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喇叭里那最后一个充满煽动性的“一整匹”落下尾音时,整个军区大院仿佛一锅瞬间被点燃的滚油,彻底炸开了。
清晨那份独属于军营的、凛冽而宁静的秩序荡然无存。无数扇门被“砰”地一声从里面推开,一个个原本还在忙着生火做饭、收拾屋子的军嫂们,像听到了冲锋号的士兵,纷纷冲出家门,脸上带着如出一辙的震惊和狂热。
“天哪!我没听错吧?奖励自行车票和缝纫机票?!” “疯了!这回军区可是下了血本了!往年顶多就是发几块肥皂,今年怎么这么大方!” “你懂什么,没听广播里说吗?这是第一届!第一届!肯定要搞得风风光光!哎呀不行,我得赶紧去找我们家那口子商量商量,这比赛必须参加!”
寒冷的空气里,瞬间充满了各种压抑不住的惊呼声和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女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脸上因为激动而泛着红光,呼出的白气都仿佛带着一股名为“缝纫机”的滚烫。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一切都凭票供应的年代,自行车、缝纫机、的确良布,这三样东西的组合,对于一个家庭主妇的诱惑力,不亚于后世的“海景别墅、豪华跑车和爱马仕铂金包”。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这是一场能让家庭生活水平实现阶级跨越的“战争”。
苏清寻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眼前这片瞬间变得鼎沸的人间景象,内心却是一片清明。她那双清亮的眸子里,没有被那些的奖品所点燃的贪婪,反而闪烁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属于律师和战略家的精光。
自行车?缝纫机?的确良?
这些东西,她承认,她很动心。但她看到的,远不止这些。
她看到的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将“军属互助小组”这块刚刚才立起来的招牌,彻底打响,并深深烙印在军区每个人心中的天赐良机。
托儿所虽然办起来了,但终究只是小打小闹。而这次的“大比武”,却是整个军区所有家属共同参与的盛事,是一个官方搭建的、最引人瞩目的舞台。
在这场比武中获胜,所能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
那将是无可辩驳的声望,是来自领导层更高层级的认可,更是将她那个小小的“互助小组”,从一个“为军嫂解决困难”的边缘组织,一跃成为能为军区“争光添彩”的核心团队的决定性一步。
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至于那个一首视她为眼中钉的林晚晚,苏清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几乎可以肯定,林晚晚绝对会参加这次比赛。这是她挽回自己“完美军嫂”人设的最好机会,也是她唯一的机会。
很好。
那就在这个全军区瞩目的舞台上,用她最引以为傲的“传统技能”,将她彻底击败。让她输得心服口服,再也无法翻身。
想到这里,苏清寻心中的计划己经无比清晰。她转身回到屋里,对还在回味那颗“爱心鸡蛋”的陆秋池说道:“我出去一趟,召集小组成员开个会。”
陆秋池抬起头,看着妻子眼中那熟悉的、仿佛能燃烧一切的斗志光芒,他知道,他的妻子,又要去“打仗”了。他点了点头,用他一贯的风格言简意赅地说道:“去吧。晚上早点回。”
“军属互助小组”那间由储藏室改造的办公室里,气氛热烈得几乎能将屋顶掀开。
被召集来的刘嫂、李嫂等核心成员,一个个都还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之中,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组长,你听见广播了吗?自行车票啊!我的天,我要是能有一辆自行车,以后去镇上赶集就方便多了!” “我想要那个缝纫机!有了缝纫机,咱们托儿所孩子们的衣服被褥,就都能自己做了!”
苏-清寻微笑着听着她们的议论,没有打断。她要的就是这股气,这股被激发出来的、最原始的渴望和热情。
然而,热情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对现实的冷静和随之而来的畏惧。
还是之前被苏清寻帮助过的李嫂,有些不自信地小声说道:“可是……组长,这次比赛,全大院的嫂子们肯定都会参加。就说那缝纫活儿,供给处老王家的那位,听说年轻时在上海的纺织厂干过,一手苏绣做得跟活的一样,我们……我们哪比得过啊。”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众人的兴奋。
“是啊,”另一个组员也愁眉苦脸地附和,“还有那腌菜,后勤部老周家的,他家祖上就是开酱菜园子的,那手艺是祖传的,每年冬天他家腌的咸菜,那味道,啧啧,全大院都数得上!”
“更别说养猪了,那更是个技术活,咱们谁都没干过啊。”
刚刚还热火朝天的办公室里,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沉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我们不行”西个大字。她们的“互助小组”,说到底,就是一群没什么突出技能的普通军嫂,凭着一腔热情凑在一起。一旦到了真刀真枪比拼硬实力的赛场上,她们那点三脚猫的功夫,根本不够看。喜欢超吹的凌云彻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刘嫂作为政委爱人,想得更深一些。她看向苏清寻,带着一丝担忧说道:“清寻,我知道你想带着咱们小组干出点名堂。但是这次比赛,高手太多了。咱们要是参加了,结果成绩太难看,垫了底,那不是反而让人家笑话咱们小组是‘草台班子’吗?到时候,恐怕对咱们小组的声誉,反而有影响。”
她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沉默。
苏清寻从始至终都安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她等所有人都说完了,等所有的畏难情绪都暴露了出来,才缓缓地站起身,走到了众人面前。
她的目光,平静而有力地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说完了吗?”她开口,声音不大,却有一种让人瞬间安静下来的力量,“说完了,那就听我说。”
她顿了顿,看着众人忐忑的眼神,继续道:“嫂子们说的,都对。论缝纫,我们比不过王家嫂子。论腌菜,我们比不过周家嫂子。论养猪,我们更是从零开始的门外汉。”
她先是全盘肯定了大家的顾虑,让众人原本紧张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
“但是,”她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参加这次比赛,为的是什么?”
“是为了那张自行车票,为了那台缝纫机吗?”
“是,但不全是!”她的目光变得灼热,“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叫‘军属互助小组’!我们参加比赛,为的不是个人的输赢,而是我们这个集体的荣誉!是为了我们亲手办起来的那个托儿所!是为了让我们的托儿所,能有钱买新的玩具,能有新缝纫机给孩子们做新衣服!是为了向全军区证明,我们‘互助小组’的人,不是一群只会家长里短的普通军嫂,而是一支能打硬仗,能为军区争光的队伍!”
这番话,瞬间将比赛的意义,从“为自己家赢奖品”的层面,拔高到了“为集体争荣誉”的高度。组员们的眼神,开始变了,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
苏清寻看着火候己到,抛出了她真正的“杀手锏”。
“我知道,你们还在担心技术不如人。”她微微一笑,笑容里充满了强大的、令人信服的自信,“她们有几十年的经验,有祖传的手艺,这我们承认。但是,她们是在用‘手’比赛,而我们,要用‘脑子’来比赛!”
她拿起一根粉笔,在身后的小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
“就拿缝纫来说。王家嫂子一个人,从裁剪到缝合再到锁边,做一件棉衣,可能要两个小时,而且做得尽善尽美。但我们呢?”她看向众人,“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会做整件棉衣。我只需要张嫂你,负责把所有的布料,全部裁剪好。李嫂你,负责把所有裁好的袖子,全部缝成筒。刘嫂你,负责把所有的衣领,全部做好……”
“我们每个人,只做一道工序,把自己这道工序,练到最熟,练到最快!你们说,当她们辛辛苦-苦做出第一件棉衣的时候,我们这边,能‘组装’出多少件?”
这个“流水线作业”的理念,像一道惊雷,在这些六十年代的军嫂们的脑海中炸响!她们或许不懂什么叫“泰勒管理”,但她们听懂了苏清寻这个最朴素的比喻。
她们的眼睛,瞬间亮了!
“至于腌菜,”苏清寻的笑容变得更加神秘,“咸菜谁都会做,无非就是盐多盐少的区别。但你们相不相信我,我有办法,让我们的咸菜,做出全军区独一份的、谁也没尝过的好味道!”
“还有养猪,”她最后总结道,“那更简单了。相信我,只要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我保证,我们的猪,会是全军区长得最快、最肥、最健康的那一拨!”
她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魔力。那种源自于未来世界信息差的、碾压式的自信,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组员都呆呆地看着她们的组长,仿佛在看一个闪闪发光的神。
“所以,”苏清寻看着她们,一字一句地说道,“现在,忘掉你们的对手是谁。你们只需要记住一点,你们的组长是我,苏清寻。”
“我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信我,听我指挥。”
“这场大比武,我们赢定了!”
话音落下,刘嫂第一个站了起来,她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声音都在颤抖:“组长!我……我信你!我跟你干!”
“我也干!”李嫂也猛地站了起来,眼神里再无半分怯懦,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的火焰。
“干!” “我们都听你的!”
整个办公室,瞬间被一股冲天的豪情所点燃。所有的疑虑和畏惧,在苏清-寻这番堪称“降维打击”的动员演讲面前,都烟消云散。
苏清寻满意地看着重新燃起斗志的团队,点了点头。
然而,就在她准备宣布散会,开始布置具体的“训练任务”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一个年轻的军嫂“砰”地一声撞开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NI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