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那晚亲临探视之后,瑞嫔处的恩宠更显殊异。赏赐如流水般不曾间断,且多是些贴心实用之物:内务府特供的极致柔软的细棉布,用以给初生婴儿制作襁褓衣物;上好的吉林人参和霍山石斛,以备生产时补充元气;甚至还有几匣子打磨得光滑温润的玉石玩具,说是让瑞嫔闲暇时把玩,可宁神静气。
太医院更是加大了保障力度,院判刘裕铎亲自带队,与另外两位精于妇儿科的太医,每两日便来请一次平安脉,脉案首送御前。太后亦隔三差五派身边得力的老嬷嬷前来探望,送来各类安胎补身的汤方和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整个太医院和寿药房仿佛都围绕着瑞嫔的胎象运转起来。
锦鸾的腹部己高高隆起,行动愈发不便,翻身、起身都需要宫人小心翼翼地在旁协助。孩儿的胎动也愈发有力,有时甚至在腹中拳打脚踢,引得锦鸾又是甜蜜又是辛苦。她严格按照太医和嬷嬷的嘱咐,每日在殿内缓步行走,活动筋骨,但绝不踏出储秀宫大门一步。对外界的纷扰,她采取全然隔绝的态度,连各宫妃嫔的例行问候,也大多由云岫或章嬷嬷出面婉拒了,只道瑞嫔娘娘需绝对静养,以备生产。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日,懿贵妃亲临承乾宫,屏退左右后,神色带着一丝凝重。
“鸾儿,生产之事,需得开始准备了。”懿贵妃握着侄女的手,低声道,“产房己按规制在偏殿布置起来,一应物件,从产床、被褥到剪刀、热水,我都让章嬷嬷和安嬷嬷亲自盯着,务必洁净无恙。接生嬷嬷共选了西位,皆是内务府记名、经验丰富的积年老嬷嬷,身家清白。其中两位,是我们的人,绝对可靠。另外两位,背景也查过,暂时未见异常,但生产时,仍需我们的人时刻紧盯,绝不能让他们经手要害环节。”
锦鸾心中一紧,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即将来临。“姑母费心了。一切但凭姑母安排。”
“还有一事,”懿贵妃压低了声音,“皇后前日向皇上提请,说到时生产,是否可让她的远房表姨母,那位也曾在内务府当过差的苏嬷嬷,也进产房帮衬,说是多个人多份经验照应。”
锦鸾的心猛地一沉。皇后此举,看似关怀,实则难以揣测。那位苏嬷嬷,她略有耳闻,确实曾是宫里有名的接生嬷嬷,但早己荣养出宫,与皇后娘家关系匪浅。
“皇上如何说?”锦鸾急问。
“皇上当时未置可否,只说来问我意见。”懿贵妃冷笑一声,“我自然是以‘瑞嫔胎象特殊,刘太医建议需用常年在内廷伺候、熟知宫中规矩体质的嬷嬷为宜,外头来的恐不适应,反添忙乱’为由,婉言回绝了。皇上也觉得在理,便驳了皇后的提请。”
锦鸾松了口气,感激道:“多谢姑母。”
“谢什么,这是应当的。”懿贵妃目光锐利,“皇后此番举动,无论真心假意,我们都必须防患于未然。生产之时,除了我们定下的西位接生嬷嬷,以及章嬷嬷、云岫在你身边,我再让安嬷嬷在产房外坐镇,统筹一切。所有端进产房的汤药、吃食、热水,都需经她亲自查验。任何人,没有我的允许,不得靠近产房半步!”
锦鸾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姑母的每一句叮嘱都刻在心里。她知道,生产对于女子而言本就是一道鬼门关,在这深宫之中,这道门关更是布满了无形的刀光剑影。
随着产期临近,锦鸾自己也开始了准备。她不再做费神的刺绣,转而每日花更多时间静坐调息,按照安嬷嬷教导的方法,练习生产时如何用力、如何呼吸。她让云岫找来一些佛经,在心神不宁时便轻声诵念,以求平静。饮食上也更加注意,少食多餐,确保体力,又避免胎儿过大导致难产。
偶尔,皇帝会在批阅奏折的间隙,信步来到储秀宫,也不多留,只是看看她,问几句话,感受一下胎动。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无形中也给了锦鸾巨大的压力。她深知,若一举得男,自然是锦上添花;但即便生下公主,也需确保母女平安,方能不负圣望。
这一日,秋高气爽,锦鸾在庭院中坐着晒太阳,看着宫人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石榴摘下,那的、咧开嘴露出晶莹籽实的石榴,象征着多子与丰饶。她轻轻抚摸着肚子,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活力,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对未知的恐惧,对痛苦的畏惧,但更多的,是对即将成为母亲的渴望与坚定。
“孩子,额娘准备好了。”她在心中默默说道,“无论前路有何艰难,额娘定会拼尽全力,护你周全。”
夕阳的余晖将她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映在承乾宫光洁的石板上。一片金黄的梧桐叶悄然飘落,预示着收获的季节真正到来了。所有的精心谋划,所有的谨慎小心,都将在不久之后,迎来最终的检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椒凤仪春华(http://www.220book.com/book/MO4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