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第 94 天清晨,雨过天晴,阳光重新洒满大地。但农业基地却一片狼藉 —— 部分灌溉渠被洪水冲垮,育苗棚的塑料薄膜被大风刮破,几亩刚平整好的土地积满了雨水,原本准备播种的种子也被浸湿了一部分。
“别慌!我们先清理积水,修复损坏的设施,再补种种子,还来得及!” 顾玉萍召集两个团队的成员,迅速制定重建计划,“第一组由赵刚和城东营地的 3 人组成,负责修复灌溉渠,用沙袋加固渠岸,防止再次被冲垮;第二组由孙强带领,负责修补育苗棚的塑料薄膜,更换损坏的钢筋框架;第三组由马叔和王萌带领,负责清理土地积水,筛选未被浸湿的种子,准备补种。”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修复灌溉渠的成员跳进泥泞的渠中,用铁锹清理堵塞的淤泥,再用沙袋一层层加固渠岸,浑浊的泥水溅满了他们的衣服,却没人抱怨;修补育苗棚的成员则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将新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棚顶,用绳索固定牢固,确保能抵御后续的风雨;清理土地的成员则用锄头挖开排水沟,将积水引入灌溉渠,马叔则蹲在一旁,仔细筛选种子,将受潮的种子挑出来,留下干燥的,准备补种。
“这些小麦种子还能种,只要在太阳下晒半天,就能恢复活力。” 马叔捧着一把种子,对身边的王萌说,“玉米种子要多晒一会儿,受潮比较严重,不过大部分都还完好,补种后应该能正常发芽。”
到下午 3 点,农业基地的修复工作基本完成:灌溉渠恢复畅通,育苗棚修补完好,土地积水也清理干净。马叔和王萌带领众人,开始补种作物 —— 小麦种子播撒在最肥沃的土地上,玉米种子种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蔬菜种子则种在育苗棚里,确保能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
“只要接下来天气好转,这些种子一周内就能发芽,一个月后就能看到绿油油的作物了。” 马叔看着播撒完种子的土地,眼里满是期待,“我们还要加强巡查,及时清理杂草,防治病虫害,确保这次能有好收成。”
末世第 96 天,正当众人忙着照料刚补种的作物时,周凯和李阳的巡逻队带回了一群特殊的 “客人”——5 个衣衫褴褛的流民,其中还有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他们面带菜色,虚弱地靠在仓库门口,手里拿着空空的容器,显然是来求助的。
“我们是从北边的废弃社区逃过来的,那里被洪水淹了,物资也吃完了,听说这里有个安全的幸存者团队,就过来求助,希望你们能给我们一点食物和水。” 为首的流民声音沙哑,带着哀求,“我们愿意干活,只要能活下去,什么活都愿意干。”
顾玉萍看着他们,尤其是两个虚弱的老人和孩子,心里满是同情。她立刻让王萌给他们准备食物和水,刘雯则给他们检查身体,发现他们只是营养不良和轻微的风寒,没有大碍。
“你们不用害怕,这里很安全,有足够的食物和水。” 顾玉萍语气温和地说,“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暂时留在仓库,和我们一起干活,我们会给你们分配食物和住处,等以后你们想离开,我们也不会阻拦。”
流民们听到这话,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顾玉萍连连道谢。为首的流民叫张叔,以前是社区的水电工,会维修简单的水电设备;其他几个流民也各有技能,有的会做饭,有的会木工,很快就融入了团队,跟着大家一起照料农业基地的作物,维修仓库的设施。
“以前我们遇到的流民要么抢物资,要么见死不救,没想到你们愿意帮助我们,还让我们留下来。” 张叔一边修理仓库的水管,一边感激地说,“以后我们一定会好好干活,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仓库团队和城东营地的名声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小型幸存者团队通过通讯设备联系他们,希望能加入或寻求帮助。短短一周内,就有 3 个小型团队 —— 共 15 人,主动找上门来,他们有的擅长木工,有的擅长养殖,有的则有医疗基础,都希望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团队中活下去。
顾玉萍和赵勇意识到,单凭两个团队的力量,很难照顾到这么多幸存者,也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危机。于是,他们决定召开一次 “海城幸存者会议”,邀请所有愿意合作的幸存者团队,共同成立 “海城幸存者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末世第 100 天,“海城幸存者会议” 在仓库的空地上召开。除了仓库团队和城东营地,还有 4 个小型幸存者团队参加,共 65 人。顾玉萍和赵勇作为发起人,首先阐述了成立联盟的目的和意义:“末世里,单打独斗迟早会被淘汰,只有联合起来,共享资源、互相帮助,才能在危机西伏的末世里长久活下去。我们希望成立联盟,制定统一的规则,共同发展农业、工业和医疗,让每个幸存者都能有饭吃、有安全的住处、有健康的保障。”
各团队的负责人纷纷表示赞同。擅长养殖的团队负责人李姐说:“我们团队有 5 个人,以前是养殖场的员工,会养殖猪、鸡、鸭等牲畜。如果加入联盟,我们可以在农业基地旁边搭建养殖场,为大家提供肉类和蛋类,补充营养。”
擅长木工的团队负责人王师傅也说:“我们会制作各种家具和工具,可以帮大家修缮房屋,制作农业用具,为联盟的建设出一份力。”
经过一天的讨论,各团队达成共识,正式成立 “海城幸存者联盟”,选举顾玉萍为联盟首领,赵勇为副首领,负责统筹联盟的整体发展;同时成立 “农业部”“工业部”“医疗部”“安保部” 西个部门,分别由马叔、陈工、刘雯、陈峰负责,各司其职,共同管理联盟事务。
联盟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制定统一的规则,确保联盟有序运转。各团队负责人共同商议,制定了以下核心规则:
资源共享规则:所有团队的物资统一登记管理,按照 “按需分配、多劳多得” 的原则分配资源,有特殊需求(如老人、孩子、病人)的成员可优先获得资源;各团队的技能和技术统一共享,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提升全员能力。
劳动分工规则:根据每个人的技能和身体状况,分配相应的工作 —— 年轻力壮的成员负责农业种植、工业生产和安保巡逻;有专业技能的成员负责技术研发、医疗保障和物资管理;老人和孩子则负责一些轻松的工作,如整理物资、照料幼苗,同时接受教育和培训。
安全防御规则:成立统一的安保队,由陈峰和赵勇共同指挥,负责联盟所有据点(仓库、城东营地、农业基地)的安全防御,定期巡逻,排查风险;各据点之间建立快速通讯通道,一旦遇到危险,可及时支援。
接纳新成员规则:接纳新的幸存者团队时,需先进行身份核实和背景调查,确保没有恶意;新成员需遵守联盟规则,参与劳动,贡献力量,经过一周的考察期后,才能正式加入联盟。
“规则是联盟的基础,只有每个人都遵守规则,联盟才能长久发展。” 顾玉萍看着众人,语气坚定,“我们还要定期召开联盟会议,听取各团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规则,确保联盟的发展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各团队负责人都表示认同,纷纷在规则文件上签字,承诺会严格遵守联盟规则,共同维护联盟的秩序和安全。
联盟成立后的第三天,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 —— 一群约 20 人的流民势力,听说这里成立了幸存者联盟,物资丰富,便想来抢夺。流民们手持钢管、砍刀,甚至还有一把自制的猎枪,朝着农业基地的方向冲来,气势汹汹。
安保队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各团队成员迅速集结 —— 农业部的成员负责将作物和种子转移到安全区域;工业部的成员负责加固防御工事,制作简易武器;医疗部的成员在临时医疗点待命,准备救治伤员;安保队的成员则组成防御阵型,在农业基地门口严阵以待。
“你们己经闯入联盟的领地,立刻离开,否则我们将采取强制措施!” 陈峰站在防御阵型的最前面,对着流民大声喊道。
“少废话!赶紧交出物资,不然我们就踏平这里!” 流民首领嚣张地喊道,挥了挥手,流民们立刻冲了上来。
安保队成员毫不畏惧,立刻展开反击 —— 李阳和周凯带领弓箭组,精准射击流民的腿部和手臂,阻止他们前进;陈峰和刀疤强带领近战组,手持消防斧和长矛,与流民正面交锋;其他团队的成员也拿起自制的武器,从侧面偷袭,配合安保队作战。
擅长养殖的李姐团队,还利用基地里的几只牧羊犬,朝着流民狂吠,干扰流民的注意力;擅长木工的王师傅团队,则快速制作了一批简易的尖刺陷阱,放在流民的退路旁,防止他们逃跑。
流民们没想到联盟的战斗力如此强大,还配合默契,很快就被打得节节败退。当流民首领试图用猎枪射击时,赵勇突然从侧面冲出,一把夺过猎枪,用枪托将他砸晕。其他流民见状,吓得纷纷投降,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按照联盟规则,投降的流民如果愿意改过自新,可以留下观察,参与劳动;不愿意留下的,我们会给他们一些食物和水,让他们离开。” 顾玉萍对着投降的流民说,“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靠抢掠过活,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才能在末世里长久活下去。”
最终,有 10 名流民选择留下,加入联盟,其他流民则拿着食物和水,离开了农业基地。
夕阳西下,联盟成员们在农业基地的空地上庆祝首战胜利。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吴浩做的饭菜,聊着天,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 这是联盟成立后的第一次协同作战,不仅成功守护了家园,也证明了联盟的力量,让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顾玉萍看着眼前团结的众人,心里满是欣慰。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 65 人联盟;从简陋的仓库,到现在的多个据点和农业基地;从独自求生,到现在的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他们在末世里一步步成长,一步步创造奇迹。
“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联盟,寻找更多的幸存者,发展更多的产业,让海城成为末世里的一片净土,让每个幸存者都能在这里安稳活下去。” 顾玉萍看着众人,语气坚定,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众人齐声应下,声音洪亮,回荡在农业基地的上空,也回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末世的道路依旧漫长,但他们相信,只要联盟团结一心,互相扶持,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在末世里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接新的生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MK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