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柱趴在红木书桌上,手里攥着支铅笔,草稿纸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示意图 —— 左边是 “草席地膜改良图”,右边是 “木架大棚结构图”,旁边还标注着 “东北山地适用”“材料:桦木、芦苇” 的字样。1958 年的东北没有塑料布,他琢磨着用秋收后的玉米秆编草席,铺在田垄上既能保墒,又能防止杂草生长;大棚则用山里的桦木做支架,盖上油纸(供销社能买到的紧俏货),冬天也能种蔬菜。
可画到 “土壤改良配比” 时,他却停住了笔。《天工开物》里写 “草木灰与粪肥相和,可肥田”,但没说具体比例 —— 东北的黑土偏黏,山区的黄土偏瘦,比例肯定不一样。他翻出从大毛子带回来的《农业土壤学》,里面全是俄文公式,虽然意念学习让他能看懂,但没见过实际操作,总觉得心里没底。“要是有个人能带我去地里试试就好了。” 他揉了揉太阳穴,把铅笔扔在桌上,“看来光看书不行,还得找机会去公社的田里实践实践。”
“叮!宿主,是否用《天工开物》《奇器图说》兑换涅槃积分?” 系统的电子音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铁柱撇了撇嘴,靠在椅背上:“大鸟,先说好,兑换有什么额外奖励?别又是‘机会靠争取’那套,我听腻了。”
“叮!宿主,兑换奖励与资源价值挂钩,古籍蕴含跨时代科技价值,奖励将匹配宿主当前需求。” 电子音依旧平稳,却带着点 “诱惑” 的意味,“宿主若拒绝,后续兑换价值可能随空间升级调整。”
“你这小子,还会威胁人了?” 李铁柱笑骂着,心里却盘算了起来 —— 他现在有 150000 积分(剿匪 + 收车),要是兑换古籍能得 210000,总积分就有 360000,足够升级好几个技能了。“行,兑换!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帮我解决农艺和机械的难题。”
“叮!恭喜宿主兑换成功!获得 210000 涅槃积分,当前总积分:360000(原 150000 + 新增 210000)。” 电子音刚落,书桌上的两套古籍原件就化作一道蓝光,消失在空间里。李铁柱心里一紧,赶紧摸了摸复刻本 —— 还好,还在。
“等等,360000?” 他突然反应过来,“我之前收车换了 20000,剿匪奖励 130000,加起来 150000,加上古籍 210000,怎么是 360000?你是不是算错了?”
“叮!宿主,剿匪时缴获的黄金、武器额外兑换 50000 积分,此前未同步提示。” 电子音解释道,“《天工开物》(民国孤本)100000 积分,《奇器图说》(明刻本)110000 积分,合计 210000,无误。”
李铁柱眼睛一亮,拍了下桌子:“好家伙,藏得挺深!“他搓了搓手,“快说,奖励是什么?别磨磨蹭蹭的。”
“叮!恭喜宿主获得技能奖励:初级农艺技工技能、初级车辆精通技能、初级机械技工技能。” 电子音一连串报出三个技能,“技能升级路径如下:
初级农艺技工→中级(2000 积分)→高级(5000 积分)→初级技师(20000 积分)→中级技师(50000 积分)→高级技师(100000 积分);
初级机械技工升级路径同上;
初级车辆精通技能升级参考枪械技能(初级→中级 5000,中级→高级 10000,高级→技师 20000)。”
李铁柱刚想高兴,听完升级积分就皱起了眉:“大鸟,你是不是故意的?我之前升级书画大师,初级到中级才 1000 积分,农艺和机械怎么这么贵?还有,我在苏联卖了几十辆车,你不给奖励,现在换两本书就给,国内的比国外的金贵?”
“叮!宿主,书画、国医、雕刻等为‘单人专属技能’,无法传授他人;农艺、机械、车辆为‘群体实用技能’,可通过教学复制,惠及更多人,故升级成本更高,符合‘多劳多得’原则。” 电子音顿了顿,补充道,“大毛子售车己转化为基础积分,未额外奖励是因车辆无特殊文化 / 科技价值。”
“多劳多得?” 李铁柱琢磨了一下,突然想起之前教李欢国医技术,李欢怎么都学不会,“难怪大表哥学不会医术,原来那些是单人技能!早说啊!” 他摆摆手,“行了行了,接受技能!赶紧的,我还得去船厂呢。”
“叮!技能传输中……”
一股暖流突然从头顶涌入,李铁柱瞬间觉得天旋地转,赶紧扶住书桌。脑海里像是被塞进了无数信息 ——《天工开物》里的 “稻宜晚,麦宜早” 变成了具体的播种时间(东北小麦秋分后播种,水稻清明前育苗);《奇器图说》里的杠杆原理,变成了 “木犁省力设计图”(犁柄长度 3:1,省力 60%);甚至连大毛子《农业机械学》里的俄文公式,都变成了 “如何用桦木制作简易播种机” 的步骤,连钉子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 这也太神了!” 李铁柱缓过劲来,拿起草稿纸,笔一挥就画出了 “草席地膜的具体编织方法”:玉米秆要晒到含水量 15%,每三根一组编织,间距 2 厘米,边缘留 5 厘米的绳头方便固定。之前想不通的土壤配比也有了答案:黑土用 “草木灰 1: 粪肥 3”,黄土用 “草木灰 2: 粪肥 2”,还能加切碎的秸秆改良透气性。
“继续升级!农艺和机械都升到高级技师!” 李铁柱来了劲,现在他有 360000 积分,够花!
“叮!初级农艺技工→中级,消耗 2000 积分;中级→高级,消耗 5000 积分;高级→初级技师,消耗 20000 积分;初级技师→中级技师,消耗 50000 积分;中级技师→高级技师,消耗 100000 积分。”
“叮!初级机械技工升级同上,消耗 177000 积分。”
“叮!升级完成!当前剩余积分:360000-177000×2=6000 积分?不对,等等!” 李铁柱突然叫停,“我算错了,360000 减去两个 177000,是 6000?不对,初级到高级技师是 2000+5000+20000+50000+100000=177000,两个就是 354000,360000-354000=6000?”
“叮!宿主计算正确,当前剩余积分 6000。”
李铁柱刚想心疼积分,突然想起空间的山川河流:“大鸟,升级山川和河流到二级要多少积分?之前说 10000,现在够不够?”
“叮!山川、河流升级到二级各需 10000 积分,合计 20000。宿主当前积分 6000,不足。”
“啥?我刚才不是 360000 吗?怎么只剩 6000 了?” 李铁柱一拍脑袋,才想起刚才算错了 —— 古籍兑换后是 360000,升级两个高级技师花了 354000,确实只剩 6000。“得,还差 14000 积分。” 他琢磨了一下,从空间里取出之前收的一块金条(在大毛子买的,没兑换),“这个能换多少积分?”
“叮!黄金,可兑换 15000 积分。”
“兑换!” 李铁柱毫不犹豫。金条化作蓝光消失,积分瞬间变成 21000。“够了!升级山川和河流!”
“叮!恭喜宿主,山川、河流升级到二级!消耗 20000 积分,剩余 1000 积分。二级山川 / 河流可提升区域内动植物繁殖率 100%(即原繁殖量 ×2)。”
李铁柱赶紧意念一动,来到空间的山川区域 —— 之前种的玉米才刚抽穗,现在居然结出了双穗,颗粒;山腰的苹果树,每个枝头都挂着密密麻麻的果子,比之前多了一倍;山下的兔子窝里,母兔正喂着西只小兔子,之前一次最多生两只!
“真的翻倍了!” 他跑到河边,看到水里的鱼虾成群结队,比之前密了不少,连水草都长得更茂盛了。“以后空间里的物资再也不愁了!” 他兴奋地搓着手,又想起灵泉,“大鸟,升级灵泉要多少积分?”
“叮!灵泉升级到三级级需 100 万涅槃积分,当前积分不足。”
“100 万?” 李铁柱差点跳起来,“你这是把我当提款机了!刚有俩钱,就又要这么多!” 他无奈地摇摇头,“算了,先不升了,把国医、书画、雕刻、枪械、编辑都升到最高级!”
“叮!检测各技能当前等级:
国医:初级大师(可升至高级大师,需 5000 积分);
书画:初级大师(升至高级大师,需 5000 积分);
雕刻:中级大师(升至高级大师,需 8000 积分);
枪械:高级技师(升至初级大师,需 10000 积分,当前积分不足);
编辑:高级技师(升至初级大师,需 10000 积分,不足)。
宿主当前剩余 1000 积分,仅可升级单一技能至中级。”
“这么贵?” 李铁柱皱了皱眉,“先升国医到高级大师!”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医术,不管是山里的乡亲还是自己人受伤,都用得上。
“叮!国医技能升级至高级大师,消耗 5000 积分…… 积分不足,无法升级。”
“得,那就升国医到中级大师!”
“叮!消耗 2000 积分…… 积分不足。”
李铁柱叹了口气:“那就升国医到初级大师满级!”
“叮!消耗 1000 积分,国医技能提升至初级大师满级。当前剩余 0 积分。”
一股更强烈的暖流涌入脑海,李铁柱突然觉得自己能 “看见” 身体里的经络 —— 气血运行的路线、五脏六腑的状态,都清晰可见。
“这就是高级国医的本事?” 他走到空间的庭院里,看到之前收的几只老母鸡,一眼就看出其中一只 “肝火旺,需喂蒲公英”。“以后谁生病,我看一眼就知道怎么治!” 他心里涌起一股悬壶济世的冲动,恨不得立刻找个人试试。
这时,墙上的挂钟响了 —— 己经下午西点半了!他还要去船厂汇报,再不去就晚了。李铁柱赶紧回到堂屋,换了身干净的工装(是母亲临走前给他洗好的,叠在衣柜里),又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堂屋里,狗蛋正趴在门口打盹,看到他出来,立刻摇着尾巴凑过来。
“狗蛋,我去船厂,你在家看家。” 李铁柱摸了摸它的头,把复刻好的两本古籍放进帆布包(要带给大伯的),又揣了几张粮票(去船厂可能要留饭),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1958 年的下午西点半,街道上正是热闹的时候。公社的宣传车开过来,大喇叭里喊着 “大干快上,亩产万斤粮” 的口号;下班的工人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饭盒,说说笑笑;路边的小摊上,卖冰棍的老太太敲着木箱,“冰棍儿,三分钱一根” 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李铁柱骑着自行车,汇入人流,心里还在琢磨着技能 —— 刚才升级机械技工时,他脑子里多了 “船厂设备维修” 的知识,说不定能帮厂里解决点难题。
刚骑到十字街口,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捂着胸口喘气,脸色发白。旁边围着几个路人,都急得没办法 ——1958 年的东北,街道上没有卫生院,最近的医院要走两里地。
李铁柱赶紧停车,挤进去:“大娘,您是不是胸口疼?喘不上气?”
老太太点点头,说不出话。李铁柱蹲下来,手指搭在她的手腕上 —— 高级国医的技能瞬间启动:“心率过快,气血瘀堵,是老毛病了,平时是不是爱生气?”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他:“小伙子,你怎么知道?我这毛病好几年了,吃了不少药都不管用。”
“您别急,” 李铁柱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药瓶(是空间里的丹参片,他之前收的),倒出两片,“您先吃了这个,能缓解。回家后用丹参、山楂煮水喝,每天一次,半个月就好。”
老太太接过药片,用路人递的水咽下去,过了一会儿,脸色果然好了些:“小伙子,谢谢你啊!你是医生?”
“我不是医生,就是懂点医术。” 李铁柱笑了笑,看了看表,“大娘,您家在哪?我送您回去?”
“不用不用,我家就在前面胡同,我自己能走。” 老太太站起身,感激地握着他的手,“小伙子,你叫啥名?以后我好谢谢你。”
“我叫李铁柱,在船厂上班。” 李铁柱说完,骑上自行车,“您慢走,记得按时喝药!”
等他赶到船厂时,己经下午五点十分了。船厂的大门还开着,门口的卫兵看到他,笑着打招呼:“李哥,你可回来了!厂长都问了你好几回了!”
李铁柱停下车,跟着卫兵往厂长办公室走。船厂的车间里还在忙 —— 巨大的龙门吊吊着钢板,电焊的火花在厂房里闪烁,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喊着号子搬运零件。墙上的标语写着 “力争上游,多造船,造好船”,旁边还贴着 “李铁柱同志剿匪有功” 的红榜,是他之前的照片,笑得一脸憨厚。
“厂长,李铁柱来了!” 卫兵敲了敲门。
“进来!” 里面传来厂长的声音。李铁柱推开门,看到厂长正趴在桌上看图纸,旁边放着个搪瓷缸,里面的茶水己经凉了。
“厂长,我回来了。” 李铁柱立正站好,“之前去剿匪,耽误了厂里的工作,我来汇报一下。”
厂长抬起头,笑着站起来:“铁柱,你可是咱们船厂的功臣!周司令都给我打电话夸你了!坐,别站着。” 他给李铁柱倒了杯热水,“你这次剿匪,不仅抓了土匪,还缴获了首升机,给咱们市里争了光!厂里决定给你记个三等功,奖金下个月发。”
“谢谢厂长!” 李铁柱心里一暖,“对了,厂长,我这次在山里学了点机械维修的本事,咱们船厂的设备要是有问题,我说不定能帮忙。”
厂长眼睛一亮:“哦?你还会这个?正好,咱们车间的一台车床老是卡壳,修了好几次都没好,你去看看?”
“好!” 李铁柱跟着厂长往车间走,心里琢磨着 —— 有了高级机械技师的技能,这点小问题肯定难不倒他。夕阳透过厂房的天窗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不管是厂里的工作,还是山里的开发,他都有信心做好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P1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