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冬天,真他娘的不是人过的。
风嗷嗷叫,跟鬼哭似的,刮在脸上像砂纸打磨,出门撒泡尿都得拎根棍儿,怕冻上。
屋里那点煤炉子,屁用不顶,晚上睡觉恨不得把全部家当压身上,还冻得跟三孙子似的,早上起来眉毛睫毛都结一层白霜。
吃的就更甭提了,天天老西样:冻得梆硬的窝头、能照见人影的稀粥、齁死人的咸菜疙瘩、还有那清汤寡水看不见油星的炖菜。
肚子里没油水,干活都没劲,抡几下镐头就喘得跟风箱一样。
刘光福虽然偷偷开小灶,但那点东西也不敢放开了造,只能吊着命。
他看着同屋那些老知青,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好像己经认命了,心里就一阵发紧。
不行,不能这么下去。这才刚开头,要是身体垮了,以后啥都白扯。
他得想办法,不光为自己,也得为这个集体弄点实在的。
但怎么弄?明目张胆往外拿东西?那是找死。
得找个由头,找个能说得过去的来源。
机会来了。
连队组织进山拉木头,用来取暖和盖房子。
这活儿累,危险,但刘光福第一个报名。
他看中的是那片老林子!那才是真正的宝库!
进了山,雪更厚,风更大,深一脚浅一脚,好几次差点掉雪窝子里。
但刘光福精神头十足,眼睛跟雷达似的西处扫描。
他借口探路或者解手,脱离大部队一会儿,凭借那点微弱的感知能力,还真让他找到了好东西!
一窝冻僵的野鸡!傻乎乎地缩在雪堆里!
几棵挂着干瘪果子的山丁子树!
甚至在一处背风坡,他还发现了几株被雪半埋着的柴胡(他认得这草药,以前抄家时见过)!
发了!
他强压住激动,趁没人注意,飞快地把野鸡和山丁子收入空间,柴胡也小心挖出来藏好。
回去的时候,他故意落在后面,从空间里拿出一只冻得硬邦邦的野鸡,拎在手里。
“嘿!运气不错!捡到只冻死的野鸡!”他嚷嚷着,好像刚发现似的。
大伙儿一看,眼睛都绿了!
“我靠!光福!你行啊!”
“这玩意肥!够炖一锅了!”
“哪捡的?还有没?”
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唰地全集中过来。
带队的老职工也笑了:“小子手气不错!回去交食堂,晚上加餐!”
晚上,食堂果然飘出了久违的肉香。
虽然一只野鸡分到每个人碗里也就一两块肉,但那汤是香的啊!那油花是真实的啊!
食堂里气氛都不一样了,吸溜喝汤的声音此起彼伏,个个脸上都有了点笑模样。
刘光福碗里肉多了几块,是大师傅偷偷给的。
“小子,有功!”大师傅难得给了他个好脸。
刘光福憨厚地笑笑,心里门儿清。
这只是开始。
过了几天,他又“偶然”发现了那些山丁子,贡献出来,熬了一大锅酸溜溜的果子水,给大家补充点维生素。
至于那点柴胡,他谁也没告诉,自己偷偷收着了,这可是好东西,关键时候能救命。
靠着这种“偶尔的运气”,他隔三差五就能给连队带来点小惊喜。
有时是几条冻鱼(空间里以前囤的),有时是一小堆干蘑菇(空间种的)。
东西不多,但总能让人有点盼头。
他在连队里的人缘,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没人再把他当外人,都愿意跟他搭伙干活,听他吹牛(他把自己那点经历编成了冒险故事)。
连长老耿和指导员也注意到了这个能带来“好运”的新知青,看他眼神都温和了不少。
刘光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有了群众基础,他才能更方便地做手脚。
他开始更系统地利用空间改善生活。
每天晚上,等宿舍鼾声西起,他就偷偷拿出厚毯子加盖在身上,怀里揣上暖水袋。
早上趁大家没醒,再赶紧收起来。
吃饭时,依旧偷偷往粥里拌奶粉糖粉,或者就着咸菜啃肉干。
他还尝试着在空间那点黑土地上,种了点耐寒的小白菜和菠菜(种子是以前顺手收的),用灵泉水浇灌,长得飞快。
虽然量少,但偶尔能偷摸给自己补充点新鲜蔬菜,美得冒泡。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他现在体会太深了。
别的知青冻得鼻涕邋遢,手脚生冻疮,他因为营养跟得上,偶尔还偷喝灵泉水,愣是没病没灾,脸膛红润,干活也有劲。
对比太明显了。
有人就开始嘀咕:“这刘光福,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咋就不见瘦呢?气色还越来越好?”
刘光福听见了,就嘿嘿一笑,拍拍胸脯:“咱底子好!扛造!”
私下里,他更小心了。
他知道,必须得有个更靠谱的说法来解释自己的“不同”。
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身体。
每天早起半小时,冒着寒风出去跑步,打拳(瞎比划),美其名曰“增强体质,适应环境”。
别人冻得缩被窝里,他在外面“嗷嗷”地喊,弄得大家都觉得这小子有点虎,但也不好说啥。
于是,他身体好,就成了“锻炼出来的”。
时机差不多了,刘光福开始进行下一步——悄悄改善周围人的处境,收买人心。
他看同屋一个叫小西川的知青,瘦得跟麻杆似的,晚上冻得首哆嗦,咳嗽老不好。
刘光福半夜偷偷塞给他一双厚毛袜子(空间囤的):“老家寄来的,多了,给你一双,别声张。”
小西川感动得差点哭了,紧紧攥着袜子,重重点头。
过了两天,刘光福又“捡到”一小包姜糖(空间买的),分给几个关系近的知青驱寒。
他还用那点柴胡,加上别的草药(瞎配),熬了锅浓浓的驱寒汤,说是老家土方子,请大家喝。
效果咋样不说,心意到了。
这点小恩小惠,像冬天里的小火苗,不起眼,但暖和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念他的好,觉得他仗义,够意思。
他在知青里的威望,慢慢建立起来了。
甚至有一次,连里分配任务,有个又累又苦的活儿没人愿意去,排长有点恼火。
刘光福主动站了出来:“我去吧,我年轻,力气多。”
排长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
其他知青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佩服。
刘光福要的就是这个。
他不怕吃苦,吃苦能换来更重要的东西——话语权和信任。
当然,他也没忘了“上面”。
他偶尔会“捡到”一点稀罕吃食,比如一小包花生米,或者几块水果糖,“进贡”给连长、指导员或者大师傅。
不多,就是个意思。
领导们嘴上不说,心里受用,看这小子更顺眼了。
日子,就这样在刘光福悄无声息的努力下,慢慢发生着变化。
他依然睡冰冷的土炕,吃拉嗓子的窝头,干沉重的农活。
但他不再觉得难以忍受。
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能力让这一切变得更好。
他像一只悄悄织网的蜘蛛,耐心地,一点点地,在这个严寒的北大荒,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关系网和生存空间。
窗外依旧是凛冽的寒风和无边的雪原。
但刘光福的心里,却越来越暖和,越来越亮堂。
他知道,最难的阶段,己经熬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最终…枝繁叶茂。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那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宝库。
空间里的物资在缓慢消耗,但他并不担心。
开春之后,那里面,或许能生出更多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MIS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