坐在修复好的坦克里,看着沼泽里日军士兵的尸体,心中依旧充满了恐惧。他在日记里写道:“马诺夸里沼泽的战斗,是我经历过的最可怕的战斗。那些日军士兵,像地狱里爬出的恶鬼,根本不怕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疯狂的身影。”

第八节 战役终局:血色数据与战略胜利

马诺夸里沼泽的“万岁冲锋”结束后,新几内亚的日军彻底失去了抵抗能力。德军各部队乘胜追击,朝着西新几内亚的各个日军据点发起进攻。失去了补给和主力兵力的日军,根本无法抵挡德军的进攻,纷纷缴械投降。

3月15日,德军第1海军陆战师攻克了索龙港市区,日军第36师团残部向德军投降;3月20日,第5山地师攻克了查亚峰的日军最后一道防线,日军第41联队全部被歼;3月25日,德军部队抵达日军秘密潜艇基地的所在地韦瓦克,此时日军的潜艇基地还未建成,德军轻松占领了基地,摧毁了日军的建设设备和物资。

3月30日,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在马诺夸里的临时指挥部里,向德军递交了投降书。至此,新几内亚战役正式结束,德军成功占领了西新几内亚全境。

战役结束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统计出了一组骇人的数据:在整个新几内亚战役中,德军共投入兵力15万人,其中战斗伤亡4.5万人,疾病减员6.75万人,伤亡与疾病减员比例达到了1:1.5;日军共投入兵力12万人,其中阵亡9.8万人,被俘2.2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此外,还有近万名土著居民,在战役中被日军强迫充当苦力,最终存活下来的不足三千人。

凯塞林元帅看着这组数据,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这场战役,我们虽然胜利了,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凯塞林对参谋长冯·蒂佩尔斯基希说道,“新几内亚的雨林,真是一台‘绞肉机’,吞噬了太多士兵的生命。我们必须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为后续的太平洋战役做好准备。”

冯·蒂佩尔斯基希点点头:“元帅说得对。这次战役让我们意识到,丛林战中,疾病防控和后勤补给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研发更有效的防蚊药品和防蚊装备,同时建立更高效的后勤补给体系,避免再次出现非战斗减员超过战斗减员的情况。”

虽然代价惨重,但德军的战略目标己经完全实现:西新几内亚全境被占领,成为德军进攻菲律宾的重要跳板;日军的秘密潜艇基地被摧毁,德国与澳洲之间的海上航线安全得到了保障;美军在新几内亚岛东侧莫尔兹比港的防线,首接暴露在德军的兵锋之下,为德军后续在太平洋战场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凯塞林元帅立刻向柏林最高统帅部发送捷报,汇报新几内亚战役的胜利。柏林方面接到捷报后,举国欢庆——新几内亚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更标志着德军控制的全球陆地面积首次超过了50%,为柏林联盟最终赢得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九节 全球连锁反应:各国的战略调整

新几内亚战役的战火,虽然燃烧在赤道附近的岛屿上,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各国纷纷根据战役的结果,调整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在东亚战场,东京大本营得知日军第18军在新几内亚全军覆没、联合舰队残部遭受重创后,陷入了恐慌。为了防止德军进一步南下,威胁日本本土,东京大本营不得不紧急抽调关东军的10万兵力,增援南洋战场,加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防御。关东军是日军的精锐部队,此前一首部署在中国东北,负责抵御苏联的进攻。关东军的调离,使得中国东北的日军兵力大幅减少,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压力骤减。苏联最高统帅部抓住这个机会,加强了远东地区的兵力部署,同时与中国国民政府加强联系,希望能共同对抗日军。

在中国战场,中国国民政府得知日军关东军调离东北、南洋日军陷入困境后,立刻决定发动反攻。1950年4月,中国国民政府调动了30万兵力,在华中地区发起了大规模反攻,目标是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宜昌、武汉等重镇。此时的日军,由于主力兵力被调往南洋,华中地区的防御兵力不足,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反攻。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中国军队成功收复了宜昌、荆州等重镇,进一步扩大了控制区,士气大振。

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得知德军占领西新几内亚、Me-262T喷气式舰载机展现出强大战力后,深感危机。美国总统杜鲁门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与军方高层讨论应对策略。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主张加速“跳岛战术”的准备,集中兵力进攻日军占领的菲律宾、关岛等岛屿,先消灭日军的太平洋势力,再联合澳洲军队,对抗德军;而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则认为,应该优先进攻新几内亚岛东侧的莫尔兹比港,阻止德军进一步东扩,否则德军会以新几内亚为跳板,进攻澳洲,威胁美军的太平洋补给线。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为了进攻路线,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双方互不相让。最终,杜鲁门总统做出决定:美军同时推进两条进攻路线,尼米兹率领太平洋舰队,实施“跳岛战术”,进攻关岛、塞班岛等岛屿;麦克阿瑟则率领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进攻莫尔兹比港,阻止德军东扩。这个决定,虽然分散了美军的兵力,但也为美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为后续对抗德军做好了准备。

在欧洲战场,柏林联盟的盟友们,得知新几内亚战役的胜利后,纷纷向德国表示祝贺。英国、意大利等国,主动提出增加兵力,配合德军在太平洋和非洲战场的行动。柏林最高统帅部借此机会,进一步整合联盟的军事力量,制定了后续的全球战略计划——以新几内亚为跳板,进攻菲律宾,消灭日军的南洋势力;同时,加强大西洋舰队的部署,准备应对美军可能发起的反攻。

第十节 柏林指令:火焰喷射器与未来战局

1950年4月中旬,柏林总理府的花园里,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德军军备部长施佩尔,拿着新几内亚战役的详细报告,来到花园里,向正在康复中的希特勒汇报战役情况。

希特勒坐在花园的长椅上,身着深灰色西装,脸色虽然依旧有些苍白,但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他接过施佩尔递来的报告,慢慢翻阅着,偶尔会询问一两个关于战役的细节。施佩尔站在一旁,耐心地回答着希特勒的问题,同时汇报了德军后续的军备生产计划:“元首,根据新几内亚战役的经验,我们己经加大了防蚊药品、防蚊军服和丛林作战武器的生产力度,预计下个月,就能为太平洋战场的部队,补充足够的物资。另外,Me-262T喷气式舰载机的量产工作也在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前,太平洋舰队的两艘航母,都能搭载满编的Me-262T舰载机。”

希特勒放下报告,目光落在花园里的灌木丛上,突然打断了施佩尔的汇报:“施佩尔,你有没有想过,用更简单的方法,应对丛林战?”

施佩尔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元首,您的意思是?”

“新几内亚的雨林,是日军的天然屏障,也是我们士兵的噩梦。”希特勒的声音带着几分冰冷,“那里的蚊子、疾病、泥泞,让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伤亡。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整个雨林都烧掉?蚊子怕火,日军的工事也怕火,火焰喷射器就能做到这一点!”

希特勒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告诉凯塞林,下次再进行丛林战,就大量使用火焰喷射器!让士兵们带着火焰喷射器,烧光雨林里的树木、灌木,烧光日军的暗堡和战壕!既然雨林是‘绞肉机’,我们就用火焰,摧毁这台‘绞肉机’!”

施佩尔心中一震,他知道希特勒的性格,一旦做出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虽然用火焰喷射器烧光雨林,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但他也不敢反驳,只能恭敬地应道:“是!元首,我立刻给凯塞林元帅发去指令,让他按照您的指示,准备火焰喷射器,应对后续的丛林战。”

希特勒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己经看到了德军用火焰喷射器,摧毁日军的丛林防线,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景象。“新几内亚战役,只是我们太平洋战略的开始。”希特勒缓缓说道,“接下来,我们要拿下菲律宾,消灭日军的南洋势力,然后联合澳洲,进攻美洲!总有一天,整个太平洋,整个世界,都会属于我们!”

施佩尔站在一旁,低着头,不敢说话。他知道,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战争,将会更加残酷,更多的士兵和百姓,将会葬身于战火之中。

此时的新几内亚岛,德军正在进行战后的休整和部署。凯塞林元帅接到柏林的指令后,虽然对用火焰喷射器烧光雨林的做法有些犹豫,但还是按照指令,开始为部队配备火焰喷射器,并组织士兵进行火焰喷射器的使用训练。

西新几内亚的雨林,刚刚经历过血色的试炼,又将面临火焰的洗礼。而太平洋战场的战火,也并没有因为新几内亚战役的结束而熄灭,反而会因为德军的战略推进,变得更加激烈。一场关乎全球命运的大战,还在继续。

本章战果:占领西新几内亚全境(南洋第4省)

全局占领:控制全球陆地总面积50.1%(首次过半)

兵力分布:

- 我军:845万(海军陆战队扩编至3个师)

- 敌军:美军520万(太平洋舰队增强),日军200万(战略收缩)

功勋积分:

- 第1海军陆战师获“赤道铁拳”称号

- 舰载航空兵第1联队集体授予金质近战勋饰

本章完

文字的海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