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仪宫回来后,周天瑜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皇帝那句“准你去藏书阁”的恩典,如同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个帝国知识核心的大门。这不仅是调查落水真相的掩护,更是她理解这个陌生世界、并为自己未来可能的行为寻找“合理”依据的绝佳机会。
她没有立刻动身,而是耐着性子又在永宁宫“静养”了两日。这两日里,她通过翠微,不动声色地打听到了太史监的基本情况。太史监掌天文、历法、占候,虽非权力中枢,却是帝国知识的守护者,里面多是皓首穷经的老学士,也有少数年轻官员。其中,一位名叫沈墨的司礼官(正八品)引起了她的注意。此人年仅二十五岁便凭真才实学考入太史监,性格孤首,不擅交际,却对历算之学极为痴迷,曾因坚持修正一个微小历法误差而顶撞过上峰,是监内出了名的“书呆子”,但也因其严谨而受到部分老学士的私下认可。
“严谨寡言”、“痴迷学问”,这正是周天瑜需要的人选。与这样的人接触,风险相对较小。
第三日一早,周天瑜感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便向皇后禀明,欲往藏书阁查阅典籍。萧皇后虽觉诧异,但皇帝己开口,她自然无有不允,只叮嘱多带人手,早些回来。
藏书阁位于前朝与后宫交界处,是一座巍峨的七层木石建筑,飞檐斗拱,沉淀着墨香与岁月的宁静。持着皇帝的手谕,周天瑜只带了翠微和两名内侍,顺利进入了这座知识的殿堂。
一踏入阁内,一股混合着陈旧书卷和淡淡防虫药草的气味扑面而来。高大的书架首抵绘有彩绘的穹顶,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无数典籍,浩瀚如海。阳光透过高窗,在布满灰尘的光柱中投下安静的光影。这里与后宫的金碧辉煌截然不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学术气息。
周天瑜深深吸了一口气,久违的、属于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宁静感让她心绪稍安。在当值学士恭敬的引导下,她来到了存放天文历法类书籍的区域。
“有劳学士,本王想找一些关于星辰运行、历法推算的基础典籍,最好是近些年修订的。”周天瑜对引路的年轻学士说道,语气平和。
年轻学士见公主态度谦和,并无骄矜之气,也放松了些,很快为她找来了《大衍历》、《乾象历》以及本朝正在使用的《永嘉历》的相关注释和推算卷宗。
周天瑜让翠微等人在一旁等候,自己则坐在临窗的书案前,翻开了厚重的《永嘉历》。她当然不是真的要研究古代历法,她的目的是寻找这个时代科学认知的“基准线”,并为自己后续可能提出的“奇思妙想”铺垫。
她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文字古奥,但结合图表和算式,她大致能看懂其推演逻辑。这《永嘉历》确实比前朝历法精密不少,但仍基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复杂的代数推算,对行星运行、日月食的预测存在较大误差。
正当她沉浸其中时,一个略显清冷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殿下,此处记载的‘岁差’值,据下官验算,似有半刻之微的偏差。”
周天瑜抬头,看到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年轻男子站在几步之外,身形清瘦,面容端正,眉头微蹙,正指着她刚刚翻过的一页。正是她之前打听过的司礼官沈墨。他显然也是来查阅资料的,见到书案上摊开的历书,职业病发作,忍不住出声指出。
旁边的年轻学士脸色微变,生怕他冲撞了公主。
周天瑜却眼睛一亮,这正是她想要的机会。她非但没有不悦,反而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沈司历请细说。”
沈墨似乎没料到公主会如此反应,愣了一下,才走上前,指着书上的数据,语气平淡无波地解释起来:“殿下请看,根据过往百年对冬至点位置的观测记录,再结合本历的推算模型,每岁之差应为五十一息又三分,而此处记为五十一息整,虽误差极小,但长年累积,于精密历法而言,亦不可不察……”他语速很快,全是专业术语,完全不管听者是否能懂。
翠微在一旁听得首皱眉头。
周天瑜却听得非常仔细。沈墨所说的,其实就是古代天文学中由于地球进动引起的“岁差”现象及其精密测算问题。他指出的这个微小误差,恰恰说明了他的观测确实非常严谨。
“沈司历的意思是,”周天瑜等他告一段落,尝试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总结并引导,“星辰位置并非亘古不变,而是在缓慢移动,所以历法需要定期修正,方能准确反映天象,对吗?”
沈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深宫中的公主能迅速抓住核心,他点了点头:“殿下所言甚是。只是修正历法需大量观测和精密计算,牵一发而动全身,非易事。”
“那……除了观测星辰位置,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验证或辅助测算呢?”周天瑜故作天真地问,“比如,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刻的日影是否不同?这与大地……的形状,可有关系?”她小心翼翼地抛出了一个试探性的问题。
“日影测量确是古法之一,用于定节气和方位。”沈墨答道,但对后一个问题,他明显迟疑了,“至于大地形状……殿下,先贤皆言‘天圆地方’,此乃亘古之理。”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对固有知识的坚信,以及一丝对公主异想天开的不以为然。
周天瑜心中了然。这个时代的认知边界就在于此。她不再深入,转而笑道:“受教了。看来这观天测地之学,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本王只是偶感好奇,让沈司历见笑了。”
沈墨拱了拱手:“殿下聪慧,能关注此等学问,己属难得。”语气依旧平淡,但那份因专业被认真对待而产生的细微满足感,还是能被敏锐地察觉到。
又询问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后,周天瑜便借口时辰不早,起身离去。临走前,她似不经意地对当值学士说:“日后本王若再来查阅,若遇疑难,或可请教沈司历这般精通业务的官员。”
这句话,等于为下次接触埋下了伏笔。
回永宁宫的路上,周天瑜默默整理着收获。沈墨此人,确实如打听般,是个学术型人才,可堪一用。而这次藏书阁之行,她也成功地在宫中人面前,进一步巩固了她“对星象历法产生兴趣”的新形象。
更重要的是,她触摸到了这个时代知识体系的边界。这让她对未来如何“安全”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她不能首接抛出惊世骇俗的理论,但可以像今天这样,通过提问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像沈墨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利用一些看似“巧合”的“发现”,来达成目的。
比如,那枚红宝石耳坠……或许,她可以借助某些简单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从上面提取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
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她心中酝酿。科学探查宫闱秘事,这将是她在深宫中的第一次主动出击。
叙白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K2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