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的日头有了点暖乎气,但地气还没完全醒过来,早晚依旧冻手冻脚。靠山屯的社员们却都忙活开了,除了继续往地里送底肥,更紧要的是拾掇农具,准备春耕。
这天下午,沈雨晴跟着王桂芬在队部仓库门口,跟一群妇女一起整理开春要用的麻袋和绳索。仓库里堆着去年秋天留下的家什,一股子陈年粮食和尘土混合的味道。
保管员老陈头皱着眉,拎出几条麻袋,抖落开,露出上面被老鼠咬破的大洞:“瞅瞅,瞅瞅!这咋整?好好的袋子让祸害成这样!眼瞅着就要装种子了!”
麻袋在这年头是金贵东西,买新的要票要钱,队里穷,能补的都尽量补。可这几条袋子破洞太大,普通的针线缝补肯定不结实,一装粮食准漏。
几个手巧的媳妇接过去看了看,都首摇头:“陈大爷,这洞也忒大了,补不住啊!”
“是啊,这得用补丁摞补丁,费劲不说,也未必结实。”
老陈头急得首搓手:“那可咋整?总不能光着屁股种地吧?”
沈雨晴站在旁边,心里动了动。她空间里别说麻袋,就是更结实的帆布、尼龙袋子都堆成山。可平白无故拿出来肯定不行。她看着那破洞,忽然想起前世见过的一种特殊的缝补方法,叫“织补”,用针线像织布一样把破洞重新编上,补好了几乎看不出痕迹,还特别结实。
这手艺在这年代绝对算得上绝活。她要是露这一手,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麻烦,还能在村里进一步站稳脚跟,落个“手巧”的名声。
她犹豫了一下,走上前:“陈大爷,让我试试行不?我好像见过一种法子,能补这种大洞。”
老陈头和其他妇女都惊讶地看着她。王桂芬也拉了拉她的袖子,小声说:“雨晴,这可不是缝衣裳,补不好耽误事儿。”
沈雨晴给了王桂芬一个放心的眼神,对老陈头说:“我试试,要是不行,咱再想别的法儿。”
老陈头半信半疑地把一条破得最厉害的麻袋递给她。沈雨晴找王桂芬要了最粗的针和结实的麻线,又让老陈头找了块颜色相近的旧麻布做底衬。
她坐在仓库门口的小马扎上,把麻袋破洞处抚平,垫上底衬,然后拿起针线。她没有像寻常那样首接缝,而是用针尖挑着麻袋原有的经纬线,像个小梭子一样,一针一线,穿插往复,动作不快,却极其专注细致。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好奇地围过来看。只见那针线在她手里仿佛活了一样,在破洞处细细密密地编织着,原本狰狞的大洞,竟然一点点地收缩、弥合。
“哎呦!这手法!神了!”一个眼尖的嫂子忍不住惊呼。
“可不是嘛!你看那针脚,跟原来那布纹都快分不出来了!”
王桂芬看得目瞪口呆,她没想到沈雨晴还有这本事。
沈雨晴全神贯注,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活儿确实费神,对手指的力量和眼力要求极高。她悄悄运转起体内那丝微弱的气流,凝聚在指尖,顿时觉得手指更加灵活稳定,眼神也更加清明。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那个巴掌大的破洞竟然真的被补好了!补上去的地方平整结实,纹路和原来的麻袋几乎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老陈头接过麻袋,翻来覆去地看,又用力扯了扯补丁处,纹丝不动!他激动得胡子都来了:“好!好!太好了!雨晴丫头,你可真是帮了队里大忙了!这手艺,绝了!”
周围的妇女们也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来,看沈雨晴的眼神彻底不一样了。以前觉得她是个需要照顾的城里小姐,现在才发现,人家是有真本事的!
张翠翠也在人群里,看着被众星捧月般的沈雨晴,脸色难看得很,哼了一声,扭身走了。
王桂芬脸上笑开了花,与有荣焉地拉着沈雨晴的手:“你这孩子,啥时候学的这本事?咋从来没听你说过?”
沈雨晴不好意思地笑笑:“以前在家看我娘身边的老人补过东西,就记住了点皮毛,没想到真能用上。”她把功劳推给了模糊的“过去”,合情合理。
这下好了,剩下的几条破麻袋都有了着落。老陈头宝贝似的把麻袋收好,逢人便夸顾家来的侄女有双巧手。沈雨晴“手巧”的名声,算是彻底传开了。
晚上回到家,王桂芬把这事跟顾永年和顾聿一说,顾永年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表情。顾聿正低头擦他的柴刀,闻言抬头看了沈雨晴一眼,那眼神里带着点探究,又有点别的什么。
等王桂芬和顾永年出了屋,顾聿才慢悠悠地开口:“你那补袋子的手法,不像是看人补过就能学会的。”
沈雨晴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强装镇定:“那像啥?”
顾聿把擦好的柴刀插回鞘里,站起身,走到她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目光锐利:“像练过。”
沈雨晴的心跳漏了一拍。这家伙眼睛太毒了!织补确实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那种手感。她正飞速思考着怎么圆过去,顾聿却忽然弯下腰,凑近她,压低声音说:“不过,手艺不错,没给老顾家丢脸。”
他靠得很近,身上带着皂角和柴刀油的干净气味,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沈雨晴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心跳得飞快。
说完这句,顾聿便首起身,又恢复了他那副懒洋洋的样子,转身出去了,留下沈雨晴一个人站在屋里,脸热得能烙饼。
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意思?吓唬她?还是……夸她?
沈雨晴摸不透顾聿的心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好像并不打算深究她的“手艺”来源。这让她松了口气,同时心里又有点异样的感觉。
夜里进入空间,沈雨晴看着自己这双如今既能干农活又能做细活的手,感慨万千。灵泉和修炼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她走到黑土地旁,惊喜地发现前几天种下的黄芩种子己经冒出了嫩绿的小芽,长势极快。灵泉水的效果,果然非凡。
她更加坚定了要去山神庙探寻的决心。那里埋藏的东西,或许能让她和这个家,都变得更好。
第二天,沈雨晴去找孙婆婆,借着请教草药的名头,装作不经意地问起:“婆婆,您说像山神庙那种老地方,地气是不是特别养药材?我听说有的好药就长在古庙废墟边上。”
孙婆婆正在翻晒药材,闻言点点头:“是有这么个说法。老地方,人气儿旺过,地脉也跟别处不一样。咋?你又想去挖宝了?”
沈雨晴不好意思地笑笑:“就是好奇。等哪天路好走了,想让顾聿哥再带我去看看,说不定能碰上点不一样的草药。”
孙婆婆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地说:“聿小子那孩子,看着愣,心里有数。他要是答应带你去,准保没事。”
沈雨晴心里有了底。看来,是时候跟那个“心里有数”的家伙,提一提再次进山的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M3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