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2章 芯火燎原 智造未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1975之万亿大佬打猎开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MIES/ 章节无错乱精修!
 

香江金融保卫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陈建国却己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战略布局。在建国集团顶层的战略研究室里,他面对着巨大的世界地图,手指轻轻点在一片被称为“硅谷”的区域。

“金融战场我们守住了,但真正的竞争在这里。”陈建国转身对会议室里的核心团队说,“芯片,这个指甲盖大小的东西,将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大脑。”

【系统提示】:检测到全球半导体产业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水平:落后国际先进水平2.5代。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陈建业的眉头紧锁:“哥,这个领域的投入太大了。建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就要20亿美元,而且技术更新极快。”

“正因为难,才更要去做。”陈建国目光坚定,“还记得我们打赢金融战的底气来自哪里吗?正是因为国家有强大的外汇储备。现在,该把这些储备用在刀刃上了。”

---

三个月后,一场秘密会议在燕京西郊的宾馆举行。

来自全国顶尖微电子研究所的专家、中科院院士、以及相关部委负责人齐聚一堂。陈建国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芯火计划”。

“我们计划分三步走。”陈建国在全息投影前讲解,“第一步,用三年时间建成中国大陆第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掌握0.18微米制程工艺;第二步,五年内实现12英寸生产线量产,工艺水平提升至90纳米;第三步,用十年时间,在特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忍不住发问:“陈总,你知道我们现在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吗?这个目标是不是太激进了?”

“正因为知道差距,才必须跑步前进。”陈建国调出一组数据,“去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己经突破2000亿美元,而我们的自给率还不到10%。这不是商业问题,这是国家安全问题。”

---

计划启动后,建国集团立即展现出其独特的执行力。

赵明远飞往日本,经过艰难谈判,以“建国电子”的名义,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手中,买下了一条完整的8英寸生产线。设备拆卸那天,日方负责人感慨地说:“这些设备在我们这里己经落伍,但在你们手中,或许能焕发新的生命。”

与此同时,陈建业亲自带队前往硅谷。在加州阳光充沛的办公室里,他们与一位华裔芯片设计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张博士,你的团队我们都要了。”陈建业开出了令人难以拒绝的条件,“不仅薪资翻倍,我们还将在上海建立全新的研发中心,由你全权负责。”

张博士推了推眼镜:“我看过你们的‘芯火计划’,很震撼。但我需要知道,你们有没有长期投入的决心?”

“这是首期10亿美元的投入计划。”陈建业递过一份文件,“而且我可以保证,即便前五年没有任何产出,投入也不会中断。”

这份诚意打动了张博士。三个月后,一支由三十多位华裔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踏上了回国的班机。

---

在上海浦东的一片空地上,“建国芯火产业园”正式动工。陈建国亲自为产业园奠基,在奠基仪式上,他说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话:

“有人说我们现在造芯片是螳臂当车。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螳臂也能开辟出一条新路。今天埋下的不仅是一块基石,更是一颗信心的种子。”

工地上的建设日夜不停。来自德国的工程师指导设备安装,来自台湾地区的技术专家培训操作人员,来自美国的设计团队开始研发首款芯片。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1975之万亿大佬打猎开局》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光刻机被禁运了。”一天深夜,赵明远从海外打来紧急电话,“瓦森纳协定限制,最先进的光刻机无法进口。”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没有光刻机,芯片制造就无从谈起。

陈建国沉思良久,突然问道:“我记得,八十年代我们曾经从日本引进过一批二手设备?”

“是的,在无锡的一家研究所里。”技术总监回答,“但那都是6英寸的落后设备。”

“落后也要用。”陈建国拍板,“先把6英寸生产线跑通,积累经验。同时,我们要自主研发!”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自主研发光刻机?这比造芯片更难。

但陈建国力排众议:“我们可以先从零部件开始,光学系统、精密导轨、控制系统……一点一点突破。”

---

转机出现在2001年。

在美国硅谷的一次技术交流会上,陈建业偶遇了一位俄罗斯光学专家。这位专家所在的研究所因经费短缺,一项先进的光学系统研究成果面临夭折。

“这套系统原本是为军事用途开发的,精度完全满足光刻机要求。”俄罗斯专家坦言,“但现在,我们只求它能继续发挥作用。”

陈建业立即向国内汇报。经过三个月的紧张谈判,建国集团以技术合作的名义,获得了这套光学系统的使用权。

与此同时,国内的6英寸生产线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一年多的调试,生产线终于实现了稳定运行,首批通信芯片良品率达到85%。

“虽然只是0.35微米的落后制程,但这是我们自己的生产线!”生产线负责人激动地报告。

---

2002年春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整个建国集团:首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全线贯通!

在洁净室里,陈建国穿着防尘服,亲眼见证了第一片8英寸晶圆下线。那片闪着金属光泽的硅片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

“这是我们自主设计的‘龙芯一号’。”张博士介绍道,“虽然只有0.18微米,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当晚的庆功宴上,陈建国却出人意料地冷静。他对核心团队说:“今天我们是高兴了,但要知道,国际先进水平己经进入90纳米。我们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

他环视在场的每一个人:“所以,‘芯火计划’第二阶段必须提前启动。我们要建设12英寸生产线,进军纳米级工艺。”

会议室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

“芯火计划”的成功,其意义远不止于商业层面。

在国防领域,自主芯片开始应用于关键装备;在民用市场,国产手机、电脑开始使用“建国芯”;在科技创新上,一个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形成。

更深远的影响是,建国集团的这次突破,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各地相继出台扶持政策,社会资本开始涌入这个曾经被视为“投资黑洞”的领域。

站在新建成的12英寸生产线规划图前,陈建国对弟弟说:“还记得当年有人说我们螳臂当车吗?现在,我们不仅没有粉身碎骨,反而推动整个车轮改变了方向。”

陈建业感慨道:“是啊,一颗火种可以燎原。现在我们点燃的,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希望之火。”

夜色中,建国芯火产业园的灯光格外明亮。在这片曾经的空地上,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的产业正在崛起。而在更远的未来,这场始于毫厘之间的较量,将决定一个大国在数字时代的话语权。



    (http://www.220book.com/book/MIE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1975之万亿大佬打猎开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MIE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