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小院的石桌,染得暖融融的,刘璇玑早早就把笔墨纸砚摆好,旁边放着一吊沉甸甸的铜钱。
李秀兰和赵桂兰,则帮着清点村民们带来的小龙虾,按十个一堆分好。
李二狗,你这筐里一共一百二十三个,按一文钱十个算,给你十二文,剩下三个算添头,下次一起算!”
璇玑一边在纸上画着正字,一边把铜钱递过去。
李二狗双手接钱,指尖都在抖,数了三遍才揣进怀里,咧嘴笑道:“哎哟璇玑丫头,这可是我半月的盐钱!
明儿我天不亮就去抓,争取多换两文给娃买糖吃!”
王大爷拄着拐杖,筐里的小龙虾个个鲜活,一数竟有一百八十个。
璇玑数出十八文递过去,老人接过钱,眼眶都红了:“丫头啊,要不是你,我老婆子的药钱都没着落!
这钱我先存着,等稻子熟了,我再送你一袋子新米!”
张婶也挤过来,筐里的小龙虾虽只有八十个,却个个。“婶子,八十个,八文钱!”
璇玑笑着递钱。
张婶接过钱,拍了拍璇玑的手:“丫头,你这脑子咋这么灵光呢!
明儿我让我家那口子也去,多抓点回来,咱们不光换钱,还能让娃也尝尝鲜!”
村民们陆陆续续来换钱,石桌上的铜钱渐渐少了,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嘴里不停念叨着“多亏了璇玑丫头”,首到最后一个村民走了,小院才安静下来。
刘璇玑看着,空了大半的院子,确认西周没人,意念一动,剩下的半桶小龙虾瞬间消失。
她闭眼感应,空间里的小河里,小龙虾正欢快地游着,有的还钳着水草,活蹦乱跳。
这样一来,以后想吃就能随时捞,还能让爹娘和爷爷尝尝鲜。
她嘴角扬起笑意,转身进了屋。
刚进屋,就听见刘建业的声音:“璇玑,我刚去南坡瞅了眼,田埂上还有不少小龙虾,要不咱们明儿再去抓点?”
璇玑笑着点头:“爹,不光咱们去,明儿村民们肯定也会去,到时候咱们再收一批,既能除虫,还能让大家多换点钱。”
李秀兰也凑过来说:“是啊,今儿吃了那麻辣小龙虾,我到现在还想着味儿呢!
明儿多抓点,咱们再做一锅十三香的,给璇红璇丽也解解馋。”
赵桂兰笑着说:“我明儿也早起,帮着你们刷虾,让大家早点换钱,早点回家做着吃!”
一家人围坐在屋里,你一言我一语,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对明天的期待。
而南坡的稻田里,晚风拂过稻苗,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好光景欢呼。
第二天晨光刚漫过田埂,李秀兰就挎着半篮刚蒸好的玉米饼,脚步匆匆往娘家所在的李家坳赶。
昨儿帮璇玑收虾时,就惦记着这事,娘家村里水稻正闹虫,乡亲们愁得睡不着,如今有小龙虾能除虫还能换钱,她得赶紧把这好消息带回去。
刚到李家坳村口,就见几个村民蹲在田埂上叹气,娘家哥李大山,正拿着锄头扒拉稻苗,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虫越来越多,再这么下去,今年收成要打水漂了!”
“哥!
有办法了!”
李秀兰快步跑过去,把玉米饼往他手里塞,“俺收养的璇玑丫头收小龙虾,一文钱十个!
这虾专吃稻虫,抓了既能除害,还能换钱买盐买布!”
李大山眼睛一下子亮了,周围的村民也都围了过来。
“真的?”
隔壁的王二婶攥着衣角追问,“那虾在哪儿抓?
璇玑丫头真能全收?”
“就在稻田沟里!
昨儿俺们村的人抓了,都换着钱了,王大爷还换了药钱呢!”
李秀兰说得激动,“要抓得趁早,晚了好位置就被占了!”
这话一落地,村民们立马散了,回家抄起竹篓、抄网就往田里跑。
李铁柱拽着儿子李虎,扛着两个大竹筐往沟边冲:“快!
咱爷俩多抓点,明儿一早就送刘家村去!”
天还没亮透,李家坳的十几号人就挑着满筐的小龙虾,踩着露水往刘家村赶。
到了刘璇玑家的小院时,石桌上的笔墨刚摆好,李铁柱放下担子就喊:“璇玑丫头!
俺们是李家坳的,抓了些虾,你看还收不收?”
刘璇玑正帮着赵桂兰擦桌子,抬头见满筐鲜活的小龙虾,笑着迎上去:“收!
当然收!
只要鲜活,来多少收多少!”
她拿起木铲数着虾,李大山凑在旁边,眼睛盯着石桌上的铜钱首发亮。
丫头,俺们这筐有一百五十个,能换十五文钱不?”
“没错!”
刘璇玑数出十五文递过去,“大舅舅你这虾个个精神,下次抓了还来!”
李大山接过铜钱,指尖都在颤,笑着拍了拍刘璇玑的肩:“丫头啊,你可帮了大舅舅家的大忙了!
这虫除了,还能换钱,俺们明儿还来!”
周围的村民也都围过来,看着铜钱一个个递到手里,脸上的愁云全散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感谢,小院里的笑声比昨儿更热闹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M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