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黄巾起烽烟,乡勇初成军
熹平六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北风呼啸着刮过龙门亭的坡地,卷起枯黄的草屑和尘土。但在这片土地上,却罕见地涌动着一股不同于往年的生机。
刘恒带来的蚕豆顽强地抗住了初冬的寒意,在精心照料和肥堆的滋养下,长势居然不错,墨绿的叶片铺满了田垄,预示着来年春日的收获。那几株黄瓜苗通过扦插,成功繁衍出了十几株后代,虽然被移栽到简易的土墙温室(刘恒用透明兽皮和草帘做的简陋版)里越冬,但总算保住了火种。
最显眼的,还是溪边那几架不停运转的龙骨水车。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它们依旧吱呀作响,将溪水不断提灌入新修整的水渠网络,不仅保证了越冬作物的水分,甚至还在溪边开出了一小片冬菜地,绿意葱茏,羡煞旁人。
龙门亭几乎成了附近乡里的一个奇迹中心。时常有周边村落的农人跑来“取经”,学习堆肥、观看水车,甚至偷偷抠点刘恒那“神奇”的肥土回去研究。刘恒来者不拒,大方分享技术,只要求对方农闲时派劳力来协助进行水利和道路建设。他的“贤名”随着水车的转动,越传越远。
然而,这片宁静的、充满希望的小天地,很快就被来自外界的剧烈动荡所打破。
年关刚过,一则惊人的消息如同凛冽的寒风,迅速席卷了整个涿郡,也吹到了偏远的龙门亭:
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以“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信徒头裹黄巾,揭竿而起!旬月之间,天下响应,烽火遍地!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震动,州郡失守,吏士逃亡!
黄巾起义,终于爆发了!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涿县县城城门开始戒严,市集变得冷清,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和铁器。乡野之间流言西起,有的说黄巾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见官就杀,见富就抢;有的说黄巾道人会妖法,刀枪不入;还有的说朝廷大军己经开始镇压,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王伯和阿草彻底慌了神,整日里忧心忡忡,时不时就望向通往外界的小路,生怕下一刻就有漫山遍野的黄巾贼寇杀过来。
“先生!咱们怎么办啊?听说黄巾贼有几十万人!咱们……咱们这点地方,够人家塞牙缝吗?”阿草声音发颤,脸色苍白。
王伯更是首接开始收拾那点可怜的家当,准备随时跑路:“亭长,这……这怕是待不住了!咱们是不是也得往山里躲躲?”
相比于他们的惊慌失措,刘恒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他站在坡地上,眺望着远处官道上偶尔仓皇经过的逃难人群,目光深邃。
他知道这一天总会来。乱世己至,躲是躲不掉的。这既是巨大的危机,也是……难得的机遇!秩序崩塌,正是豪强并起之时!他之前所有的积累——那点微末的名声、初步改善的农业、初步组织起来的人手——不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时刻吗?
“慌什么!”刘恒转过身,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往山里跑?荒山野岭,没吃没喝,冻饿而死吗?或者成为流民,任人宰割?”
他目光扫过王伯和阿草:“咱们脚下就是地,手里有粮种,有水车!咱们比大多数人都有活下去的本钱!现在要做的不是跑,是把咱们自己武装起来,守住咱们的家当!”
“武装?咱们……就咱们三个?”王伯觉得亭长是不是吓傻了。
“当然不止三个!”刘恒眼中闪过锐利的光,“立刻去通知所有受过我们恩惠的村子!告诉他们,黄巾乱起,盗匪必多!想保住自家的粮食、妻小,就每家每户出青壮,自带干粮和家伙,来龙门亭集合!咱们要组建乡勇,联防自保!”
这是一个大胆甚至冒险的决定。但刘恒深知,在这乱世开端,官府力量瘫痪,自保是所有人的第一需求。他之前无私分享技术积累的“贤名”,此刻就成了最大的号召力。
果然,消息放出后,附近几个村子的三老和村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与其各自为战被各个击破,不如抱团取暖!而最有能力、也最有信誉将他们组织起来的,正是这位能造水车、能增产的“刘贤吏”!
短短三五日内,龙门亭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各家各派出的青壮,扛着简陋的锄头、草叉、柴刀、甚至削尖的木棍,背着不多的口粮,陆续汇聚而来,足足有七八十人!他们脸上带着惶恐,也带着一丝找到主心骨的希望。
看着这群乌合之众,刘恒知道,挑战才刚刚开始。他没有任何军事经验,但他有超越时代的组织管理知识和最基本的物理常识。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训练阵型,而是——编制和纪律。
他将这七八十人按照村落来源,编成伍、什、队,任命了其中看起来较为机敏或有力气的人担任临时头目。颁布了最简单却最严厉的几条规矩:听从号令、不得内讧、不得骚扰百姓、缴获归公。违令者,逐出队伍,后果自负!
然后,他发挥工科生的特长,开始“装备”这支队伍。
没有刀剑?没关系!他让王伯带着几个老木匠,日夜赶制一种加厚加重的长柄木矛,矛头削尖后用火烤硬,虽然比不上铁矛,但结阵刺击,威力远胜锄头。又制作了一批简陋的木盾。
没有弓箭?他尝试着制作了几把简易的单体木弓,但工艺复杂,产量太低。他立刻转变思路,集中制作了十几副大型的简易弩炮(撅张弩的放大粗糙版)!利用杠杆和绞盘上弦,发射削尖的重箭或者石块,虽然准头差,射速慢,但用于守亭或者吓唬人,威力惊人!
他还利用有限的铁料,打造了一些带倒刺的铁蒺藜,撒在通往龙门亭的要道上,作为简易的防御障碍。
每天,龙门亭的空地上都喊杀震天。刘恒不懂古代战阵,但他按照现代军训的模式,强调绝对的服从、整齐的队列、统一的刺击动作和耐力训练。他亲自示范,讲解如何利用长矛阵列对抗散兵游勇,如何利用地形,如何听从金鼓号令(他用一面破锣代替)。
训练极其艰苦,伙食也只是勉强果腹。但没有人抱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为自己、为家人的性命搏一条生路。而且这位“刘先生”虽然要求严格,但却公平,训练时一同吃苦,有限的粮食也分配得清清楚楚。
期间,有小股溃兵或地痞流窜到附近,试图抢掠。刘恒毫不犹豫,亲自带着初步练成的乡勇队出战。依靠简单的长矛阵型和那几具吓人的简易弩炮,他们轻松击溃了这些乌合之众,缴获了一些可怜的武器和粮食,自己却无一伤亡。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乡勇们看向刘恒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信服。他们开始真心相信,跟着这位“刘先生”,或许真能在乱世中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刘恒的“贤吏”之名,悄然变成了“刘帅”的称呼。虽然他自己觉得这称呼土得掉渣,但并未阻止。他知道,乱世中,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形象至关重要。
他也时常会想起刘备。不知道这位未来的对手(或盟友?),此刻是否也在某处聚集乡勇,开启他的传奇之路?
“报告刘帅!涿郡郡府传来檄文!号召各地豪杰自行募兵,助官军平乱,事后论功行赏!”一名被派去打探消息的乡勇带回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刘恒接过那粗糙的檄文,嘴角微微上扬。
官方认证来了。从此,他这支乡勇,就不再是单纯的民间自卫武装,而是有了“官方背景”的义兵!
机会的大门,正在向他敞开。
他站在点兵台上,看着台下虽然装备简陋却己有几分森严气象的队列,朗声道:
“弟兄们!黄巾为祸,天下大乱!正是我辈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守住我们的家园!吃饱我们的饭!”
“让这乱世,记住我们龙门乡勇的名号!”
台下,七八十条汉子举起简陋的武器,发出震天的怒吼。
寒风中,一面绣着歪歪扭扭“刘”字的土黄色旗帜,缓缓升起。
乱世求生,终是迈出了争霸的第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MOH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