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09 夏朝–芒

小说: 夏商周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夏商周秘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夏都斟鄩的晨露还凝在夯土城墙上,芒己站在玄堂的丹陛上,望着阶下捧着龟甲的太卜。昨夜黄河浊浪拍岸的声响仿佛还在耳畔,他指尖划过腰间的玉璜,那是父亲槐临终前塞给他的,玉上的水纹在晨光里流转,像极了黄河的浪。

"陛下,占卜的结果出来了。"太卜苍老的声音带着颤,龟甲上的裂纹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河伯显灵,说要沉三牲与玉璧,方能息怒。"

芒接过龟甲,掌心的温度焐热了冰凉的甲骨。他想起三年前随父亲南巡,在黄河边见渔人用陶罐沉酒祭河,那时的河水虽浊,却还温顺。可这半年来,黄河接连决堤,兖豫两地的良田被淹了大半,灾民的哭声顺着洛水漂进都城,夜夜扰得他难眠。

"王后呢?"芒忽然问。寺人刚要回话,就见妫姜提着个竹篮走来,素色的裙摆沾着草叶,篮子里是刚采的蓍草。"陛下在忧心河祭的事?"她将蓍草递给太卜,指尖不经意触到芒的手背,"臣妾今早去圃苑,见新种的黍子发了芽,想来今年该是好年成。"

芒望着她眼角的笑纹,心里稍暖。妫姜是东夷首领的女儿,三年前父亲为了安抚东夷,将她聘为太子妃。初入宫时她还怯生生的,连祭祀的礼器都认不全,如今却能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圃苑的匠人都夸她懂农时。

"太卜说要沉三牲与玉璧。"芒轻声道。

妫姜却蹙起眉:"可府库里的玉璧,上个月刚给豫州灾民换了粮。"她从篮底摸出块青石板,上面刻着些歪歪扭扭的符号,"这是臣妾让夷人部落的巫祝画的,说贴在河堤上能镇水。"

芒看着石板上像鱼又像龙的符号,忽然笑了:"你呀,还是信这些。"话虽如此,却小心地把石板揣进怀里。

这时司徒匆匆进来,朝服上还沾着泥点:"陛下,少府说玉璧不够,要不去民间征集?"

"征集?"芒的声音冷了几分,"去年征布帛,前年征铜器,百姓手里的东西早就被搜空了。”

司徒的脸涨得通红:"可......可河伯要是发怒......"

"河伯若真有灵,该怒的是官吏盘剥百姓,不是缺了几块玉璧!"芒将龟甲拍在案上,"传令,三牲用寻常牛羊即可,玉璧就用去年从李富户家抄没的那批,不必惊动百姓。"

司徒还想说什么,却被芒凌厉的眼神堵了回去。待司徒退下,妫姜才轻声道:"陛下息怒,司徒也是急糊涂了。"她从篮里拿出块麦饼,上面还印着蓍草的纹路,"这是臣妾学着做的,陛下尝尝?"

芒咬了口麦饼,粗粝的口感带着麦香。他想起民间的童谣:"麦饼香,百姓强;玉璧光,饿肚肠。"这是去年灾民传唱的,被监察御史当作谤言上报,父亲却笑着让乐官谱成曲子。

"明日河祭,你一起去。"。

妫姜愣住了,按规矩王后不得参与河祭。芒却不管:"东夷人懂水性,说不定你有法子。"

次日天未亮,祭河的队伍就出了城。牛车拉着牛羊与玉璧,百姓们扶老携幼地跟在后面,脸上却没多少敬畏,反倒像来看热闹。

芒坐在车中,掀帘望去,见个穿红衣的孩童正追着牛车上的羊跑,被妇人一把拉住:"别惊了河伯的祭品!"

孩童却嚷:"阿娘说河伯爱吃糖人,我带了!"

芒让车停下,唤那孩童过来。孩童手里果然攥着个糖捏的小鱼,糖霜沾得满手都是。

"你叫什么?"芒问。

"小石头。"孩童眨巴着眼睛,"我爹是修河堤的匠人,他说河伯是个大坏蛋,总冲垮我们的房子。"

周围的百姓吓得脸色发白,芒却笑着摸出那块青石板:"把这个贴在河堤上,河伯就不敢来了。"

小石头接过石板,颠颠地跑向河边。

妫姜轻声道:"陛下不怕百姓说您不敬神明?"

"民心比神明更重。"芒望着远处翻滚的黄河,"父亲曾说,大禹治水不是靠祭祀,是靠疏通。"

祭台设在黄河边的高台上,夯土筑成的台子还留着新翻的泥土。太卜捧着祝词,正要吟唱,却见小石头举着青石板跑来,大喊:"我爹说要把这个埋在祭台下!"

少府气得跳脚:"哪里来的野孩子!快把他拉开!"

芒却抬手制止:"让他埋。"

小石头费力地挖了个坑,把石板埋进去,还学着大人的样子磕了三个头,逗得周围百姓首笑。

祭典进行到一半,忽然刮起大风,黄河浊浪滔天,眼看就要漫上祭台。太卜吓得瘫在地上:"河伯怒了!河伯怒了!"百姓们也慌了,纷纷跪下磕头。

芒却站在台边,望着汹涌的河水,忽然拔出佩剑,将牛车上的玉璧劈碎:"百姓的血汗,不喂这无情的河水!"

众人都惊呆了,连风都似停了。妫姜却忽然指着河面:"陛下快看!"

只见浊浪中竟漂来无数芦苇捆,顺着水流堵住了缺口。原来是小石头的父亲带着匠人,把准备盖房的芦苇都扔进了河里。

"快!搭木架!"匠人们喊着号子,百姓们也反应过来,纷纷跑去搬石头。

芒甩掉外袍,亲自抱起块巨石扔进水里。妫姜也跟着搬些小石块,素裙沾满了泥点,却笑得灿烂。

太卜看着这场景,把祝词扔进河里:"老臣活了大半辈子,今儿才懂什么是真正的祭祀!"

折腾到日头偏西,河堤总算稳住了。百姓们坐在沙滩上,分食着带来的干粮。小石头跑过来,递给芒半块麦饼:"陛下,这是我娘做的,比王后娘娘的好吃!"

芒刚要接,却见少府匆匆跑来,脸比玉璧还白:"陛下,御史说您......您毁弃祭品,是大不敬,要......要弹劾您!"

"让他弹。"芒咬了口麦饼,"回头我还要罚他,罚他去修河堤,尝尝百姓的苦。"周围的百姓都笑起来,笑声惊飞了芦苇丛里的水鸟。

妫姜望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河面,忽然说:"臣妾想起东夷的歌谣,说黄河是条龙,你敬它,它便护你;你怕它,它便欺你。"

芒望着远处渐渐平静的河水,忽然明白父亲为何要让他娶东夷女子。不同的部落,不同的习俗,却有着同样的期盼,那就是安稳度日。

他对众人说:"明年此时,咱们不修祭台,修水渠,引黄河水浇田,让它成为咱们的粮仓!"

百姓们愣了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匠人老石忽然站起来,朝芒深深一揖:"陛下若信得过老臣,老臣愿带乡亲们修水渠!"

芒握住他满是老茧的手:"我信你。"

回到宫中时,己是深夜。庖人端上热汤,芒却没胃口,只看着案上的竹简发呆。那是各地上报的灾情,密密麻麻的字里,藏着无数百姓的生死。

妫姜从袖中掏出块糖鱼,正是小石头给的那块,糖霜化了大半,却还带着甜香。

"陛下尝尝?"她将糖鱼递到芒嘴边。

芒咬了一口,甜味在舌尖散开。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外的万家灯火:"明日让少府把府库里的玉璧都熔了,铸成农具,发给百姓。"

妫姜笑着点头:"臣妾这就去安排。"她走到门口,忽然回头,"对了,御史刚才送来竹简,说要自请去修河堤。"芒也笑了,原来这朝堂之上,也不全是趋炎附势之辈。

几日后,芒正在朝堂上与司徒商议修水渠的事,忽然见寺人领着个穿青衣的汉子进来。汉子捧着个陶罐,跪在地上:"陛下,这是老石让小民送来的,说是黄河里的淤泥,肥得很,能改良土壤。"

芒接过陶罐,揭开盖子,一股土腥味扑面而来,却带着生机。他想起幼时在田埂上,祖父教他辨土性,说最肥的土是带着腥味的。"赏!"芒指着案上的布帛,"给老石送去,再告诉他,准他招募百姓修水渠,所需粮草由国库供应。"

汉子谢恩时,从怀里掏出个糖人,是个歪歪扭扭的帝王像:"这是小石头给的,他说您比河伯厉害。"满朝文武都笑起来,芒接过糖人,竟像捧着玉璧般郑重。

转眼到了秋收,兖豫两地传来捷报,说是水渠引了黄河水,稻子收了往年的两倍。芒带着妫姜亲去查看,只见金灿灿的稻浪翻滚,农人在田里收割,唱着新编的歌谣:"芒王智,破迷信;修水渠,养万民......"

在黄河边,老石领着匠人正在加固河堤,石头上贴着许多青石板,都是妫姜让东夷送来的。小石头跑前跑后,给匠人们递水,腰间挂着个玉佩,是芒赏的,原是块有裂纹的玉璧,被匠人雕成了鱼形。

"陛下,明年咱们再修三条水渠,把水引到更远的地方!"老石黝黑的脸上满是干劲。

芒望着远处的稻田,忽然明白父亲为何要传位给他,不是因为他勇猛,而是因为他见过民间的苦,懂得民心的重。

回宫的路上,妫姜靠在车中打盹,发丝垂在脸颊上。芒轻轻为她拂开,见她手里还攥着块蓍草,那是占卜明年收成用的。车外传来孩童的笑声,是小石头在追一只红狐狸,狐狸嘴里叼着个糖人,正是那日芒送给它的。

芒忽然觉得,这天下就像那黄河,时而汹涌,时而平静,但若能顺势而为,疏堵结合,便能滋养万物。而那些所谓的神明与祭祀,不过是百姓对安稳生活的期盼。真正能安定天下的,从来不是玉璧与三牲,而是君主心中的那份牵挂。

车过洛水时,夕阳正红,水面上波光粼粼,像铺了层碎金。芒望着那片金光,对驾车的寺人说:"明年的河祭,就改成庆丰收吧,让百姓们带着自家的收成来,比什么祭品都强。"

寺人应着,鞭子轻挥,牛车在暮色中缓缓前行。车后跟着的百姓,手里提着新收的稻穗与黍子,歌声顺着河水漂远,像在诉说着一个王朝的新生。芒握紧妫姜的手,她的手温暖而有力,像握着整个天下的希望。

河祭后的第三日,芒正在玄堂批阅竹简,忽闻殿外传来一阵喧哗。寺人慌张来报:“陛下,少府带着一群巫祝跪在殿外,说要为河伯诵经赎罪!”

芒搁下笔,眉头微蹙。他起身走到殿门口,见少府领着十几个披发戴冠的巫祝,正对着黄河方向叩拜,香炉里的青烟呛得人睁不开眼。

少府一见芒,立刻膝行几步:“陛下,河伯虽暂息怒,可怨气未消啊!这些巫祝是臣从泰山请来的,能通鬼神,让他们做法七日,定能保黄河安澜。”

巫祝们纷纷附和,摇着铃鼓念念有词。芒看着他们怪异的装束,想起小石头说的“河伯是大坏蛋”,不禁哑然失笑。

“你们可知,昨日老石带着匠人修河堤,省下的木料能盖十间草屋?”他指着巫祝手里的玉璋,“你们捧着这些没用的石头念经时,豫州的灾民还在啃树皮。”

少府急得首拍大腿:“可巫祝说了,若不赎罪,来年黄河必发大水!”

芒却弯腰捡起块路边的鹅卵石,递给为首的巫祝:“你若真能通鬼神,就说说这石头能种出黍子吗?”巫祝张口结舌,引得周围的侍卫都笑了。

“把香炉撤了,木料送去给灾民盖房。”芒转身回殿,又想起什么,“少府,你去库房领十车粟米,跟着老石修河堤,什么时候能分清黍子和稗子,再回来当你的少府。”少府张了张嘴,终究耷拉着脑袋领命去了。

妫姜端着药汤进来时,正见芒对着块青石板出神。石板上东夷巫祝画的符号被他拓在竹简上,旁边批注着“似鱼形,可镇水”。“陛下这是在研究巫术?”她笑着把药碗递过去,“这是用蓍草熬的,治头疼。”

芒喝了口药,苦得皱眉:“昨日帮着搬石头,闪了腰。”他指着竹简,“你看这符号,东夷人说鱼能治水,倒和大禹治水时画的鱼形图有些像。”

妫姜凑近一看:“这是我部落的鱼龙阵!遇洪水时,众人排成鱼形,首尾相接,能顶住浪头。”

芒眼睛一亮:“快说说!”

妫姜便取来笔墨,在竹简上画了起来:“你看,领头的人像鱼头,后面的人排两列,像鱼鳍,这样既能分散水势,又能合力推车运石。”芒越看越兴奋,当即让人去召老石,要把这“鱼龙阵”教给修河堤的匠人。

三日后,黄河边热闹非凡。老石带着匠人排成鱼形阵,妫姜亲自喊着号子,众人步伐一致,竟真的顶住了湍急的水流。小石头钻在“鱼肚子”里,举着面木牌,上面是芒写的“民心即水神”。

芒站在高台上看着,对身边的司徒说:“把太卜的龟甲都收起来,改成丈量土地的木尺。”

秋收前,芒微服去兖州巡查。刚进县城,就见个货郎挑着担子叫卖,筐里插着些糖捏的小人,有哭丧着脸的河伯,还有举着锄头的帝王。

“这糖人是谁教你捏的?”芒笑着问。

货郎得意地拍胸脯:“是小石头他娘!说陛下毁了玉璧救百姓,该让天下人都知道。”

正说着,忽闻一阵锣鼓响。原来是县里在表彰孝子,一个少年背着老母亲去领赏,却被县吏拦在门外:“赏给有爵位的人,你个庶民凑什么热闹!”

少年急得满脸通红:“我娘病了三年,我每日上山采药,怎么就不配领赏?”

芒上前拦住县吏:“谁定的规矩,庶民不能当孝子?”县吏认出他来,吓得魂飞魄散。

芒却对少年说:“你娘养你不易,这赏该给你。”他转头对围观的百姓,“以后不管是贵族还是庶民,只要孝顺父母、勤劳耕作,都能领赏。”

百姓们欢呼起来,货郎趁机举起糖人:“陛下说的是!咱们靠双手吃饭,不比那些只会祭祀的人差!”

少年背着母亲谢恩时,老母亲颤巍巍地掏出块晒干的鱼干:“这是我儿从河里捞的,陛下不嫌弃就尝尝。”芒接过来,掰了块放进嘴里,腥气里竟带着甘甜。

回宫时,筐里的糖人被孩子们抢了个精光。芒空着两手走进宫门,却见太卜捧着新刻的木尺等在那里,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花:“陛下,老臣用这尺子量了圃苑的地,今年的黍子能多收两成!”

芒接过木尺,上面还刻着鱼形纹,竟是太卜照着妫姜画的“鱼龙阵”刻的。

冬雪落时,观星台终于落成。芒带着妫姜登台远眺,黄河像条银色的带子蜿蜒东去,两岸的村落里飘着炊烟,隐约能听见孩童的读书声,那是芒让人用废弃的祭器改造成书桌,请了识字的老臣教孩子们念书。

“你听,孩子们在背你编的《治水谣》。”妫姜指着远处,“老石说,等开春就按陛下的法子,在水渠边种桑树,让妇人养蚕缫丝。”芒握住她的手,台面上结的薄冰映着两人的影子,像极了东夷符号里的鱼龙。

忽闻台下传来喧哗,原来是小石头带着一群孩子,举着糖人跑来。孩子们把糖人摆在台沿,有河伯、有帝王,还有鱼形的水渠。“陛下,我们给河伯送糖人了!”小石头仰着冻红的脸,“他要是再敢发水,我们就用‘鱼龙阵’对付他!”

芒笑着点头,雪越下越大,妫姜为芒披上厚裘。远处的宫殿里传来编钟声,是乐官在演奏新编的《鱼龙曲》,据说用的是老石他们修河堤时的号子。芒望着漫天飞雪,忽然哼起那首童谣:“麦饼香,百姓强;玉璧光,饿肚肠......”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