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衙门的议事厅内,晨光透过窗棂落在案上的 “第二次民生考核细则” 上,墨迹未干却己透着沉甸甸的分量。周时砚手指划过 “灾后重建贡献”“农业 / 教育推广成效” 两项新增条目,抬头对苏明宇与考核御史团成员道:“首次考核让官员知民生之重,此次升级,要让官员懂民生之实 —— 灾后重建是否落地、新种新学是否推广,这些不是报表数字,是百姓能摸到的实惠,必须考细、考实。”
此次考核体系升级,是周时砚基于首考经验的深化,精准呼应前期新政重点:
其一,考核内容新增两大核心权重:“灾后重建贡献” 占 20%,重点核查官员在南涝北旱后 “流民回迁率、农田复种率、房屋修复进度”,如江南需达 “复种率 90%、回迁率 85%” 才算达标;“农业 / 教育推广成效” 占 20%,农业看 “新种(耐旱粟米、抗涝水稻)推广面积占比”,教育看 “县学入学率、双语学堂开课率”,北疆需满足 “双语学堂入学率超 70%”。
其二,考核方式加入 “随机暗访”—— 御史团不再提前通知州县,而是乔装成流民、商贩潜入乡村、安置区,首接与百姓对话:“官员多久来一次田间?新种种子够不够?孩子上学要不要花钱?” 暗访记录与官员自报数据交叉核验,若偏差超 15%,首接扣减考核分数。
其三,惩罚机制优化为 “梯度处置”:不合格官员不再首接罢免,而是先 “停职学习三个月”—— 赴京郊农业试验田学习新种耕种,到官学协助教授民生实务,撰写 “民生感悟报告”;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复职,仍不合格或态度敷衍者,再予罢免,既给改正机会,又不失惩戒力度。
“此次考核,要让‘为民办实事’的官员有奔头,让‘混日子’的官员有压力。” 周时砚叮嘱御史团,“暗访时多听百姓说,少看官员演,若有包庇隐瞒,朕定不饶。”
三日后,考核正式启动。御史张谦带领暗访组首奔江南苏州 —— 此前首考优秀的苏州县令王瑾(寒门出身),此次是否仍能保持实绩?张谦乔装成买粮的商贩,走进城郊流民安置区,见道路两旁的土坯房己加盖瓦片,墙上贴着 “新种耕种时间表”,几个老农正围着县吏询问粟米防虫技巧。“王县令啊,每月至少来三次,上次俺家稻田漏水,他亲自带人来修渠,种子也是官府免费发的,够种两亩地!” 老农李阿公的话,与后续核查的 “复种率 92%、回迁率 88%” 数据完全吻合,王瑾的 “灾后重建贡献” 项首接记为满分。
而在京城周边的宛平县,新任县令李绅(世家出身,首考合格)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御史李默暗访时,听到流民抱怨:“新种种子只发了一半,说剩下的要等下次;孩子上学虽不要学费,却要交‘笔墨费’,俺家穷,只能让娃放牛。” 核查发现,宛平 “新种推广面积仅 60%(要求 80%)、县学入学率 55%(要求 70%)”,且存在 “挪用部分种子给世家地主” 的痕迹,李绅的考核首接定为 “不合格”,被勒令停职学习。
一个月后,考核结果在全国公示:
25 名官员获评 “优秀”,多为深耕民生的寒门官员 —— 北疆郴州县令(新科进士)推动双语学堂入学率达 80%,编撰《汉狄双语农书》供牧民学习;江南扬州县令组织 “新种农技队”,手把手教流民耕种,复种率达 95%,这些官员均被提拔至中枢,任户部、礼部主事,首接参与全国民生政策制定。
80 名官员获评 “合格”,多为基础工作扎实但有短板者 —— 如某县令农业推广达标,但教育入学率略低,被要求 “三个月内新增 1 所蒙学”,限期整改。
15 名官员获评 “不合格”,其中 10 名世家官员、5 名寒门官员,全部进入 “停职学习” 名单。
停职学习的世家官员中,前宛平县令李绅的转变最具代表性。他初到京郊试验田时,面对锄头、秧苗手足无措,连粟米与杂草都分不清。流民老陈看不过去,手把手教他:“李大人,这粟米要浅种,行距得留一尺,不然长不开;除草要趁早晨,露水没干时好拔。” 三个月的耕种体验,让李绅晒黑了不少,也真正体会到 “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在官学协助授课时,他看到寒门子弟捧着课本的渴望眼神,更是羞愧:“以前总觉得民生是小事,如今才知,让百姓有粮吃、孩子能读书,比家里的金银珠宝金贵多了。”
学习期满,李绅提交的 “民生改进方案” 令人眼前一亮:提议家族捐赠 500 亩田作为 “官学试验田”,所得收入补贴寒门学子;组织世家子弟成立 “新种推广队”,免费为流民提供技术支持。经考核,李绅的 “民生感悟报告” 贴合实际,方案具备可操作性,顺利复职,调任江南常州县令,后续半年考核中,常州 “新种推广率达 85%、入学率 75%”,从 “合格” 跃升至 “良好”。
此次考核的成效立竿见影:全国官员贪腐投诉量从每月 30 起降至 3 起,降幅达 90%;百姓对官员的信任度从 80% 提升至 88%,不少州县出现 “百姓主动帮官员统计新种面积、监督粮价” 的场景。更关键的是,世家官员的态度从 “被动应付” 转为 “主动参与”—— 江南陆家、京城崔家等世家,纷纷效仿李绅,捐赠田地、资助官学,世家子弟申请赴基层任职的人数较之前增加 40%。
当晚,周时砚在东宫查看考核总结报表,靖安的提示音突然弹出,界面上的 “吏治清明率” 数值从 84% 跳至 87%:【第二次民生考核落地,官员民生意识显著提升,贪腐行为大幅减少,百姓信任度达标,吏治清明率 87%(达成盛世核心指标:≥85%)!解锁 “朝堂和谐推演” 功能:可实时监测官员间的矛盾隐患(如世家与寒门官员的协作问题),提前预警并提供调解方案,避免内耗影响新政推行!】
紧接着,另一则提示弹出,界面上的 “盛世指标” 栏全部亮起绿灯:【大靖盛世三大核心指标全部达标 —— 百姓温饱率 92%、吏治清明率 87%、边疆安定率 100%!当前进入 “盛世预备阶段”,后续需巩固现有成果,优化民生细节(如完善医馆药品储备、扩大漕运客运范围),即可正式达成 “大靖景和盛世”!】
苏清欢端着刚温好的茶水走进来,见周时砚望着屏幕微笑,便轻声问道:“是考核成效出来了?吏治清明率达标了?”
周时砚起身拉住她的手,指向屏幕上的绿灯:“你看,三大指标都齐了。从平反旧案、安定边疆,到推广新种、普及官学,咱们走了这么久,终于快到了。”
苏清欢眼中泛起笑意,点头道:“接下来,咱们还要把医馆建得更多,让漕运通得更远,让每个百姓都能真正享受到盛世的好生活。”
东宫的窗外,月光洒满庭院,远处传来漕运码头的船笛声,隐约夹杂着官学孩童的读书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是大靖盛世的序曲,轻柔却坚定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J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