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日历的彻底失效,将叶斌最后的、与旧时间体系连接的缆绳也无情斩断。
他不再试图从观察孔去分辨那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光线变化,而是将生存的节奏完全内化——发电机的油耗刻度成了他的时钟,胃部的空虚感成了他的餐铃,身体的疲惫成了他的就寝信号。
这种绝对的向内收缩,反而带来一种奇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稳定感。
然而,外部宇宙的宏大叙事,并不会因一个渺小个体的时间感丧失而停止运转。
它依旧以其冰冷的物理法则,默默推动着星辰轮转,也……悄然改变着这颗星球接收阳光的角度与方式。
根据叶斌存储在硬盘深处的、末世前的天文数据模型推算(尽管地磁暴可能己产生影响,但大致规律应仍适用),今天,本应是这个纬度地区,在漫长的极夜周期中,日出时间开始显著提前的转折点。
按照模型,此刻外部应该迎来持续近一小时的、虽然依旧昏暗却足以明显区别于黑夜的“白昼”微光。
这种“微光”,在永夜期的严寒中,是极其重要的心理锚点,象征着周期循环并未彻底停止,象征着“白昼”的概念尚未被完全抹去。
叶斌走到了那个位置最高、被积雪覆盖最薄、且带有加热除霜功能的观察孔前。
他需要确认这个天文模型在当前极端环境下的有效性,这关系到他对未来环境变化趋势的判断。
他耐心地等待着。
内部体感时间,己经超过了模型预报的日出点。
窗外,依旧是一片沉凝的、毫无生气的黑暗。不是夜晚的漆黑,而是一种更令人窒息的、仿佛连光线本身都被冻结吸收了的暗哑。
晚了。
他心中默数着心跳,以此作为粗糙的计时器。
一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
……
十七分钟。
在比模型预报晚了整整十七分钟后,那片绝对的黑暗,才极其勉强地、极其不情愿地,透出了一丝……光。
但那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黎明微光”。
是一种暗红色。
如同干涸的、氧化了的血渍,涂抹在脏污的玻璃上。
又像是遥远的地平线下,有一座覆盖整个大陆的森林在持续燃烧,腾起的灰烬和烟雾将本就微弱的天光过滤成了这种不祥的色彩。
天空,是暗红的。
【冰封末世,我提前修建安全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冰封末世,我提前修建安全屋】最新章节随便看!而且亮度低得可怕。如果不是刻意对比之前的绝对黑暗,几乎无法察觉这微弱的变化。它无法照亮任何东西,无法带来丝毫暖意,反而让被冰雪覆盖的大地呈现出一种更诡异的、如同火星地表般的死寂景观。
叶斌的第一反应是云层。或许是异常浓厚的、富含特定颗粒物的雪云或火山灰云,遮蔽并扭曲了阳光。
但他立刻启动了仓库顶部一个隐蔽的、依靠独立电池供电的高精度光照度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被特殊材料保护,勉强在极端环境下幸存下来。
读数迅速反馈到主控台屏幕。
一个冰冷的数字跳了出来。
与他在末世初期、在类似“白昼”时段记录的基础光照数据相比,当前光照强度衰减了整整30%。
-30%!
不是云层遮挡那种临时性、可变性的减弱。这是系统性、大幅度的光照衰减!
叶斌站在原地,看着那个数字,如同看着一份来自宇宙的死亡判决书初稿。
不是云。
是比云更可怕的东西。
持续的地磁暴严重影响了大气的透光性?
超级火山喷发(或许在另一半球)产生的气溶胶覆盖了整个平流层?
亦或是……某种更未知的、全球性的天体物理事件,永久性地改变了地球的日照环境?
无论原因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
光照,这颗星球生命能量的最终来源,正在急剧减少。
这意味着植物光合作用将近乎停止(如果还有植物幸存的话),意味着本就跌至谷底的温度将因热量输入减少而失去任何回升的可能,意味着……真正的、连一丝侥幸都不再存在的能源枯竭。
那迟到了十七分钟的、暗红色的、微弱如烛火般的“曙光”,不是希望。
它是比黑暗更深的绝望,用一种最首观的方式,宣告了万物终局的加速降临。
叶斌缓缓抬起头,再次望向观察孔外那片诡异的暗红色天幕。
他的内心,如同被投入液氮的金属,在极寒中发出细微的、即将碎裂的鸣响。
一个比外部严寒更加冰冷的认知,如同墓志铭般,刻入了他的意识最深处:
“永夜提前。”
不是季节性的极夜。
而是生态意义上、文明意义上、甚至可能是星球命运意义上的……
永恒黑夜,它的脚步声,比他最悲观的预测,来得还要更早,更急。
——
(http://www.220book.com/book/ML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