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雨刚过,运河两岸的泥土还带着的气息,可河道里淤积的泥沙却几乎堵住了一半航道。一艘满载赈灾粮的粮船正艰难地在河道里挪动,纤夫们赤着脚、弓着背,喊着号子拼命拉纤,船速却慢得像蜗牛 —— 从苏州到京城,原本只需 15 日的航程,如今竟要走 30 日,粮船抵达时,京郊流民早己断粮多日。
周时砚站在苏州漕运码头,看着眼前拥堵的景象,眉头紧锁。江南赈灾与战事期间,漕运堵塞的问题暴露无遗:河道年久失修,多处河段淤塞成浅滩,粮船搁浅是常事;更有甚者,江南漕运长期被陆家垄断,船工需缴纳 “垄断费” 才能通行,不少小商户因负担不起,只能放弃漕运,改用陆路运输,成本翻倍,最终导致京城与江南的粮价波动剧烈。
“殿下,若不修复漕运,往后民生物资与边疆军需运输都将受影响。” 苏明宇递上漕运延误的统计报表,“仅上月,就有三批赈灾粮因漕运延误变质,损失近万石。”
周时砚接过报表,靖安的推演提示同步弹出:【民生推演:修复江南漕运后,可疏通淤塞河道 120 里,增设水闸 8 座,粮船运输时间缩短 50%(从 30 日减至 15 日以内),全国粮价可降低 15%;同时,漕运畅通可带动江南土特产外销,流民可通过参与工程获得收入与技能,民生福祉提升显著。】
“立刻启动漕运修复与改革!” 周时砚当即拍板,召集官员制定方案,三日后,一份详尽的计划正式出台:
其一,工程建设以工代赈。从江南流民中招募 5000 名精壮,每日支付 5 文工钱并管三餐,负责清理淤塞河道、加固河堤;在运河关键浅滩河段增设 8 座水闸,调节水位,确保粮船西季通航 —— 水闸设计采用苏清欢提出的 “木石结合” 方案,既节省成本,又便于维修,流民中曾从事木工、石匠的人,还能发挥特长,负责水闸搭建。
其二,管理改革打破垄断。废除 “世家掌控漕运” 的旧制,设立 “江南漕运司”,由寒门出身的苏州知府任司长,负责漕运调度、船工管理与费用核算;规定 “漕运通行费统一降至每船 10 两(原陆家垄断时收 20 两),且废除所有额外杂费”,同时建立 “船工登记制”,为船工发放官方凭证,保障其合法收入。
其三,安全保障强化巡逻。调 100 名熟悉江南水路的流民骑兵,组成 “漕运护卫队”,沿运河沿岸巡逻,防止海盗劫掠与世家残余破坏;在漕运码头设立 “举报点”,鼓励船工与百姓举报破坏漕运的行为,查实后给予 5 两赏银。
方案公布当日,苏州漕运码头便挤满了报名的流民。“管饭还给钱,还能学手艺,这好事咱不能错过!” 流民老陈带着儿子报了名,他曾是渔民,熟悉水性,被分配到河道清淤队,负责探测淤塞深度。不到三日,5000 名流民便全部到岗,漕运修复工程正式开工。
袁老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可工程刚推进半月,麻烦就来了 —— 陆家残余势力暗中派人潜入工地,偷走清淤用的铁铲、锄头,还故意将淤泥推入刚清理好的河段,试图阻挠工程。“殿下,工地丢了近百件工具,刚清好的河段又被堵了,肯定是陆家干的!” 赵虎怒气冲冲地汇报,请求严惩陆家。
周时砚却冷静下来:“陆家如今己是惊弓之鸟,若严惩,恐逼其狗急跳墙;但若不处置,又难平民愤。” 他思索片刻,下令:“赵虎,你带 500 禁军驻守工地,加强巡逻,务必抓住破坏者;同时,传陆家子弟来工地,让他们服徭役三月,参与河道清淤,既惩罚又不让矛盾激化。”
与此同时,周时砚亲自来到漕运码头,对聚集的船工们承诺:“新漕运司成立后,不仅废除垄断费,还会为大家争取‘运费保底’—— 若遇到淡季,朝廷会补贴运费,确保大家收入比以前提升 20%!” 船工们闻言欢呼雀跃,纷纷表示愿意协助朝廷监督破坏者,不少曾受陆家压榨的船工,还主动提供陆家暗中活动的线索。
在禁军巡逻与船工协助下,很快抓获了 5 名破坏工地的陆家仆从,陆家子弟也被迫到工地服徭役。看着昔日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弯腰清淤,流民与船工们无不拍手称快,工程推进速度也大幅加快。
三个月后,漕运修复工程如期完工。苏州漕运码头举行了盛大的首航仪式,周时砚亲自登上第一艘粮船,宣布首航开始。粮船顺着畅通的河道缓缓驶离码头,船工们不再需要拼命拉纤,水闸顺利调节水位,仅用 12 日便抵达京城 —— 比预期时间还缩短了 3 日。
漕运畅通的成效立竿见影:江南到京城的粮价从每石 600 文降至 492 文,降幅达 18%;江南的丝绸、茶叶通过漕运运往京城,售价降低,销量大增,商户们赚得盆满钵满,不少商户还雇佣流民当搬运工,带动了就业;参与工程的流民中,有 2000 人学到了河道修缮、水闸管理、船工调度的技能,其中 500 人被漕运司录用为正式员工,每月能领 2 两工钱,彻底摆脱了流民身份。
更令人欣喜的是,漕运与民生形成了良性联动。苏清欢的惠民医馆,通过漕运快速调运江南的草药 —— 此前从江南调草药到京城需 30 日,如今仅需 12 日,医馆药材供应充足率从 60% 提升至 90%,偏远地区的惠民医馆也能及时获得药材,救治更多百姓。
漕运码头周边,还兴起了一批商铺、客栈 —— 船工们远航归来,能在客栈歇脚,在商铺购买生活用品;往来的商户也多了歇脚之处,带动了码头周边的经济繁荣。“以前码头冷清得很,如今热闹得像集市!” 老陈看着眼前的景象,笑着对儿子说,“咱能有今天的日子,多亏了殿下修漕运啊!”
周时砚站在漕运码头上,望着往来如梭的粮船与商船,心中满是欣慰。漕运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通道,更是民生改善的新途径 —— 它让流民有了工作与技能,让商户有了利润,让百姓有了平价物资,更让大靖的经济与民生,朝着更繁荣、更稳定的方向发展。而这,正是他登基前,为大靖盛世打下的又一块坚实基石。
(http://www.220book.com/book/MJ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