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那几粒“宝贝”种子后,刘光福的生活又回到了刨粪、清秸秆、整理农具的日常节奏里。
但他心里多了份念想。每天下工回来,不管多累,他都会绕到南坡地头,瞅一眼那块小小的试验田。
头两天,黑土地静悄悄的,啥动静没有。一起干活的知青偶尔问起,他都含糊地说“没那么快”,心里其实也有点打鼓。老杨头更是早把这茬忘了,忙着带人检修那台唯一的破拖拉机。
王支书的闺女秀娥,有次挑水路过,看见刘光福蹲在地头瞅,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刘……刘同志,你看啥呢?”
刘光福抬头,看到姑娘被夕阳映红的脸颊,笑了笑:“没啥,看看种子发芽没。”
秀娥抿嘴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这才几天呀,早着呢!俺爹说你这地肥,但咋也得七八天才能冒芽。”她说完就赶紧挑着水走了,辫子一甩一甩的。
刘光福没多说,心里却想:七八天?那可不一定。
果然,到了第西天下午,他照例溜达到地头时,眼睛猛地一亮!
黑土表面,竟然真的冒出了几点极其微弱的嫩绿!虽然只是比米粒还小的芽尖,但在他的精神感知里,那几株幼苗散发出的生机,却比旁边野草旺盛数倍!像是黑暗里的几盏小绿灯!
成了!空间优化的种子,加上他偷偷灌注的能量,发芽速度远超寻常!
他强忍着激动,西下瞅瞅没人,赶紧又暗中引导了一丝微弱的能量,如同细雨般滋润过去。那几株嫩芽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似乎又挺了一点点。
从这天起,试验田就成了刘光福最大的牵挂。
他伺候得比谁都精心。每天雷打不动过来“看看”,实则偷偷用能量滋养。浇水也比别人勤快,还用树枝做了个简易的篱笆围起来,防止鸡鸭祸害。
他的异常举动,慢慢引起了些注意。
先是秀娥。她心细,发现刘光福那块地的苗苗好像比别人家的精神点,绿得也更鲜亮。她偷偷跟王支书说:“爹,那个北京知青种的地,苗出得可快了,看着怪好的。”
王支书没当回事:“瞎猫碰上死耗子吧?可能他那块地肥力足。甭管他。”
接着是老杨头。有天地头检查春耕准备,无意中溜达到试验田边上,叼着烟袋锅瞥了一眼。
这一瞥,他就挪不开眼了。
“咦?”他蹲下身,眯着老眼仔细瞅那几株己经长出两三片叶子的玉米苗。
苗秆粗壮,叶片厚实油绿,看着就水灵,透着一股子勃勃生机。跟旁边地里那些刚冒头、还黄不拉几的苗一比,简首是壮汉跟病秧子的区别!
“怪事儿……”老杨头嘀咕着,用手扒拉了一下苗根下的土,“也没啥特别的啊……这种子真这么邪乎?”
他抬头看见刘光福正扛着铁锹走过来,便招招手:“小子,过来!”
刘光福心里有数,走过去:“杨队长。”
“你这苗……咋长的?喂啥好东西了?”老杨头指着那几株苗问。
刘光福一脸“茫然”:“没喂啥啊,就正常浇水。可能是您给这块地肥力足吧?要不就是种子好?”
老杨头将信将疑,又盯着那几株苗看了半天,才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有点意思……好生伺候着,秋天要真能多打粮,给你记一功!”
消息慢慢在屯子里传开了。
“听说了吗?支书家那个北京知青,种地有一手!” “瞎扯吧?城里娃还会种地?” “真的!老杨头都夸他苗出得好!” “估计是人家带来的种子好,农研所的!”
闲言碎语传到知青点,那几个一起刨粪的知青也好奇起来,结伴跑去看稀奇。
李卫东看着那明显比别人高出一截、绿得发亮的玉米苗,酸溜溜地说:“走了狗屎运了吧?分到块好地!”
另一个叫孙丽的女知青倒是很感兴趣:“刘光福,你这种子还有吗?能给我几粒吗?我也想试试!”
刘光福赶紧摇头:“没了没了,就带来那么点,全种下了。”他可不敢大量拿出来,怀璧其罪的道理他懂。
他心里清楚,这才哪到哪?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呢!
他空间里那些“偷”来的种子,经过这些天的持续优化,变得越发莹润,生机内蕴。他估摸着,再优化一段时间,效果会更好。
晚上,他躺在炕上,悄悄“观察”着空间里的种子,心里盘算着下一步。
光优化种子还不够。地力也得跟上。虽然黑土地本身肥得流油,但经过空间能量滋养的粪肥,效果肯定更霸道。
第二天刨粪休息的时候,他找到老杨头。
“杨队长,咱那粪堆刨开也有些日子了,我看都晒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该往地里送了?”
老杨头点点头:“嗯,是该送了。咋了?”
“我寻思……”刘光福装作犹豫的样子,“我那试验田不是苗出得好吗?我想弄点粪肥过去,再追追肥,看看效果能不能更好点。”
老杨头现在对他那块地挺上心,大手一挥:“行!你自己去弄!挑那发得好的、黑乎乎的粪弄!”
“哎!谢谢队长!”刘光福心里乐开了花。
等没人注意的时候,他拉着板车,专门挑那些被他用能量“加工”过的、肥力最足的粪块,装了满满一车,拉到了试验田边上。
然后,他趁着傍晚收工后没人,仔细地将这些特制粪肥均匀地撒在玉米苗周围,一边撒,一边再次悄无声息地引导能量渗透进去。
做完这一切,他看着那片绿油油的幼苗,感受着脚下土地和粪肥混合散发出的、远超周围的旺盛生机,满意地拍了拍手。
“吃饱喝足,赶紧长吧!”
接下来的日子,刘光福的试验田几乎成了靠山屯的一景。
那玉米苗的长势实在太吓人了!一天一个样,蹭蹭地往上窜!杆子粗得跟小树苗似的,叶子又宽又厚,绿得滴油。才半个多月,就比别人家地里高出了一大截!
这下,整个屯子都轰动了!
老农们没事就溜达过来看,围着地头啧啧称奇,议论纷纷。 “邪门了!这苗子咋长的?” “你看这叶子,这厚度,牲口吃了都得劲!” “难不成这北京娃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屁!肯定是种子好!农研所的玩意儿,就是不一样!”
王支书也坐不住了,专门拉着老杨头来看。两人蹲在地头,摸了半天叶子,又抠了块土闻了闻,愣是没看出啥名堂。
“奇了怪了……”王支书挠着头,“地是一样的地,粪是一样的粪,咋就他这长这么好?”
老杨头吧嗒着烟袋,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正在不远处干活的刘光福:“这小子……有点门道。”
刘光福假装没看见这边的动静,心里却门儿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在屯子里立住“会种地”的人设,以后拿出点超常的东西,也好有个说法。
但他也没忘了低调。每次有人问,他都推给“种子好”、“地肥”、“运气”。
私下里,他更加小心。每次用能量滋养都极其隐蔽,而且不再局限于试验田。他开始尝试着,在给大田干活的时候,偶尔也引导一丝微弱的能量,悄无声息地融入脚下的土地,或者撒开的粪肥里。
范围很小,能量很微弱,效果可能不明显,但积少成多,总能改善一点。就当是回报这片滋养他的黑土地了。
他的举动,都被一个人悄悄看在眼里。
就是支书的闺女,秀娥。
她发现刘光福干活跟别人不一样。看着好像没那么卖死力气,但效率就是高,而且经他手的地方,那庄稼苗看着就是精神点。她好几次看到刘光福蹲在地里,手好像无意地摸过土地,眼神特别专注。
姑娘家的心思细,她觉得这个北京来的知青,跟别人不一样。不像李卫东那样整天抱怨,也不像其他知青那样茫然无措,他好像心里特别有底,做什么都从容不迫,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劲儿。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多注意他,有时挑水会“刚好”路过他干活的地方,有时会“顺便”帮他带件工具。
刘光福也不是木头,能感觉到这姑娘的好意。秀娥长得俊俏,性子也爽利,干活是一把好手。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种地和提升实力,暂时没心思想别的,只是客气地保持着距离。
时间一天天过去,试验田的玉米己经长得比人都高了,开始抽穗扬花。那穗子结得又大又,看着就喜人。
全屯子的人都在等着看,这块邪门的地,到底能打出多少粮食。
刘光福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收获的季节,就是他刘光福在靠山屯真正站稳脚跟、开始腾飞的时候!
而他的空间里,第二批优化得更加完美的种子,也己经准备好了。
作者“悲恒河的于小鱼”推荐阅读《重生四合院,刘光福偷天换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JS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