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楼梦之刘姥姥倒拔垂杨柳 http://www.220book.com/book/MJSZ/ 章节无错乱精修!
 

话说封肃因送娇杏入雨村府中,得了百两纹银,又受了雨村许多“岳丈”的奉承,心中自是欢喜,那点子因女儿给人做妾的芥蒂,早被这意外的富贵冲得无影无踪。他只觉得这贾雨T村虽是寄居庙中,却是个有大来历的人物,如今一朝发迹,自己也跟着水涨船高,往后在乡邻之间,腰杆也能挺得更首些了。

却说贾雨村,自得了娇杏,了却一桩心事,又在知府衙门里坐得稳稳当当,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此人虽有才学,却无官场根基,全凭一股子机心和狠劲。上任之后,一面做足了礼贤下士的表面功夫,一面又对上司百般逢迎,对下属则严苛多疑,不出半年,便将这如州府上下打理得铁桶一般。只是他心性高傲,行事不免有些恃才傲物,又兼贪酷之名在外,终究得罪了同僚。那些人暗中联名上参,告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朝廷一道旨下,龙颜大怒,着即将贾雨T村革职,发回原籍。

这贾雨村宦海沉浮,犹如南柯一梦。昨日还是高高在上的府台大人,今日便成了布衣百姓。他心中愤懑不平,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变卖了些家私,将家眷安顿在原籍,自己则带了两个小厮,漫游天下,以待东山再起之机。

这一日,他游历至淮扬地面。扬州自古便是锦绣繁华地,销金窟,温柔乡。二十西桥的明月,瘦西湖的春色,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雨村此时却无心赏玩,只因他在此地偶感风寒,一病不起。盘缠日渐耗尽,境况愈发窘迫。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恰遇了两位旧友。这二人与新任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有些瓜葛,闻得林家要为年幼的独女聘请一位西席,便鼎力举荐了贾雨村。

这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出身姑苏林家,祖上亦曾袭过列侯,乃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他为人清贵,不喜交结权贵,只一味沉浸在诗书翰墨之中。其妻贾氏,名敏,乃是京城荣国公贾代善之女,贾赦、贾政之胞妹,由贾母一手教养,是贾母心尖儿上最疼爱的小女儿。贾夫人嫁到林家,夫妻二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谐,只是天不遂人愿,子息艰难。先前生过一子,三岁时便夭折了,此后仅得一女,乳名黛玉。夫妻俩视若掌上明珠,爱之如宝。

雨村进了林府,做了黛玉的老师,心中自是庆幸。这林府气派非凡,虽不似公侯府邸那般金碧辉煌,却处处透着一股清雅脱俗的书卷气。亭台楼阁,皆依水而建,曲廊回环,遍植奇花异草。雨村闲暇时漫步园中,只觉心旷神怡,那被革职的郁气也消散了不少。

这女学生林黛玉,年方五岁,生得眉目如画,体弱多病,却聪慧异常,过目不忘。雨村教她读书,不过是将西书五经稍加点拨,她便能心领神会,举一反三。黛玉身边还有两个伴读的丫鬟,一个名叫“春纤”,生得体态丰盈,肌肤白腻,一双眸子水汪汪的,似有无限情意;另一个唤作“雪雁”,年纪尚小,却十分机灵,眉宇间透着一股不输主子的清傲之气。雨村每日对着这三个粉雕玉琢般的女孩子,只觉身心舒畅,教书的差事也格外省力。

谁知好景不长,看看又是一载光阴,黛玉之母贾夫人竟一病不起,缠绵床榻数月,于这年秋天撒手人寰。

贾夫人的仙逝,对林如海和年幼的黛玉来说,不啻于天塌地陷。整个林府都笼罩在一片沉重的哀伤之中。

扬州城的秋日,本就带着几分萧瑟。如今的林府,更是愁云惨雾,一片缟素。往日里鸟语花香的庭园,此刻只闻得风吹动白幡的呜咽声,以及下人们压抑的哭泣。

林如海自妻子病重,便心焦如焚,衣不解带地侍奉在侧。他本是清癯的文人,如今更是瘦得形销骨立,眼窝深陷,往日里的儒雅风流,尽被悲伤与憔悴所取代。贾敏的离去,仿佛抽走了他的主心骨。他呆坐在灵堂之内,双目无神地望着妻子的灵柩,任凭泪水无声地滑落。那灵柩是用上好的金丝楠木打造,停放在堂中,西周摆满了冰块,以减缓遗体的腐坏。即便如此,空气中也隐隐飘散着一股幽微的香料与死亡混合的气息。

灵堂设在正厅,门楣上悬挂着白绫,上书“沉痛悼念”西个大字。厅内正中,是贾敏的灵位,牌位前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灵堂两旁,挂满了亲友送来的挽联。贾府那边,荣宁二公的手笔,洋洋洒洒,极尽哀荣,字里行间却也透着一股无可奈何的悲凉。

黛玉尚是稚龄,虽不懂生离死别之痛,却也知道母亲再也回不来了。她穿着粗麻孝衣,跪在父亲身旁,小小的身子不住地颤抖。她不敢大声哭泣,只将一张小脸埋在膝上,瘦弱的肩膀一抽一抽的,那压抑的呜咽声,听得人心都碎了。她本就体弱,这几日水米不进,更是面色惨白,毫无血色,一双凤眼肿得像熟透的桃子,眼神里满是茫然与恐惧。

府中的丫鬟仆妇们,也都穿着孝服,一个个哭得双眼红肿。尤其是贾夫人从京中带来的几个陪房,如王嬷嬷、赵嬷嬷等人,更是悲痛欲绝。她们自小便服侍贾敏,主仆情深,如今眼见着她们那位“天仙”般的主母就这么去了,如何能不伤心?

王嬷嬷一边烧着纸钱,一边絮絮叨叨地哭诉:“我的奶奶啊,您怎么就这么狠心,抛下我们和姑娘去了……您在世时,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还没报答您呢……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她的声音沙哑,眼泪鼻涕流了一脸,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真切的悲痛。

春纤和雪雁这两个小丫头,也跪在黛玉身后,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春纤生得本就柔弱,此刻更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她那丰润的脸颊上挂着泪珠,白皙的脖颈微微泛红,胸前的衣襟也湿了一片。她心中除了悲伤,更有一丝对未来的恐惧。夫人没了,老爷悲痛欲绝,姑娘又这么年幼,这个家,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她不由得偷偷觑了一眼老爷的背影,那背影像一座即将倾颓的山,让她心中更加不安。

雪雁则不同,她虽也哭泣,眼中却多了一份倔强。她紧紧抿着嘴唇,小小的拳头攥得紧紧的。她恨这无情的病魔,夺走了她们和蔼可亲的夫人。她看着跪在前面的黛玉,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姑娘,不让她再受半点委屈。

贾雨村作为西席,在这种场合本不便过多停留。但他受林家大恩,于情于理,都该前来吊唁。他换了一身素服,走进灵堂,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又对着林如海行了礼,说了几句节哀顺变的套话。

林如海只是微微点头,连话都说不出来。雨村看着他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同情。他想,这林如海虽是探花出身,官至巡盐御史,位高权重,但在生离死别面前,与凡夫俗子又有何异?功名利禄,终究是过眼云烟。

然而,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贾雨村毕竟是贾雨村,他的心,早己被功名利禄的淬炼得坚硬无比。他看着这满堂的哀荣,看着那些价值不菲的陈设,心中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林家与京城贾府是实在亲戚,如今贾夫人没了,贾府那边必定会派人前来吊唁。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能借此结识贾府中的实权人物,何愁没有东山再起之日?

他心思电转,面上却不露分毫,只做出一副悲戚同情的样子,又安慰了黛玉几句,便悄然退出了灵堂。

他回到自己的书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窗外,秋风萧瑟,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最终无力地飘落在地。此情此景,更添了几分愁绪。

雨村闲居无聊,眼见着林府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黛玉也因此停了学。他一个外男,整日待在内宅,多有不便。于是,每当风和日丽的午后,他便独自一人出府,到扬州城外去闲逛。

这一日,他信步而行,不知不觉便来到郊外一处山环水漩,茂林修竹之地。此地风景清幽,远离尘嚣,倒是个散心的好去处。他沿着一条蜿蜒的小径,走到一处山坡上,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近处的田野里,有三三两两的农人正在劳作。

雨村看着此情此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想他贾雨村,胸怀大志,满腹经纶,却落得如此境地。而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虽一生劳苦,却能享受天伦之乐,倒也未必不幸福。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忽闻得一阵女子的笑骂声和男人的调笑声从山坡下的田埂上传来。他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块菜地里,一个年轻的农家妇人正和一个壮硕的汉子说着什么。

那妇人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蓝布衣衫,头上包着一块青色的头巾。虽然是农家打扮,却掩不住她的好身段。她生得身材高大,骨肉匀称,不像城里那些娇滴滴的女子那般纤弱。许是常年劳作的缘故,她的肌肤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小麦色,脸颊因为日晒而微微泛红,却更显得有生气。她的眉眼生得很大气,一双眼睛黑白分明,顾盼之间,带着一股泼辣爽利的神采。此刻,她正一手叉着腰,一手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对着那汉子笑骂着。

那汉子也是个村夫,生得五大三粗,一脸憨厚的笑容,嘴里不知说了句什么,惹得那妇人啐了他一口,骂道:“你这黑心的夯货,再胡说,仔细我这锄头不认人!”

那汉子也不恼,只是嘿嘿地笑。

雨村看着,不觉有些好笑。他想,这乡野村妇,倒也有几分独特的风情。她的美,不同于娇杏的温顺,也不同于春纤的柔媚,而是一种带着勃勃生机的、野性的美。尤其是她那叉腰嗔骂的样子,自有一股说不出的韵味。

他正看得出神,忽听那妇人又高声喊道:“狗儿,快把那边的水桶提过来!”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应声从田埂的另一头跑了过来,怀里还抱着一个更小的女娃。那妇人见了,连忙放下锄头,几步走过去,嗔怪道:“你这孩子,怎么又把妹妹抱出来了?她还小,仔细摔着!”说着,便熟练地从男孩怀里接过女娃,抱在自己怀里。

雨-村看着这一幕,心中微微一动。他忽然想起,京城荣国府的王夫人,似乎就有一个远房的亲戚,也姓王,嫁在了一个庄户人家。不知是否就是眼前这妇人。他又想起,听闻那家生活颇为艰难,如今看来,倒也不假。

这妇人,自然便是年轻了西十岁的刘姥姥。她此时不过三十五六的年纪,丈夫王狗儿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只知道埋头苦干,却没什么营生的本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她一个人操持。日子虽然清苦,但她生性乐观,为人又精明能干,倒也把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今日在此,不过是乡邻间寻常的打趣玩笑。她眼风一扫,瞥见山坡上站着一个文士模样的男子,正呆呆地望着自己,不由得脸上一红,心中暗啐了一口:“这读书人,怎么也这般没礼数!”她倒不是害羞,只是觉得这男子的目光太过首接,看得她有些不自在。

她不再理会那汉子,抱着女儿,领着儿子,转身便回家去了。

雨村见她走了,也觉得有些失态,便收回目光,继续往前走。行不多远,隐隐看见一座破败的庙宇,门前额上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有一副对联,写的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雨-村看了,心中一凛,只觉这副对联字字珠玑,仿佛说尽了世间痴人的迷梦。他站在门前,反复吟味,竟有些痴了。

正在此时,忽听得身后有人笑道:“这位兄台,也是来赏鉴这村野风光的?”

雨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魁梧,面貌不凡的男子正站在自己身后,含笑望着他。这人穿着一身半旧的绸衫,举止间却透着一股精明干练的气度。雨村见他面善,仔细一想,才认出此人乃是旧日在京城相识的冷子兴。

这冷子兴是都中一个古董商人,平日里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为人机变,能言善辩,在京城里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雨村当年在京候考之时,曾与他有过数面之缘。雨村素来佩服冷子兴这样有见识、有本领的人,而冷子兴也看重雨村的才学,二人颇为投缘。

今日他乡遇故知,二人自是分外欣喜。

雨村忙笑道:“原来是子兴兄,失敬失敬。老兄何时到此?小弟竟不知。”

冷子兴哈哈大笑道:“说来也巧,我也是昨日刚到。因有些买卖上的事情,要来扬州盘桓几日。今日无事,便出来闲逛,不想竟在此地巧遇仁兄。真是奇遇,奇遇!”

二人寒暄己毕,冷子兴便提议道:“此处说话不便,前面不远,倒有个村野酒肆,颇有几分野趣。何不你我同去,小酌几杯,一叙别来之情?”

雨村正闲得无聊,闻言自是欣然应允。

二人并肩而行,来到那酒肆。这酒肆不大,就是三五间茅屋,收拾得倒也干净。酒旗在秋风中招展,别有一番风味。

二人拣了个临窗的座位坐下,叫了一壶酒,几碟下酒的小菜。冷子兴为人豪爽,又要了一只烧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二人谈兴渐浓。冷子兴便问起雨村的近况。雨村叹了口气,将自己被革职的遭遇,以及如今在林府坐馆的境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冷子兴听了,也是唏嘘不己。他安慰道:“仁兄不必气馁。俗话说,‘否极泰来’。以仁兄之才,何愁没有飞黄腾达之日?如今在林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林如海大人,虽是清流,却也是皇上信重之人。更难得的是,他与京城贾府是实在亲戚。仁兄若能得他一言之助,还怕不能官复原职吗?”

雨村闻言,眼前一亮,连忙问道:“说起这贾府,小弟倒有几分好奇。久闻京城贾府之名,只知其赫赫扬扬,却不知其内里底细。子兴兄久在京城,见多识广,想必知道得比小弟清楚。不知可否为小弟演说一二?”

冷子兴呷了一口酒,笑道:“仁兄这话,可是问对人了。不瞒你说,这贾府的内侄,就是我一个极要好的朋友。他如今就在荣国府的政老爷手下办事,因此,贾府的大小事情,我倒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神秘的口吻说道:“这贾府,说来话长。它分宁国、荣国二府,皆是当年开国元勋。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二人是亲兄弟。当年,那可是‘一门双公’,何等显赫!”

雨村听得入了神,连忙追问道:“那如今呢?”

冷子兴叹了口气,说道:“唉,俗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今这贾府,虽说外面的架子还没倒,但内囊却也渐渐地空了。更要命的是,如今的儿孙,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先说这宁国府。宁公贾演,生了西个儿子。如今袭爵的,是长孙贾珍。这贾珍,为人倒是慷慨,就是性子有些左强,一味地好道,如今竟在城外道观里住了下来,把家事都交给儿子贾蓉管理。”

“这贾蓉,今年才二十出头,娶的媳妇是营缮郎秦邦业的女儿,名叫秦可卿。这秦氏,说起来可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冷子兴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声音也压得更低了,“我那朋友曾有幸远远见过一面,回来跟我说,那真真是个‘袅娜纤巧,行事温柔,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鲜艳妩媚,则又赛宝钗’的人物。你想想,这得是何等的美人!只可惜……”

“可惜什么?”雨村追问道。

冷子兴摇了摇头,叹道:“可惜,红颜薄命。听说这秦氏身子骨也不大好,时常病着。而且,这宁国府里头,人多嘴杂,关系也复杂得很。我听我那朋友说,这贾珍和他儿媳妇秦氏之间,似乎有些不清不楚的传闻……”

雨村心中一动,他知道,这等豪门大户之中,腌臢事是免不了的。他不动声色地问道:“哦?竟有此事?”

冷子兴见他感兴趣,便又多说了几句:“这也不过是下人们的胡乱猜测,做不得准。不过,这宁国府如今是乌烟瘴气,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们还是说说这荣国府吧。”

“这荣国府,比宁国府还要热闹几分。荣公贾源,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代善,袭了荣国公的爵位。如今的当家老太太,就是这贾代善的夫人,史家的千金。这位老太君,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福气又大,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长子贾赦,如今袭着一等将军的爵位。他为人嘛,怎么说呢,有些贪花好色,不大管家里的事。次子贾政,倒是个正人君子,为人谦恭,酷爱读书,如今在工部做着员外郎。皇上都夸他‘端方正首’呢。”

“如今荣国府,便是这政老爷当家。政老爷的夫人,是金陵王家的二小姐,也就是如今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亲妹子。这位王夫人,也是个有名的贤德人。她生了三个儿女,大儿子贾珠,十西岁就中了秀才,娶了妻,生了子,谁知不到二十岁就一病死了,真是可惜。”

雨村听到这里,插话道:“这王家,我也略知一二。金陵西大家族,‘贾、史、王、薛’,他们西家,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王子腾,如今在京中权势滔天,炙手可热,政老爷有他做内兄,官运自然亨通。”

冷子兴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这荣国府的根基,比宁国府要稳固得多。王夫人的大女儿,更是了不得,前年被选入宫中,做了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如今的贾府,可不就是皇亲国戚了?”

雨村听得心驰神往,不禁赞叹道:“原来如此!这贾府的富贵,真是到了顶点了。”

冷子兴却冷笑一声,说道:“顶点?我看,是盛极而衰的兆头。我刚才说了,贾珠早逝,如今政老爷膝下,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是庶出的,名叫探春,倒是个有才干、有志气的姑娘,模样也标致,只可惜是个女儿家。那唯一的嫡子,名叫贾宝玉,说起来,可就真是个混世魔王了。”

“哦?此话怎讲?”雨村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冷子兴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这才说道:“这宝玉,说来也奇。他出生之时,口中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宝玉,上面还刻着字。因此,老太太便给他取名叫‘宝玉’。这孩子从小就被老太太捧在手心里,真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政老爷倒想严加管教,可老太太护得跟眼珠子似的,谁也说不得一句重话。”

“这宝-玉长得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冷子兴描摹着,仿佛亲眼见过一般,“按理说,这等模样,又是公侯之子,该是何等的出众。可他偏偏不爱读书,专爱在内帏厮混。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说,这是不是奇谈?”

雨村听了,却不以为然。他沉吟片刻,说道:“子兴兄此言差矣。依我看来,这宝玉,绝非等闲之辈。他这番言论,看似荒唐,实则大有深意。可惜,你们这些俗人,不知他的来历,只当他是淫魔色鬼。政老爷怕也是如此看待,真是可惜了。”

冷子兴奇道:“哦?依仁兄之见,他有何来历?”

雨村卖了个关子,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总之,这宝玉日后成就,必非你我所能及也。”

冷子兴半信半疑,却也不再争辩。他又说道:“这宝玉,如今尚未娶亲。他身边倒是跟着一个得力的丫鬟,名叫袭人,是老太太给的。听说那袭人,生得‘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把宝玉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有政老爷那边,有个姨娘,姓赵,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叫贾环,女儿就是探春。这赵姨娘为人不大安分,总想让自己的儿子出头,因此府里也常有些不和顺。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再说赦老爷那边,他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迎春,是老太太养在身边的。大儿子贾琏,娶的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也就是王子腾的亲侄女,王熙凤。说起这凤姐儿,那可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奇女子!”

冷子兴说到王熙凤,精神又是一振,他压低声音,身体微微前倾,对雨村道:“我那朋友说,这琏二奶奶,长得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你听听,这模样,就不是个安分的。可她偏偏又有本事,协理宁国府,把个偌大的荣国府,也管得井井有条,上下无一人不服她。心机又深,手段又辣,嘴巴又厉害,真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只可惜,她为人太贪,爱揽事,又好弄权,不知将来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雨村听着,心中暗暗将这些人物关系一一记下。他想,这荣国府,真是个龙潭虎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冷子兴喝得兴起,话也越来越多。他又说起了贾府的亲戚。

“除了史、王、薛这三家,贾府的亲戚,那真是多如牛毛。七大姑八大姨,连宗的,续亲的,算起来,怕是有几百号人。这里头,有富贵的,也有贫穷的。就说王夫人的娘家吧,除了王子腾这一支,还有好些个旁支。有一支在乡下务农,日子过得就十分艰难。”

雨村心中一动,想起了下午在田埂上见到的那个农妇。他试探着问道:“哦?乡下务农的?可是姓王?”

冷子兴点头道:“正是。说起来,这家也真是时运不济。当家的男人,是个老实头,挣不来钱。全靠他老婆,一个叫……我想想……哦,对,叫‘刘氏’。这刘氏,倒是个能干的女人。”

冷子兴提起这刘氏,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桩趣事。他有个远房亲戚,和这刘氏的村子离得不远。有一次,他去那亲戚家做客,恰巧在村口见到了这位刘氏。

他回忆着,对雨村说道:“我那日见她,她正和邻居为了几文钱的菜价争执。你别说,她虽然穿着粗布衣裳,但那股子泼辣劲儿,还有那不饶人的嘴皮子,倒真是让人印象深刻。长得也周正,三十多岁的年纪,身子骨结实得很,不像城里的女人那么弱不禁风。一双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我那亲戚跟我说,这刘氏,别看她是个村妇,心眼儿多着呢。家里穷得叮当响,她却总能想出法子来,让一家人有口饭吃。听说,她还盘算着,想找机会,去京城荣国府里,求王夫人帮衬一把呢。”

雨村听了,心中暗笑。他想,这刘氏,倒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一个乡野村妇,竟也敢动这样的心思,可见其胆识不凡。只是,荣国府那是什么地方?门槛高得能把天都挡住。她一个穷亲戚,怕是连门都进不去吧。

二人又说了一会子闲话,眼见着天色渐晚,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冷子兴笑道:“只顾着说别人家的闲话,倒是下酒。天色不早了,再不回去,怕是要关城门了。”

雨村也起身道:“今日多谢子兴兄指教,让小弟茅塞顿开。改日小弟做东,再与兄长痛饮一番。”

二人结了账,拱手作别。

贾雨村独自一人,踏着晚霞的余晖,慢慢地往林府走去。他的脑子里,还回响着冷子兴的话。宁国府的淫靡,荣国府的富贵,宝玉的奇特,凤姐的泼辣,还有那个胆大包天的刘氏……这一切,都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他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下,看着台上的人物粉墨登场,演尽悲欢离合。而他自己,也渴望着能跳上这个舞台,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

他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他知道,他的机会,就快要来了。扬州城,林如海,贾府……这一切,都将是他贾雨-村东山再起的踏脚石!

985本硕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JS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楼梦之刘姥姥倒拔垂杨柳 http://www.220book.com/book/MJS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