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十九章 麦熟时节,跨族互助谱新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南宫潇斌”推荐阅读《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芒种刚过,北境的麦田就到了最吃紧的时候。连日的阴雨耽误了收割,麦穗沉甸甸地低着头,再不起镰就要落粒。赵毅看着成片的麦田,急得嘴上起了燎泡:“弟兄们轮番上,可人手还是差一大截!”

消息传到草原,巴图二话不说,带着部落的青壮年就赶来了。他们骑着快马,背着镰刀,毡房扎在麦田边,炊烟和军屯的伙房烟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草原哪是中原。“割麦俺们不如你们利索,”巴图拍着赵毅的肩,“但力气有的是!扛麦捆、打麦场,包在俺们身上!”

萧越赶到军屯时,正见各族人在田里忙碌。中原的农人弯腰割麦,动作又快又稳;草原的汉子扛着麦捆,大步流星如履平地;连西域来的胡商们都停了生意,帮忙把麦粒装进麻袋,他们的骆驼队成了最好的运输队,一趟能驮二十麻袋。

“陛下,您看那边!”李德全指着田埂,只见共学堂的孩子们也来了。沈书砚带着江南来的孩子捡麦穗,巴特领着草原的孩子往麦场运秸秆,西域的孩子则端着水罐,给忙碌的大人送水,小小的身影在金色的麦浪里穿梭,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

萧越走到麦场边,见苏明远正指挥着用新造的“合和打麦机”。机器的齿轮是中原的铁铸,传动带用的是草原的牛皮,摇柄缠着西域的彩绳,几个人合力摇动,麦粒就簌簌落下,比传统的石碾快了三倍。“这机器是各族工匠凑一块儿改的,”苏明远擦着汗笑道,“中原的巧思、草原的结实、西域的精巧,全融在里头了!”

午饭时,田埂上摆起了长桌。江南的腌菜、草原的奶疙瘩、西域的馕,还有刚烙好的麦饼,堆得像小山。一个草原汉子学着中原人的样子,用麦饼卷着腌菜吃,吃得首咂嘴:“中原的菜,配草原的奶,绝了!”

中原的老农则捧着奶疙瘩,对巴图道:“你们这奶食,顶饿!比俺带的干粮强!”

萧越看着这不分彼此的景象,忽然想起去年此时,还有人担心“草原人抢粮食”。而现在,草原的汉子正帮中原人抢收麦子,农人的麦饼卷着草原的奶疙瘩,连孩子们都知道“麦子熟了,大家都得伸手”。

“赵毅,”萧越道,“让文书把这次互助的事记下来,写清楚谁帮了谁,多少人,多少力。将来编进《农事互助录》里,让各地都学着点——好日子不是一家过出来的,是大家帮出来的。”

“臣这就去办!”赵毅刚转身,就见巴特举着个麦穗跑来,麦穗上结着罕见的双粒麦。“陛下!沈书砚说这是‘双福麦’,能打双倍的粮食!”

沈书砚也跟过来,手里拿着个小布袋:“我们捡了一上午双福麦,要留着做种子,明年种在江南和草原的地里,让两边都长双福麦!”

萧越接过麦穗,指尖抚过的麦粒。这麦粒里,藏着的何止是双倍的粮食,更是双倍的情谊,双倍的希望。

傍晚时分,最后一车麦粒运进了粮仓。夕阳把麦田染成金红色,各族人站在田埂上,看着空荡荡的麦茬地,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巴图忽然扯开嗓子,唱起了草原的丰收歌,赵毅跟着用中原的调子和,胡商们打着西域的节拍,歌声混在一起,在麦浪散尽的田野上回荡,比任何庆功乐都动人。

萧越站在歌声里,忽然明白,所谓“帝帅”的功绩,从来不是看占领了多少土地,而是看这片土地上的人,能不能放下隔阂,伸出手帮彼此一把。当草原的马帮着中原运麦,当麦饼卷着奶疙瘩,当孩子们一起珍藏“双福麦”,这天下,就比任何时候都更牢固。

离开军屯时,夜色己深。车窗外,草原的毡房和军屯的营房都亮着灯,像撒在地上的星子。萧越知道,这麦熟时节的互助,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往后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族人会继续这样帮下去,首到“互助”变成习惯,“我们”变成自然,首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丰收,都带着彼此的温度。

夜风拂过,带着麦香和奶香。十二岁的帝王靠在车壁上,嘴角噙着笑意。他知道,这就是他要的江山——没有惊天动地的征战,只有细水长流的互助;没有壁垒分明的族群,只有携手并肩的家人。而这样的江山,才是最经得起岁月打磨的,最温暖,也最安稳。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