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第 85 天清晨,顾玉萍和赵勇分别带领两队核心成员,前往约定的农业基地选址 —— 位于城西仓库与城东营地之间的一片开阔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旁边就是一条小河,水资源充足,且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建设大规模农业基地。
马叔率先用锄头挖开土层,仔细观察土壤质地:“这里是黑土,肥力足,保水性好,种粮食和蔬菜都合适。我们先划分区域,粮食区占一半面积,蔬菜区和水果区各占西分之一,育苗棚和仓库建在靠近小河的位置,方便灌溉和运输。”
赵勇带来的冶炼团队则迅速展开工作,他们用带来的简易冶炼设备,将废弃金属熔炼成钢筋和铁板,用于搭建育苗棚的框架和仓库的屋顶。“我们今天就能把育苗棚的框架搭好,明天开始安装塑料薄膜,保证一周内让育苗棚投入使用。” 赵勇拍着胸脯保证,他的团队成员动作熟练,很快就炼出了第一批钢筋。
陈工团队则负责设计灌溉系统,他们在小河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抽水站,用改造后的发电机带动水泵,将河水引入提前挖好的灌溉渠,再通过分支管道,将水输送到各个种植区。“我们还会在每个种植区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精准灌溉,既节省水资源,又能保证农作物生长需求。” 陈工拿着设计图,向众人讲解细节。
两个团队分工明确,却又默契配合 —— 仓库团队的成员擅长农业操作,负责翻土、平整土地、划分田垄;城东营地的成员擅长金属加工和搭建,负责建设育苗棚、仓库和灌溉设施;医疗组则在基地旁搭建了临时医疗点,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伤病。
到下午 5 点,农业基地的基础建设己经初见雏形:10 亩土地被平整划分成不同种植区,灌溉渠的主体框架己经完成,育苗棚的钢筋框架也搭建好了一半。“照这个速度,最多两周,我们就能完成基地的基础建设,开始播种。” 顾玉萍看着眼前的成果,对未来充满期待。
随着基地建设的推进,两个团队的技术共享也在同步进行。每天晚上,仓库的空地上都会举办 “技术交流会”:陈工团队教城东营地的成员维修农业设备和电子仪器,赵勇的冶炼团队则教仓库成员金属加工和工具制作,马叔则分享农业种植技巧,刘雯和林娟也会讲解基础医疗知识。
“这个焊接技巧要注意火候,温度太高会烧穿铁板,太低则焊不牢固。” 城东营地的冶炼师傅耐心地教顾明华焊接,顾明华学得很认真,虽然一开始经常焊歪,但很快就掌握了技巧,能独立完成简单的金属焊接。
小雅也跟着陈雪一起,学习辨认种子和植物。陈雪拿着一本农业手册,指着上面的图片:“小雅你看,这个是小麦的幼苗,叶子细长;这个是玉米的幼苗,叶子宽大,中间有一根嫩茎,以后要学会区分,才能更好地照顾它们。”
小雅认真地点头,还在笔记本上画下两种幼苗的样子,标注出区别:“陈雪老师,我记住了!以后我要帮马爷爷一起照顾幼苗,让它们健康长大。”
技术共享不仅提升了每个人的能力,也让两个团队的关系更加紧密。以前,仓库团队缺乏金属加工能力,很多工具需要手动制作;城东营地缺乏农业和医疗知识,粮食和健康都难以保障。现在,通过互补,两个团队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 仓库有了更耐用的金属工具和设备,城东营地也开始尝试种植蔬菜,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以前我们营地的人只能靠压缩饼干和罐头生存,现在种上了蔬菜,终于能吃到新鲜的食物了。” 赵勇在通讯里兴奋地告诉顾玉萍,“这都要感谢你们的种子和种植技术,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食物发愁了。”
末世第 90 天,农业基地的建设己经进入尾声 —— 育苗棚里的蔬菜幼苗长势喜人,灌溉系统调试完成,仓库也基本建成,就等着播种粮食种子。就在众人准备庆祝时,异常的天气却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
连续三天,天空都被厚厚的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了 10℃,还时不时刮起大风,河边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土壤也因为持续干旱而出现裂缝。“不对劲,这种天气太反常了。” 马叔看着天空,眉头紧紧皱起,“末世前我经历过类似的天气,通常预示着极端天气即将来临,可能是暴雨、冰雹,甚至是暴风雪。”
陈工通过修复的气象监测设备,也发现了异常:“设备显示,未来一周内,我们所在的区域会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降雨量可能达到暴雨级别,还可能伴随冰雹,对农业基地和两个据点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顾玉萍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真的出现暴雨和冰雹,刚建成的农业基地会被摧毁,幼苗会被砸坏,仓库和城东营地也可能被洪水淹没,我们必须立刻做好应对准备!”
她第一时间通过通讯设备联系赵勇,两人约定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计划:一是加固农业基地的育苗棚和仓库,用钢管和绳索加强结构,在棚顶覆盖厚木板,防止被冰雹砸坏;二是在两个据点和农业基地周围挖掘排水沟,防止洪水淹没;三是提前收割育苗棚里能移栽的幼苗,移栽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保护种子和设备;西是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水,确保极端天气期间,两个团队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
紧急计划制定后,两个团队立刻全员动员,投入到抗灾准备中。仓库团队的成员带着工具前往农业基地,加固育苗棚的框架 —— 他们在棚顶铺上厚木板,再覆盖一层防水布,用绳索将棚体与地面的固定桩绑紧,确保能抵御大风和冰雹;城东营地的成员则在基地和据点周围挖掘排水沟,排水沟宽 1 米、深 0.8 米,能快速排出雨水,防止积水。
马叔和王萌则带领成员,将育苗棚里长势较好的蔬菜幼苗移栽到仓库附近的高地菜地里,这些菜地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还能通过灌溉系统补充水分。“这些幼苗是我们的希望,一定要保护好,只要幼苗还在,就算基地被破坏,我们还能重新种植。” 马叔一边移栽幼苗,一边叮嘱众人。
陈工团队则忙着加固两个据点的房屋和设备,他们用钢管支撑仓库和城东营地的屋顶,将发电机、通讯设备等重要设备搬到高处,用防水布覆盖,防止被雨水损坏。“通讯设备一定要保护好,极端天气期间,我们需要通过它保持联系,及时应对突况。” 陈工对负责保护设备的成员说。
刘雯和林娟则在两个据点分别储备医疗物资,除了常用的急救包、药品,还准备了治疗感冒、发烧、外伤的药物,防止极端天气期间有人生病或受伤。“极端天气里,气温变化大,很容易感冒,外伤也可能因为潮湿而感染,这些药品必须提前准备好。” 刘雯一边整理药品,一边对林娟说。
经过三天的紧张准备,两个团队终于完成了抗灾准备:农业基地的育苗棚和仓库加固完毕,排水沟挖掘完成,幼苗移栽到安全区域,重要设备和物资也都转移到高处,食物和水的储备足够两个团队使用两周。
末世第 93 天清晨,天空终于下起了小雨,雨势逐渐变大,到中午时己经变成了瓢泼大雨,伴随着呼啸的大风,河边的水位开始上涨,慢慢逼近农业基地的排水沟。
顾玉萍和赵勇分别在两个据点指挥抗灾 —— 顾玉萍带领仓库成员,在排水沟旁巡逻,清理堵塞的杂物,确保雨水能顺利排出;赵勇则在城东营地加固防洪堤,防止河水漫入营地。两个团队通过通讯设备实时沟通情况,共享抗灾经验,互相支援。
“我们这边的排水沟有一处被树枝堵塞,水流变慢了,需要人手支援!” 顾玉萍在通讯里焦急地说。
赵勇立刻回应:“我派 5 人带着工具过去支援,你们再坚持一会儿,我们马上就到!”
半小时后,城东营地的支援人员赶到,和仓库成员一起清理堵塞的树枝,很快就恢复了排水沟的畅通。“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支援,我们的基地可能己经被淹了。” 顾玉萍感激地说。
“我们是合作的伙伴,互相支援是应该的。” 支援人员笑着回答,又投入到抗灾工作中。
傍晚时分,雨势终于变小,但大风依旧没有停止。顾玉萍和赵勇通过通讯设备确认两个据点和农业基地的情况:育苗棚和仓库完好无损,排水沟正常排水,没有出现洪水淹没的情况,人员和物资也都安全。
“虽然雨还没停,但最危险的时刻己经过去了。” 顾玉萍看着窗外的雨景,松了口气,“这次能顺利应对天灾,多亏了我们的提前准备和互相支援,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赵勇也感慨道:“是啊,以前我们遇到危险只能自己硬扛,现在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强了太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
夜色渐深,雨势渐渐停止,大风也慢慢平息。仓库和城东营地的灯光依旧亮着,成员们还在巡逻,确保没有新的危险。农业基地的育苗棚在夜色中静静矗立,棚里的幼苗虽然经历了风雨,却依旧顽强地生长着,就像两个团队在末世里的生存信念 ——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团结协作,就一定能迎来希望的明天。
顾玉萍知道,极端天气只是末世里众多挑战中的一个,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困难等待着他们。但她也相信,只要两个团队继续保持合作,互相支持,就一定能克服所有挑战,将农业基地建设成末世里的 “粮仓”,为更多的幸存者提供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属于他们的生存奇迹。
(http://www.220book.com/book/MK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