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县的石板路被夕阳晒得发烫,李三拖着铁尺在街上晃悠,心里把县令骂了十八遍。上头说要排查形迹可疑之人,可这满街不是挑着担子的货郎就是摇着折扇的书生,连个偷鸡摸狗的都看不见。他踢飞脚边一颗小石子,石子“咚”地撞在茶馆柱子上,惊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
“李三郎,又偷懒哪?”茶馆掌柜探出头笑他。
“查!正查着呢!”李三没好气地回了句,眼角余光瞥见桥边站着两个姑娘。一白一青两条裙子,在晚风中飘得像水纹。他眯起眼,那白衣女子身段窈窕,手里还提着个药篮,看着倒像是良家妇女。可不知怎的,那姑娘回眸时,李三觉得心口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
“喂!站住!”他脱口而出,脚却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等他晃过神追上去,桥那头只剩空荡荡的石阶,只有几片青竹叶慢悠悠打着旋儿落下。李三挠挠头,把铁尺别回腰后,“奇了怪了,难道是眼花了?”他嘟囔着转身,看见卖糖画的老汉正对着竹筐发呆,筐里的糖稀不知何时凝成了条小蛇的形状,在暮色里泛着诡异的光。阿福打了第三个哈欠,竹杖在青石板上拖出懒懒的声响。手里的画像被雨洇得边角发卷,上面“形迹可疑白衣女子”八个字早被他背得倒过来——可惜除了白衣,实在想不出还能盯什么特征。
断桥边游人寥寥,雨丝黏得人发腻。他缩着脖子挨家排查商铺,眼角余光瞥见桥洞下躲着个卖花姑娘,竹篮里的茉莉沾着水珠,倒比画像上的朱砂痣鲜活。正想上前问问,鼻尖突然钻进一缕甜香,转头看见两个女子正倚着桥栏看雨,一个素色衣裙撑着油纸伞,鬓边斜插朵白梅,另一个青衫束腰,手里把玩着串铜钱,叮当作响。
阿福眼睛一亮,赶紧摸出画像比对。白衣女子眉眼温婉,倒有几分像,可人家身边跟着的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姑娘家,哪有什么“形迹可疑”?他挠挠头,听见青衫女子轻笑:“姐姐你看,那捕快哥哥好像在找什么宝贝。”
白衣女子回眸,学渣穿越到白蛇传当捕快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学渣穿越到白蛇传当捕快最新章节随便看!目光淡淡扫过他手里的画像,阿福突然觉得后背一凉,像被湖里的水草缠了脚脖子。他慌忙把画像塞进怀里,结结巴巴道:“没、没事!例行公事!”说完转身就走,竹杖在地上滑了个趔趄,差点撞翻路边的馄饨摊。
“客官要碗热汤吗?”摊主吆喝着。阿福摆摆手,闷头往前走,心里首嘀咕:队长非说这几日西湖边妖气重,依他看,分明是春日里的花香熏得人脑壳疼。前面柳树下好像有团白影……算了,管他是人是鸟,赶紧交差好去喝碗热汤。他揣着画像往回走,雨雾里,那柄油纸伞静静立在桥栏边,伞沿滴落的水珠,在青石板上洇开一朵小小的白花。那捕快打了个哈欠,手里的排查名单被西湖边的风吹得哗啦响。他揉着发酸的脖颈,盯着眼前“保和堂”的牌匾,嘀咕道:“这都排查到第三十三家药铺了,哪有什么‘青白二衣、行为诡秘’的可疑人士……”
正想找个石阶坐下摸鱼,身后却传来一阵环佩叮当。他猛地回头,只见个穿素色衣裙的女子提着药篮从堂内走出,发间别着支银簪,走路时裙摆扫过青石板,竟没带起半分尘土。捕快眯起眼,鼻尖似乎飘过缕冷香,像极了初春刚化冻的湖水味。
“这位姑娘,”他连忙拦住人,展开名单装模作样地问,“近日可见过行迹古怪的客人?比如……身上带鳞腥味的?”
女子闻言浅浅一笑,指尖在药篮沿上轻轻一点:“官爷说笑了,我们药铺只卖药材,哪来什么腥味。”话音未落,堂内忽然传来碗碟落地的脆响,一个穿青衫的小丫鬟探出头来,朝女子急声道:“姐姐!药炉烧糊了!”
女子眉间微蹙,匆匆行了个礼便转身回了堂内。捕快挠挠头,总觉得那女子袖口闪过的银光有点眼熟——像极了上个月在钱塘江口捞起的蛇蜕鳞片。他正想追进去细看,却被门槛绊了个趔趄,再抬头时,堂内只剩药香袅袅,哪还有半分人影。
“奇了怪了……”他摸着后脑勺,把“保和堂”三个字在名单上打了个歪歪扭扭的勾,“下次得带串雄黄来才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MOP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