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南疆,春雨刚过,桂林府城外的山林间还弥漫着的雾气,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宁静。南楚残余首领萧勇,身着前朝铠甲,手持长刀,率领苗族陆家、瑶族冯家共 2 万部落兵,朝着桂林府城门奔来 —— 他按计划想用 “火攻” 突袭,趁清晨守军松懈时烧毁城门,再趁机抢夺府库粮船。
“将军,叛军来了!” 城头上的哨兵高声禀报,赵虎早己站在箭楼之上,望着远处尘土飞扬的叛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抬手示意:“按计划行事,先撤守城士兵,把城门让开一条缝,引他们进来!”
守军依令撤退,城门缓缓打开半扇,露出城内看似无人防守的街道。萧勇见状,以为守军真的慌乱,高声喊道:“冲进去!烧了城门,抢了粮库,以后南疆就是咱们的!” 部落兵们受其蛊惑,举着火把、挥舞着弯刀,一窝蜂地朝着城门冲去,全然没注意到城门两侧的壕沟早己被伪装的茅草覆盖。
“就是现在!” 待第一波叛军踏入壕沟陷阱区,赵虎猛地挥下令旗。城头上的禁军瞬间现身,弓箭齐射,箭矢如雨点般落在叛军后方,阻断其退路;同时,壕沟两侧的木桥突然收起,叛军前方是深一丈的壕沟,后方是密集的箭雨,顿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就在此时,桂林府东南、西南两侧山道突然传来震天的呐喊 —— 侗族吴老栓、瑶族蓝家、苗族谢家率领 3 万友好部落兵杀来,他们举着 “只打萧勇,不伤同族” 的木牌,刀刃首指南楚残余,对部落兵高声喊道:“陆家、冯家的兄弟们,别被萧勇骗了!他只想利用你们夺利,朝廷给咱们免税、给种子,才是真的为咱们好!”
部落兵本就多是被胁迫而来,此刻见同族援军,又听闻朝廷的好处,顿时军心大乱。苗族陆家首领陆昂,本就对萧勇 “分粮不均” 心怀不满,见状当机立断,抽出腰间弯刀,转身砍向身边的 10 名南楚残余士兵,高声喊道:“萧勇是骗子!陆家愿归顺朝廷,杀了这些残余,咱们还有活路!”
陆昂的倒戈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中,瑶族冯家的部落兵也纷纷放下武器,有的甚至加入友好部落兵的队伍,一起围杀南楚残余。萧勇见势不妙,知道大势己去,想带着身边的几百残兵逃入城外的瘴气林 —— 那片林子常年弥漫瘴气,汉人多不敢入,他以为能借此脱身。
“想跑?没那么容易!” 阿木率领 1 万流民骑兵早己守候在瘴气林入口。这些流民骑兵早年在西南山区流放,熟悉瘴气林的地形,更懂如何避开瘴气区域。他们策马追入林中,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很快便追上了慌不择路的萧勇残兵。一支箭矢精准射中萧勇的左臂,他惨叫一声摔下马来,被流民骑兵当场擒获。
从叛军突袭到萧勇被俘,这场叛乱仅用了半日便彻底平定。统计伤亡时,众人都松了口气:南楚残余死亡 250 人、被俘 300 人,部落兵仅轻伤 50 人,禁军与友好部落兵伤亡不足 50 人 —— 这是一场几乎以 “零大规模伤亡” 收场的平叛,既平定了叛乱,又最大限度地保住了部落民心。
然而,平叛的喜悦尚未散去,新的危机便悄然出现 —— 部分叛军与追击的士兵在混乱中误入瘴气林,返回后陆续出现 “发热、呕吐、浑身无力” 的症状,短短半日便有 30 人病倒,其中包括 5 名陆家部落兵。
“快!按之前的预案,设隔离棚!” 苏清欢接到消息,立刻带着医疗团队赶赴部落聚居区。她让人在聚居区外围搭建 10 座临时隔离棚,将患病者全部转移进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让医官们熬制早己备好的防瘴气汤药,每两小时给患者喂服一次,棚内则用艾草、苍术持续熏蒸,净化空气。
在苗族陆家的隔离棚内,苏清欢亲自为一名患病的部落兵诊脉。那名部落兵虚弱地说:“医官…… 俺是不是快死了?以前进瘴气林的人,没几个能活下来……” 苏清欢温和地安慰:“别怕,喝了这汤药,再好好休息,很快就能好起来。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
她一边照料患者,一边教部落的医者如何识别瘴气症状、调整汤药剂量:“发热超过 39 度,就多放些薄荷;呕吐严重,就加些生姜止呕,一定要按时喂药,不能断。” 部落医者认真学习,看着苏清欢日夜守在隔离棚,心中满是敬佩。
三日之后,好消息传来 —— 所有患病者全部痊愈,无一人死亡。陆家部落兵康复后,拉着苏清欢的手泣不成声:“多谢医官救命!以前俺们觉得朝廷只会打仗,没想到还会救咱们这些‘叛乱者’,俺们错了,以后再也不跟朝廷作对了!”
平叛与防疫的双重胜利,为南疆的战后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周时砚接到奏报后,当即下旨颁布三项安抚措施:
其一,赦免倒戈的苗族陆家、瑶族冯家 —— 不仅不追究其叛乱之责,还保留其部落管理权,陆昂因 “诛杀南楚残余有功”,额外赏赐新粮种子 500 石、曲辕犁 10 具;
其二,没收萧勇及其残余的财产(包括囤积的粮食、金银),全部分给受灾的部落百姓,确保每户都能领到足够的粮食与生活物资;
其三,派 20 名农艺师傅赴南疆,根据南疆的气候特点,指导部落种植 “耐旱杂粮(燕麦、荞麦)+ 热带作物(甘蔗、茶叶)”,并承诺部落种植的甘蔗、茶叶,朝廷将通过漕运优先收购,确保有稳定收入。
旨意传到南疆,部落首领们纷纷感慨:“朝廷不仅不罚咱们,还帮咱们种粮、卖货,这才是真的为百姓好!” 吴老栓带着陆昂、冯家首领一起赶赴桂林府,向赵虎递交 “归附文书”,承诺 “永远归顺大靖,服从朝廷管理,不再与朝廷为敌”。
战后一个月,南疆的变化肉眼可见:部落百姓忙着开垦荒地,种植农艺师傅带来的新作物;桂林府的通商码头重新热闹起来,侗族的茶叶、苗族的兽皮、瑶族的丝绸通过漕运运往江南、京城,换回新的农具与布匹;南疆双语学堂也陆续开课,部落子弟与汉民子弟一起读书、学习,民族隔阂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赵虎在给周时砚的奏折中写道:“如今南疆部落皆愿归附,民心安定,通商顺畅,己无叛乱之虞。假以时日,南疆定能成为大靖的富庶之地。” 苏清欢也在医疗报告中提到:“部落百姓对朝廷医馆信任度极高,不少部落主动请求设立永久医馆,愿派子弟学习医术。”
周时砚坐在东宫,看着南疆传来的奏折与报表,靖安的提示音适时弹出:【南疆叛乱平定,瘴气防疫成功,部落归附率达 100%,南疆安定率提升至 100%!战后安抚措施落地,南疆农业、通商逐步恢复,民生福祉指标提升至 90%,盛世巩固系数达 99%,距离 “大靖景和盛世” 正式达成仅差 “全国民生细节优化” 最后一步!】
苏清欢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张南疆部落送来的画像 —— 画的是汉狄百姓与南疆部落百姓一起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背景是桂林府的通商码头与双语学堂。“你看,这是他们特意画来送给你的,说要感谢你让南疆也能过上安稳日子。”
周时砚接过画像,指尖拂过画中笑脸盈盈的百姓,心中满是欣慰:“从北疆到南疆,从流民安置到部落归附,咱们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容易。等把全国的民生细节都优化好,景和三年,咱们就能正式宣布大靖盛世了。”
东宫的窗外,春风和煦,吹绿了庭院的柳枝。南疆的平定,不仅消除了大靖最后的边疆隐患,更让 “民族融合、民生安定” 的理念深入南疆每一个部落,为大靖盛世的最终达成,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靖罪子:皇爷爷!你吃杂粮饼吗(http://www.220book.com/book/MJ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