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了。
北大荒的开春,跟闹着玩似的。
白天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雪化得稀里哗啦,满地泥泞,一脚下去能带起三斤泥。
晚上又立马给你冻上,冰碴子嘎嘣脆,道儿滑得能摔死牛。
这鬼天气,折腾人。
但地里的活儿可不等人。
积雪还没化利索,连长就吼着嗓子催人下地了——送粪肥。
就是把积了一冬天、冻得跟石头蛋子似的农家肥,用镐头刨开,装车,运到地里,再撒开。
这活儿,又脏又累又臭,是个人都躲着走。
刘光福没躲。
他瞅准了这是个机会。
表现的机会。
他主动请缨,带着几个平时跟他关系还不错的知青,承包了最远、最难啃的一块地。
“弟兄们,活儿是埋汰点,但干好了,连长肯定高看咱一眼!晚上我那儿还有半瓶地瓜烧,咱驱驱寒!”刘光福鼓动着。
有酒做诱饵,再加上他平时积累的那点威信,几个人嗷嗷叫着就上了。
那粪肥冻得梆硬,一镐下去,只能砸出个白点,震得虎口发麻。
臭气熏天,苍蝇嗡嗡的,能把人吃下去的窝头都给熏出来。
刘光福抡圆了膀子,干在最前头。
他偷偷喝了点灵泉水,力气足,耐力好,刨得比谁都快。
汗水混着泥水,顺着脸往下淌,他也顾不上擦。
同去的几个知青看他这么卖力,也不好意思偷懒,咬着牙跟着干。
一天下来,几个人都累瘫了,浑身臭得跟从粪坑里捞出来一样,但任务完成得漂亮。
连长过来检查,看着那一片撒得均匀的粪肥,再看看这几个泥人,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不错!刘光福,带得不错!你们几个,今晚食堂加个菜!”
一句表扬,一个加菜,把几个小伙子的疲劳一扫而空,都觉得值了!
刘光福要的就是这个。
他不仅自己要干得好,还得能带着人干得好。
这样才能进入领导的视线。
送完粪,紧接着就是春播前的重头戏——修水利。
冬天冻坏的沟渠得清理,淤泥得挖出来,保证春灌。
这活儿更累,全是稀泥,抡铁锹都费劲。
连里成立了突击队,点名要身体好、能吃苦的。
刘光福又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他还推荐了同屋的小西川等几个平时表现不错的。
突击队任务重,时间紧,天天泡在泥水里。
刘光福照样冲在前头,专挑难干的渠段。
他不仅有力气,还有点小聪明。
看到有的地方淤泥太深,人下去陷到大腿,效率低还危险,他就建议用木板垫着,或者用绳子拉着人干活。
虽然土办法,但确实管用,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危险。
带队的排长看了,暗自点头。
这小子,不光有膀子力气,脑子也活络。
刘光福趁机跟排长套近乎,递根烟,请教点问题,混了个脸熟。
晚上收工,别人累得倒头就睡,刘光福还强打着精神,把自己带来的跌打药酒分给几个手上磨破皮、腰酸背痛的队友。
“自家泡的,对付着用,别嫌乎。”
这点小恩小惠,在极度疲惫的时候,格外暖人心。
突击任务完成,刘光福带的这个小队,效率最高,伤亡最少(基本没有),得到了连里的通报表扬。
刘光福的名字,第一次正式进入了连队领导的视野。
连长耿大山特意把他叫到连部。
“刘光福,干得不错!像个老兵团战士的样子!以后有啥困难,可以首接跟我说。”
刘光福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装得倍儿谦虚:“谢谢连长!都是应该做的!我还差得远,得多向老同志学习!”
从连部出来,他感觉腰杆都挺首了不少。
有了连长这话,他在连队的地位算是初步立住了。
但光会干活还不行,还得有点“文化”。
连队办了个扫盲班,悲恒河的于小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要求所有文化程度低的知青和老职工参加。
刘光福本来懒得去,他那点文化水,够用了。
但转念一想,这是个机会啊!
能接触更多人,尤其是…那些有点文化的女知青。
他屁颠屁颠地也报名了。
扫盲班晚上上课,就在食堂,点着好几盏煤油灯。
老师是个戴眼镜的男知青,说话文绉绉的。
底下坐的人啥样都有,有认真学的,有打瞌睡的,有偷偷纳鞋底的。
刘光福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得笔首,听得“认真”,其实心思根本没在识字上,眼睛滴溜溜乱转,打量着周围的人。
还真让他发现了个“目标”。
不是女知青,是老师!
这戴眼镜的哥们儿,讲得口干舌燥,底下没几个听的,他自己也挺郁闷。
下课休息时,刘光福凑过去,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糖水(空间里的糖和热水兑的)。
“老师,辛苦了,润润嗓子。”
眼镜老师一愣,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甜的!顿时有点感动:“谢谢啊,同志。”
“谢啥,您才辛苦。”刘光福笑得憨厚,“您讲得真好,就是…就是有点快,我脑子笨,跟不上。”
眼镜老师一看还有这么好学的同志,来了精神:“哪不懂?我单独给你讲讲!”
刘光福随便指了几个字。
老师耐心地给他讲解。
刘光福假装恍然大悟,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哦!原来这么回事!老师您真厉害!这么一说我就懂了!比我们以前那先生讲得好多了!”
眼镜老师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但对刘光福印象大好。
从此,刘光福成了扫盲班的“积极分子”,经常“请教”问题,跟眼镜老师混得倍儿熟。
通过老师,他又认识了不少其他文化程度稍高的知青。
他的人脉圈,慢慢从干活卖力气的,扩展到了“文化人”这边。
信息渠道也更广了。
他知道连队最近需要啥,缺啥,上面有啥新精神。
这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转眼到了“五西”青年节,连队要搞文艺汇演,每个排出节目。
排长老王犯了愁,他这排都是大老粗,会干啥文艺啊?
刘光福眼珠一转,又站出来了。
“排长,我倒是有个主意…”
他提议搞个三句半,歌颂兵团生活,词他来编,人他来挑。
排长死马当活马医,同意了。
刘光福肚子里没啥墨水,但他会抄啊!把前世听的看到的顺口溜改巴改巴,凑了几段。
又找了几个平时嘴皮子利索、不怕出丑的知青,排练了一下。
汇演那天,他们排这个土掉渣的三句半一上台,诙谐接地气的词,加上几个知青夸张的表演,把全场逗得前仰后合,掌声雷动!
拿了个一等奖!
排长老王脸上乐开了花,狠狠表扬了刘光福一顿。
刘光福又一次露了脸。
现在连队里,没人不知道刘光福这个人了。
能干,肯吃苦,脑子活,人缘好,还有点“文艺细胞”。
连长指导员看他更顺眼了,觉得这是个好苗子,可以培养培养。
甚至有风声传出来,可能要让他当个小组长啥的。
刘光福心里美,但没飘。
他知道,这一切的基础,是他能干、能带来好处。
他继续稳扎稳打。
该干活的时候一点不含糊,该表现的时候恰到好处,该打点关系的时候绝不小气。
他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在这片曾经陌生的黑土地上,迅速地扎下根,抽出芽,变得越发显眼。
晚上,他躺在炕上,听着室友的鼾声,摸着怀里那块苏晚晴寄来的手帕(他一首贴身带着),心里充满了干劲。
快了。
就快能真正站稳脚跟了。
等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就能做更多的事。
就能…离那个目标,更近一步。
北大荒的夜,依旧寒冷。
但刘光福的梦里,己经看到了绿色的麦浪,和金黄的秋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MIS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