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十八章 春风至,万物生,共铺锦绣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惊蛰一过,大雍的土地便像被春雷唤醒,处处透着新气。江南的桑园里,春蚕开始啃食新叶,沙沙声里藏着蚕农阿婆的笑;北境的军屯外,士兵们正赶着牛犁地,冻土翻开的气息混着麦种的清香;草原的牧场边,巴图的族人把羊赶到新绿的草地上,羊群像白云淌过大地;西域的葡萄园里,胡商们正修剪藤蔓,剪刀咔嚓声里,藏着对秋收的盼。

共学堂的孩子们又开始了“田野课”。沈书砚蹲在稻田边,教巴特辨认稻苗和稗草;巴特则拉着西域的孩子,看他如何用葡萄藤编小筐;西域的孩子最得意,举着新扦插的葡萄枝,说要让它在中原的土地上结果。

萧越站在田埂上,看着苏明远带着农人们调试新的“混种犁”——犁头是中原的铁制,犁杆缠着草原的牛皮,扶手处还镶着西域的铜片,既能深耕也能浅种,适合各族的土地。“这犁是百工阁和农人们一起琢磨的,”苏明远笑着说,“各族的好东西凑一块儿,比单打独斗强十倍。”

温砚也来了,手里拿着个竹筒,里面装着新培育的“合和蚕”——用江南的蚕种和西域的野蚕杂交,吐的丝又韧又亮,能织出更结实的“合欢锦”。“老郎中说,这叫‘万物相济’,”温砚道,“就像人,互相学长处,才能越来越好。”

不远处,赵毅正带着军屯的士兵和巴图的族人一起挖水渠。中原的士兵擅长测量坡度,草原的汉子力气大,挥锄头又快又稳,渠水很快就顺着新挖的沟,流进了待种的麦田。“你看这水,”赵毅舀起一瓢水,对巴图笑道,“不分中原草原,流到哪儿,哪儿就长庄稼。”

巴图举着水壶,给士兵们递水:“俺们草原的水,也能浇中原的地。就像俺家巴特,喝中原的米汤水,照样长结实!”

萧越看着这忙碌又和睦的景象,忽然想起自己刚登基时,朝堂上争论的“华夷之辨”。那时的人们总说“族群有别”,却忘了,土地不会因为族群而拒绝种子,河水不会因为疆界而停止流动,就像此刻,渠水混着中原的泥和草原的土,照样能滋养出新的希望。

“李德全,”他道,“让户部拨些银钱,给各族的农人配新犁、新纺车,再让共学堂多教些孩子——种地的本事、识字的本事、互相理解的本事,都得传下去。”

日头渐高,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吃午饭。沈书砚的米饼夹着巴特的奶豆腐,西域孩子的馕裹着葡萄干,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满脸都是碎屑。有个孩子忽然指着远处的水渠喊:“你们看!水里面有鱼!”

众人望去,果然见几条小鱼顺着渠水游来,是江南稻田里的鲫鱼,不知怎么跟着水流到了北境。“这鱼能活吗?”巴特挠着头问。

“能!”苏明远蹲下身,指着水渠,“渠水连着黄河,黄河通着江南,鱼能顺着水游遍大雍,人也能跟着路,走到任何地方去。”

萧越望着那几条逆流而上的鱼,忽然觉得,它们比任何信使都更有说服力。这天下的联系,从来不是靠政令强行捆绑,而是靠这些自然的、细微的牵连——水流、种子、手艺,还有孩子们分享食物时沾在嘴角的碎屑,无声无息,却坚不可摧。

离开田野时,春风拂过麦浪,翻起一层绿波。萧越回头望去,各族的身影还在田地里忙碌,像无数颗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抽出芽,终会连成一片遮天蔽日的浓荫。

十二岁的帝王迎着春风,脚步轻快。他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这春风吹遍每一寸土地,只要这万物还在互相滋养,只要孩子们还在田埂上笑着分享食物,这大雍的锦绣前程,就一定能铺得又远又宽,首到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活得踏实、活得欢喜、活得像一家人。

风里带着新翻的泥土香,混着蚕桑的清、奶香的醇、葡萄的甜,在天地间弥漫。这是大雍的味道,是共融的味道,是未来的味道,在春风里,越飘越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