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启动资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错位时空,错爱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Y/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江南镇的午后总裹着一层慵懒的暖意,阳光透过窗棂的细缝洒在桌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把账本上用毛笔写的字迹照得格外清晰 —— 墨迹还带着淡淡的松烟香,是顾彦辰前几天从集市上淘来的便宜墨锭。

苏晚晚指尖捏着一支半旧的狼毫笔,笔杆被磨得光滑,笔尖蘸了点墨,在砚台边缘轻轻刮了刮,一笔一划地核对着近日的收支。

账本是她用现代笔记本改的,封面贴了层蓝布,里面的纸页己经起了毛边。

她用红笔在 “进项” 栏标上 “典当首饰:三百五十文”,蓝笔写 “本金:八两银子”,又用黑笔在 “支出” 栏划掉 “定松木:一两二钱”“扯蓝布:八钱”,最后在 “余额” 处写下 “六两三百五十文”。

这是他们穿越以来,第一次拥有 “稍微像样” 的启动资金,可看着纸上的数字,她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笔尖在 “余额” 二字上反复顿了顿,墨渍在纸上晕开一小片:“彦辰哥,这点钱要是只靠做香囊、卖胭脂,怕是撑不到铺子开张。上次问王掌柜,临街铺子的押金就要十五两,我们现在连一半都没凑够,更别说买货架、囤香料了。”

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夹杂着小贩的吆喝和流民的乞讨声。

苏晚晚抬头望去,只见巷口有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正围着卖菜的阿婆乞讨,阿婆攥着菜篮,满脸慌张地往后退。

顾彦辰也站起身,走到窗边看了一眼,眉头轻轻皱起:“这几天流民越来越多了,昨天西街的点心铺还被流民抢了半袋面粉,李掌柜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他坐回对面的木凳上,木凳腿用铁丝绑过,坐下时发出轻微的 “吱呀” 声。

手里拿着一根炭笔,在粗糙的宣纸上写写画画,纸上己经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和符号,有 “现金流”“利息” 的字样,还有简单的流程图。

“你说得对,只靠手工制品现金流太慢,而且受季节和流民影响太大 —— 万一哪天流民闯进集市,没人敢来买东西,我们就断了收入。”

他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里带着几分凝重,

“我们得想个‘钱生钱’的法子,既要保证每日进账,也要为长远打算,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把画满字迹的纸推到苏晚晚面前,纸上用炭笔清晰地划分出 “短期现金流”“长期投资” 两个大类,旁边还画着小小的香囊和银子图案。

“短期来看,我们得先稳住每日的收入。你做的香囊和胭脂在锦绣庄卖得不错,王掌柜昨天还派人来说,有客人专门来问‘能不能绣上自己名字的香囊’,我们可以推出‘定制服务’—— 普通香囊五十文,绣单字的加二十文,绣花鸟图案的加三十文,要是客人想绣全家福这类复杂图案,就按一百文算。”

他指着纸上的 “定制服务”,眼里闪着光,

“这样既能提高单价,也能让客人觉得‘独一无二’,就算流民扰市,大户人家的定制需求总不会断。”

苏晚晚眼睛一亮,指尖点在 “定制服务” 几个字上,墨渍在纸上晕开一小片:“这个主意好!上次张夫人定制‘福寿’香囊,特意说‘要绣得精致些,给老太太做寿礼’,愿意出一百文,比普通香囊贵一倍。我们还可以在香囊里加不同的香料 —— 加檀香的卖八十文,说能安神助眠,卖给大户人家的夫人;加麝香的卖一百二十文,说能驱虫避蚊,卖给经常出门的书生。针对不同客人定价,肯定能多赚些。”

她越说越兴奋,拿起笔在纸上添了一行 “香料分级定价”,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香囊图案,针脚的细节都画得清清楚楚。

顾彦辰笑着点头,指尖划过 “长期投资” 那栏,炭笔在纸上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至于长远,我想利用现代的金融思路,在镇上做些‘小额周转’的生意。你没发现吗?镇上的小商贩总在愁周转 —— 比如巷口卖菜的张阿婆,每天天不亮就要去菜园收菜,却没本钱多囤些,只能收多少卖多少;还有西街卖点心的李掌柜,逢年过节想多做些桂花糕,却缺银子买面粉和糖。我们可以借给他们小额银子,按每月五分利算,既帮了他们,我们也能有稳定的利息收入,比把银子放在家里发霉强。”

苏晚晚愣了愣,手里的笔差点掉在纸上,墨汁在账本上滴了个小墨点。

她赶紧用指尖擦了擦,随即反应过来:“这不是现代的‘小额贷款’吗?可镇上的人会不会不相信我们?毕竟我们是外来的,没根没底,而且利息会不会太高?万一他们觉得我们是放高利贷的,不愿意借怎么办?”

“利息按每月五分算,比当铺的二分利高,能让我们有利润;却比那些放高利贷的‘驴打滚’利息低一半,对小商贩来说很划算。” 顾彦辰耐心解释,还在纸上算给她看,“比如张阿婆借二百文,一个月后只要还二百一十文,要是她十天就能还,就只需要还二百零三文,负担不算重。”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 —— 流民己经被差役赶走,阿婆正收拾着散落的青菜,脸色还带着慌张,

“而且我们可以找王掌柜做担保 —— 他在镇上经营锦绣庄几十年,名声好,大家都信他,有他背书,商贩们肯定愿意相信我们。另外,我们还可以要求他们用货物抵押,比如阿婆可以用未来三天的菜做抵押,李掌柜可以用做好的点心做抵押,这样就算他们还不上钱,我们也能拿到货物卖掉,不会亏本。”

正说着,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接着是锦绣庄伙计熟悉的声音:“苏姑娘,顾公子,我们掌柜让我来送胭脂的货款,还有客人定制香囊的定金。”

苏晚晚赶紧起身开门,伙计手里捧着一个深蓝色的布包,布包上绣着锦绣庄的 logo,里面装着二百文串成串的铜钱,还有一块约莫五钱重的碎银,银子上还带着淡淡的铜锈。

“掌柜说,东街的刘夫人想定制十对‘鸳鸯香囊’,给女儿做嫁妆,愿意先付五十文定金,下月初取货,还特意交代要绣得喜庆些,用大红的布料,配金线。”

苏晚晚接过布包,指尖捏着沉甸甸的铜钱,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心里却踏实了不少。

铜钱串碰撞在一起,发出 “叮当” 的声响,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

她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看了看,笑着对顾彦辰说:“你看,定制服务刚提出来就有订单了!我们今天就多做些能绣字的香囊,用你昨天买的大红布 —— 那布颜色正,绣上金线肯定好看,明天送到锦绣庄,顺便和王掌柜说小额周转的事,看看他愿不愿意帮忙。”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两人就带着新做的二十个香囊去了锦绣庄。

集市上比平时冷清,不少摊位空着,地上还留着流民乞讨时丢下的破碗。

锦绣庄的门板刚卸下一半,王掌柜就站在柜台后整理布料,看到他们来,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笑着迎上来:“你们来得正好,昨天还有客人问起你们的胭脂,说比别家的滋润。”

顾彦辰趁机把 “小额周转” 的想法说了出来,还拿出画好的流程图给王掌柜看。

王掌柜先是愣了愣,手指在流程图上反复看了几遍,指尖划过 “抵押”“利息” 几个字,又抬头看了看窗外空荡荡的集市,随即拍了拍大腿,笑着点头:“这主意好!镇上的小商贩确实常来我这儿借银子,我手头的银子要进布料,没那么多本钱帮他们。你们愿意做,我肯定帮你们担保 —— 我在镇上几十年,大家信我。”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最近流民多,你们借钱时可得小心,最好找知根知底的人,比如卖菜的张阿婆、卖面粉的刘掌柜,他们都是老实人,在镇上做了十几年生意,从来没赖过账,你们可以先试试。”

当天下午,张阿婆就拄着拐杖找上门来了。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领口缝了块补丁,手里攥着一个破布包,里面装着几文零散的铜钱,手指因为常年洗菜变得粗糙,关节也有些变形,还沾着点泥土。

看到顾彦辰和苏晚晚,她脸上满是局促,双手在衣襟上反复擦了擦,声音带着几分颤抖:“顾公子,苏姑娘,我…… 我想借二百文,明天去菜园收菜。最近流民多,菜农都不敢多种菜,菜价涨了不少,我想多收些,卖了就还,连本带利还二百一十文,您看行吗?”

顾彦辰赶紧请她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石凳是前几天从木匠铺淘来的旧物件,上面还留着淡淡的木纹。

他从屋里拿出纸笔,用毛笔写下简单的借据,纸上写着 “今借到顾彦辰银二百文,约期十日归还,本息合计二百零三文”,还特意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菜篮图案。

他怕阿婆听不懂 “利息”“本息” 这些词,还特意从院子里捡了二百颗小石子,分成两堆,一堆一百九十九颗,一堆一颗,用手指着石子说:“阿婆,这一百九十九颗石子是您借的二百文,这一颗是利息,您借十天,到时候还我二百零三颗石子就行,很划算,比您去当铺借钱便宜多了 —— 当铺借二百文,一个月要还二十五文呢。”

张阿婆盯着石子看了半天,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了起来,她伸手数了数石子,又看了看借据,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双手紧紧攥着借据,指节都泛了白:“您真是好人!以前我找当铺借钱,二百文一个月要还二十五文,我卖菜一天才赚三十文,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有银子还?您放心,我明天卖了菜就来还,绝对不耽误!”

果然,第二天傍晚,张阿婆就攥着二百零三文铜钱来了。

铜钱用一块干净的蓝布包着,还带着淡淡的泥土味,是刚从集市上收来的。

她不仅按时还了钱,还拉来了卖鸡蛋的李婶、卖针线的王姑娘 ——

李婶想借三百文买鸡仔,说 “流民多,鸡蛋好卖,能快点还钱”;

王姑娘想借一百五十文进丝线,说 “大户人家最近都在做嫁妆,针线卖得快”。

不到半个月,他们就放出了十五笔小额借款,金额从一百文到五百文不等。

可顾彦辰的 “小额周转” 生意也不是一帆风顺。

有天早上,卖豆腐的赵叔来借钱,他穿着一件沾满豆渣的灰布衫,手里拿着一个破碗,说想借五百文买黄豆,却拿不出像样的抵押品,只拍着胸脯说 “凭良心还款”。

顾彦辰犹豫了 —— 赵叔在镇上卖豆腐多年,口碑不错,可没有抵押,万一他还不上钱,银子就打了水漂。

窗外的流民又在巷口乞讨,声音带着几分凄厉,让屋里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

苏晚晚看出了他的顾虑,轻声说:“要不我们和他约定,要是还不上钱,就用他的豆腐抵账,每天送十块豆腐,送够五十天。我们可以把豆腐卖给客栈,或者自己吃,这样也不吃亏。”

顾彦辰觉得这主意可行,便和赵叔立下字据,特意写明 “若逾期不还,以豆腐抵账,每日十块,共五十日”。

后来赵叔不仅按时还了钱,还每天多送一块豆腐,说是 “感谢信任”,豆腐还带着温热的豆香,成了两人那段时间最常吃的菜。

而苏晚晚也没闲着,她在做定制香囊时发现,镇上的大户人家总喜欢 “有文化” 的物件 —— 上次给张夫人绣的 “福寿” 香囊,夫人拿到后特意派人来说 “要是能在帕子上题首诗就更好了,送给小姐当嫁妆,显得有文化”。

她便在窗边支起一张小桌,桌上放着她从现代带来的字帖和颜料,开始尝试 “文化定制”。

她在白色的细棉布手帕上题唐诗,用小楷写 “春眠不觉晓”,笔尖细得像发丝,每个笔画都透着秀气;

旁边绣上几朵小小的迎春花,用嫩黄的丝线,花瓣上还绣了点淡粉,像沾了露水;

给胭脂盒的瓷面上印上 “海棠春睡”“月下独酌” 的诗句,用的是她从现代带来的小印章,印章是塑料做的,她特意用颜料涂成红色,盖在瓷盒底部,显得格外精致;

甚至为私塾的周先生做了 “砚台香囊”,里面装着防蛀的艾草和檀香,外面用银线绣着 “学而时习之” 的字样,针脚细得能看清每个字的笔画,银线在阳光下闪着淡淡的光。

这天下午,镇上周员外家的管家突然找上门来。

管家穿着一身青绸长衫,腰上系着玉带,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木盒上雕着缠枝莲纹,一看就价值不菲。

他走进院子,先是打量了一下窗台上的薄荷和月季花苗,才笑着说:“苏姑娘,我家员外听说您的手工做得好,特意让我来定制手帕。”

他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两银子和一张写满诗句的纸,银子是官银,上面还印着 “官银” 的字样,

“员外想定制二十块刺绣手帕,每块帕子上题不同的唐诗,还要绣上对应的画 —— 比如‘采莲南塘秋’,就要绣荷花和采莲女;‘月落乌啼霜满天’,就要绣月亮、乌鸦和枫桥。员外说,要是做得好,以后府里的手帕、香囊都从你这儿订,还会介绍其他府上的夫人来。”

苏晚晚接过木盒,指尖触到银子的凉意,心里又惊又喜 —— 一两银子足够他们支付半个月的房租和买香料的钱了!

她赶紧拿出纸笔,和管家一笔一笔确认诗句和图案,还特意用炭笔在纸上画了简单的草图:“您放心,我会先用炭笔在帕子上打底,画好图案请员外过目,确认后再用丝线绣 —— 荷花用粉红和白色的线,采莲女的衣服用淡蓝的线,保证每个字、每朵花都精致,不会出错。”

等管家走后,苏晚晚拿着银子跑到顾彦辰面前,眼里满是笑意,连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你看!文化定制真的能行!以后我们还可以做‘节日礼盒’—— 端午节做‘安康’香囊礼盒,里面放三个不同图案的香囊,配一盒胭脂;中秋节做‘团圆’手帕礼盒,绣上月宫和玉兔,肯定能卖给大户人家,赚更多钱。”

她把银子放在桌上,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映得她的眼睛也亮晶晶的。

顾彦辰看着她兴奋的样子,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能感受到她发梢的柔软,还带着淡淡的皂角香:“这就是你独有的优势 —— 现代的审美加上文化属性,镇上的绣娘只会绣传统的花鸟,却不会把诗句和图案结合得这么巧,更不会根据客人的需求定制。我们可以把‘文化定制’做成长期的招牌,以后就算不开手工铺,也能靠这个立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等周员外的订单完成,我们可以把做好的手帕拍成‘样本’,用你带来的拍立得 —— 虽然没多少相纸了,但拍几张放在锦绣庄展示,肯定能吸引更多客人。”

傍晚时分,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余晖透过窗户洒进屋里,落在账本和图纸上,给纸上的字迹镀上了一层金边。

两人坐在桌前,再次核对账本 ——

短期现金流一栏,用红笔写着 “每日进账五十至八十文”,下面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长期投资一栏,小额借款的利息己经有了六十文,用蓝笔标着 “稳定进项”;周员外的手帕订单能赚三两银子,是用绿笔写的 “大额订单”。

苏晚晚指尖划过账本上的数字,脸上终于露出了踏实的笑容,笔尖在 “余额” 后面添了一笔 “预计下月可攒至八两”:

“现在不仅能保证每日进账,连铺子开张后的周转钱都有了着落,再过两个月,说不定就能凑够押金了。”

顾彦辰点头,目光望向窗外 —— 夕阳正落在河边的柳树上,把水面染成一片金红,偶尔有渔船划过,留下一道道涟漪,涟漪里的金光随着水波晃动,像撒了一把碎钻;

巷口的流民己经散去,只留下几个破碗,在余晖里显得格外落寞,碗底还沾着没乞讨到的残羹,被夕阳镀上一层冷光。

“再过两个月,要是流民的情况能稳住,我们就去和王掌柜谈铺子的事。”

他收回目光,落在桌上的图纸上,指尖划过 “晚辰居” 三个字,

“临街的铺子要选个窗户大的,这样阳光能照进来,客人进来也觉得亮堂。货架就按我们之前画的,左边放香囊和手帕,右边放胭脂水粉,中间留个小桌子,摆上你做的桂花糕,客人来了能先尝一口。”

苏晚晚靠在他身边,看着图纸上的小店,嘴角忍不住上扬:“我还要在门口摆两盆月季花,就像我们窗台上的这两株,等花开了,红的粉的,肯定好看。对了,我们还可以在店里挂些小灯笼,晚上点亮,就算流民再来,看到亮着灯的铺子,也不敢随便闯进来。”

“好啊,”

顾彦辰笑着应道,伸手拿起账本,翻到 “长期投资” 那页,

“等小额周转的生意再稳定些,我们可以把利息再调低一点,吸引更多商贩来借 —— 比如布庄的王掌柜,他每次进布料都要不少银子,要是我们能给他提供周转,不仅能赚利息,以后买布料还能让他便宜些,一举两得。”

苏晚晚眼睛一亮,指尖点在账本上:“这个主意好!还有药铺的李掌柜,上次我们买蜂蜡,他说最近药材涨价,进货压力大,要是我们能借给他银子,以后买药材也能打折,做胭脂的成本就能降低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规划着,油灯的光渐渐亮了起来,昏黄的光线映在他们脸上,也映在账本和图纸上。

窗外的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巷子里传来几声狗吠,却不再让人觉得不安 —— 因为他们知道,手里的启动资金像一颗定心丸,短期的现金流保证了每日的生活,长期的投资铺好了未来的路,而彼此的陪伴,更是他们对抗乱世的底气。

苏晚晚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里屋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她白天画的手帕草图 —— 有绣着荷花的,有绣着月亮的,还有绣着诗句的。

“你看,”

她把草图递给顾彦辰,眼里满是期待,

“这些都是给周员外的订单准备的,等完成了,我们就把最好看的那一块挂在锦绣庄,当样品。”

顾彦辰接过草图,指尖拂过细腻的线条,笑着说:“画得真好,比镇上的绣娘画得还精致。以后我们的‘晚辰居’开起来,就把这些草图做成小册子,客人来了能随便翻,喜欢哪个就定制哪个,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夜色渐深,油灯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墙上,像一幅温馨的画。

虽然流民的威胁还在,虽然启动资金不算多,虽然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但他们心里却满是希望 ——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起努力,一起规划,手里的启动资金会慢慢变多,“晚辰居” 的梦想会慢慢实现,而他们在这异世的生活,也会像窗外的月季花一样,慢慢绽放出最美的样子。

苏晚晚收拾好账本和图纸,走到窗边,看着那两株月季花苗,花苞己经快要绽开,透着勃勃的生机。

她轻声说:“顾彦辰,你说等我们的店开起来,这些花会不会也开得很艳?”

顾彦辰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会的,肯定会的。到时候,我们的店亮着灯,门口的月季开着花,客人来来往往,我们守着小店,再也不用怕漂泊了。”

油灯的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的鹅卵石上,也洒在窗台上的月季花苗上。

虽然乱世的阴影还在,但这一刻,小小的屋子里满是温暖与希望,而这一切,都源于那笔看似不多,却承载着他们梦想的启动资金 —— 它像一颗种子,在他们的努力下,正慢慢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错位时空,错爱一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错位时空,错爱一生!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错位时空,错爱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