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禄的行动力极强。在周天瑜的授意下,他迅速完成了两件事:一是组织精干账房,将破虏弩从选材、加工到组装的每一步成本都核算得清清楚楚,并与旧式神臂弩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令人振奋:虽然破虏弩因采用复合臂和新工艺,单具成本比旧弩高出约三成,但其射程、威力和耐用性的提升,却远超这个代价,尤其是在减少士兵伤亡、提升战场优势方面的价值,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一份数据详实、条理清晰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很快成形。
第二件事,便是广发“英雄帖”。他以天工阁的名义,正式邀请兵部、将作监相关官员,以及安国公、萧衍等军中代表,于三日后在京郊皇家校场,举行一场“破虏弩公开验看评鉴会”。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各方关注。
验看当日,校场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不仅受邀的官员将领悉数到场,许多闻风而来的中下层武将和勋贵子弟也聚集在场边,都想亲眼看看这传闻中的“神弩”究竟如何。
兵部和将作监派来的官员,脸上多少带着些审视和挑剔的神色。尤其是将作大监,一副等着挑刺的模样。而安国公和萧衍则早早到场,与姜德禄寒暄,态度明确表示支持。
验看开始。姜德禄亲自讲解破虏弩的改进原理和制作工艺,言语朴实,却切中要害。随后,便进入了最关键的实射环节。
首先是最基本的射程与精度测试。一百五十步、一百八十步、两百步……破虏弩的箭矢一次次稳稳命中靶心,其远超旧弩的射程和良好的稳定性,引得场边阵阵惊呼。安国公亲自上前验看箭矢入靶深度,连连点头。
接着是威力测试。对着披挂整齐的皮甲、铁甲甚至双层甲,破虏弩配备的破甲锥箭都展现出了可怕的穿透力,尤其是对骑兵最具威胁的锁子甲,也能有效贯穿。校场上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最后是持续射击与可靠性测试。连续射击数十次后,破虏弩的弩臂未见明显变形,弩机依旧灵敏,而对比的旧式神臂弩则己出现精度下降和部件松动的情况。姜德禄甚至请将作监的官员亲自上手操作、拆卸检查,以证明其结构并无“诡秘”之处,只是工艺更加精湛合理。
事实胜于雄辩。一轮轮测试下来,之前所有的质疑和谣言都不攻自破。兵部官员的脸色从怀疑变成了凝重,最后转为钦佩。将作大监则脸色铁青,再也说不出话来。
“好!好弩!”安国公抚掌大笑,声若洪钟,“有此利器,我大周边军如虎添翼!姜员外郎,天工阁有功于国啊!”
萧衍也走到姜德禄面前,郑重抱拳:“姜大人,此弩于战场之上,可救无数将士性命,萧某代北境同袍,谢过天工阁!”
姜德禄连忙还礼,心中激动不己。
验看会大获成功。破虏弩的优异性能和数据翔实的成本报告,彻底征服了在场众人。兵部当场表示将全力配合量产配发事宜,之前拖沓的流程迅速打通。
校场人群渐渐散去后,萧衍却并未立刻离开,他走到一首在一旁静观其变的周天瑜面前(周天瑜以观摩学习为名,得到了皇帝特许前来)。
“殿下。”萧衍行礼,目光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欣赏,“今日验看,令人叹为观止。天工阁能有此成就,殿下居功至伟。”
周天瑜微微一笑:“萧将军过誉了。此乃姜员外郎与诸位工匠心血所成,本王不过偶有些胡思乱想罢了。”
萧衍摇头,正色道:“殿下不必过谦。若无殿下高瞻远瞩,力排众议,焉有天工阁今日?末将虽是一介武夫,亦知器械之利关乎国运。殿下所行之事,利在千秋。”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带着一种军人的铿锵承诺:“末将深知,革新之路,必多险阻。日后若有用得着萧某之处,殿下但请吩咐。只要于国有利,萧某定当竭尽全力,护卫殿下与天工阁周全!”
这是明确的站队和承诺!周天瑜心中一震,看着萧衍坚毅而真诚的眼神,知道这不是客套话。这位年轻的将军,是真的看到了技术的力量,并愿意为此承担风险。
“有将军此言,本王心甚慰之。”周天瑜郑重回礼,“强国之路,道阻且长,愿与将军,共勉之。”
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场上,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一场公开验弩,不仅奠定了天工阁的坚实基础,更让周天瑜收获了一位重量级的军方盟友。
然而,在校场远处的山岗上,一双阴鸷的眼睛透过望远镜,死死地盯着周天瑜和萧衍交谈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永宁公主……萧衍……好,很好。”赵珩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随从冷声道,“去告诉那边,可以开始下一步了。我倒要看看,这‘利在千秋’的玩意儿,能不能保住她的命!”
狂风,即将来临。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锦绣风华帝女的时空奇旅》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K2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