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的风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吹绿了西街的柳梢。
嫩黄的柳芽缀满枝条,垂在青石板上,扫过挑着菜篮的妇人衣角——那妇人篮里装着刚买的豆腐和青菜,沾着晨露的湿气;
惹得穿粗布短褂的孩子追着枝条打闹,笑声像撒了把碎银,在巷子里飘得老远,落在“晚辰居”的蓝布帘上,轻轻晃动。
可这暖意却吹不散“晚辰居”里偶尔泛起的沉默——若没有那场意外的穿越,这沉默或许会是两人永恒的常态。
在现代,顾彦辰是聚光灯下的顶流明星,出入皆是黑色豪车接送,车窗外挤满举着灯牌的粉丝,喊着他的名字;
他的行程表永远排满,谈论的是千万级代言合约、国际电影节的红毯邀约、剧组里的镜头调度,连喝杯咖啡都有助理提前备好温度适宜的杯具。
而苏晚晚,是挤早高峰地铁的普通打工人,每天背着装满文件的双肩包,在人群里被推搡着前进,早餐是便利店的肉包,午餐是十几块钱的饭团,为了房租和KPI熬夜改方案,手机里存着顾彦辰的海报,却从没想过会和他产生任何交集。
两人的世界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连在同一家商场擦肩而过的概率都微乎其微——他去的是顶层奢侈品店,她逛的是地下平价超市;
他坐的是私人包厢,她挤的是公共座椅,更遑论交谈、相识,乃至生出这般跨越时空的情感纠葛。
顾彦辰是瞒着萧策偷偷来的。
他特意选了清晨,避开驿道上巡逻兵的视线——那些士兵腰间佩着刀,铠甲在晨光里泛着冷光,若是被他们认出总兵身份,免不了又是一场盘问。
他穿一身素色麻布便服,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这双手在现代曾无数次接过镀金奖杯、签下密密麻麻的千万合约,指缝里沾过昂贵的香水味,如今却留着在西街搬面粉、揉面团时磨出的薄茧,粗糙的触感比总兵府里养出的细皮嫩肉更显真实。
腰间只系着块普通的墨玉玉佩,是以前在西街旧货摊淘的,玉质不算上乘,边缘还有点打磨的毛糙,却比他现代收藏的那些镶钻珠宝更显温润——那些珠宝被锁在防潮的首饰盒里,精致却冰冷,远不如这块玉佩,沾着西街的烟火气。
他褪去了铠甲的冰冷威严,没了侍卫前呼后拥,倒有几分西街旧时光的模样——像以前那个会帮她搬五十斤重的面粉袋、累得额头冒汗也不抱怨,揉面团时会沾得满脸面粉,还会跟阿武抢最后一块芝麻糖的顾掌柜。
若是在现代,苏晚晚绝不会想象这样的场景:自己和顶流明星围着石臼碾面粉,或是为了一块芝麻糖笑闹。
她顶多是在午休时刷手机,看到顾彦辰的新剧预告,对着屏幕里西装革履的他感慨一句“明星的生活真遥远”,然后关掉页面,继续改下午要交的报表。
他站在铺子门口,风掀起蓝布帘一角,露出里面整齐码放的陶罐——陶罐上贴着“晚辰居”的标签,墨字在晨光里泛着浅淡的光。
苏晚晚正低头打包芒果干,指尖捏着裁好的油纸,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瓷器。
这双手在现代曾敲过无数遍键盘、写过无数份项目报表,指甲缝里偶尔沾着打印机的墨粉,如今却能熟练地折起油纸边角,压出整齐的折痕,再用麻绳绕着油纸包系成十字结,每一个动作都带着烟火气。
若不是穿越,她或许永远只会是顾彦辰千万粉丝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挤在人群里看他的演唱会,连给他递一封手写信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亲手为他打包点心。
顾彦辰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柜台边缘的木纹,那上面还留着以前刻下的小印记——是她当年开玩笑画的小芒果,线条歪歪扭扭,像个没长开的孩子,如今被岁月磨得淡得几乎看不见,却能摸到细微的凹槽。
这道印记,是穿越给两人带来的独属于古代的联结;
若是在现代,他们之间连这样一道“印记”都不会有。
他的世界里是精致的舞台布景、光滑的红毯地面,连家具都透着昂贵的距离感;
她的世界里是出租屋的斑驳墙皮、磨损的书桌边缘,每一道痕迹都写着“普通”,毫无交集的可能。
“生意还好?”
他先开了口,声音有些干涩,像是许久没说过这样温和的家常话。
在现代,他面对镜头时从容得体,应对媒体刁钻的提问时滴水不漏,说话带着精心设计的温和与疏离,却从不会用这样带着试探与柔软的语气,跟一个“陌生人”闲聊家常。
若没有穿越,苏晚晚根本没机会听到他这般卸下防备的声音,只能在采访视频里,听他说那些公式化的回答。
目光落在柜台上整齐的陶罐上——标签上的“晚辰居”三个字,比上次在知府府邸见时工整了些,墨汁也干透了,不再怕蹭掉,只是笔锋里少了以前的鲜活灵动,多了几分刻意的平稳。
这三个字,是两人在古代共同的“事业”印记,是他们一起揉面、熬糖、招待客人的见证;
在现代,他的名字会出现在电影海报、演唱会门票、奢侈品广告上,被无数人追捧;
她的名字只会出现在公司的员工名册、租房合同上,藏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永远不会有这样紧密的关联。
苏晚晚抬起头,手里还捏着油纸,指尖沾着点面粉,像撒了层细雪,落在素色的布衫上。
她顿了顿才点头,声音轻得像被风吹过的柳叶:“还行,老主顾多。”
说完,便低头继续打包,手指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停顿。
在现代,她面对客户时会努力挤出职业微笑,说话带着小心翼翼的客气,却从不会对一位“顶流明星”露出这般平淡的神态——穿越让她暂时忘了两人原本的身份差距,可这份差距,又会在这样不经意的沉默里显露:他习惯了被关注,她习惯了不起眼,连相处的姿态都带着过往的影子。
顾彦辰走进铺子,鞋底蹭过门槛的“吱呀”声,在安静的铺子里格外清晰,像一声轻轻的叹息。
后院传来阿武劈柴的声音,“咚咚”响,带着年轻人的莽撞力气,衬得前院更静,静得能听见窗外柳枝扫过墙面的“沙沙”声,还能听见巷口卖豆腐的老汉敲着梆子,“笃笃”的声音慢悠悠地飘进来,混着芒果干的甜香。
这市井的喧嚣,是两人在古代共享的日常,是他们一起经历过的烟火气;
在现代,这样的“同框”场景连想象都显得奢侈。
他听惯了粉丝的尖叫、红毯的欢呼声、助理的轻声汇报,她听惯了地铁的报站声、键盘的敲击声、同事间的工作交流,彼此的“日常”毫无重叠,连呼吸的空气都像是两个世界的。
他想找些话聊,比如“今年江南的芒果收成不错,码头的船来得勤,比去年便宜两文钱一斤”,或是“西街东口的路修好了,铺了新的青石板,走起来不硌脚了”。
可话到嘴边又觉得多余——这些事,是穿越后两人共同经历的“现在”,是属于古代西街的日常;
可在现代,他们连分享“今天天气不错”的机会都没有。
她不知道他下一场演唱会在哪个城市,不知道他新剧的拍摄进度;
他不知道她明天要赶哪个项目的deadline,不知道她房租涨了多少,彼此的生活像两条平行线,只有穿越这道“意外”,才让它们有了短暂的交集。
苏晚晚从柜台下拿出一个粗瓷碗,碗沿带着细微的磕碰——这是顾彦辰以前帮她搬蒸笼时不小心摔的,当时他蹲在灶台边,捧着碗懊恼了半天,念叨着“这碗陪我们吃了这么多顿热粥,可不能扔”。
苏晚晚至今记得他当时的模样,眉头皱着,却没半点责备,只想着怎么把碗护好。
在现代,他若不慎损坏一件物品,自有助理立刻处理,绝不会对着一只价值几文钱的粗瓷碗反复查看、念念叨叨;
她也不会有机会拥有一件与“顶流明星”相关的、带着生活痕迹的物件,顶多是在粉丝见面会现场,得到一张印着他照片的明信片,上面签着工整却陌生的名字。
她提起陶壶,倒了碗凉茶递给他,指尖碰到碗沿时下意识地缩了缩,像是怕触碰到什么珍贵的东西。
顾彦辰接过碗,指尖触到粗瓷的冰凉,瞬间冲散了身上的暖意,忽然想起在现代时的日子——若没有那场穿越,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成为彼此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很庆幸遇见你。”顾彦辰笑着说,眼里终于有了光亮,像被点亮的烛火,带着真实的暖意。
这笑容,不是他在现代镜头前的营业微笑——那种笑容完美却疏离,是经过训练的表情管理;而是带着真实情绪的、属于“顾彦辰”而非“顶流明星”的笑容,眼角有细纹,嘴角带着自然的弧度。
苏晚晚也跟着笑,眼里泛起了点水光:“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这些穿越前的回忆,是两人唯一能平等分享的“共同语言”。
若是在现代,他们连聊的契机都没有——他吃的是私人厨师做的精致料理,她吃的是路边摊十块钱三串的烤串,世界截然不同,连味蕾的记忆都没有重叠。
他们聊了很久,从平凡的日子聊到大学时的趣事——顾彦辰说他当年为了追女生,在女生楼下弹吉他,结果记错了歌词,把《告白气球》唱成了《七里香》,引得围观的人笑成一片,他却硬着头皮唱完,最后红着脸递上情书;
苏晚晚说她第一次的约会,紧张得把奶茶撒在了对方的白衬衫上,还差点哭出来,对方却笑着说“这衬衫从此有了奶茶味,更特别”,然后拉着她去买新的奶茶。
连小时候的糗事都翻了出来,顾彦辰说他偷摘邻居家的桃子,被追着跑了三条街,最后躲在柴房里不敢出来,首到天黑才敢回家,还被妈妈罚站;
苏晚晚说她学骑自行车,摔进泥坑里,回家还不敢跟爸妈说,偷偷把脏衣服藏在衣柜最底层,结果被妈妈发现,还挨了顿骂,哭着发誓再也不骑车。
笑声偶尔溢出铺子,落在巷子里,引得路过的王婶掀开布帘探头看了看。
王婶裹着靛蓝的土布头巾,手里提着刚买的豆腐,见两人笑着聊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又悄悄放下布帘,轻手轻脚地走开——像看两个闹别扭后终于和好的孩子,不忍心打扰这难得的温暖,也怕这暖意像泡沫一样,一戳就破。
可当话题不小心滑到现在,沉默又会悄然而至,像被突然按下的暂停键,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顾彦辰喝了口凉茶,压下心底的暖意,随口提了句:“萧将军想在南州办书院,选了城郊的空地,还让我帮忙选教书先生,往后流民的孩子也能识几个字,不用再跟爹娘一起颠沛流离。”
话没说完,他就见苏晚晚收拾油纸的动作慢了下来,手指捏着麻绳,半天没动,眼神也淡了,像被风吹灭的烛火,连之前眼底的笑意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沉寂。
顾彦辰猛地想起以前——她在知府府邸时,曾小心翼翼地跟他提议,想在西街办个简易学堂,让流民的孩子能识几个字,将来能有个谋生的本事,他却用“女子不宜干涉政务”冷冰冰地驳回,连她递过来的学堂计划书都没看一眼。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疼得发紧,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喉结动了动,转而生硬地说起现代的大学:“那时候我总想,要是能考研,去同一个更好的城市就好了,能有一份好工作,好前程就很好了。”
这是穿越前的回忆,是能暂时拉近距离的“旧话”;
而在现代,这样的“意见分歧”根本不会发生——他们连讨论“教育”的机会都没有,他关注的是明星公益项目的曝光度,她关注的是自己能不能凑够考研的学费,话题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个维度。
日头偏西时,天边染起橘色的光,像泼了碗融化的蜜糖,透过窗户照进铺子,落在柜台上的陶罐上,泛着暖光,像给冰冷的瓷器镀上了一层温度。
顾彦辰该走了,再晚些,萧策那边该派人找了——昨天萧将军刚叮嘱过,近日北境叛军有异动,让他随时待命,要是被发现他私自离开军营,免不了又是一场盘问,甚至可能影响他在军中的威信。
他站在门口,手捏着布帘,指腹蹭过粗糙的布料,上面还留着洗不掉的面粉印记——这是古代生活的痕迹,是穿越给他留下的“印记”。
苏晚晚从柜台下拿出一包芒果干递给他,油纸包得方方正正,边角都压得平整,上面还系着红绳——是她昨天特意跟王婶学的蝴蝶结系法,比以前简单的绳结好看了些,却系得有些紧,绳结勒进油纸里,像是怕一松就散了,像她对这段感情的执念,明明知道两人早己走向不同的路,却还是舍不得彻底放手。
这包芒果干,是穿越后两人情感的寄托,是带着彼此温度的信物;
在现代,她若想给“顶流明星”送一份这样的礼物,只会被挡在层层安保外,连他的面都见不到,更遑论亲手递上一份带着自己体温的点心,说一句“带回去吧,老味道”。
“下次我再来看你。”
顾彦辰接过芒果干,指尖触到温热的油纸,那温度是芒果干在陶罐里捂出来的,却暖不透心里的空落落。
他知道,“下次”再来,他们能聊的,或许还是这些穿越前的旧话——新的话题太少,彼此的“现在”早己没有交集。
在现代,他们没有“下次”,没有“再见”的机会,只有穿越这道“意外”,才让他们有了“下次再见”的可能,有了继续聊“旧话”的契机。
苏晚晚点点头,没多说什么,只是站在铺子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渐渐走远。
他走得很慢,脚步有些沉重,却没有回头,穿过西街的人群——有挑着菜篮的妇人跟他点头问好,有背着书包的孩子好奇地看他,有摇着蒲扇的老人对着他的背影叹气,最后他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的拐角,被柳树的枝条挡住,再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衣角,带着点凉意,她才轻轻放下一首悬着的手,指尖还残留着捏紧油纸的触感,连指节都有些发白。
她忽然明白,他们之间最珍贵的,是穿越带来的交集;
最无奈的,是若没有这场穿越,两人连“旧话”都没得聊。
往后的日子,若穿越的“意外”消失,他会回到现代的聚光灯下,继续做他的顶流明星,身边是鲜花与掌声;
她会回到现代的出租屋里,继续做她的普通打工人,为生活奔波,彼此的生活再次成为平行线,再也没有交集的可能。
阿武从后院出来,手里还拿着斧头,斧刃上沾着木屑,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他用袖子擦了擦汗问:“顾大哥走了?没多留会儿?我还想着晚上留他吃碗面呢,昨天王婶送的腊肉,炖在面里香得很,我特意留了半块肥的,炖出来油润得很。”
“他忙。”
苏晚晚转身回铺子,拿起柜台下的账本,翻开封面,上面是她新写的“晚辰居收支账”,字迹工整,没有丝毫涂改,连数字都写得格外规整。
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今日卖芒果干五斤,收入五十文”“买面粉两斤,支出十文”“给阿武买糖人,支出两文”,最后一行还标注着“剩余铜钱三百二十七文”,末尾画了个小小的芒果记号,像在模仿柜台木纹上的旧印记。
她指尖划过“买面粉两斤”那行字,忽然想起在现代时,自己总在周末去超市买袋装面粉,想着尝试做烘焙,却总因为加班没时间,面粉放得过期;
而顾彦辰那时或许正在某个高档餐厅,品尝着米其林厨师做的精致甜点,两人连“面粉”的关联都只存在于各自的生活里,毫无交集。
若没有穿越,她绝不会想到,自己会为了两斤面粉仔细记账,更不会和曾经遥不可及的顶流明星,共享同一袋面粉揉出的面团。
阿武跟着走进来,凑到柜台边看账本,挠了挠头说:“晚晚姐,你这账记得比以前更细了,连糖人钱都记上了。”
他拿起柜台上的芒果干,掰了一块放进嘴里,
“不过你做的芒果干越来越好吃了,昨天张大叔还说,比去年甜些,是不是加了什么新东西?”
苏晚晚指尖顿了顿,轻声说:“加了点椰丝,上次去码头买芒果时,船家送的,想着试试味道。”
这是她在古代摸索出的新方子,是属于“晚辰居”的创新;
在现代,她或许会在网上看美食博主的教程,跟着学做甜点,却从不会有机会把自己的配方分享给别人,更不会有人像阿武这样,首白地说出“好吃”的评价。
阿武点点头,又说:“顾大哥这次来,好像比上次话少了些,以前他还会跟我抢着劈柴,说要比谁劈得快。”
他没提两人间的沉默,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氛围的变化。
苏晚晚合起账本,放进柜台下的木盒里,锁上铜锁:“他现在是总兵了,要管的事多,心思不在这些小事上了。”
这话既是说给阿武听,也是说给自己听——在现代,顾彦辰要管的是演艺事业、团队运营,心思更不会放在“劈柴”“抢芝麻糖”这些小事上,两人本就该是这样的距离,是穿越强行拉近了彼此,又让现实慢慢推开。
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进铺子,卷起几片落在地上的芒果干碎屑。
苏晚晚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地面,动作缓慢却认真。
阿武见状,也拿起抹布擦柜台,两人默契地分工,没再多说关于顾彦辰的话。
巷口的梆子声再次响起,这次是卖馒头的老汉,“热馒头——刚出锅的热馒头——”的吆喝声慢悠悠飘进来,混着芒果干的甜香,成了西街傍晚的日常。
苏晚晚扫到柜台角落时,发现了一根掉落的红绳——是早上系芒果干油纸包时不小心扯断的。
她捡起红绳,指尖绕着绳结,忽然想起在现代时,自己曾在演唱会场外,看到粉丝们举着印着顾彦辰名字的红绳应援物,那时她觉得红绳代表着遥远的喜欢;
而现在,这根红绳却成了她和顾彦辰在古代情感的细碎见证,带着烟火气,也带着怅然。
她把红绳放进账本的木盒里,和账本放在一起。
木盒里还有一张折叠的纸,是穿越前她画的租房布置图,上面有她和顾彦辰一起规划的小阳台,如今早己泛黄。
这张纸和账本,一者是现代的回忆,一者是古代的现实,像两块拼图,拼凑出两人因穿越而交织的人生。
关铺子门时,苏晚晚抬头看了看天边的晚霞,橘红色的光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碎金。
她想起顾彦辰离开时的背影,想起他说的“下次再来看你”,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柔软的酸涩。
她知道,“下次”或许还会聊起出租屋的西瓜、大学的糗事,还会依赖这些旧话维持交集;
可她也清楚,若没有穿越,这些“下次”根本不会存在,她和顾彦辰只会是各自世界里的陌生人,连一句“生意还好”都不会有机会说出口。
锁上门,她往巷尾的住处走,手里提着装着面粉的小布包。
晚风掀起她的布衫,带着西街的烟火气,她忽然觉得,或许这样就够了——穿越给了他们一段意外的交集,让两条平行线有了短暂的重合,哪怕未来会再次平行,那些关于旧时光的话,那些带着温度的回忆,也会成为彼此心里最珍贵的印记,支撑着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继续往前走。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