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39 商朝–祖甲

小说: 夏商周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三十岁的祖甲穿着素色丧服,跪在兄长祖庚的灵前。他这个曾远戍西岐的王叔,终究还是被推上了商朝的王位。

“大王,该更衣举行登基大典了。”内侍雀的声音低哑,他跟着武丁、祖庚两代商王,如今鬓角己染霜。

祖甲缓缓抬头,灵前烛火被穿堂风晃得摇曳,映得他眼底满是沉郁:“先去看看太子庚丁,他年纪小,怕是撑不住。”

庚丁是祖庚的独子,刚满十五岁,此刻正蹲在宗庙角落,抱着祖庚生前常戴的玉冠默默流泪。见祖甲进来,他赶紧抹掉眼泪,躬身行礼:“王叔……”话没说完,声音就哽咽了。

祖甲蹲下身,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掌心触到少年单薄的脊背:“庚丁,你父王走得安详,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以后有王叔在,没人敢欺负你,也没人敢让商朝乱了。”

庚丁抬起头,眼眶通红:“王叔,我知道。只是……只是我还没学会打理氏族的事,怕帮不上王叔。”

“不急。”祖甲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上面是他在西岐时记录的铜矿督运心得,“你先从这些小事学起,每天跟着我去朝堂听政,慢慢就懂了。你父王常说,你有韧性,是块当君主的料,只是需要多历练。”

庚丁接过竹简,指尖紧紧攥着,重重点头:“侄儿听王叔的!”

登基大典当天,朝歌的百姓挤在夯土路边,手里举着沾了露水的黍穗,那是去年祖甲在西岐推广的新粮种,产量比旧粮高两成,百姓们都想让新王沾沾丰收的喜气。

祖甲穿着玄色王袍,袍角绣着西岐特有的云纹,戴着缀满绿松石的王冠,一步步走上宗庙高台。

史官站在他身边,高声宣读甲骨祭文:“惟商王祖庚二十七年,弟甲承天命,继大统。愿上苍佑我商邦,风雨顺时,西夷归服,百姓无饥!”

祭文刚落,台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雀匆匆跑上高台,凑在祖甲耳边低语:“大王,东夷的夷伯带着几个氏族首领来了,说要议先王遗政,还提了要恢复氏族私铸青铜的旧制。”

祖甲整理王冠的手一顿,眼底闪过一丝冷意,他在西岐时就听说,夷伯一首不满祖庚王室统铸青铜的政策,如今兄长刚去世,这老东西就迫不及待要发难。“让他们进来,孤倒要听听,他们能说出什么道理。”

夷伯带着五个氏族首领走进大殿,刚跪下就首起身子,声音洪亮得震得梁上积尘簌簌掉落:“大王!先王在位时,强推王室统铸青铜,害得我东夷氏族连祭祀用的青铜礼器都要等三个月!如今先王驾崩,还请大王恢复旧制,让各氏族自行开采铜矿、铸造器物,也好让祖先早日享受到祭祀!”

其他首领也纷纷附和,有的说“王室工匠效率低”,有的说“西岐铜矿远,运输耽误事”。

祖甲坐在王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青铜爵,等他们吵完,才缓缓开口:“夷伯,你说王室统铸耽误祭祀,那孤问你,去年东夷大旱,是谁派水利官帮你们开凿水渠?是谁给你们送救济粮?又是谁让工匠优先给你们铸造了抗旱用的青铜农具?”

夷伯愣了愣,脸色有些发白:“是……是先王仁德。”

“既是先王仁德,你为何在他刚去世就反对他的政策?”

祖甲语气陡然加重,“氏族私铸青铜,只会让强族越强弱族越弱,上次羌人袭击西岐铜矿,就是因为有氏族私自把铜矿卖给羌人换粮食!孤偏要延续先王的政策,不仅要统铸青铜,还要派官吏去各氏族督查,谁敢私卖铜矿、私铸兵器,按谋逆论处!”

夷伯还想争辩,站在一旁的大司马突然上前一步,手里捧着一卷甲骨:“启禀大王,去年西岐查获的私铸青铜兵器,上面刻着东夷莱氏的族徽,莱氏首领正是夷伯的外甥。”

夷伯脸色瞬间惨白,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大王恕罪!臣……臣只是一时糊涂,绝没有私通羌人!”

祖甲看着他颤抖的背影,语气缓和了些:“孤念你是东夷老臣,这次饶了你。但莱氏首领必须严惩,私铸的兵器全部没收。你回去告诉东夷各氏族,只要安分守己,王室绝不会亏待他们;若是再敢作乱,休怪孤不念旧情!”

夷伯连磕三个响头:“臣遵旨!臣谢大王宽宏!”

等夷伯等人走后,大司马低声道:“大王,夷伯狼子野心,这次放了他,恐会后患无穷。”

祖甲摇了摇头,从案几上拿起一块青铜犁铧:“东夷刚经历大旱,百姓还没缓过来,若是严惩夷伯,恐生民变。咱们先稳住他,等新粮种在东夷推广开,百姓日子好了,他自然掀不起风浪。”

大司马恍然大悟:“大王高见!”

可朝堂的风波刚平,后宫又起了乱子。祖甲的妃嫔癸月,是癸姜的妹妹,仗着姐姐曾是祖庚的妃嫔,在后宫向来骄横。这天,她因为争抢用来盛放祭品的青铜豆,跟东夷送来的妃嫔夷姝吵了起来,还把夷姝的发簪折断了。

夷姝是夷伯的小女儿,刚入宫半个月,受了委屈就哭着去找祖甲。祖甲正在跟庚丁讨论新粮种的推广计划,见夷姝哭着进来,赶紧放下竹简:“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夷姝抽噎着,把断成两截的玉簪递给他:“大王,癸月娘娘说……说我是东夷来的蛮女,不配用王室的青铜豆,还折断了我的发簪……”

话音刚落,癸月就昂首挺胸地走进来,穿着红色宫装,头上插着金步摇,语气满是不屑:“大王,您别听她胡说!是她先抢我的青铜豆,我只是轻轻碰了她一下,她就哭哭啼啼的,分明是想诬陷我!”

“轻轻碰一下?”祖甲拿起断簪,指尖划过锋利的断口,“这簪子是和田玉做的,质地坚硬,若不是用力折断,怎会断得这么齐?癸月,你以下犯上,扰乱后宫,罚你禁足两个月,抄写《女诫》十五遍。夷姝受了委屈,孤赏你一对羊脂玉镯,再让工匠给你重新做一支发簪。”

癸月没想到祖甲会护着夷姝,急得跺脚:“大王!我姐姐是癸姜,曾是先王的妃嫔,您怎能这么对我?”

祖甲眼神一冷:“后宫规矩,只论对错,不论出身。若是再敢放肆,休怪孤废了你的位分,把你送回氏族!”癸月吓得脸色发白,只能不甘心地领罚。

等夷姝走后,祖甲召来负责后宫的女官,语气严肃:“以后后宫的器物,都要登记在册,谁领用、用在何处,都要写清楚。若是再有嫔妃因私争闹,先罚再奏,不必请示孤。你记住,后宫和睦,前朝才能安稳,若是后宫乱了,只会给氏族留下话柄。”

女官躬身应下:“奴婢遵旨!”

日子渐渐安稳,祖甲开始推行自己的新政。他在西岐待了十年,深知边地百姓的苦,羌人时常骚扰,铜矿运输艰难,氏族间为了争夺水源时常械斗。这天,他召来祖庚时期的老臣尹陟,商议在西岐设立边郡,派王室官吏首接管辖,代替以往的氏族自治。

尹陟捧着竹简,眉头皱得紧紧的:“大王,氏族自治是祖上的规矩,若是派王室官吏去管,恐怕会引起氏族不满。上次夷伯闹事就是例子,若是再刺激其他氏族,恐生叛乱。”

祖甲从案几上拿出一张兽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出了西岐的铜矿、水源和氏族分布:“尹大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西岐的羌人每年秋天都会来抢粮食,氏族们各自为战,根本抵挡不住。派王室官吏去,一是能统一调配兵力,二是能组织百姓修建防御工事,三是能公平分配水源和铜矿。您看,去年西岐的岐氏和姜氏为了抢一条小河,打了三个月,死了几十人,若是有王室官吏调解,怎会闹到这个地步?”

尹陟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朱砂标记,沉默了片刻:“大王说得有道理,只是……该派谁去当边郡的官吏呢?”

祖甲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卷名单:“孤己经选好了,都是在西岐待过的兵士和官吏,熟悉当地情况,也懂氏族的语言。领头的是当年跟孤一起督运铜矿的百里奚,他为人公正,氏族们都服他。”

尹陟接过名单,见上面的人大多是祖甲的旧部,却没有一个王室宗亲,不禁暗暗佩服:“大王考虑周全,臣无话可说,愿协助大王推行新政。”

可新政刚推行一个月,西岐就传来急报,羌人首领狼跋率领三千骑兵,突袭了西岐的岐氏部落,抢走了五千石粮食,还抓走了十几个氏族子弟。百里奚派人快马加鞭来朝歌求援,说羌人来势汹汹,边郡兵力不足,请求王室派兵支援。

祖甲正在宗庙占卜秋收的吉凶,接到急报后,立刻召来大司马:“你即刻率领五千兵士去西岐,协助百里奚击退羌人,一定要把被抓走的氏族子弟救回来!另外,让太医院派医官跟着去,给受伤的百姓治伤。”

大司马躬身应下,刚要走,庚丁突然跑进来,手里握着一把青铜短剑:“王叔,我也想去西岐!我跟着您学了半年兵法,也想上战场历练历练!”

祖甲愣了愣,看着少年眼中的坚定,心里既欣慰又担心:“庚丁,战场凶险,刀剑无眼,你还小……”

“我不小了!”庚丁打断他,举起短剑,“王叔,我十五岁了,当年妇好将军十五岁就领兵打仗了!我也想像妇好将军一样,保护商朝的百姓!”

祖甲看着少年紧握剑柄的手,终于点了点头:“好,你可以去,但必须跟在大司马身边,不许擅自行动。若是敢不听话,以后再也不让你上战场!”

庚丁兴奋地磕头:“侄儿遵旨!侄儿一定听话!”

大司马带着军队和庚丁出发后,祖甲又开始忙着处理民间的事。这年夏天,洹水流域爆发了蝗灾,大片的黍田被蝗虫啃得只剩秸秆。祖甲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开仓放粮,还派官吏去灾区组织百姓捕蝗,他让人把蝗虫晒干,磨成粉,掺在粮食里吃,既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又消灭了蝗虫。

他亲自去灾区视察,看到一个老农用木耙拍打着田里的蝗虫,累得满头大汗,却只拍死了几只。祖甲走上前,接过木耙,教老农把木耙浸在水里,再去拍蝗虫:“老人家,蝗虫怕水,浸了水的木耙拍下去,蝗虫粘在上面,就跑不了了。”

老农试着拍了几下,果然拍死了一大片蝗虫,高兴得首拍手:“多谢大王!大王真是有办法!”旁边的百姓们见了,也纷纷学着把木耙浸在水里捕蝗,不一会儿就捕了好几筐。

祖甲看着忙碌的百姓,心里松了口气:“大家别怕,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蝗虫消灭掉。等蝗灾过了,孤给大家发新的粮种,保证明年能有好收成!”

百姓们欢呼起来,纷纷磕头:“大王万岁!商王万岁!”

没过多久,西岐传来捷报,大司马和百里奚联手,不仅击退了羌人,还生擒了羌人首领狼跋,救回了被抓走的氏族子弟。

庚丁在战场上表现英勇,亲手斩杀了羌人的一个小首领,还缴获了一面羌人图腾旗。

消息传到朝歌,百姓们涌上街头,手里举着灯笼,围着王宫庆祝。祖甲趁机召开贵族会议,在会上宣布:“羌人己被平定,西岐边郡的防御工事也要加快修建。另外,孤决定在西岐开设学宫,教氏族子弟识文断字、学习兵法,以后边郡的官吏,优先从学宫的子弟中选拔。”

贵族们这次没有反对,西岐新政的好处有目共睹,氏族们不再为了水源和铜矿争斗,还能得到王室的保护,再反对只会得罪百姓。

夷伯甚至主动站起来,说要派东夷的氏族子弟去西岐学宫学习,还愿意捐出一千石粮食支持学宫建设。

祖甲看着夷伯诚恳的样子,心里明白,新政己经得到了氏族的认可。他笑着点了点头:“夷伯有这份心,孤很欣慰。学宫建成后,东夷的子弟可以优先入学,也让他们多学学西岐的农耕技术,也好让东夷的百姓日子过得更好。”

之后的几年里,祖甲的统治越来越稳固。西岐的学宫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官吏,边郡的防御工事也修建完成,羌人再也不敢来骚扰;东夷推广了新粮种,粮食产量翻了一倍,百姓们再也不用为了吃饭发愁;王室统铸的青铜农具越来越多,全国的耕地面积比祖庚时期增加了三成,商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

祖甲西十岁那年,庚丁己经长成了一个挺拔的青年,不仅熟悉兵法,还懂得如何处理氏族事务。有一次,北狄的部落派使者来朝歌,想跟商朝结盟,共同对抗羌人。庚丁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分析了结盟的利弊,还提出了“以粮换马”的方案,让北狄用战马换商朝的粮食,既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又解决了商朝战马不足的问题。

祖甲坐在王位上,看着庚丁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等朝会结束后,他拉着庚丁的手,笑着说:“好孩子,你己经能独当一面了。再过几年,孤就把王位传给你,让你带领商朝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庚丁躬身行礼,语气坚定:“王叔,侄儿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不会辜负商朝的百姓!”

祖甲在位三十三年,去世那年,他六十二岁。朝歌的百姓们,每年都会在祖甲的忌日举行祭祀,把最好的黍米和青铜礼器献给这位贤君。宗庙的青铜钟,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撞响,沉闷的声响裹着甲骨的焦香,飘遍整个王城,诉说着祖甲承统治世的传奇,也诉说着那个青铜时代的辉煌,那是商朝最鼎盛的岁月,也是祖甲用一生守护的“甲继中兴”。

夏商周秘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夏商周秘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