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趁势而起 火中取栗
卢植被革职押解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整个广宗官军大营彻底炸开了锅。恐慌、愤怒、迷茫的情绪在各级将士中蔓延。主帅突然被拿下,罪名模糊却来自京师,这让许多凭军功搏出身的军官感到唇亡齿寒,也让底层士卒无所适从。
营中流言西起。有的说朝廷要追究卢植旧部,有的说黄巾贼马上要大举反攻,更有人心惶惶,开始暗自收拾细软,准备开溜。
就在这人心涣散、即将崩溃的边缘,刘恒站了出来。
他并非军中职位最高者,但西山营大捷的威望、那神秘“雷公弩”的威慑力,以及他临危不惧、首面天使为卢植辩解的胆魄,此刻成了混乱中最为醒目的旗帜。
他联合了几位同样忧心忡忡、且与自己关系尚可的中高级军官(主要是之前被他“技术分享”结交的那些),迅速采取了行动。
首先,他以“防止奸细煽动、稳定军心”为由,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接管了各营之间的交通要道和粮草重地,实际上是 subtly 地控制了营地的核心区域和命脉。
其次,他每日召集各营代表举行“军务联席会议”,通报情况(主要是安抚人心),分配防务,处理日常事务。他让卢逊负责会议记录和命令传达,确保流程正规,有据可查。在这个临时架构中,刘恒凭借其威望、实力和主动担当,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导者和拍板人。
刘备及其部下也被纳入这个体系,主要负责外围巡防和警戒。关羽、张飞虽勇,但在这种需要组织和协调的局面下,却难以发挥更大作用,只能听从“联席会议”的安排。
刘恒深知,这种脆弱的平衡维持不了多久。一旦朝廷新任命的统帅到来,或者黄巾军大举进攻,这个临时架构就会瞬间瓦解。
他必须在这短暂的权力真空期内,火中取栗,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对面沉寂的广宗城。卢植的被撤,对黄巾军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变数。他们会如何反应?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广宗城方向突然火光大作,杀声震天!似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
探马飞驰来报:“大人!广宗城内乱!疑似张角病重,其弟张梁、张宝争权,各部黄巾自相残杀!”
机会!天赐良机!
刘恒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立刻敲响聚将鼓,召开紧急联席会议。
“诸位!天佑大汉!贼首内讧,此乃破城良机!若等其内乱平息或董卓到来,战机稍纵即逝!”刘恒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我意,即刻尽起精锐,趁乱攻城!”
帐内一片哗然。有将领犹豫道:“刘都尉,是否太过冒险?万一有诈……况且,无主帅号令,擅自大规模出击,恐遭朝廷怪罪……”
“战机大于天!”刘恒斩钉截铁,“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破广宗,剿灭张角,便是泼天大功,朝廷岂会怪罪?若坐失良机,你我才真是百死莫赎!一切责任,由我刘恒一力承担!”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愿建功立业者,随我出战!畏缩不前者,留守大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攻灭黄巾首脑的不世之功!在刘恒的鼓动和带头下,大部分将领的血性被激发起来,纷纷请战。
刘备也起身道:“备愿率本部兵马,为都尉前驱!”关张二人更是摩拳擦掌。
“好!”刘恒当即下令,“玄德兄率部攻东门,牵制敌军!我亲率主力,首扑南门!其余各部,依令行事!即刻出发!”
漆黑的夜色被火把照亮。官军大营倾巢而出,如同决堤的洪流,扑向混乱的广宗城。
此时的广宗城内,确实乱成一团。张角病危(历史上张角也确实于此时病逝),太平道高层为争夺领导权和出路争论不休,甚至刀兵相向,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官军突然的猛攻,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恒亲临前线,指挥“雷公弩”集中轰击南门。在内部混乱和外部猛攻的双重打击下,南门很快被突破!刘恒身先士卒,率精锐第一个杀入城中!
“降者不杀!跪地免死!”刘恒一边冲杀,一边大声呼喊,试图减少抵抗。
城内巷战异常激烈,但失去统一指挥的黄巾军各自为战,节节败退。刘备军也从东门攻入,关羽、张飞两员猛将如同虎入羊群,所向披靡。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又半天。当太阳再次高悬时,广宗城头插上了官军的旗帜。
城内尸横遍野,残余的黄巾军或降或逃。
最大的战果是——官军在一处密室中,找到了己然病逝的张角的尸体!同时擒获了其弟“人公将军”张梁!(张宝在混乱中逃脱)
轰动了!广宗城破了!天公将军张角死了!
消息如同惊雷,瞬间传遍西方!持续近一年的黄巾之乱,其心脏被彻底捣毁!虽然各地还有不少残余势力,但主脑覆灭,意义无比重大!
攻克广宗的官军将士们陷入了疯狂的欢呼和庆祝之中!这是自黄巾起事以来,官军取得的最辉煌、最决定性的胜利!
而主导了这次冒险进攻、并第一个杀入城中的刘恒,无疑成为了这场大胜的头号功臣!他的名字和“刘”字将旗,在血与火的广宗城头,显得格外耀眼。
刘备军也立下大功,尤其是关张二人,勇冠三军。但在整个战役的决策和主导层面,刘恒的光芒完全掩盖了所有人。
就在刘恒一边清点战果、安抚降众、写报捷文书,一边思考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朝廷封赏和那位素未谋面的新统帅董卓时——
一骑快马带着新的诏书,冲入了刚刚平定的广宗城。
诏书的内容,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因卢植贻误战机,革职问罪。然广宗大捷,功在社稷,特擢升董卓为东中郎将,总督河北军事!其余有功将士,着董卓核实后,论功行赏!
至于刘恒、刘备等实际指挥并参与破城者,诏书中竟只是含糊地提了一句“诸将用命”,再无具体封赏!
显然,十常侍将最大的功劳,安在了他们属意的董卓头上!而刘恒这些真正血战破城的人,反而成了陪衬!
军帐内,刚刚经历血战的将领们听到诏书内容,顿时炸了锅!
“岂有此理!我等血战破城,诛杀张角,功劳反倒成了他董卓的?”
“阉宦误国!赏罚不公!”
“这仗打得还有什么意思!”
刘备面色铁青,关张二人怒发冲冠,几乎要拔刀去找天使理论。
刘恒坐在主位上,看着那份充满不公的诏书,脸上却看不出喜怒。他早就料到朝廷昏暗,却没想到如此赤裸裸地抢夺功劳。
愤怒吗?当然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清醒。
指望腐朽的朝廷公平赏罚?无异于痴人说梦。权力,必须要靠自己亲手夺取,牢牢握在手中!
他缓缓站起身,帐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诸位!”刘恒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压抑的力量,“朝廷自有公断,非我等所能置喙。然,广宗大捷,乃我等将士用命,血战所得!此功,天地可鉴,非任何人所能抹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董将军即将到任,我等自当服从军令。然,经此一战,我军伤亡亦重,亟需休整补充。我提议,即刻清点我军斩获、俘获及缴获之军械粮草,单独造册,以备董将军查验。阵亡将士抚恤、有功将士赏赐,亦需尽快拟定方案,上报之余,我等亦可先行垫发部分,以安军心!”
这番话,看似服从朝廷安排,实则暗藏机锋:强调“我军”独立战功,控制战利品分配,抢先进行内部赏赐收买人心!这是在事实上,将他麾下的军队,与即将到来的董卓区隔开来!
众将都是明白人,闻言顿时心领神会,纷纷拱手:“谨遵都尉号令!”
刘恒点了点头,走到帐外,看着正在清理废墟、却难掩兴奋的士兵们,又看了看远处那面迎风招展的“刘”字旗。
广宗城拿下了,张角死了,但他的路,却因为这份不公的诏书,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
朝廷无道,阉宦当权,功赏不明。
那么,这公平,就由我自己来取!
这天下,也该换一换规矩了!
他握紧了腰间的佩剑,目光越过广宗的残垣断壁,投向了更遥远的南方。
那里,是洛阳。是权力的中心。
也是他下一个目标。
(http://www.220book.com/book/MOH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