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行动的收网,以一种雷霆万钧之势,涤荡了盘踞在楚南省乃至更高层级的污垢,也让李秦旗这个名字,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进入了中枢最高决策层的视野。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在地方上做出些成绩的“政治新星”,而是成为了一名在捍卫国家安全的隐蔽战线上,经受住了最严苛考验、立下了特殊功勋的年轻战士。
两会风波平息后,燕台的天空,一扫连日来的阴霾,湛蓝如洗。李秦旗站在军区总医院的窗前,看着窗外那片象征着权力中枢的红墙绿瓦,心中百感交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以正义的最终胜利而告终,但他的内心,却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他知道,郑怀安和赵士诚的落网,只是揭开了冰山的一角,那头名为“太阳石资本”的深海巨兽,还潜伏在更深、更黑暗的水域里,等待着下一次致命的攻击。
就在他即将结束“隔离治疗”,返回驻京办的前一天,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红旗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医院的后门口。章仲明书记的秘书亲自前来,将他接到了那个位于西城区深巷里的秘密西合院。
书房里,章仲明和那位己经退休的中纪委老书记,正坐在一起,品着一壶刚沏好的西湖龙井。看到李秦旗进来,两位老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秦旗同志,过来坐。”老书记的声音温和而慈祥,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这次,你打了一场漂亮仗。不仅为你父亲,也为我们国家,铲除了一颗埋藏了二十年的毒瘤。我代表组织,也代表那些牺牲在这条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向你表示感谢。”
“老书记,您言重了。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李秦旗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也带着一丝激动。
章仲明将一杯温热的茶,推到他面前,眼神锐利依旧,语气却充满了欣赏:“秦旗啊,这次事件,组织上对你的评价很高。不畏艰险,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你经受住了最严苛的考验,证明了你是一名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忠诚的战士。”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整个书房的气氛,也随之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章仲明沉声说道,“根据赵士诚的交代,和我们从其他渠道获取的情报,太阳石资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他们企图通过影响我们未来五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他们在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资本收割和技术窃取,打开方便之门。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新战场,其凶险程度,远胜于我们之前面对的任何一次斗争。”
老书记也点了点头,接口道:“对手的级别和手段,都己经超出了常规的反腐范畴。我们需要一支更专业、更高效、更具隐蔽性的力量,来应对这场挑战。经中枢最高层领导亲自批准,决定成立一个跨部门的、专门应对‘太阳石资本’等境外敌对势力经济渗透的秘密专项小组。”
老书记看着李秦旗,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期许和重托。
“这个小组,代号‘基石’。它的任务,就是要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安全领域,最坚固的那块基石。而你,李秦旗同志,因为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的卓越能力、非凡的洞察力,以及你在基层和燕台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经我和章书记联合举荐,中枢研究决定,破格吸纳你,成为‘基石’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
李秦旗的心,猛地一跳。他知道,这个任命的分量,有多重。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升迁,而是一种将国家安危系于一身的、沉甸甸的使命。他的战场,将从一个省,一个市,彻底升级到国家级的战略博弈层面。他将要面对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金融寡头和情报机构。
“我……能行吗?”李秦旗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些许的怀疑。他毕竟太年轻,虽然有过一些斗争经验,但与那些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对手相比,他还只是一个“新兵”。
“我们相信你能行。”章仲明的声音,斩钉截铁,“‘基石’小组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家产十亿的穷光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只懂得理论模型的专家学者。我们更需要的,是你这样,从基层一步步打上来,真正懂中国,懂民情,懂我们体制运作逻辑,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他站起身,走到李秦旗身边,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基石’小组里,有我们国家最顶尖的金融专家、情报分析师、网络安全专家和外交谈判专家。你将和他们并肩作战。你的任务,就是利用你的优势,为小组的决策,提供最接地气,也最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视角。”
为了方便李秦旗开展工作,也为了给他提供一个最安全的“保护伞”,组织上对他的工作,也做出了新的安排。
“你驻京办主任的任命,会暂时搁置。”老书记缓缓地说道,“对外,你将以‘借调’的名义,正式调任国家某个部委下属的政策研究室,担任一名普通的研究员。这个身份,足够低调,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而这个研究室,就是我们‘基石’小组的秘密联络点之一。”
李秦旗深吸一口气,将心中所有的疑虑和不安,都化作了两个字。
“是!保证完成任务!”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回荡着。
告别了两位老书记,李秦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自己的仕途,从这一刻起,己经拐进了一条他从未设想过的、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他不再是为了个人的升迁而战,他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而战。
三天后,一纸低调的调令,送到了楚南省委组织部。李秦旗正式办理了相关手续,告别了驻京办的同事们。司机老王和秘书周亮,在送他去新单位的路上,都显得依依不舍。
“李主任……哦不,李研究员,”老王握着方向盘,眼眶有些发红,“您以后,可得常回来看看啊。驻京办这个家,永远给您留着门。”
李秦旗笑着点了点头,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车子在燕台繁华的街道上穿行,最终,停在了一栋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陈旧的灰色办公楼前。门口挂着的牌子,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这里,就是他未来战斗的地方。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办公室主任,接待了他,态度客气而疏离。他领着李秦旗,穿过一条长长的、堆满了各种研究报告和书籍的走廊,来到了二楼最里面的一个大办公室。
“小李同志,以后你就在这里办公了。”主任指了指办公室里一个靠窗的、空着的位置,“咱们研究室,条件简陋,你多担待。大家都是搞学问的,不讲究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李秦旗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整个办公室。这里和他想象中的国家级智囊机构,完全不一样。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没有豪华的装修,只有十几张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办公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旧书和墨水的混合味道,安静得只能听见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办公室里的人,大多是些头发花白的老研究员,一个个都埋首于故纸堆中,仿佛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
这地方,确实够“隐蔽”。
就在李秦旗准备走向自己的座位时,办公室角落里,一个正对着一堆清代地方志,用放大镜仔细研究的身影,缓缓地抬起了头。
那人看到李秦旗,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那张布满了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既震惊,又狂喜的、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猛地推开椅子,快步走了过来,那双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李秦旗的胳膊。
“李……李部长?!怎么……怎么是你?!”
李秦旗看着眼前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也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里,再次遇到这位故人。
那个在青溪县委宣传部,那个看报喝茶,看似“混吃等死”,却在关键时刻,为他递上那张关于“望溪民歌”的旧报纸的老前辈——马邦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MIP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