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院子里的银杏落了满地金箔。陆知衍坐在轮椅上,由苏晚推着在树下慢慢走,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他的膝头,像一封封来自岁月的信。
“今年的银杏黄得早,”苏晚弯腰捡起一片完整的叶子,夹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还记得吗?小团子小时候总爱捡银杏叶当书签,说要送给幼儿园老师。”
陆知衍笑了,声音有些沙哑:“记得,那孩子笨手笨脚的,捡十片碎八片,最后还是你帮他压平了夹在书里。”
不远处,几个半大的孩子在拍皮球,其中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跑过来,举着一张画纸:“太爷爷,您看我画的全家福!”纸上歪歪扭扭画着一大家子,每个人头顶都顶着个太阳,笑得咧开嘴。
陆知衍接过画纸,指尖轻轻抚过纸面,眼里泛起暖意:“画得真好,太爷爷要把它贴在墙上。”
小姑娘立刻拍手:“太好了!我明天再画一张,把院子里的银杏树也画上!”
苏晚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去吧,跟哥哥们玩去,别摔着。”
轮椅慢慢挪到廊下,陆知衍望着客厅的方向,那里正传来热闹的说话声——小团子带着儿子在修窗户,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里混着孙子的笑;小女儿在厨房帮着儿媳择菜,菜刀切在砧板上,发出规律的“笃笃”声;连平时最忙的大孙子,也难得坐在沙发上,给更小的孩子讲着他刚编的冒险故事。
“你听,”陆知衍轻声说,“这声音,跟当年咱们刚住进来时多像。”
苏晚推着轮椅往客厅走,柔声应道:“是啊,就是人多了好几倍。”
客厅里的灯光亮得温暖,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有歪歪扭扭的全家福,有冒着火苗的房子,还有拿着宝剑的“英雄”——画里的英雄穿着陆知衍年轻时的军装,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
小团子的儿子举着刚修好的窗栓跑进来:“爷爷,您看!我跟爸爸修好啦!”
陆知衍朝他竖起大拇指,小家伙得意地挺起胸膛,转身又跑出去炫耀。小女儿端着一盘洗好的冬枣过来,往陆知衍手里塞了一颗:“爸,尝尝甜不甜,这是隔壁李婶家树上结的。”
陆知衍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漫开,他看着满屋子的人,忽然觉得,所谓圆满,不过是这样——老的未去,少的己长,灯火亮着,烟火飘着,连空气里都裹着让人踏实的味道。
夜深了,孩子们陆续散去,客厅里只剩下陆知衍和苏晚。苏晚收拾着散落的玩具,陆知衍坐在轮椅上,望着墙上那片被灯光照亮的区域,那里贴满了几十年的记忆:有小团子第一次得的小红花,有小女儿的三好学生奖状,有孙子们的涂鸦,还有一张泛黄的黑白照——是他和苏晚刚结婚时拍的,照片上的两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却笑得比谁都亮。
“苏晚,”陆知衍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羽毛,“你说,等咱们不在了,这房子会空吗?”
苏晚放下手里的玩具,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不会的。你看这墙上的画,这屋里的笑声,早就把根扎在这里了。就算咱们走了,这根也会发芽,长出新的枝叶来。”
陆知衍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他望着窗外,月光落在银杏树上,落下一地碎银。远处的路灯亮着,像一串永远不会熄灭的星。
他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是孩子们贴在墙上的画,是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是修窗户时叮叮当当的声响,是一代代人心里那点不肯凉的热乎气。
就像这院子里的灯,今夜亮着,明天还会亮着。就算有一天他和苏晚不在了,总会有人记得按下开关,让暖黄的光继续淌满每个角落,照着跑来跑去的孩子,照着慢慢变老的人,照着那些永远鲜活的,关于爱与家的故事。
灯火长明,岁月绵长。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MPR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