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秋风刚起,赵毅就派人快马送来了好消息——军屯试种的“麦鳅混养”成了!
萧越赶到军屯时,正看到士兵们在麦田边的水沟里捞泥鳅。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水沟里的泥水被搅得浑浊,一条条滑溜溜的泥鳅被扔进竹筐,溅起的水花沾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却没人在意,只顾着咧开嘴笑。
“陛下您看!”赵毅提着一筐泥鳅,笑得露出两排白牙,“这玩意儿在麦根底下钻来钻去,不仅把土松了,还把害虫都吃了!今年的麦子穗子比去年壮实,泥鳅也捞了足有两百斤,晚上给弟兄们加个菜!”
萧越蹲在水沟边,看着士兵们用特制的竹笼捕鳅,笼口缠着麦秆,正好能让泥鳅钻进去却出不来。“这法子是谁想的?”他指着竹笼问。
一个满脸泥灰的老兵挠挠头:“是……是看了《知时要术》里江南的稻鱼共生,俺们琢磨着北方旱地种不了稻,种麦子总该行吧?就试着在田边挖了水沟,没想到真成了!”
旁边的农学堂先生补充道:“他们还在水沟边种了豆子,豆藤爬满田埂,根瘤能肥土,豆子能当菜,说是‘一田三收’呢!”
萧越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田埂上果然爬满了绿莹莹的豆藤,紫白色的豆花藏在叶间,引得蝴蝶嗡嗡打转。他忽然想起江南的稻鱼瓜,忍不住笑道:“你们这是把江南的巧思,改成北境的模样了。”
正说着,巴图带着几个草原头领也来了。他们刚从互市过来,听说军屯有新法子,特意跑来看看。看到水沟里的泥鳅,巴图皱了皱眉:“这滑溜溜的东西,能吃?”
“巴图首领尝尝就知道了!”赵毅让人支起铁锅,当场用军营的香料炒了一盘。金黄的泥鳅段冒着热气,香气飘了老远,巴图犹豫着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嚼了嚼,眼睛顿时亮了:“嘿!比草原的烤鱼还鲜!”
头领们也跟着尝起来,很快就把一盘泥鳅抢光了,有人还咂咂嘴问:“这玩意儿能在草原的水坑里养不?俺们那的水坑,夏天也有水。”
萧越笑道:“当然能。让农学堂的先生教你们挖水沟的法子,种上耐寒的大麦,再放些泥鳅苗,说不定草原也能有‘麦鳅混养’呢。”
巴图立刻拍着胸脯:“回去就试!要是成了,明年给陛下送一马车泥鳅!”
士兵们听了都笑起来,笑声惊飞了麦田里的麻雀。萧越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忽然觉得,所谓“南北差异”,从来都不是隔阂的理由。江南的水田里能长出稻鱼共生的智慧,北境的旱地上就能结出麦鳅混养的果实,就像草原的羊群能换中原的茶叶,西域的葡萄能酿出中原的酒——只要肯琢磨,总能找到让日子更甜的法子。
离开军屯时,赵毅塞给萧越一小袋炒泥鳅,用油纸包着,还热乎着。“陛下带回去尝尝,这是弟兄们的心意。”
萧越捏着油纸包,能感觉到里面泥鳅的酥脆。马车驶过麦田,车轮碾过新翻的土地,发出“咯吱”的轻响,像在和风中的麦浪应和。他忽然想起刚登基时,北境军饷短缺,士兵们连杂粮都吃不饱,而现在,他们不仅能种出足够的麦子,还能琢磨出“一田三收”的巧思,脸上的笑容比任何捷报都更让人心安。
“李德全,”萧越道,“让农学堂把‘麦鳅混养’的法子记下来,编进《知时要术》的北方增补版里,再画些草原水坑养鳅的图样,给巴图送去。”
“是。”李德全应着,看着陛下手里的油纸包,忽然道,“陛下,这泥鳅虽小,却比金元宝还金贵呢。”
萧越笑了。是啊,这滑溜溜的泥鳅里,藏着的是百姓对日子的热爱,是士兵对土地的用心,是不同地域智慧的碰撞。这些,才是比金银更坚实的江山根基。
马车渐渐远去,军屯的笑声还在风中回荡。金黄的麦浪翻滚着,像一片流动的海,而那田边的水沟里,正藏着北境土地上,新的生机与乐趣。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