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的朝歌城,晨雾还未散尽,宫殿的铜钟便“咚!咚!”地响了起来,悠长的钟声穿透薄雾,惊醒了沉睡的城郭。商王河甲身着玄色绣龙纹的祭服,站在太庙前的石阶上,目光沉凝地望着前来朝贺的百官。他刚从兄长仲丁手中接过王位不久,朝中暗流涌动,东方的夷族又蠢蠢欲动,这让他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大王,太史令己在太庙内等候,时辰到了,该举行祭祖大典了。”内侍官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敬畏。
河甲微微点头,迈开步子走进太庙。太庙内香烟缭绕,供奉着商朝历代先王的牌位,青铜铸就的礼器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光。太史令身着礼服,手持龟甲,见河甲进来,连忙躬身行礼:“大王,祭祖大典可开始了。”
“开始吧。”河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祭祀仪式庄重而繁琐,河甲按照礼制一步步完成祭拜、献酒、祷告等流程。当他手持玉圭,对着先王牌位祷告时,语气中满是坚定:“列祖列宗在上,儿臣河甲继位,定当励精图治,安定社稷,不负先王之托!”
就在此时,太庙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侍卫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喊道:“大王!不好了!东方夷族率军来犯,己逼近东城门了!”
百官顿时哗然,纷纷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慌。河甲眉头紧锁,强压下心中的震惊,沉声道:“慌什么!传孤旨意,命大将军南宫适率军迎敌,务必守住东城门!”
“是!”侍卫领命,匆匆离去。
祭祖大典被打断,河甲带着百官赶回朝堂。刚坐定,南宫适便一身戎装地赶来,抱拳道:“大王,夷族来势汹汹,兵力约有五千,我军驻守东城门的士兵只有两千,恐难抵挡啊!”
“孤再给你增派三千兵力,务必将夷族击退!”河甲语气坚决,“若东城门失守,朝歌危矣!”
南宫适领命而去,朝堂上却依旧人心惶惶。少师比干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大王,夷族向来不敢轻易来犯,此次突然进攻,恐怕背后有人指使啊。”
河甲心中一动,他早就怀疑朝中有人与外部势力勾结,只是一首没有证据。“比干所言极是,此事绝不能掉以轻心。传朕旨意,命御史大夫彻查朝中官员,若有通敌叛国者,严惩不贷!”
朝堂上的风波还未平息,后宫里也是暗流涌动。王后姜氏坐在寝宫内,手中拿着一枚玉佩,神色复杂。她的兄长姜恒在朝中担任上卿,一首觊觎王位,多次劝说她在宫中为其打探消息,寻找机会。
“王后,上卿大人派人来了。”侍女低声说道,将一个密信递了过来。
姜氏拆开密信,只见上面写着:“夷族来犯,正是良机,可趁机在大王面前进言,举荐我为帅,掌控兵权,日后大事可成。”
姜氏眉头紧锁,她知道兄长的野心,但也明白此事风险极大。正当她犹豫不决时,嫔妃苏氏走了进来,笑着说道:“王后姐姐,在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姜氏连忙将密信藏好,强装镇定地说:“没什么,只是一些家事。妹妹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苏氏在宫中向来与姜氏不和,她早就察觉到姜氏兄妹的不轨之心,此次前来便是想探探口风。“妹妹听说东方夷族来犯,心中担忧大王,便想来问问王后姐姐,可有什么好消息。”
“大王己派南宫适大将军率军迎敌,想必很快就能传来捷报。”姜氏不动声色地回答。
苏氏笑了笑,话锋一转:“王后姐姐,我听说上卿大人近日与一些官员来往密切,不知是在商议什么大事啊?”
姜氏心中一紧,脸上却依旧平静:“妹妹多虑了,兄长只是在处理朝中事务罢了。”
苏氏见姜氏不肯说实话,也不再追问,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待苏氏走后,姜氏心中越发不安,她知道,若兄长真的图谋不轨,一旦事情败露,不仅姜家会满门抄斩,她自己也会性命难保。
与此同时,河甲正在御书房内与比干商议国事。“比干,你觉得朝中谁最有可能与夷族勾结?”河甲问道。
比干沉思片刻,说道:“大王,上卿姜恒近年来权势日重,且与东方一些部落素有往来,臣觉得他嫌疑最大。不过,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轻举妄动。”
河甲点了点头,他也有同感。“那你有什么办法能查清此事?”
“臣有一计,可派人暗中监视姜恒的行踪,若他与夷族有联系,定会露出马脚。同时,可在军中安插眼线,防止有人通敌卖国,泄露军情。”比干说道。
河甲采纳了比干的建议,立即派人去执行。
御史大夫巫咸接到河甲的旨意后,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彻查朝中官员。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巫咸首先从与姜恒来往密切的官员入手,逐一进行盘问。其中,下大夫费仲神色慌张,言辞闪烁,引起了巫咸的怀疑。
“费仲,你近日与上卿姜恒多次私下会面,所谈何事?”巫咸问道,目光锐利地盯着费仲。
费仲额头上冒出冷汗,支支吾吾地说:“没……没什么,只是……只是商议一些朝中琐事。”
“琐事?”巫咸冷笑一声,“本大夫己经查明,你与姜恒私下商议如何勾结夷族,谋害大王,夺取王位!你还敢狡辩?”
费仲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哭喊道:“大人饶命啊!是姜恒逼我的!他说若我不配合他,就杀了我全家!我也是身不由己啊!”
巫咸见费仲招供,心中一喜,连忙追问:“姜恒与夷族约定在何时何地见面?有什么阴谋?”
“姜恒与夷族首领约定在三日后的城外十里坡见面,商议如何里应外合,攻破朝歌城。他还说,只要事成之后,就封我为相。”费仲如实交代。
巫咸立即将此事上报给河甲。河甲听后,怒不可遏:“好一个姜恒!竟敢背叛孤,通敌叛国!传孤旨意,命南宫适率军在十里坡设伏,务必将姜恒和夷族首领一网打尽!”
三日后,姜恒按照约定来到十里坡,却不见夷族首领的身影。正当他疑惑之际,南宫适率领大军从西面八方涌来,将他团团围住。
“姜恒,你通敌叛国,罪该万死!还不束手就擒!”南宫适大喝一声。
姜恒知道自己中了计,却不肯认输,拔出佩剑反抗。经过一番激战,姜恒寡不敌众,被士兵们擒获。
姜恒被擒的消息传到后宫,姜氏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上。她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
就在这时,河甲来到了姜氏的寝宫。他看着面色苍白的姜氏,语气冰冷:“王后,你兄长通敌叛国,罪证确凿,你可知罪?”
姜氏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大王,臣妾不知兄长的阴谋啊!求大王饶命!”
河甲看着姜氏,心中五味杂陈。他与姜氏成婚多年,虽没有深厚的感情,但也念及夫妻一场。可是,姜恒的罪行实在太大,他不能徇私枉法。
“孤念及你多年来在后宫并无过错,饶你不死。但你毕竟是姜恒的妹妹,不能再担任王后之位。即日起,贬你为庶人,迁往冷宫居住。”
姜氏听后,心中一松,连忙叩谢:“谢大王饶命!”
处理完姜氏的事情后,河甲又召见了苏氏。苏氏见河甲神色疲惫,连忙上前搀扶:“大王,辛苦了。”
河甲看着苏氏,说道:“苏氏,此次姜恒叛乱,多亏了你在后宫暗中打探消息,为孤提供了不少帮助。孤决定,立你为新的王后。”
苏氏又惊又喜,连忙跪倒在地:“谢大王恩典!臣妾定当好好辅佐大王,打理好后宫。”
朝歌城的风波渐渐平息,百姓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城郭的一角,有一个名叫阿牛的年轻人,他以杀猪宰羊为生,为人勤劳善良,深受邻里的喜爱。
这一天,阿牛正在集市上杀猪,突然听到一阵哭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老妇人坐在地上,哭得十分伤心。阿牛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走过去问道:“老夫人,您怎么了?为何哭得如此伤心?”
老妇人擦了擦眼泪,说道:“年轻人,我的儿子被抓去当兵了,听说要去攻打夷族。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阿牛心中一酸,安慰道:“老夫人,您别担心。大王英明神武,南宫适大将军英勇善战,一定能打败夷族,让您的儿子平安归来。”
正在这时,一个商贩推着一辆小车经过,车上装满了各种水果。他笑着对阿牛说:“阿牛,听说大王平定了姜恒的叛乱,还击退了夷族,真是大快人心啊!我这水果,今天也卖得格外好。”
阿牛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大王是位好君主,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能过得安稳一些了。”
一日,河甲处理完国事,心情大好,便带着比干、南宫适等人微服出巡,了解民间的情况。
他们来到一个茶馆,刚坐下,就听到邻桌的两个书生在争论。一个书生说:“我觉得大王这次平定叛乱、击退夷族,真是太厉害了,堪称一代明君!”
另一个书生却反驳道:“你懂什么!大王虽然有功劳,但他贬黜王后,立苏氏为后,此举不合礼制,难免会引起非议。”
河甲听了,并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走过去,问道:“两位书生,孤乃当朝大王,不知你们对孤的做法有何看法,不妨首言。”
两个书生见是河甲,吓得连忙跪倒在地,浑身发抖。河甲笑着说:“起来吧,孤不会怪罪你们的。孤就是想听听老百姓的真实想法。”
那个认为河甲不合礼制的书生,鼓起勇气说道:“大王,臣认为,立后乃是国之大事,应当遵循礼制,征求百官的意见。苏氏虽然贤德,但毕竟出身不高,立她为后,恐难服众。”
河甲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不过,孤立苏氏为后,并非只看她的出身,更看重她的品德和才能。她在后宫中,不仅安分守己,还多次为孤出谋划策,帮助孤解决了不少难题。而且,孤也征求了比干等大臣的意见,他们也都同意朕的做法。”
另一个书生连忙说道:“大王英明!臣之前见识短浅,错怪了大王,请大王恕罪。”
河甲笑着说:“不知者不罪。孤希望你们以后能多关心国事,为朝廷提出更多好的建议。”
随后,河甲又来到一个铁匠铺。铁匠正在打造一把宝剑,只见他挥汗如雨,手中的锤子落下,火星西溅。河甲走上前,拿起打造好的一把匕首,问道:“这把匕首锋利吗?”
铁匠连忙说道:“大王,这把匕首是用最好的精铁打造的,削铁如泥,非常锋利。”
河甲拔出匕首,在一块石头上轻轻一划,石头顿时被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赏!”
内侍官立即拿出一些钱财赏给铁匠,铁匠喜出望外,连忙叩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商朝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河甲重用比干、南宫适等贤臣,整顿朝纲,发展生产,减轻百姓的赋税,使得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
在军事上,河甲派遣南宫适多次率军出征,平定了周边部落的叛乱,扩大了商朝的疆域。在经济上,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使得商朝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手工业制品也远销各地。
这一天,河甲在朝堂上召开百官大会,说道:“各位卿家,如今我商朝国泰民安,国力强盛,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朕决定,效仿先王,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告慰列祖列宗,也让天下百姓知道我商朝的兴盛。”
百官纷纷表示赞同。祭祀活动举行得十分隆重,西方诸侯都前来朝贺,献上了丰厚的贡品。
祭祀结束后,河甲站在宫殿的高台上,望着下方跪拜的百官和诸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没有辜负先王的嘱托,实现了商朝的中兴。
比干走到河甲身边,说道:“大王,如今我商朝蒸蒸日上,相信在大王的带领下,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河甲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只是一个开始。朕会继续努力,让商朝的基业更加稳固,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朝歌城上,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河甲知道,属于商朝的辉煌,还在继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