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慢着点,这红薯苗嫩,别把根给薅断了!”老周连忙拦住他,手里的木锹轻轻扒开泥土,“得像这样,顺着根须的方向松土,既透气,又不伤苗。”
姬班吐了吐舌头,放下手里的小铲子:“还是老周您厉害,这农活看着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对了,去年种的小麦,今年能收多少石?”
“保守估计能有三十石!”老周笑得满脸皱纹,“要是天公作美,再下两场雨,说不定能到三十五石呢。到时候,宫里的粮食就够吃大半年了,还能多出来分给城外的贫民。”
正说着,内侍小禄踩着露水跑过来,手里捧着件玄色朝服:“陛下,太傅赵盾在御书房等着呢,说晋国和秦国又在边境闹起来了,想跟您商量对策。您快换件衣服,别让太傅等急了。”
姬班拍了拍手上的泥,接过朝服搭在胳膊上,叹了口气:“又是晋秦之争,这两国就不能安安分分过日子吗?走,去看看太傅怎么说。”
公元前613年,姬班从父亲周顷王手里接过周室的烂摊子,登基为周匡王。父亲在位时虽靠俭朴攒下些粟米、稳住了民心,却没来得及解决诸侯争霸的隐患。晋国作为霸主,总想拉拢周室打压秦国;秦国不服晋国,又盼着周室能主持公道;至于东边的鲁国、南边的楚国,更是各怀心思,没把周室放在眼里。
登基大典比父亲当年热闹些,鲁国、郑国派了使臣来贺,还送了些粟米和布匹。但姬班没敢铺张,御膳房只做了粟米糕、炖鸡,还有几碟腌菜,连酒都是去年自己家酿的槐花酒。
“陛下,登基大典怎么也得摆几桌像样的宴席,不然诸侯使臣该觉得咱们周室小气了。”太宰周公阅看着简单的菜品,眉头皱了起来。
姬班拿起一块粟米糕,咬了一口:“周公您别担心,使臣们要是想吃好的,朕让御膳房晚上加两个菜。现在周室刚缓过点劲,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铺张,得把粮食省下来,万一哪天晋秦真打起来,咱们还得接济受灾的百姓。”
这话刚说完,后宫就传来消息,王后孟姬把自己的陪嫁首饰当了,换了二十石粟米,送到了宫仓。姬班听了又惊又喜,连忙赶回后宫。
孟姬正坐在窗前缝补旧衣,见他进来,笑着起身:“陛下怎么回来了?是不是使臣们闹意见了?”
“你怎么把陪嫁首饰当了?”姬班抓着她的手,看着她指间的薄茧,心里又暖又酸,“那些首饰是你娘留给你的念想,怎么能说当就当?”
孟姬拍了拍他的手背:“念想哪有百姓吃饭重要?我听宫女说,城外还有农户没粮种,这些粟米正好能分给他们。再说了,首饰没了可以再做,要是百姓饿肚子,咱们当这个天子、王后,心里也不安稳。”
姬班没说话,只是把她搂进怀里。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班儿,周室弱,别硬争,先稳住百姓,再稳住诸侯,稳当最重要。”现在看来,孟姬比他更懂稳当的道理。
可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官场就出了乱子。大夫王孙苏和召伯廖因为分管百姓教化的事吵了起来,王孙苏想按新法,让农户多交一成粮食充作教化费;召伯廖却坚持按《周礼》,说“教化本是官吏职责,不能再加重百姓负担”,两人吵到御书房,还差点动了手。
“陛下,王孙苏这是变相盘剥百姓!”召伯廖气得胡子首翘,“去年刚减了赋税,今年就加教化费,百姓们要是不满,闹起来怎么办?”
王孙苏也不甘示弱:“召伯您太迂腐了!不凑钱怎么请先生教百姓识字?怎么修水渠灌溉农田?这教化费是为了百姓好!”
姬班没急着表态,只是让人端来两杯槐花酒,递给两人:“先喝口酒,消消气。咱们先去城外看看,听听百姓怎么说,再定不迟。”
三人换上便服,去了洛邑城外的张家庄。刚到村口,就见几个农户正围着老村长诉苦。
“村长,今年的小麦刚种下去,就赶上虫灾,要是再交教化费,咱们真没法活了!”
“是啊,去年陛下减了赋税,咱们才勉强能吃饱饭,这要是再加钱,不如让我们去逃荒!”
王孙苏听着,脸渐渐红了。召伯廖没说话,只是看了姬班一眼,眼神里带着“我没说错吧”的意思。
姬班走到农户中间,笑着说:“大家别担心,教化费的事,朕不会让大家多交钱。至于请先生、修水渠,朕会从宫仓里拨粮,再让官员们多辛苦些,不用百姓们掏钱。”
农户们听了,连忙跪地磕头:“陛下英明!陛下真是好天子!”
回去的路上,王孙苏低着头说:“陛下,臣错了,不该没问百姓意见就乱提新法。”
姬班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错就好。以后不管办什么事,都得先听百姓的,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至于教化的事,咱们可以让宫里的先生去村里讲课,水渠就让士兵们帮忙修,这样既不用花钱,又能办事,多好。”
召伯廖笑着说:“陛下这招借力办事,既稳住了百姓,又没得罪官员,真是高明。”
解决了官场的矛盾,后宫又出了点小插曲。贤妃陈氏是陈国送来的女子,从小娇生惯养,见孟姬总穿旧衣,还把首饰当了,心里有些不满,私下里跟宫女抱怨:“王后也太寒酸了,咱们好歹是周天子的后宫,连件新首饰都没有,传出去多丢人。”
这话传到孟姬耳朵里,她没生气,只是让人把贤妃请到自己宫里,还端出一碟刚做的粟米糕。
“妹妹是不是觉得宫里日子太苦了?”孟姬笑着递过一块糕,“你尝尝,这是用去年的新麦做的,加了些芝麻,比陈国的米糕还香。”
贤妃接过糕,咬了一口,脸上有些发烫:“王后,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我……我不是嫌日子苦,就是觉得咱们身为后宫,不该这么寒酸。”
“寒酸点没什么,只要百姓能吃饱饭,咱们就不丢人。”孟姬指着窗外的红薯田,“你看,那是陛下和老农学种的红薯,等秋天丰收了,不仅宫里够吃,还能分给百姓。到时候,咱们再做新衣裳、新首饰,不是更安心吗?”
贤妃看着田里绿油油的红薯苗,又看了看孟姬温和的笑脸,突然明白了什么:“王后,我懂了。以后我也跟您学,缝补旧衣,省下钱来帮百姓,再也不抱怨了。”
孟姬笑着点点头:“这才是咱们周室后宫该有的样子。走,我教你做粟米糕,等陛下回来,让他也尝尝咱们的手艺。”
后宫安稳了,诸侯的麻烦又找上门来。晋国使臣来了,说秦国“不遵霸主之令”,擅自攻打晋国的附属国,想让姬班下旨谴责秦国,还让周室派些士兵帮忙。
“陛下,可不能答应晋国!”秦国使臣也赶来了,跪在地上哭求,“是晋国先抢了咱们的粮道,咱们才反击的!要是周室帮晋国,以后秦国再也不敢跟周室往来了!”
两边使臣吵得不可开交,御书房里乱成一团。赵盾急得首跺脚:“陛下,晋国是霸主,要是不帮他们,以后诸侯们都不会听周室的;可要是帮了晋国,秦国又会不满,这可怎么办?”
姬班却很镇定,他让小禄给两位使臣端上粟米糕,笑着说:“两位先尝尝这糕,咱们慢慢说。晋国和秦国都是周室的属国,都是一家人,哪有一家人打架的道理?”
晋国使臣皱着眉:“陛下,秦国先动手,怎么能说是一家人打架?”
“话不能这么说。”姬班放下糕,语气诚恳,“秦国说晋国抢粮道,晋国说秦国攻附属国,这里面肯定有误会。不如这样,朕派周公阅去当和事佬,去晋秦边境查清楚,要是晋国错了,就还秦国粮道;要是秦国错了,就给晋国赔个不是,再把附属国还回去,怎么样?”
秦国使臣连忙点头:“陛下说得对!只要查清楚,咱们愿意听陛下的!”
晋国使臣犹豫了一下,也点头答应:“既然陛下这么说,晋国愿意等调查结果。”
周公阅领命去了,没过多久就传回消息,确实是晋国先抢了秦国的粮道,秦国才反击的。晋国理亏,不仅还了粮道,还送了十石粟米给秦国赔罪;秦国也退了兵,还派使臣来洛邑,给姬班送了些秦地的西瓜种子。
“陛下,您这招查清楚再断案,既没得罪晋国,又安抚了秦国,还让两国停了战,真是太妙了!”赵盾拿着消息,笑得合不拢嘴。
姬班却拿起西瓜种子,笑着说:“妙什么呀,都是为了安稳。你看这西瓜种子,要是种好了,夏天就能给百姓们解暑,比什么都强。走,咱们去宫苑里种西瓜,让老周教教咱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姬班的稳当渐渐传开了,百姓们说他“不折腾,懂百姓”,官员们说他“会协调,不偏帮”,诸侯们也说他“明事理,能主持公道”。连楚国都派了使臣来,送了些楚地的丝绸,说“愿与周室交好”。
这天,姬班换上便服,带着孟姬去洛邑的市集逛逛。市集里很热闹,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粟米的、卖布匹的、卖玩具的,应有尽有。
“陛下,您看,那是咱们宫苑里种的红薯!”孟姬指着一个红薯摊,笑着说。
摊主是张家庄的老张,见了他们,连忙热情地打招呼:“客官,买红薯吗?这是陛下宫里种的品种,又甜又面,好吃得很!”
姬班拿起一个红薯,问道:“老张,今年的红薯卖得怎么样?能赚多少贝币?”
“赚不少呢!”老张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了陛下教咱们种红薯,今年不仅够吃,还能卖钱。我打算再买些粮种,明年多种几亩,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孟姬笑着说:“那太好了!以后咱们宫里种了好东西,再教大家种,让洛邑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赚大钱。”
两人逛到傍晚,买了些百姓做的小玩意儿,还买了块芝麻糕,边走边吃。夕阳洒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
“陛下,你看,现在百姓们都能吃饱饭,官员们不吵架,诸侯们也不闹事,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孟姬靠在他身边,轻声说。
姬班点点头,咬了口芝麻糕:“是啊,稳当最重要。只要咱们一首这么稳下去,周室肯定会越来越好。以后,咱们还要种更多的粮食,教百姓更多的手艺,让洛邑的市集更热闹,让所有百姓都能开开心心过日子。”
回到宫里,贤妃和其他嫔妃早就准备好了晚饭,有炖鸡、有粟米粥,还有刚做的西瓜羹,是用秦国送来的西瓜种子种出来的,又甜又凉。
“陛下,王后,你们快尝尝这西瓜羹!”贤妃端着碗走过来,笑着说,“这是我跟御膳房学做的,用了咱们自己种的西瓜,可好吃了!”
姬班接过碗,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凉丝丝的,心里舒服极了。他看着满殿的笑脸,孟姬温柔的笑,贤妃活泼的笑,宫女们开心的笑,突然觉得,父亲说的“稳当”,不仅是稳住周室,更是稳住这满殿的温暖,稳住百姓们的笑脸。
这天晚上,姬班躺在床上,孟姬躺在他身边,轻声说:“陛下,今天我听宫女说,城外的农户们都在盖新房子,还说要给您立块碑,感谢您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姬班笑了笑:“立碑就不用了,只要他们能吃饱饭,开开心心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你说,明年咱们种更多的西瓜和红薯,再修几条水渠,周室的日子是不是会更好?”
孟姬点点头:“肯定会的。陛下这么懂百姓,又有这么多忠心的人支持,咱们的周室,一定会越来越稳,越来越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