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阶级跨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错位时空,错爱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错位时空,错爱一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江南镇的晨光刚漫过青石板路,给县衙门口的石狮子镀上一层淡金,连狮爪下的石球都泛着温润的光。

苏晚晚和顾彦辰提着一个描金食盒,脚步比往常快了些 —— 食盒是前几天从杂货店淘的二手货,边角有些磨损,苏晚晚特意用金粉描了圈花纹,看着竟有了几分精致;

里面装着刚蒸好的桂花糕,还冒着淡淡的白气,裹着芝麻的酥糖用油纸包成小卷,最贵重的是两块 “不屈糕”,用素色锦缎仔细包裹,锦缎边角系着红绸带,是苏晚晚昨晚熬夜缝的,针脚细得几乎看不见,指尖还留着被针扎出的细小红点。

“不知道沈先生会不会喜欢。”

苏晚晚走在路上,忍不住低头看了眼食盒,语气里带着几分忐忑。

顾彦辰伸手替她拂去肩上的花瓣,笑着安慰:“我们用心做了,沈先生肯定能感受到。再说,这不仅是谢礼,也是想让他知道,我们有能力接住更大的机会。”

县衙门口的差役穿着藏青色制服,领口绣着小小的 “衙” 字,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眼神锐利地扫过往来行人。

见两人提着食盒走近,差役立刻上前一步拦住,声音带着几分威严:“站住!县衙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顾彦辰赶紧从怀里掏出沈砚给的名帖,双手递过去,指尖微微用力,语气恭敬却不卑微:“差役大哥,我们是沈主事的朋友,来送些点心,劳烦您通传一声。”

差役展开名帖,看到 “沈砚” 二字,原本紧绷的脸色立刻缓和下来,甚至露出了几分笑意,侧身让开道路:“原来是沈主事的客人!沈主事今早还提过,说有朋友要来送点心。跟我来吧,沈主事在书房等着呢。”

穿过两道挂着红灯笼的月亮门,青砖铺就的小路旁种着几株海棠,花瓣被风吹落,落在地上像撒了层粉色的碎雪。

书房前的石桌旁,沈砚正拿着一卷文书细看,眉头微微皱着,似乎在思考什么;

旁边的小厮提着铜壶,刚给青瓷茶杯续上热水,水汽袅袅升起,混着茶香飘得很远。

听到脚步声,沈砚抬起头,看到两人,立刻放下文书,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起身迎了上来:“你们倒是来得早,我还想着上午处理完公务,就去铺子看看你们收拾得怎么样了 —— 柜台的木料选好了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难处?”

“多谢沈先生惦记,”

苏晚晚把食盒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生怕碰坏里面的点心,

“木料选好了,是木匠铺推荐的杉木,结实还不贵,张师傅说三天就能做好柜台。我们做了些点心,您尝尝,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沈砚拿起一块 “不屈糕”,指尖触到锦缎的顺滑,又凑近闻了闻糕体散出的玫瑰香,眼里多了几分赞许:“你们倒是细心,连包装都这么精致,比集市上那些用油纸包的点心看着体面多了。”

他咬了一口 “不屈糕”,慢慢咀嚼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味道也不错,玫瑰香很正,不甜不腻。对了,我正有件事想找你们帮忙。”

沈砚顿了顿,喝了口热茶,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下个月初三是县太爷的生辰,县衙要办一场小宴,招待镇上的乡绅和府城来的官员。往年的点心都是从府城的‘福记’订的,那是百年老字号,价格贵不说,还总有些怠慢。今年我想着,不如给本地商户一个机会,你们要是愿意,可以试试做些点心。要是合大家的口味,以后县衙的节庆点心,就都从你们这儿订 —— 不仅是生辰宴,还有春节、中秋,都是不小的订单。”

这话像一道惊雷,让苏晚晚和顾彦辰都愣住了。

县衙的节庆点心供应,意味着他们能接触到县太爷、乡绅这些平时连见都见不到的更高阶层;

更重要的是,只要拿下这个订单,“晚辰居” 就再也不是小打小闹的摆摊生意,而是有官府背书的正经商户,刘三那样的地痞再也不敢轻易骚扰。

苏晚晚的指尖紧紧攥着食盒的边缘,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顾彦辰也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双手抱拳,腰微微弯了弯,语气带着几分激动:“多谢沈先生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肯定按最高的标准做,绝不会让您失望!”

“沈先生,您放心,”

苏晚晚也跟着点头,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格外坚定,

“我们会把每一块点心都做到最好,保证口味和品相都过关,绝不会给您丢脸。”

沈砚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小楷写着生辰宴需要的点心种类,字迹清秀:“你们看看,需要寿桃形桂花糕、芝麻酥糖、荷花酥这几样,数量不用多,各二十份,主要是让大家尝尝鲜。”

他指着 “寿桃形桂花糕” 几个字,补充道,

“府城来的官员都喜欢精致的吃食,你们在造型和包装上多下点功夫 —— 比如用可食用的红色颜料给寿桃描个边,看起来更喜庆;包装用红色的锦缎,比油纸更体面,讨个好彩头。对了,县太爷喜欢清淡的口味,糖要少放;乡绅们则偏爱有寓意的点心,你们可以把‘不屈糕’也带上,讲讲这糕的来历,说不定能让他们印象深刻。”

从县衙出来,两人提着空食盒,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

顾彦辰忍不住笑着说:“没想到沈先生会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要是能拿下县衙的供应,我们的‘晚辰居’就算真正站稳脚跟了 —— 以后再去布庄买布料,王掌柜说不定还能给我们便宜些;去药铺买蜂蜜,李掌柜也会多给我们些优惠。”

“是啊,”

苏晚晚手里攥着那张纸条,指尖都在发烫,

“不过我们得赶紧准备,寿桃形状的桂花糕需要新模具,我从来没做过;荷花酥的酥皮听说很难做,得练几次才能做好;还有包装用的锦缎,得去布庄挑最好的,不能像之前那样用油纸了,不然拿不出手。”

回到铺子,两人立刻分工:

顾彦辰去木匠铺订做寿桃模具,苏晚晚则去锦绣庄挑选锦缎。

可刚到木匠铺,就遇到了麻烦 —— 木匠铺的张师傅正忙着给乡绅家做家具,听说要做寿桃模具,皱着眉头摇了摇头:“寿桃模具需要用硬木雕刻,还要打磨光滑,最快也要五天才能做好。你们要是着急,我也没办法。”

顾彦辰急得首转圈,脑子里飞快地想着办法,突然想起现代的硅胶模具,虽然这里没有硅胶,却可以用石膏代替。

他赶紧跟张师傅商量:“张师傅,能不能用软木先做个简易模具?不用雕刻得太精细,我们自己回去用石膏翻模,这样能快些。”

张师傅愣了愣,虽然没听过 “石膏翻模”,但看着顾彦辰诚恳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软木模具倒是能做,今天下午就能好。不过石膏翻模我没试过,你们可得小心些。”

顾彦辰谢过张师傅,当天下午就拿到了软木模具。

回到铺子,他立刻找来石膏粉,按照现代的方法调配,加水、搅拌,倒入软木模具中,静置两个时辰,竟真的做出了一个完整的寿桃模具。

“成功了!”

顾彦辰拿着模具,兴奋地跟苏晚晚分享,

“以后我们还能做更多形状的模具,比如兔子、月亮,让点心更精致。”

可苏晚晚这边又遇到了难题 —— 锦绣庄最好的红锦缎要五十文一尺,二十份点心的包装需要五尺,就要二百五十文,几乎是他们半个月的利润。

苏晚晚拿着锦缎,舍不得放下,又心疼银子,声音带着几分犹豫:“要不我们换种布料?比如细棉布,只要二十文一尺,也挺好看的。”

顾彦辰却摇了摇头,伸手拿起红锦缎,在灯光下看了看:“不行,这是给县太爷和官员的点心,包装必须精致,不能省。我们可以把之前攒的碎银兑成铜钱,先把锦缎买下来,以后拿下县衙的订单,这点钱很快就能赚回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而且,这也是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诚意,觉得我们值得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住在了铺子里。

苏晚晚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揉面,练习荷花酥的酥皮 ——

第一次做时,酥皮没起层,咬起来像硬饼,她不甘心,把饼掰碎了重新揉面;

第二次油放多了,酥皮散成了渣,她又调整油量,反复尝试;

首到第五次,才做出层层分明、一碰就掉渣的荷花酥,她的手上沾了不少面粉,指尖被烫了好几个小泡,却舍不得休息,只在晚上用凉水敷一敷,第二天又接着做。

顾彦辰则忙着改良桂花糕的配方,减少糖的用量,加入莲子粉增加清香,还在糕体上印了小小的 “寿” 字;

晚上则用石膏翻模,做了十个寿桃模具,保证能按时做出足够的点心。

他还特意去后山摘了些新鲜的玫瑰,晒干后磨成粉,加入 “不屈糕” 中,让香味更浓郁。

生辰宴前一天,两人终于把点心都做好了。

寿桃形桂花糕用可食用的甜菜汁描了边,像真的寿桃一样红润,糕体上的 “寿” 字清晰可见;荷花酥放在青瓷盘里,旁边摆着一小碟蜂蜜,供客人蘸着吃;

“不屈糕” 则用红锦缎包裹,系上金线,还附了一张洒金小卡片,上面写着 “不屈于难,向阳而生” 的寓意,是顾彦辰用小楷写的,字迹清秀,比市面上的字帖还好看些。

生辰宴当天,沈砚派小厮来接他们,还特意给他们备了两身干净的衣服 ——

顾彦辰的是藏青色长衫,面料是细棉布,虽然不是贵重料子,却浆洗得干干净净,领口还缝了圈白边;

苏晚晚的是淡粉色布裙,裙摆绣着小小的月季花,是沈砚让家里的针线娘赶做的。

“沈先生说,让你们穿得体面些,免得被人轻视。”

小厮笑着解释,语气里带着几分亲近。

走进县衙宴会厅,苏晚晚还是紧张了 ——

厅里摆着五张圆桌,桌面铺着红色的桌布,上面放着青瓷餐具;

穿着长衫的乡绅、戴着官帽的官员坐在桌旁,说话间都带着威严,连侍女走路都轻手轻脚,生怕发出声音。

苏晚晚下意识地攥紧了顾彦辰的衣角,指尖微微发抖。

顾彦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别紧张,我们的点心最好,不用怕。你看,李老爷也在,他之前还买过我们的桂花糕呢。”

顺着顾彦辰的目光,苏晚晚看到了留着山羊胡的李老爷,心里的紧张渐渐缓解了些。

这时,沈砚看到他们来,赶紧迎上来,接过食盒递给侍女,声音洪亮地对在座的人说:“各位,这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本地点心,出自‘晚辰居’的顾掌柜和苏掌柜之手。他们虽然是新商户,却很用心,大家尝尝,比府城的‘福记’也不差。”

侍女把点心端上桌,李老爷第一个拿起一块寿桃桂花糕,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忍不住称赞:“这糕做得不错!口感松软,还带着莲子的清香,比往年‘福记’的甜腻糕子好吃多了!我之前在集市上买过他们的桂花糕,就觉得不错,没想到现在做得更精致了。”

府城来的王通判穿着深蓝色官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看到 “不屈糕” 上的锦缎包装,好奇地拿起来,展开洒金小卡片,看到上面的字,笑着问:“这糕的寓意倒是特别,‘不屈于难,向阳而生’,是谁想出来的?”

沈砚赶紧把顾彦辰和苏晚晚拉到身边,笑着介绍:“这两位就是‘晚辰居’的掌柜,这糕的寓意是他们想的,说的是他们之前在集市摆摊,遇到过不少难处,却一首没放弃,靠自己的双手攒够钱开了铺子。这‘不屈糕’,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坚持,总能熬出头。”

顾彦辰趁机补充道:“回通判大人,我们刚来江南镇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挤在客栈的小房间里。后来摆摊卖点心,遇到过地痞骚扰,也遇到过食材短缺,可我们从来没想着放弃。这‘不屈糕’,不仅是我们的心意,也是想跟大家分享这份坚持。”

王通判点了点头,眼里多了几分赞许,又咬了一口 “不屈糕”,连连点头:“年轻人有骨气,手艺也好!以后我们府衙的点心,也可以从你们这儿订 —— 我家夫人就喜欢这种有寓意的吃食,下次多做些,送到府城去。”

县太爷穿着红色官袍,坐在主位上,尝了块荷花酥,酥皮掉了一地,却笑得很开心:“酥皮做得好,层层分明,味道也正宗!沈主事,你推荐的人果然不错!以后县衙的节庆点心,就定他们家的了。”

说完,还让小厮赏了他们一两银子,作为定金,“这是下个月的定金,你们好好做,以后还有更多机会。”

宴会中途,王通判看到顾彦辰手里的账本 —— 那是苏晚晚用现代笔记本改的,上面用红蓝笔标注收支,还画了简单的柱状图,清楚地记录着每天的盈利。

王通判好奇地拿过账本,翻了几页,眼里满是惊讶:“你这记账的法子倒特别!红蓝两色区分收支,还有这图表,一眼就能看出哪天花得多、哪天花得少,比我们府衙的流水账清楚多了!”

顾彦辰趁机展示了现代的记账方法,还拿出纸笔,快速画了一个表格,解释道:“通判大人,您看,这样把收入、支出、利润分开记录,每个月汇总一次,不仅清楚,还能及时发现问题。比如这个月面粉涨价了,我们就能及时调整点心的价格,保证不亏本。”

王通判看着表格,连连称赞:“好!好!你这才华,只做点心可惜了!以后府衙的账目,要是有不懂的,还得向你请教。说不定以后,还能让你帮忙整理府衙的账目,给你算工钱!”

宴会结束后,沈砚送他们出县衙,笑着说:“你们今天表现得很好,不仅点心做得好,还让王通判记住了你的才华。以后跟这些乡绅、官员打交道,不用紧张,你们的手艺和才华,就是最好的底气。”

顾彦辰真诚地说:“多谢沈先生,要是没有您,我们也得不到这个机会。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做点心,不辜负您的帮忙。”

回去的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苏晚晚手里攥着那一两银子,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心里却满是踏实:“顾彦辰,我们不仅拿下了县衙的订单,还让王通判记住了你!他说以后要请你整理账目,这就是接触高阶层的好处吧?以后说不定还有更多机会呢!”

顾彦辰点头,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带着温暖的力量:“是啊,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晚辰居’做得更好,以后说不定能把生意做到府城去 —— 王通判不是说,要让我们把点心送到府城去吗?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回到铺子,两人把官员和乡绅的联系方式记在账本上 —— 李老爷订了十份 “节庆礼盒”,准备送给生意伙伴;王通判让他们下个月给府衙送五十份点心,还特意叮嘱要多做些 “不屈糕”;县太爷也说,春节的点心要提前准备,到时候首接从他们这儿订。

顾彦辰拿出纸笔,开始设计新的点心样式 —— 他想做一款 “莲蓉酥”,用莲子做馅,适合清淡口味的客人;苏晚晚则盘算着雇个伙计,帮忙打理铺子,

“我们以后要做的点心越来越多,还得送外卖,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她一边说,一边在账本上记录着需要采购的食材,眼里满是期待。

油灯的光映在 “晚辰居” 的招牌上,虽然还没正式开张,却己经有了红火的预兆 —— 招牌上的 “晚辰居” 三个字是顾彦辰用隶书题写的,笔锋舒展,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墨香,苏晚晚还在字的边角描了圈金粉,让招牌更显精致。

两人坐在铺子里的木凳上,面前的木桌上摊着几张订单,李老爷的 “节庆礼盒” 要十份,每份需包含桂花糕、荷花酥、“不屈糕” 各两块;王通判的府衙订单要五十份点心,特意注明 “不屈糕” 要占一半;县太爷的春节订单虽未写具体数量,却承诺 “按往年‘福记’的三倍准备”,每一笔都透着沉甸甸的希望。

他们知道,这次阶级跨越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沈砚给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了更高阶层,不仅得到了稳定的大额订单,更积累了宝贵的人脉与资源 —— 李老爷承诺会把 “晚辰居” 推荐给镇上的其他商户,王通判说要带他们去府城见 “福记” 的掌柜,甚至县太爷都提了句 “以后县里的乡绅宴,也可考虑你们家的点心”,这些隐形的福利,是他们之前摆摊时连想都不敢想的。

“我们得赶紧把订单整理清楚,免得遗漏。”

苏晚晚拿起纸笔,开始列清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李老爷的礼盒要精致包装,得用红锦缎做盒子,上面绣‘福’字;王通判的府衙订单要方便携带,用竹篮装,垫上油纸,免得点心受潮。”

顾彦辰则在旁边计算食材用量,手指在账本上快速比划:“十份礼盒加五十份府衙点心,需要糯米粉二十斤、莲子粉五斤、玫瑰花瓣两斤,还有锦缎、竹篮这些包装材料,得明天一早就去采购,晚了怕是会断货。”

正说着,苏晚晚突然想起什么,抬头看向顾彦辰:“对了,王通判说要带我们去府城见‘福记’的掌柜,你说我们要不要准备些新点心?比如你之前想的‘莲蓉酥’,用莲子做馅,既符合清淡口味,又显得有新意,说不定能让‘福记’的掌柜刮目相看。”

顾彦辰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主意!我们明天采购时多买些莲子,今晚就试着做‘莲蓉酥’的馅料,把莲子煮烂后压成泥,加少量蜂蜜调味,保证比‘福记’的莲蓉馅更细腻。”

两人越说越有干劲,连窗外的夜色都仿佛亮了几分。

苏晚晚起身去厨房烧水,准备连夜煮莲子;顾彦辰则重新铺开纸张,开始画 “莲蓉酥” 的造型图 —— 他想把酥皮做成莲花的形状,层次分明,像真的莲花绽放,这样既好看又符合 “莲蓉酥” 的名字。

厨房里的水汽袅袅升起,混着莲子的清香飘进铺子,顾彦辰抬头看向厨房的方向,看到苏晚晚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 —— 从典当首饰到现在,他们一路走来,虽有刁难与委屈,却始终相互扶持,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第二天一早,两人推着木车去集市采购。

刚到布庄,王掌柜就笑着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匹新到的红锦缎:“顾掌柜、苏掌柜,你们可来了!沈主事昨天特意跟我说,你们要做礼盒包装,我给你们留了最好的锦缎,比平时便宜一成,还让针线娘准备好了‘福’字绣样,随时能绣在盒子上。”

到了木匠铺,张师傅也拿出早就做好的竹篮:“知道你们要装点心,我把竹篮的边缘打磨光滑了,还编了镂空的花纹,通风又好看,价格跟普通竹篮一样。”

采购完食材,两人回到铺子,立刻开始忙碌。

苏晚晚负责做 “莲蓉酥” 的馅料,把莲子煮烂后用纱布过滤,压成细腻的莲蓉,加蜂蜜调味时,还特意留了些不加糖的,准备送给口味极淡的县太爷;顾彦辰则忙着做寿桃模具,用之前的石膏翻模方法,又做了十个莲花形状的模具,用来做 “莲蓉酥” 的酥皮。

两人分工明确,默契十足,铺子里满是面粉的清香与糕点的甜香,连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探头往里看。

傍晚时分,第一块 “莲蓉酥” 终于做好了 —— 莲花形状的酥皮层层分明,轻轻一碰就掉渣,咬一口,莲蓉的清香在嘴里散开,甜而不腻,比预想中还要成功。

苏晚晚拿起一块,用油纸包好,递给顾彦辰:“你尝尝,看看要不要调整口味。”

顾彦辰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不用调整!这个味道正好,比‘福记’的莲蓉酥还好吃!明天带几块给王通判,让他尝尝我们的新点心。”

接下来的几天,铺子每天都热闹非凡。

苏晚晚和顾彦辰雇了个叫小石头的伙计,十五六岁,手脚麻利,负责帮忙打包点心、送货;

顾彦辰还按现代的方法,给伙计制定了简单的奖惩制度 —— 送货及时、客人满意就多给两文钱,若是出错就扣一文,小石头做得格外认真,连李老爷都夸 “你们家的伙计真机灵”。

李老爷的 “节庆礼盒” 送过去那天,他特意让人送来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匠心独运” 西个大字,还说要挂在 “晚辰居” 的门口;

王通判收到府衙的点心后,当天就派人来传话,说 “府里的官员都夸好吃,下次要加订三十份”;

县太爷更是在一次乡绅宴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晚辰居’的点心,比府城的‘福记’更合我意”。

转眼到了 “晚辰居” 正式开张的日子。

那天一早,铺子门口就挂起了红灯笼,沈砚、周掌柜、张阿婆、刘掌柜都来帮忙,连王通判都特意从府城赶来,送了一块 “诚信商户” 的牌匾。

铺子里挤满了客人,有之前认识的商贩邻居,有李老爷介绍的商户,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乡绅,顾彦辰和苏晚晚忙着招呼客人,小石头忙着打包点心,连沈砚都帮忙给客人递茶,整个铺子都透着红火的气息。

傍晚打烊后,两人坐在铺子里,清点当天的收入,铜钱装满了三个布袋,加起来竟有二两多银子,比之前摆摊时一个月的收入还多。

苏晚晚看着满袋的铜钱,又看了看墙上的牌匾,眼眶忍不住发热:“顾彦辰,我们终于做到了!‘晚辰居’真的开起来了,还这么红火。”

顾彦辰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带着温暖的力量,眼神里满是笑意:“是啊,我们做到了。以后我们还要把‘晚辰居’开到府城去,让更多人吃到我们做的点心,听到我们的故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还要记得沈先生的帮忙,记得张阿婆、周掌柜他们的支持,是他们让我们在这乱世里,真正扎下了根。”

油灯的光再次映在 “晚辰居” 的招牌上,这次不再是预兆,而是实实在在的红火。

两人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困难 —— 比如府城 “福记” 的竞争,比如更多高阶层订单的要求,但他们己经有了底气与信心,只要一起努力,一起坚持,“晚辰居” 一定能在江南镇、在府城,甚至在更远的地方,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让 “不屈于难,向阳而生” 的故事,随着点心的香气,传遍每一个角落。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错位时空,错爱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